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聯網發展目前最大的瓶頸是什么?
能源互聯網行業必須學到互聯網的真諦,才有發展的可能。一個是通過為客戶創造價值體現自己的價值。二是,在夾縫中求生存,即突破傳統制度和機制的羈絆,贏得自己的市場空間。三是營造一個共榮共存市場環境。
能源互聯網行業必須學到互聯網的真諦,才有發展的可能。一個是通過為客戶創造價值體現自己的價值。二是,在夾縫中求生存,即突破傳統制度和機制的羈絆,贏得自己的市場空間。三是營造一個共榮共存市場環境。
@田海濤:技術面:不同類型能源之間還存在一定的隔離性,尚未有權威的能源互聯網行業通信協議標準,各能源種類之間的數據互聯互通存在一定障礙。
商業模式方面:還在示范項目和摸索盈利模式階段,產業鏈內的企業分工不明確,存在較為明顯的合作關系不明確,職責邊界定義不清,市場化運作機制不明顯。
這些都將制約能源互聯網產業化發展進程。
@李光華:馬云說以后數據就是能源,他是用互聯網思維來考慮的能源;但在目前能源領域還沒有人真正懂互聯網,所以“能源互聯網”這個造出來的詞缺少跨界的專家把它變為現實!
個人覺得任何一個領域的從0到1發展,要找到痛點,用創新的方法解決它。但是目前能源領域的痛點都是人們臆想的,是利益相關方的博弈,有太多的政治色彩,尤其在國內。
所以我覺得:能源互聯網不存在瓶頸,因為它還沒真正產生呢!
@俞慶:沒現貨市場,缺乏變現渠道。能源互聯網的技術本質,無非是源網荷儲,分布式電源+儲能+微網+靈活負荷,這些技術應用的本質是經濟性必須超過大電網,在什么情況下能實現,那就是現貨市場的價格波動,特別是在峰時段價格大幅度提升的時候,能源互聯網的經濟性就體現出來了。
@王淑娟:個人覺得是政策環境。所謂能源互聯網,首先要放開配網,開展現貨交易,現在這兩點都做不到,所以無法實現能源互聯。當然,技術還處于初級階段,但我覺得,只要政策允許,給予市場活力,那技術進步肯定非常快。
@周少雄:各主體電力數據的安全性、保密性及共享性之間的矛盾。
@謝洹:技術和場景的結合不足,暫時尚未有殺手級應用,也沒有產生革命性的商業模式。
@李獻偉:電能的存儲與轉化是目前的難點。
@宋小松:多能源供需協調優化技術及經濟性問題。
@劉楊:電網結構、調度體制、交易體制、技術穩定性。
@里拉:能源路由器的技術沒突破!
@李正佳:用戶需求不明確。
@喬會賓:無法落地!
@華棟:怎么互聯,互聯后的數據該怎么處理,數據處理后怎么用?能源互聯網哪里那么容易!
@請叫我亮見:啥都往能源互聯網里裝!
@吃瓜群眾:電網公司!
看完有沒有覺得每一條回答都很精彩呢?立足于自己實踐探索,給出的答案往往最能觸動人心。
當然,其實我只想夸一下提問的人,能提出這么一個開放性的好問題,在年末讓大家認真思考回味一番的,@左右逢源,厲害了,點贊!
分布式微網版塊
“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是否對微電網有促進作用?
@李奇睿: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很大程度上受現行政策和各地實施細則的約束,但對于成熟的電力市場,分布式發電一定是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微電網場景下的分布式發電,通過網絡結構和運行模式的合理規劃,能夠取得比單純分布式發電更豐厚的收益。
分布式發電市場化后,會令微網的運營模式更為靈活,商業模式更加多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參與者的參與熱情,促進微電網的發展。
@王又佳: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不僅僅對微電網,更是對廣義的新型配網類業務(微電網、增量配網、能源互聯網)或示范工程都有極大的支持作用。
從經濟學角度,當社會層面的資源流動更順暢,資源的利用率將越高,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在廣義新型配網中就起到了幫助資源分配的作用,讓微電網區域內電力方面的供應與需求在更小范圍內互相平衡,占用更少的社會資源(內部外部),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達到高效利用的目的。
微電網現在盈利如何?
