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互聯網與中國電力轉型之路
今年9月26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發展峰會上倡議探討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推動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全球電力需求,對于推動能源革命、促進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
要解決這些問題,關鍵是堅持綠色低碳發展方向,加快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開發,加快構建基于特高壓的中國能源互聯網,實現全國能源優化配置,從根本上轉變過度依賴輸煤的能源發展方式和就地平衡的電力發展方式,保障能源安全、清潔、高效、可持續供應,滿足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需求。
目前,加快清潔發展、構建中國能源互聯網的條件已經具備。資源方面,我國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僅開發千分之一就能滿足能源需求。從2015—2050年,我國只需保持年均13%的增速,到2050年即可實現清潔能源比重提高到80%以上的目標。技術裝備方面,我國已全面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特高壓核心技術和全套設備制造能力。國家電網公司建成投運“三交四直”、在建“四交三直”特高壓交直流工程,建立了世界領先的特高壓試驗研究體系,主導編制15項特高壓國際標準、11項智能電網國際標準,實現了“中國創造”和“中國引領”。智能電網創新發展,大電網控制技術、大規模儲能技術不斷突破,能夠適應清潔能源大規模接入并確保電網安全運行。我國已實現特高壓、智能電網全部關鍵設備的自主化生產,產能供應充足。風電和光伏發電設備產能分別超過3000萬、3400萬千瓦,各占全球產能的40%、60%以上。經濟性方面,隨著技術進步,新能源的經濟性和競爭力不斷提高,有望在2020年左右超過化石能源。根據國際能源署發布的數據,2014年我國風電發電成本約為0.37—0.45元/千瓦時、太陽能光伏發電成本約為0.68—0.8元/千瓦時左右,2020年預計降至0.3元/千瓦時左右。隨著儲能電池技術快速發展,未來5年能量密度有望提升到目前的5倍,成本降低到目前的1/5。屆時,風電、太陽能發電將迎來快速發展期。
通過加快建設中國能源互聯網,到2020年、2030年,全國發電裝機將分別達到21億千瓦、33億千瓦,其中清潔能源裝機分別達到8.6億、18.9億千瓦,占總裝機的40%、57%;跨區輸電規模分別超過5.5億、11.3億千瓦,其中清潔能源分別占50%、71%。到2050年,全國發電裝機達到60億千瓦,其中清潔能源裝機54億千瓦,占90%。煤電裝機將在2020—2025年間達到12億千瓦左右的峰值,此后新增電力需求主要靠清潔能源滿足,煤電廠逐步減少發電并有計劃關停,到2050年煤電裝機下降到4億千瓦左右。
為加快構建中國能源互聯網,促進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大力推動清潔能源發展,二是創新推動能源轉型升級,三是共同推動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