等待能源互聯網中的“滴滴”首富
今天,對于出租車行業,滴滴是闖入者,也是顛覆者。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各行業都有可能醞釀出如此大的改變。對于日新月異的中國經濟,滴滴是第一個,但絕對不是最后一個。
2016年,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相繼出臺《關于推進“互聯網+”智慧能源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組織實施“互聯網+”智慧能源(能源互聯網)示范項目的通知》。中國能源互聯網的滴滴似乎可以期許它在未來的出現。
能源行業什么時候可以迎來屬于自己的滴滴?這個被問了無數次的問題,短期內似乎還沒有確切的答案,但是如同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一般的眾多高等院校、科研組織、行業協會、企業正在做著最后的準備。
從概念到行業規劃,到示范項目、再到商業運營,我國能源互聯網需要經歷怎樣的蛻變?又將如何與當前的能源現狀相結合?隨著電力市場的放開,能源互聯網又將孵化出怎樣的商業模式?帶著一系列的問題,中電傳媒電力傳媒數據研發中心采訪了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高峰。
Q:滴滴的成功,是發揮“共享經濟”優勢,盤活存量,這種模式在能源行業中可以實現嗎?
高峰:能源互聯網中,能源具有虛擬化特征,即對于用戶來講,不會考慮能源是從哪里來的,這個和滴滴類似,用戶只管用車就好,不用考慮誰的車。
能源互聯網設備也可以做到虛擬化,即能源設備的復用、存量設備的盤活。虛擬電站就是能源互聯網“共享經濟”應用的一個實例。虛擬電站把分布的電源、儲能集合起來,發揮相當于一個電站的效用。對于用戶來講,和水電、火電、新能源發電效果是一樣的,沒有區分的必要。
Q:能源設備也可以完成虛擬化,那么哪一類設備具備最早出現“滴滴”的條件?
高峰:目前,我們應該最先實現儲能設備的虛擬化。在城市、經濟園區有很多的儲能設備。電信的基站,另外還有廣泛分布的樓宇的儲能設施。這部分海量分布的儲能設備,有的甚至整個生命周期中從來沒有被使用過一次。這部分存量我們是可以利用能源互聯網來盤活的。
以北京電信為例,北京轄區有3萬個基站,按著平均每個基站安裝10千瓦、80度電UPS計算,存量就是30萬千瓦、240萬度電,其容量幾乎相當于一個小型抽水蓄能電站。2016年7月11日上午11時30分,北京地區電網最大負荷達到1937萬千瓦,然而僅僅一小時后最大負荷就增加了20多萬千瓦,達到1958萬千瓦。這么快速的增量短時電制冷負荷需求,把北京電信基站UPS盤活就可以滿足。
隨著電動汽車的普及,大量的電動汽車也是移動的儲能裝置,電動汽車同樣可以參與到能源互聯網中來,參與調峰,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降低電網壓力,既節約了電網投資,也提升了電能利用效率。
Q:有人說,能源互聯網實現多種能源的互補。如何實現電力,燃氣,熱力等不同能源種類的互補?
高峰:我們一直強調多能協同,而不是多能“互聯”。多能協同的能源網絡,以電網為主體,氣、熱、水、油等網絡覆蓋整個能源產業鏈。能源網絡一定是可延展性,柔性,能夠支撐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接入的網絡。區別于傳統網絡,能源互聯網多種能源可以轉換,天然氣可以發電,電力可以電解水制氫、制氣。
另外,多能協同不僅是多種能源的協同,還是能源流和業務流的協同,從規劃建設到運營管理都需要綜合考慮,實現能源利用的最優化。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發布了能源互聯網仿真云平臺,利用這個平臺,可以進行能源鏈和業務鏈的分析優化,助力實現多能協同,達到提升能效,降低能源投資、運營成本的目的。
Q:能源互聯網還將會為能源行業帶來怎樣的商業模式?
高峰:首先是園區、開發區的區域能源互聯網的建設和運營,由區域能源互聯網的綜合能源服務商提供一體化的能源服務,其整體能源采購議價能力也大幅度提高,還可以通過多樣化的能源套餐設計,進一步提升收益;另外就是能源平臺化服務,如可再生能源發電的預測、運維服務平臺等;隨著輔助服務市場的開放,虛擬電站包括虛擬儲能服務商將會大量涌現;最后還有能源互聯網的增值服務,包括能源工程服務、能源資產服務、能源金融服務等,如能源裝備的分時租賃服務,能源供應的保險服務等。
Q:不同能源之間的條塊分割應該是能源互聯網發展的主要障礙,我們將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高峰:實現能源互聯網要打破條塊分割,綜合用戶的用能需求,多種能源進行統一規劃、設計,達到能源基礎設施建設、運行成本的最小化。比如城市、經濟園區,通過能源互聯網平臺,實現供電、供熱、供氣的協調發展。有的區域熱量需求比較高,在能源互聯網平臺上就以熱定電,以熱定氣,優化了能源投資結構;而有的區域用電負荷波動較大,能源互聯網平臺則可以統一協調熱、氣,甚至整合潛在的儲能資源,實現用電負荷峰值的下降。為用戶降低了容量電費,提升了能源總體利用效率,用戶的用能成本下降。
Q:能源互聯網將如何改變輔助服務市場?
高峰:隨著智能電網的建設,從需求側管理到需求側響應已經是一個巨大的飛越。在能源互聯網環境下,最理想的狀態則是需求側互動。隨著大量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如果達到電網系統的需求側互動,必然會催生出一個完善的輔助服務市場,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消納和供能服務質量。
傳統的電網體系是集中式調度模式,由于可再生能源波動性,造成電網的擾動。發電側與用戶側被電網隔離,波動的發電側難以與需求側匹配,可再生能源大規模接入存在較大風險。而能源互聯網中,發電企業與用戶以及輔助服務提供商通過市場自主匹配,從而顯著減輕電網進行供需匹配的壓力,解決可再生能源高比例接入和消納的問題。
責任編輯:滄海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