@周少雄:目前,微電網的主要盈利方向在于:可以降低工業用戶的用電支出,特別是可以降低高峰用電量。不過需要測算,當地的新能源資源以及工業用戶的負荷波動情況(即工廠生產計劃)。
光伏+儲能的微電網項目經濟性如何?投資回報期需要多久?
@吃瓜群眾:一方面取決于儲能技術的突破。如果儲能的成本能夠進一步的降低,微電網效益才能夠吸引更多的市場參與者;
另一方面取決于市場價格機制的制定,尤其是微電網對電網輔助服務支撐方面,最近南澳有個火電機組故障,引發電網停電,但這個停電時間中,發現在很遠距離的地方,tesla的儲能對緩解電網頻率驟降有很大作用,但沒有能夠衡量這個作用的市場機制。
@李獻偉:合理配置部分儲能有利于提高光伏發電的電能質量,有利于提高光伏的動態接入容量,有利于提高重要負荷的供電可靠性,若純粹從投資匯報的角度,對于高滲透率分布式光伏有一定的效益。
@劉楊:得看收益模式是怎樣的,目前來看經濟性堪憂。主要還要依靠體制的改革,市場化的打開,需求側的政策和儲能的補貼。
@吃瓜群眾:光伏+儲能的微電網項目經濟性取決于負荷的用電價格,用電的服務費,儲能的成本及微電網的投資成本。根據我們的經驗及實行項目的數據,投資回報期大約在9年到15年左右。
@吃瓜群眾:經濟性要看應用場合,像是二次調頻的話,投資回報周期要在2.5年到3.5年。
《推進并網型微電網建設試行辦法》對微電網運營主體有何利弊?
@吃瓜群眾:最基本的就是很多事情有了參考的依據,這塊我個人是非常看好的,而現在有了政策的支持和規范的管理文件,且微電網技術本身對多能互補、分布式能源來講是非常有助力的,所以總體來看前景很光明。
@李獻偉:有利于推進微電網的建設,通過優化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利于投資回報率的提升,但并網型微電網的發展需要更靈活可靠的優化控制策略。
@吃瓜群眾:對微電網運營主體有引導和鼓勵作用,但是經濟效益的利弊更多取決于微電網發展的商業模式,商業模式涉及微電網參與電力市場的方式、電力的價格機制創新等很多因素,這些需要國家層面體制機制的進一步創新,激發市場活力。比如,《辦法》肯定了微電網的輔助服務市場主體身份,為大電網提供有效的有功支撐和無功支撐,但企業如何獲得回報,是系統性問題。
@ 吃瓜群眾:對微電網運營主體來說有促進作用,微電網從政府層面有了依據,但《辦法》也有明顯的不足,如對微電網的容量,及電壓等級的限制,對微電網的定義,功能等都有點狹隘,僅從電及電網角度來定義。
經濟優化調度的調度對象一般有哪些?
@周少雄:比如對于一個風光柴儲的系統,經濟優化調度的目標包括:風光消納最大化、盡可能接受電網調度、儲能的壽命最高等等,可調度的范圍包括微電網的所有設備。
儲能版塊
儲能在發電側調峰調頻市場的應用前景怎么看?
@左右逢源:總量有限,先到先得。
@劉歡:發電側調頻市場目前更多是在山西等部分有應用市場,東北地區的調峰市場也比較可觀,這主要是政策偏向的原因,但山西很快趨于飽和了,個人感覺調峰調頻市場2-3年還有市場可以投入,3-5年要看國家電改實際推進進度。
@吃瓜群眾:需要突破技術難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大家對國內工商業儲能發展前景怎么看?
@李獻偉:謹慎的樂觀!儲能作為調節手段解決用能時間的不均衡以及功率波動,是輔助手段。
@劉歡:工商業儲能的發展我個人認為是前景比較看好的,國家促進工商業經濟發展的大方向力度是很大的,那么未來電改推進的過程很可能會出現第三方支付系統,帶來差異化的供電服務,這樣儲能的作用將非常顯著。
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做戶用儲能是否有機會?
