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
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全面支撐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為目標,圍繞推動
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指出,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全面支撐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為目標,圍繞推動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聚焦發展智能、綠色的先進制造業,構建網絡、平臺、安全三大功能體系,增強工業互聯網產業供給能力,持續提升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水平,深入推進“互聯網+”,形成實體經濟與網絡相互促進、同步提升的良好格局,有力推動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意見》提出三個階段發展目標:到2025年,覆蓋各地區、各行業的工業互聯網網絡基礎設施基本建成,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不斷健全并規模化推廣,基本形成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基礎設施和產業體系;到2035年,建成國際領先的工業互聯網網絡基礎設施和平臺,工業互聯網全面深度應用并在優勢行業形成創新引領能力,重點領域實現國際領先;到本世紀中葉,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能力、技術產業體系以及融合應用等全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前列。
《意見》明確了建設和發展工業互聯網的主要任務:一是夯實網絡基礎,推動網絡改造升級提速降費,推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二是打造平臺體系,通過分類施策、同步推進、動態調整,形成多層次、系統化的平臺發展體系,提升平臺運營能力。三是加強產業支撐,加大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力度,加快建立統一、綜合、開放的工業互聯網標準體系,提升產品與解決方案供給能力。四是促進融合應用,提升大型企業工業互聯網創新和應用水平,加快中小企業工業互聯網應用普及。五是完善生態體系,建設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有效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創新資源,開展工業互聯網產學研協同創新,構建企業協同發展體系,形成中央地方聯動、區域互補的協同發展機制。六是提升安全防護能力,建立數據安全保護體系,推動安全技術手段建設。七是推動開放合作,鼓勵國內外企業跨領域、全產業鏈緊密協作。《意見》還部署了7項重點工程: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工程,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及推廣工程,標準研制及試驗驗證工程,關鍵技術產業化工程,工業互聯網集成創新應用工程,區域創新示范建設工程,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工程。
《意見》提出,要建立健全法規制度;擴大市場主體平等進入范圍,實施包容審慎監管,營造良好市場環境;重點支持網絡體系、平臺體系、安全體系能力建設,加大財稅支持力度;支持擴大直接融資比重,創新金融服務方式;強化專業人才支撐,創新人才使用機制;健全組織實施機制,促進工業互聯網與“中國制造2025”協同推進,為工業互聯網快速發展提供支撐保障。

國務院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
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當前,全球范圍內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工業互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日益成為新工業革命的關鍵支撐和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的重要基石,對未來工業發展產生全方位、深層次、革命性影響。工業互聯網通過系統構建網絡、平臺、安全三大功能體系,打造人、機、物全面互聯的新型網絡基礎設施,形成智能化發展的新興業態和應用模式,是推進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的重要基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有力支撐。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互聯網+先進制造業”,規范和指導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基本形勢
當前,互聯網創新發展與新工業革命正處于歷史交匯期。發達國家搶抓新一輪工業革命機遇,圍繞核心標準、技術、平臺加速布局工業互聯網,構建數字驅動的工業新生態,各國參與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我國工業互聯網與發達國家基本同步啟動,在框架、標準、測試、安全、國際合作等方面取得了初步進展,成立了匯聚政產學研的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發布了《工業互聯網體系架構(版本1.0)》、《工業互聯網標準體系框架(版本1.0)》等,涌現出一批典型平臺和企業。但與發達國家相比,總體發展水平及現實基礎仍然不高,產業支撐能力不足,核心技術和高端產品對外依存度較高,關鍵平臺綜合能力不強,標準體系不完善,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水平有待提升,缺乏龍頭企業引領,人才支撐和安全保障能力不足,與建設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的需要仍有較大差距。
