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新聞發布會:能源結構持續優化 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取得階段性成果
10月31日上午10時,國家能源局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新華網、國家能源局網站將進行現場直播,敬請關注!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司長兼新聞發言人袁民: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國家能源局例行新聞發布會。
一、基本情況:
(一)收到有效信息情況2017年三季度,國家能源局12398熱線共收到有效信息22356件,環比增加37.86%。其中,咨詢16471件,占有效信息的73.68%;投訴2647件;舉報48件;表揚、求助、建議等其他方面3190件。
(二)分類情況。2017年三季度收到的有效信息中,電力行業類18695件,占83.62%;其他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行業類、石油天然氣行業類、煤炭行業類等。投訴舉報主要集中在電力行業,共2537件。涉及審批事項取消和下放、項目建設、電力安全、市場準入、供電服務以及成本價格和收費等方面業務。
二、反映的主要問題。2017年三季度,群眾反映的投訴舉報主要集中在電力行業,占投訴舉報總量的90%以上。從具體案例看,主要反映了電力行業在供電服務、電力安全、成本價格及收費、市場準入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供電服務方面。一是部分地區受夏季高溫、配網設施改造滯后影響,低電壓、頻繁停電問題頻發,在7、8月份尤為突出。二是部分供電企業故障搶修能力不足,停電故障后反應時間較長,修復周期長。三是部分供電企業未盡到一站式服務、一次性告知義務,拖延辦理用電報裝、合表分戶、新能源發電并網等業務。四是部分供電企業服務觀念淡薄,業務水平不高,對咨詢的業務、反映的問題解釋不清楚,影響群眾業務辦理等。
(二)電力安全方面。一是部分供電企業高壓架空線路跨越居民房屋,電力設施安裝位置不合理。二是部分供電企業電力設施設備不進行正常的維護保養,導致設施設備保護層破損、架空線路垂落、電桿傾斜等。三是部分供電企業電力設施不按規定張貼安全標識、警示牌,存在安全隱患。
(三)成本價格和收費方面。一是部分供電企業電價政策宣傳不到位,電費收取信息披露不充分,引起用戶的質疑和誤解。二是部分供電企業在農網改造過程中向用戶籌資籌勞,不按規定電價收取臨時用電、農灌用電電費。三是部分供電企業收取電力設施設備安裝服務費不合理,估抄、漏抄、錯抄表計電量。四是部分村委會、小區物業公司、房屋出租業主代收代繳電費時加價、“搭車”收費,限制用戶用電、購電,甚至對用戶強制停電,侵害用戶權益。
(四)市場準入方面。一是部分單位聘用、安排未取得電工進網作業許可證人員進網作業。二是部分承裝(修、試)電力設施單位超越資質許可范圍承接電力業務,違法轉包分包電力工程,不按規定報告跨區作業情況。三是部分單位以欺騙手段取得承裝(修、試)電力設施許可證,或者掛靠承裝(修、試)電力設施單位承攬電力業務。
三、處理結果。2017年三季度,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國家能源局派出監管機構受理屬于監管職責范圍的2180件投訴舉報,占投訴舉報量的80.89%;其他不屬于能源監管職責范圍的已按照有關規定及時轉辦。
針對群眾反映的投訴舉報事項,國家能源局派出監管機構嚴格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文件規定進行了處理:一是通過解釋說明,澄清事實,使當事人消除了誤解。二是通過監管約談、責令整改,促使相關企業提高了服務質量與服務水平。三是通過罰款、吊銷行政許可證、吊銷業務許可證等行政處罰方式,及時糾正了相關企業的違法違規行為,維護了當事人合法權益。截止到2017年三季度,已辦結投訴舉報4531件,占投訴舉報受理量的94.18%,其余正在按照規定的時限辦理;完成回訪4022件,回訪率為88.77%,回訪滿意率為87.32%。根據目前反映的比較突出的投訴舉報事項,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加強市場準入方面的監管,確保能源投資者、經營者、使用者的合法權益。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們要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從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帶領人民不斷創造美好生活!”政之所興,在順民心。監管促進改革,監管促進發展,改革發展惠及民生。讓我們進一步發揮12398能源監管熱線的橋梁紐帶作用,進一步暢通便民服務“最后一公里”,切切實實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謝謝大家!