@劉歡:動力電池梯次利用我認為在戶用儲能機會是有的,特別是在農村地區等偏遠地區,甚至配合國家光伏扶貧戰略引入梯次利用電池建立戶用或村級儲能電站,提高發電小時數并解決農村地區配網薄弱的問題,作用非常顯著。
@王又佳:這個問題可以分成兩個問題來看:
1、動力電池的梯次利用是否有發展機會?
2、戶用儲能是否會進入家庭做為一種家庭標配?
首先動力電池的梯次利用在現有階段看來不失為一種降低全流程成本的方式,可以讓儲能系統的成本收益模型中增加一塊收益,讓投資方能更快的取得收益,更傾向于投資,從而做大市場。但在此之前,還有回收責任方、回收方式、回收成本等諸多問題需要解決。
其次,現今當大家出行就想到mobike、滴滴的今天,大家對于自身的需求已經認識的更為清楚了,在更多的時候我們需要的只是服務而非產權,更進一步說對于用戶來說,儲能作為一種保障或者增值服務是否需要一個專用設備更是一個問號,可能在電動汽車更為普及的將來,電動汽車本身做為能源儲存的載體,在分布式交易的基礎上,可以為民用住宅提供類似的服務,為居民用電保駕護航。
售電版塊
電力現貨市場全面試點之后,對售電公司有什么影響?
@李奇睿:電力現貨市場對售電公司而言,即是機遇也是挑戰,在期貨利潤有限的情況下,現貨能夠很大程度提升售電公司盈利水平,但現貨交易對售電公司的技術水平和操盤能力要求很高,技術水平高、操盤能力強的售電公司會收取豐厚的利潤,否則,期限差很有可能吃掉售電公司的利潤,甚至導致虧損。
@王又佳:無現貨,不市場,現貨市場是售電公司遲早要面對的。是困難亦是機遇。在風險增大的同時收益的可能也相對的放大了。對于售電公司需要在現貨尚未到來之時更多注重用戶行為數據的收集、分析和引導,并增加對現有大客戶的粘性,備戰現貨。
@tim:出現分化,其中最主要的是兩類:預測能力強、交易人才和技術能力突出的會逐步將重心放在批發側,成為交易型售電公司;另一類則是主攻零售市場,側重營銷能力的渠道型售電公司。
分布式能源的交易市場化以后,是會否對零售型售電公司造成影響?
零售型的售電公司應該把分布式能源交易作為電力零售的一個組成部分;對于這類公司來說,賣大電網上的電,跟賣分布式的小體量的電,對他來說其實都是賣電,那么誰的交易方式更好、利潤更大,就去賣誰的電。而且在未來現貨市場出來以后,分布式的這些電量,在某些時段,交易起來可能會更有優勢。
電力現貨市場成熟后,分布式電源(如分布式天然氣、熱電聯供等)是否需要參加現貨市場?
@tim:需要。分布式電源比重的上升對于電力系統的安全性穩定性都會帶來沖擊,而現貨市場會刺激分布式能源運營方主動提升相關能力,降低這類風險。
售電公司微利、無利甚至批零倒掛的現象頻生甚至,甚至成為幾個省份的主旋律,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俞慶:首先,電力市場化不一定會直接帶來終端電價的下降,未來在某些時段某些客戶上,電價可能會上升。再者,售電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不是簡單的幫用戶降電價,而是幫用戶優化其用電成本,提供綜合能源服務,這才是售電公司服務的核心意義所在。
電力現貨市場有哪些金融交易方式?
@tim:對于集中式現貨市場和分散式現貨市場來說,金融交易品種和方式會略有區別。常見的包括遠期、期貨、期權、差價合約等等。嚴格來說,各類衍生出來的金融品種并非屬于現貨市場,而屬于電力金融市場。
其他問題
從技術實現和價值角度看,大數據的能源應用前景廣闊,但從客戶投資角度,該如何衡量投入產出呢,當前的市場現表現如何呢?