加快建設和發展工業互聯網,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先進制造業,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工業互聯網是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新工業革命的關鍵基礎設施,加快其發展有利于加速智能制造發展,更大范圍、更高效率、更加精準地優化生產和服務資源配置,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為制造強國建設提供新動能。工業互聯網還具有較強的滲透性,可從制造業擴展成為各產業領域網絡化、智能化升級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實現產業上下游、跨領域的廣泛互聯互通,打破“信息孤島”,促進集成共享,并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重要依托。另一方面,發展工業互聯網,有利于促進網絡基礎設施演進升級,推動網絡應用從虛擬到實體、從生活到生產的跨越,極大拓展網絡經濟空間,為推進網絡強國建設提供新機遇。當前,全球工業互聯網正處在產業格局未定的關鍵期和規模化擴張的窗口期,亟需發揮我國體制優勢和市場優勢,加強頂層設計、統籌部署,揚長避短、分步實施,努力開創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新局面。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全面支撐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為目標,圍繞推動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聚焦發展智能、綠色的先進制造業,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強統籌引導,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網絡、平臺、安全三大功能體系,增強工業互聯網產業供給能力。促進行業應用,強化安全保障,完善標準體系,培育龍頭企業,加快人才培養,持續提升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水平。努力打造國際領先的工業互聯網,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深入推進“互聯網+”,形成實體經濟與網絡相互促進、同步提升的良好格局,有力推動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二)基本原則。
遵循規律,創新驅動。遵循工業演進規律、科技創新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工業互聯網體系。按照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要求,發揮我國工業體系完備、網絡基礎堅實、互聯網創新活躍的優勢,推動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引進培養高端人才,加強科研攻關,實現創新驅動發展。
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強化企業市場主體地位,激發企業內生動力,推進技術創新、產業突破、平臺構建、生態打造。發揮政府在加強規劃引導、完善法規標準、保護知識產權、維護市場秩序等方面的作用,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開放發展,安全可靠。把握好安全與發展的辯證關系。發揮工業互聯網開放性、交互性優勢,促進工業體系開放式發展。推動工業互聯網在各產業領域廣泛應用,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堅持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手段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運行,提升工業互聯網安全防護能力。
系統謀劃,統籌推進。做好頂層設計和系統謀劃,科學制定、合理規劃工業互聯網技術路線和發展路徑,統籌實現技術研發、產業發展和應用部署良性互動,不同行業、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協同發展,區域布局協調有序。
(三)發展目標。
立足國情,面向未來,打造與我國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使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水平走在國際前列,爭取實現并跑乃至領跑。
到2025年,基本形成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基礎設施和產業體系。覆蓋各地區、各行業的工業互聯網網絡基礎設施基本建成。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不斷健全并規模化推廣。形成3-5個達到國際水準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產業體系較為健全,掌握關鍵核心技術,供給能力顯著增強,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基本建立起較為完備可靠的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體系。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大規模推廣應用,推動兩化融合邁上新臺階。
其中,在2018-2020年三年起步階段,初步建成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的工業互聯網網絡基礎設施,初步構建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初步形成各有側重、協同集聚發展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初步建立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體系。
到2035年,建成國際領先的工業互聯網網絡基礎設施和平臺,形成國際先進的技術與產業體系,工業互聯網全面深度應用并在優勢行業形成創新引領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重點領域實現國際領先。
到本世紀中葉,工業互聯網網絡基礎設施全面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能力、技術產業體系以及融合應用等全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前列。
三、主要任務
(一)夯實網絡基礎。
推動網絡改造升級提速降費。面向企業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的網絡需求,大力推動工業企業內外網建設。加快推進寬帶網絡基礎設施建設與改造,擴大網絡覆蓋范圍,優化升級國家骨干網絡。推進工業企業內網的IP(互聯網協議)化、扁平化、柔性化技術改造和建設部署。推動新型智能網關應用,全面部署IPv6(互聯網協議第6版)。繼續推進連接中小企業的專線建設。在完成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網絡提速降費任務基礎上,進一步提升網絡速率、降低資費水平,特別是大幅降低中小企業互聯網專線接入資費水平。加強資源開放,支持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加大無線電頻譜等關鍵資源保障力度。
推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加強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頂層設計,制定整體架構,明確發展目標、路線圖和時間表。設立國家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管理機構,構建標識解析服務體系,支持各級標識解析節點和公共遞歸解析節點建設,利用標識實現全球供應鏈系統和企業生產系統間精準對接,以及跨企業、跨地區、跨行業的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促進信息資源集成共享。
