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電網“黨員創客空間”激發創新活力
短短幾年時間,上百項創新發明。從絕緣子更換靈動套到直流試送儀,從電纜護套聽診器到線路勘測無人機……南方電網廣西柳州供電局的黨員創客空間以基層黨員為核心,打造黨員創客團隊,連續多年取得大量研究
短短幾年時間,上百項創新發明。從絕緣子更換靈動套到直流試送儀,從電纜護套聽診器到線路勘測無人機……南方電網廣西柳州供電局的“黨員創客空間”以基層黨員為核心,打造黨員創客團隊,連續多年取得大量研究成果并付諸實踐,有效降低了基層員工的勞動強度,創造出10多億元的潛在價值。如今,這一空間帶來的創新效應已輻射到基層很多角落,形成“蜂巢效應”。
突出問題導向,不讓創造發明留在實驗室、停在書桌上、藏在抽屜里
“昔日翻山又越嶺,負重千斤烏龜爬,如今有了靈動套,身手敏捷勝猿猴!”這是流傳在電力基層員工中的順口溜。
黨員黎玉庭是干了近30年的老輸電,對此深有感受:每座500千伏的鐵塔更換絕緣子,最少需要6名員工、一輛專用施工維修車,維修車上裝載的設備有1000多斤。操作過程中,4名員工上桿,其中兩名要爬到最高處拉動數百斤重的絕緣子,兩名要在絕緣子底端托起,才能更換、清洗干凈整個瓷瓶,余下兩名員工要在地面從不同方位全程監控,隨時用對講機發出風險警示。
員工梁世平說:“這項工作很累,累了就容易心煩。最煩的是人還在桿上,最辛苦、最忙碌的時候,老婆打來電話,夫妻吵架的事時常發生。”
黎玉庭直面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帶領團隊發明的絕緣子更換靈動套徹底改變了這一工作的狀況。筆者在現場看到,通過簡單的力學原理,在底部用托拽的方式,托起絕緣子瓷瓶串,就能順利更換絕緣子。不僅大大降低了基層電力員工的勞動強度和危險系數,而且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南方電網對這一技術發明的現場應用證明:過去更換絕緣子,需要6個人,上桿下桿最少要90分鐘;如今,只需要2個人,上下桿時間為40分鐘。
突出問題導向,正是南方電網廣西柳州供電局“黨員創客空間”的一大特點。他們鼓勵一線黨員立足崗位創新,從解決生產實際困難出發,直面實體經濟面臨的各種難題,聚焦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增強勞動安全感和舒適度,不讓創造發明留在實驗室、停在書桌上、藏在抽屜里。
黨員陳永紅在柳州供電局被譽為跨界的“偷懶”專家,“輸電線路桿塔絕緣放電閃絡指示器”等一系列發明,正是“懶人思維”的寫照。他坦言,外線作業從事高低壓線路的架設、檢修和運行維護等,需要長期在戶外甚至是野外作業,工作很艱苦。“有女不嫁外線郎”的說法一度很流行。為解決雷電擊中絕緣子后跳閘斷電,搶修人員需逐一排查、耗費大量時間精力的問題,他細心琢磨,用最簡單的保險絲和一根鐵管發明了輸電線路桿塔絕緣放電閃絡指示器。只要雷擊絕緣子,牽制鐵管平衡的保險絲會被燒斷,鐵管失去平衡就會立起來成為標志桿。
管道電纜護層故障定點裝置同樣令人眼前一亮。輸電電纜護層故障查找在國內外都是一個難題。劉秀雄帶領勞模工作室研發團隊,根據故障前后輸入物理量的變化,通過接收裝置進行磁場量化,應用量化值,將故障鎖定在一個極小范圍或直接定點。如果是管內故障,則可通過其研發的裝置進行精確定點。
劉秀雄及其研發團隊發明的新方法接線極其簡單,任何一個電纜工都能完成接收器的操作及數據判斷,故障排查時間也縮短到原方法的1/4,屬國內外首創。
柳州供電局局長鄒暉說,柳供網區覆蓋范圍廣、工作量大,所有的發明創造都是圍繞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確保勞動安全,這樣的思維吸引了大量群眾參與其中,為創造發明打造了強大的人才梯隊。
變單打獨斗為資源整合