@宋丹:在我看來,客戶的投資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少的,主要是服務提供商這塊投入巨大。播種能源大數據,現在市場還是在鋪路,盡可能的去收集各個場景的用戶數據,這些都是需要投入的。但因為我經歷過自動需求響應這些項目,所以我還是比較堅信的,只要把產品和服務搭建好,最終肯定是有價值的。
@田海濤:技術面:不同類型能源之間還存在一定的隔離性,尚未有權威的能源互聯網行業通信協議標準,各能源種類之間的數據互聯互通存在一定障礙。
商業模式方面:還在示范項目和摸索盈利模式階段,產業鏈內的企業分工不明確,存在較為明顯的合作關系不明確,職責邊界定義不清,市場化運作機制不明顯。
這些都將制約能源互聯網產業化發展進程。
@李光華:馬云說以后數據就是能源,他是用互聯網思維來考慮的能源;但在目前能源領域還沒有人真正懂互聯網,所以“能源互聯網”這個造出來的詞缺少跨界的專家把它變為現實!
個人覺得任何一個領域的從0到1發展,要找到痛點,用創新的方法解決它。但是目前能源領域的痛點都是人們臆想的,是利益相關方的博弈,有太多的政治色彩,尤其在國內。
所以我覺得:能源互聯網不存在瓶頸,因為它還沒真正產生呢!
@俞慶:沒現貨市場,缺乏變現渠道。能源互聯網的技術本質,無非是源網荷儲,分布式電源+儲能+微網+靈活負荷,這些技術應用的本質是經濟性必須超過大電網,在什么情況下能實現,那就是現貨市場的價格波動,特別是在峰時段價格大幅度提升的時候,能源互聯網的經濟性就體現出來了。
@王淑娟:個人覺得是政策環境。所謂能源互聯網,首先要放開配網,開展現貨交易,現在這兩點都做不到,所以無法實現能源互聯。當然,技術還處于初級階段,但我覺得,只要政策允許,給予市場活力,那技術進步肯定非常快。
@周少雄:各主體電力數據的安全性、保密性及共享性之間的矛盾。
@謝洹:技術和場景的結合不足,暫時尚未有殺手級應用,也沒有產生革命性的商業模式。
@李獻偉:電能的存儲與轉化是目前的難點。
@宋小松:多能源供需協調優化技術及經濟性問題。
@劉楊:電網結構、調度體制、交易體制、技術穩定性。
@里拉:能源路由器的技術沒突破!
@李正佳:用戶需求不明確。
@喬會賓:無法落地!
@華棟:怎么互聯,互聯后的數據該怎么處理,數據處理后怎么用?能源互聯網哪里那么容易!
@請叫我亮見:啥都往能源互聯網里裝!
@吃瓜群眾:電網公司!
看完有沒有覺得每一條回答都很精彩呢?立足于自己實踐探索,給出的答案往往最能觸動人心。
當然,其實我只想夸一下提問的人,能提出這么一個開放性的好問題,在年末讓大家認真思考回味一番的,@左右逢源,厲害了,點贊!
分布式微網版塊
“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是否對微電網有促進作用?
@李奇睿: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很大程度上受現行政策和各地實施細則的約束,但對于成熟的電力市場,分布式發電一定是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微電網場景下的分布式發電,通過網絡結構和運行模式的合理規劃,能夠取得比單純分布式發電更豐厚的收益。
分布式發電市場化后,會令微網的運營模式更為靈活,商業模式更加多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參與者的參與熱情,促進微電網的發展。
@王又佳: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不僅僅對微電網,更是對廣義的新型配網類業務(微電網、增量配網、能源互聯網)或示范工程都有極大的支持作用。
從經濟學角度,當社會層面的資源流動更順暢,資源的利用率將越高,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在廣義新型配網中就起到了幫助資源分配的作用,讓微電網區域內電力方面的供應與需求在更小范圍內互相平衡,占用更少的社會資源(內部外部),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達到高效利用的目的。
微電網現在盈利如何?
@周少雄:目前,微電網的主要盈利方向在于:可以降低工業用戶的用電支出,特別是可以降低高峰用電量。不過需要測算,當地的新能源資源以及工業用戶的負荷波動情況(即工廠生產計劃)。
光伏+儲能的微電網項目經濟性如何?投資回報期需要多久?