專欄1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工程
組織實施工業互聯網工業企業內網、工業企業外網和標識解析體系的建設升級。支持工業企業以IPv6、工業無源光網絡(PON)、工業無線等技術改造工業企業內網,以IPv6、軟件定義網絡(SDN)以及新型蜂窩移動通信技術對工業企業外網進行升級改造。在5G研究中開展面向工業互聯網應用的網絡技術試驗,協同推進5G在工業企業的應用部署。開展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建立完善各級標識解析節點。
到2020年,基本完成面向先進制造業的下一代互聯網升級改造和配套管理能力建設,在重點地區和行業實現窄帶物聯網(NB—IoT)、工業過程/工業自動化無線網絡(WIA—PA/FA)等無線網絡技術應用;初步建成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注冊、備案等配套系統,形成10個以上公共標識解析服務節點,標識注冊量超過20億。
到2025年,工業無線、時間敏感網絡(TSN)、IPv6等工業互聯網網絡技術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廣泛部署;面向工業互聯網接入的5G網絡、低功耗廣域網等基本實現普遍覆蓋;建立功能完善的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形成20個以上公共標識解析服務節點,標識注冊量超過30億。
(二)打造平臺體系。
加快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突破數據集成、平臺管理、開發工具、微服務框架、建模分析等關鍵技術瓶頸,形成有效支撐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的技術體系和產業體系。開展工業互聯網平臺適配性、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試驗驗證,推動平臺功能不斷完善。通過分類施策、同步推進、動態調整,形成多層次、系統化的平臺發展體系。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形成服務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多層次公共平臺。
提升平臺運營能力。強化工業互聯網平臺的資源集聚能力,有效整合產品設計、生產工藝、設備運行、運營管理等數據資源,匯聚共享設計能力、生產能力、軟件資源、知識模型等制造資源。開展面向不同行業和場景的應用創新,為用戶提供包括設備健康維護、生產管理優化、協同設計制造、制造資源租用等各類應用,提升服務能力。不斷探索商業模式創新,通過資源出租、服務提供、產融合作等手段,不斷拓展平臺盈利空間,實現長期可持續運營。
專欄2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及推廣工程
從工業互聯網平臺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開展四個方面建設和推廣:一是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通過企業主導、市場選擇、動態調整的方式,形成跨行業、跨領域平臺,實現多平臺互聯互通,承擔資源匯聚共享、技術標準測試驗證等功能,開展工業數據流轉、業務資源管理、產業運行監測等服務。推動龍頭企業積極發展企業級平臺,開發滿足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需求的多種解決方案。建立健全工業互聯網平臺技術體系。二是工業互聯網平臺試驗驗證。支持產業聯盟、企業與科研機構合作共建測試驗證平臺,開展技術驗證與測試評估。三是百萬家企業上云。鼓勵工業互聯網平臺在產業集聚區落地,推動地方通過財稅支持、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中小企業業務系統向云端遷移。四是百萬工業APP培育。支持軟件企業、工業企業、科研院所等開展合作,培育一批面向特定行業、特定場景的工業APP。
到2020年,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初步形成,支持建設10個左右跨行業、跨領域平臺,建成一批支撐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的企業級平臺。培育30萬個面向特定行業、特定場景的工業APP,推動30萬家企業應用工業互聯網平臺開展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運營管理等業務,工業互聯網平臺對產業轉型升級的基礎性、支撐性作用初步顯現。
到2025年,重點工業行業實現網絡化制造,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基本完善,形成3-5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百萬工業APP,實現百萬家企業上云,形成建平臺和用平臺雙向迭代、互促共進的制造業新生態。
(三)加強產業支撐。
加大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力度。開展時間敏感網絡、確定性網絡、低功耗工業無線網絡等新型網絡互聯技術研究,加快5G、軟件定義網絡等技術在工業互聯網中的應用研究。推動解析、信息管理、異構標識互操作等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關鍵技術及安全可靠機制研究。加快IPv6等核心技術攻關。促進邊緣計算、人工智能、增強現實、虛擬現實、區塊鏈等新興前沿技術在工業互聯網中的應用研究與探索。
構建工業互聯網標準體系。成立國家工業互聯網標準協調推進組、總體組和專家咨詢組,統籌推進工業互聯網標準體系建設,優化推進機制,加快建立統一、綜合、開放的工業互聯網標準體系。制定一批總體性標準、基礎共性標準、應用標準、安全標準。組織開展標準研制及試驗驗證工程,同步推進標準內容試驗驗證、試驗驗證環境建設、仿真與測試工具開發和推廣。
專欄3標準研制及試驗驗證工程
面向工業互聯網標準化需求和標準體系建設,開展工業互聯網標準研制。開發通用需求、體系架構、測試評估等總體性標準;開發網絡與數字化互聯接口、標識解析、工業互聯網平臺、安全等基礎共性標準;面向汽車、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機械制造、輕工家電、信息電子等重點行業領域的工業互聯網應用,開發行業應用導則、特定技術標準和管理規范。組織相關標準的試驗驗證工作,推進配套仿真與測試工具開發。
到2020年,初步建立工業互聯網標準體系,制定20項以上總體性及關鍵基礎共性標準,制定20項以上重點行業標準,推進標準在重點企業、重點行業中的應用。
到2025年,基本建成涵蓋工業互聯網關鍵技術、產品、管理及應用的標準體系,并在企業中得到廣泛應用。
提升產品與解決方案供給能力。加快信息通信、數據集成分析等領域技術研發和產業化,集中突破一批高性能網絡、智能模塊、智能聯網裝備、工業軟件等關鍵軟硬件產品與解決方案。著力提升數據分析算法與工業知識、機理、經驗的集成創新水平,形成一批面向不同工業場景的工業數據分析軟件與系統以及具有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的工業智能軟件和解決方案。面向“中國制造2025”十大重點領域與傳統行業轉型升級需求,打造與行業特點緊密結合的工業互聯網整體解決方案。引導電信運營企業、互聯網企業、工業企業等積極轉型,強化網絡運營、標識解析、安全保障等工業互聯網運營服務能力,開展工業電子商務、供應鏈、相關金融信息等創新型生產性服務。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