在南方電網廣西公司的頂層設計中,將職工創新的各項資源進行整合,讓創新和培訓結合,線上線下同步,實現軟硬件支持、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在此基礎上,柳州供電局將黨員創新工作室打造成“融入中心,創新發展,集中智慧,培養人才,帶動一批,影響一片”的平臺,以黨員為核心,變單打獨斗為資源整合。
“有豐富的資源和后盾支持,我們這些搞職創的,就有了自己的‘圈子’,有場地有條件搞試驗,有技術問題還可以在線請教高校老師和科研院所的專家。”柳州供電局變電管理二所的黨員李毅說,班組里搞職創,以前多數是職工個人憑興趣愛好單打獨斗,用的工具也基本上是自己動手,資源整合后,現在事半功倍。他數年前由專職司機轉到技術崗,和團隊一起研發了“變電檢修空中機器人”,將無人機技術的拓展應用引入電網企業,通過自行研發的光電防護系統,有效保障了無人機排除磁場干擾,在變電設備區域精準操控。
柳州供電局局長鄒暉認為,我國電網的形態發生了巨大變化,以往發明創造多是單打獨斗,憑借的是個人經驗、興趣、愛好,缺乏跨部門、跨系統、跨層級的溝通交流。柳州供電局黨員創客團隊,則是以黨員為核心,通過制度建設形成合力。最近幾年,柳州供電局出臺了10多份鼓勵創新、創造、發明的文件,通過頂層設計,推動建立黨員創客工作室。
資源整合的結果是,黨員創客率領群眾在大量技術細節上取得突破。柳江供電公司韋樹友技術能手創新工作室成立之初,就基于農網實際,產生了研發工具提高電桿拉線制作工藝、效率的想法。好的想法有了,但技術、管理等細節尚待完善,如果一切從頭做起,慢慢摸索,研發周期會很長。在柳州供電局創客團隊體系支持下,黎玉庭、陳永紅等黨員主動上門開展結對幫扶,新工作室各項工作很快步入正軌,當年即完成拉線制作成套工具的研發,并獲得國家專利。
黨員是創客的領軍人物,黨員精神是創客的核心精神
走進柳供“黨員創客空間”,眼前的直流試送儀不過一個登機旅行箱大小,重量6公斤。基層員工用“一輛電動車,一臺試送儀,10分鐘勘察”來形象描述這一故障排查神器。黎玉庭介紹,過去現場查勘配電線路故障,需要配備一噸多重的運輸車輛、幾十公斤重手搖測試設備,到現場后少則一兩個小時,長則一天,才能初步判斷出故障點,再進行修復。
配電網故障排查是搶修的前提。傳統的“搖表式”排查,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搶險檢修人員的綜合素質、經驗積累等,發明“傻瓜式”的智能儀器,降低勞動強度,成為我國各地電網企業面對的共同課題。
“過去城市線路‘空中走’,手搖設備加上員工經驗,基本能解決問題。如今線路都從地下走,員工經驗式判斷非常容易出錯。”針對這一情況,黎玉庭勞模工作室發明了直流試送儀,并不斷更新換代。如今全數字化、全智能化的試送儀,在現場勘查只需要5~10分鐘,就能準確找到故障位置,搶修效率提高70%,送電一次成功率提高到100%。
截至2016年11月,直流試送儀已在廣西電網區域內銷售300多臺。專家認為,這一項目如果走市場化道路,每年創造的直接價值會超過1.5億元,間接價值超過10億元。
很少有人知道這項發明背后的艱辛。技術帶頭人黎玉庭說,圖樣太過復雜,沒有廠家能夠做出模具;元件制作精度不夠達不到理想效果……無數次的推倒重來、無數次的修改設計、無數次的改進,不僅是技術上的考驗,更是對研發者意志的磨練,沒有黨員的吃苦精神,很難堅持下來。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黨員奉獻精神,勇挑重擔、挺立潮頭的黨員啃硬骨頭精神,在柳州供電局黨員創客空間表現得很突出。“柳州供電局吃苦在前的是共產黨員,敢想敢做的是共產黨員,引領開拓創新的還是共產黨員!”在柳州供電局采訪時,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話。