@吃瓜群眾:一方面取決于儲能技術的突破。如果儲能的成本能夠進一步的降低,微電網效益才能夠吸引更多的市場參與者;
另一方面取決于市場價格機制的制定,尤其是微電網對電網輔助服務支撐方面,最近南澳有個火電機組故障,引發電網停電,但這個停電時間中,發現在很遠距離的地方,tesla的儲能對緩解電網頻率驟降有很大作用,但沒有能夠衡量這個作用的市場機制。
@李獻偉:合理配置部分儲能有利于提高光伏發電的電能質量,有利于提高光伏的動態接入容量,有利于提高重要負荷的供電可靠性,若純粹從投資匯報的角度,對于高滲透率分布式光伏有一定的效益。
@劉楊:得看收益模式是怎樣的,目前來看經濟性堪憂。主要還要依靠體制的改革,市場化的打開,需求側的政策和儲能的補貼。
@吃瓜群眾:光伏+儲能的微電網項目經濟性取決于負荷的用電價格,用電的服務費,儲能的成本及微電網的投資成本。根據我們的經驗及實行項目的數據,投資回報期大約在9年到15年左右。
@吃瓜群眾:經濟性要看應用場合,像是二次調頻的話,投資回報周期要在2.5年到3.5年。
《推進并網型微電網建設試行辦法》對微電網運營主體有何利弊?
@吃瓜群眾:最基本的就是很多事情有了參考的依據,這塊我個人是非常看好的,而現在有了政策的支持和規范的管理文件,且微電網技術本身對多能互補、分布式能源來講是非常有助力的,所以總體來看前景很光明。
@李獻偉:有利于推進微電網的建設,通過優化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利于投資回報率的提升,但并網型微電網的發展需要更靈活可靠的優化控制策略。
@吃瓜群眾:對微電網運營主體有引導和鼓勵作用,但是經濟效益的利弊更多取決于微電網發展的商業模式,商業模式涉及微電網參與電力市場的方式、電力的價格機制創新等很多因素,這些需要國家層面體制機制的進一步創新,激發市場活力。比如,《辦法》肯定了微電網的輔助服務市場主體身份,為大電網提供有效的有功支撐和無功支撐,但企業如何獲得回報,是系統性問題。
@ 吃瓜群眾:對微電網運營主體來說有促進作用,微電網從政府層面有了依據,但《辦法》也有明顯的不足,如對微電網的容量,及電壓等級的限制,對微電網的定義,功能等都有點狹隘,僅從電及電網角度來定義。
經濟優化調度的調度對象一般有哪些?
@周少雄:比如對于一個風光柴儲的系統,經濟優化調度的目標包括:風光消納最大化、盡可能接受電網調度、儲能的壽命最高等等,可調度的范圍包括微電網的所有設備。
儲能版塊
儲能在發電側調峰調頻市場的應用前景怎么看?
@左右逢源:總量有限,先到先得。
@劉歡:發電側調頻市場目前更多是在山西等部分有應用市場,東北地區的調峰市場也比較可觀,這主要是政策偏向的原因,但山西很快趨于飽和了,個人感覺調峰調頻市場2-3年還有市場可以投入,3-5年要看國家電改實際推進進度。
@吃瓜群眾:需要突破技術難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大家對國內工商業儲能發展前景怎么看?
@李獻偉:謹慎的樂觀!儲能作為調節手段解決用能時間的不均衡以及功率波動,是輔助手段。
@劉歡:工商業儲能的發展我個人認為是前景比較看好的,國家促進工商業經濟發展的大方向力度是很大的,那么未來電改推進的過程很可能會出現第三方支付系統,帶來差異化的供電服務,這樣儲能的作用將非常顯著。
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做戶用儲能是否有機會?
@劉歡:動力電池梯次利用我認為在戶用儲能機會是有的,特別是在農村地區等偏遠地區,甚至配合國家光伏扶貧戰略引入梯次利用電池建立戶用或村級儲能電站,提高發電小時數并解決農村地區配網薄弱的問題,作用非常顯著。
@王又佳:這個問題可以分成兩個問題來看:
1、動力電池的梯次利用是否有發展機會?