袁民:謝謝趙國宏副司長。請郭偉副巡視員介紹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工作進展情況。
電力司副巡視員 郭偉: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好,感謝各位一直以來對電力行業發展的關心、關注。下面,我借此機會,向大家介紹一下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工作的有關情況。
一、煤電行業基本情況。近年來,我國煤電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一是裝機結構持續優化。截至2017年9月底,煤電總裝機約9.63億千瓦,位居世界第一。近年來投產的煤電機組基本上是大容量、高參數、高效率、高節水、超低排放的先進機組,現役30萬千瓦以下純凝機組僅占煤電裝機約4%。二是技術水平世界領先。世界首臺60萬千瓦級、100萬千瓦級超超臨界二次再熱機組,60萬千瓦級超臨界循環流化床機組均在我國投入商業化運行。三是節能減排水平大幅提升。已累計淘汰小火電機組1.1億千瓦左右,煤電平均供電煤耗降至315克標煤/千瓦時,2010年以來累計降低21克標煤/千瓦時,年節約標煤7000萬噸以上,減排二氧化碳約2億噸。
在看到煤電發展成績的同時,也要正視,受經濟增速放緩、電力供需形勢變化等因素影響,煤電發展形勢不容樂觀。2016年煤電利用小時僅4250小時,規劃及在建規模依然較大。預計“十三五”末全國電力供應總體寬松,存在煤電產能過剩風險。根據我們年初發布的2020年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警,全國大部分省份的風險預警等級為紅色、橙色。
二、已開展的工作。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2016年起,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堅持市場引導與政府調控并舉,重點圍繞清理違規、嚴控增量、淘汰落后、優化存量、轉型升級等方面,制定一系列措施并狠抓落實,已經取得一定成效。一是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及時發布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警,引導地方和發電企業有序規劃建設煤電項目。二是嚴控新增煤電產能,采取“取消一批、緩核一批、緩建一批”等措施,多措并舉減少新增煤電規模,推進煤電有序發展。三是停建了一批違規開工的在建項目。四是加快淘汰落后產能,關停了一批能效、環保、安全、技術等不符合要求的落后小機組。五是推進煤電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進一步優化煤電結構,促進煤電高效清潔和有序發展。
在總結2016年促進煤電有序發展工作的基礎上,今年以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領導指示批示精神,我們將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作為今年工作的重點,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截至目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已取得階段性成效。
一是16部委聯合印發《意見》。經國務院同意,今年7月2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16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的意見》。《意見》提出,“十三五”期間,全國停建和緩建煤電產能1.5億千瓦,淘汰落后產能0.2億千瓦以上,實施煤電超低排放改造4.2億千瓦、節能改造3.4億千瓦、靈活性改造2.2億千瓦。到2020年,全國煤電裝機規模控制在11億千瓦以內,具備條件的煤電機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煤電平均供電煤耗降至310克/千瓦時。
二是編制2017年工作方案。根據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產能5000萬千瓦以上”的煤電調控目標任務,我們在與各地方、各發電企業多次溝通的基礎上,充分聽取、反復銜接各方意見建議,研究制定了實施方案,將2017年煤電淘汰、停建、緩建目標任務層層分解,并督促地方明確責任人、制定實施細則,確保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三是下發分省年度投產規模。根據《意見》要求,為嚴控新增煤電投產規模,經與地方和企業多次銜接后,研究確定了2017年分省年度投產規模,已正式下達各地,并要求在國家確定的投產規模內報送符合條件的投產項目。對于納入緩建范圍的項目,企業可選擇立即停建或繼續建設,但建成后暫不并網發電。
四是制定實施政策文件。印發《關于發布2020年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警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做好火電項目核準建設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發揮政府調控和市場引導作用,指導各省、發電企業合理安排煤電核準、開工、建設時序,切實維護核準建設秩序,實現煤電有序發展。
五是開展自備電廠督查。為進一步規范燃煤自備電廠管理,今年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環保部、財政部等單位開展了燃煤自備電廠規范建設及運行專項督查,選取部分省份,重點對燃煤自備電廠的規劃建設、運行管理和社會責任承擔情況等進行督查。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