2、戶用儲能是否會進入家庭做為一種家庭標配?
首先動力電池的梯次利用在現有階段看來不失為一種降低全流程成本的方式,可以讓儲能系統的成本收益模型中增加一塊收益,讓投資方能更快的取得收益,更傾向于投資,從而做大市場。但在此之前,還有回收責任方、回收方式、回收成本等諸多問題需要解決。
其次,現今當大家出行就想到mobike、滴滴的今天,大家對于自身的需求已經認識的更為清楚了,在更多的時候我們需要的只是服務而非產權,更進一步說對于用戶來說,儲能作為一種保障或者增值服務是否需要一個專用設備更是一個問號,可能在電動汽車更為普及的將來,電動汽車本身做為能源儲存的載體,在分布式交易的基礎上,可以為民用住宅提供類似的服務,為居民用電保駕護航。
售電版塊
電力現貨市場全面試點之后,對售電公司有什么影響?
@李奇睿:電力現貨市場對售電公司而言,即是機遇也是挑戰,在期貨利潤有限的情況下,現貨能夠很大程度提升售電公司盈利水平,但現貨交易對售電公司的技術水平和操盤能力要求很高,技術水平高、操盤能力強的售電公司會收取豐厚的利潤,否則,期限差很有可能吃掉售電公司的利潤,甚至導致虧損。
@王又佳:無現貨,不市場,現貨市場是售電公司遲早要面對的。是困難亦是機遇。在風險增大的同時收益的可能也相對的放大了。對于售電公司需要在現貨尚未到來之時更多注重用戶行為數據的收集、分析和引導,并增加對現有大客戶的粘性,備戰現貨。
@tim:出現分化,其中最主要的是兩類:預測能力強、交易人才和技術能力突出的會逐步將重心放在批發側,成為交易型售電公司;另一類則是主攻零售市場,側重營銷能力的渠道型售電公司。
分布式能源的交易市場化以后,是會否對零售型售電公司造成影響?
零售型的售電公司應該把分布式能源交易作為電力零售的一個組成部分;對于這類公司來說,賣大電網上的電,跟賣分布式的小體量的電,對他來說其實都是賣電,那么誰的交易方式更好、利潤更大,就去賣誰的電。而且在未來現貨市場出來以后,分布式的這些電量,在某些時段,交易起來可能會更有優勢。
電力現貨市場成熟后,分布式電源(如分布式天然氣、熱電聯供等)是否需要參加現貨市場?
@tim:需要。分布式電源比重的上升對于電力系統的安全性穩定性都會帶來沖擊,而現貨市場會刺激分布式能源運營方主動提升相關能力,降低這類風險。
售電公司微利、無利甚至批零倒掛的現象頻生甚至,甚至成為幾個省份的主旋律,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俞慶:首先,電力市場化不一定會直接帶來終端電價的下降,未來在某些時段某些客戶上,電價可能會上升。再者,售電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不是簡單的幫用戶降電價,而是幫用戶優化其用電成本,提供綜合能源服務,這才是售電公司服務的核心意義所在。
電力現貨市場有哪些金融交易方式?
@tim:對于集中式現貨市場和分散式現貨市場來說,金融交易品種和方式會略有區別。常見的包括遠期、期貨、期權、差價合約等等。嚴格來說,各類衍生出來的金融品種并非屬于現貨市場,而屬于電力金融市場。
其他問題
從技術實現和價值角度看,大數據的能源應用前景廣闊,但從客戶投資角度,該如何衡量投入產出呢,當前的市場現表現如何呢?
@宋丹:在我看來,客戶的投資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少的,主要是服務提供商這塊投入巨大。播種能源大數據,現在市場還是在鋪路,盡可能的去收集各個場景的用戶數據,這些都是需要投入的。但因為我經歷過自動需求響應這些項目,所以我還是比較堅信的,只要把產品和服務搭建好,最終肯定是有價值的。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