輸電線路遭到雷擊,容易導致瓷瓶閃絡、絕緣擊穿、諧振過電壓、直接擊中電力設備等問題,如果處理不及時,會造成電力設備嚴重損害。
針對這一問題,黨員陳永紅率領輸電班潛心研究,利用導線原理,在幾十米高的輸電線路上,豎起雷電閃絡指示器。一旦發生雷擊,閃絡指示器就會斷掉,巡線員工只需查看指示器的狀態,就能判斷閃絡是否對輸電線路造成了損害。
2014年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實用新型專利”的這一發明,如今已經在廣西電網系統廣泛推開。若按國外同類型儀器設備每套需投入資金20萬元計算,整個南網系統的安裝投入是一個天文數字,陳永紅的這一發明,使得僅柳州電網范圍,就能節約200多萬元。
黨員骨干就應該身先士卒,這是陳永紅一貫的心態。陳永紅帶領班組員工大膽先行先試,開創了輸電帶電領域多個第一,如組織開展廣西電網公司系統首次夜間帶電作業、首次帶電更換桿頂跨越導線上方銹蝕外角拉線、首次帶電安裝維修覆冰在線監測系統……
記者采訪的很多黨員,都有連續幾天幾夜不眠不休加班做實驗的經歷,也都有“看見同事工友們太累,我就很心疼”的心態,他們說:“電力行業是吃苦行業,要留住人才、留住隊伍,讓員工有強烈的幸福感、歸屬感,就要牢記共產黨員的責任感。”
黨員創客精神向基層輻射
記者在“黨員創客空間”看到,每一個創造發明項目都有軍令狀,每一項成功背后都有黨員的支持,但項目申報中卻很少看見領導的名字。
在黨員創客團隊的倡導下,柳州供電局加強與廣西大學、廣西科技大學等高等院校合作,為身處一線的員工提供更加扎實的理論支持;配備3D打印機、車床,各種檢測、模擬、加工工具等創新設備,為廣大基層員工提供了一個創新試驗場;通過“互聯網+”建立網上服務平臺,黨員勞模骨干為員工日常學習、創新創造交流、成果展示等提供支持。
黨員創客精神的觸角向基層延伸,吸引了大量員工參與其中。柳州供電局的創客團隊很早就利用微信平臺向群眾征集問題和點子,13個勞模工作室團隊的大量發明創造,小到螺絲刀,大到直流試送儀,都來自群眾的建議。
鄒暉表示,創客團隊就像魚,一線工作和群眾就是水,向基層延伸才能為發明創造奠定更堅實的群眾基礎。“黨員創客空間”不僅從實實在在降低勞動強度中,走出了基層發明創造的新路子,而且實現了基層創新力量的蓬勃發展、創新意識的全面激發。
黨員創客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輻射力,大大激發了基層中青年的入黨積極性。劉秀雄2016年初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他說:“搞創造發明一輩子,發現自己的干勁、激情,跟黨員在一起的時候激發得最徹底,學東西也更多更快!”
當前,在“互聯網+”和大數據思維引領下,柳州供電局打造的“黨員創客空間”大大促進了黨員創客與群眾創客的無縫對接。
南方電網廣西公司科技部主任江革力介紹,該公司正在全力打造為廣西電網系統服務職工創新的平臺,通過實訓、交流、互動以及各種資源的保障、成果的孵化等,進一步激發基層員工的創新動力,逐步建立創新可持續發展機制,柳州供電局在黨建融入創新上的探索提供了有益經驗。

責任編輯:lixin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專訪國網董事長毛偉明:盡快形成能源互聯網的產業鏈
2020-10-10國家電網,毛偉明,5G -
人民日報刊載|國家電網董事長毛偉明:為做好“六穩”“六保”提供可靠電力支撐
2020-10-10國家電網,毛偉明,電氣裝備 -
南方供暖路徑初探——剛性需求下的順勢而為
2020-09-24清潔供暖,綜合能源服務,清潔供熱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專訪國網董事長毛偉明:盡快形成能源互聯網的產業鏈
2020-10-10國家電網,毛偉明,5G -
人民日報刊載|國家電網董事長毛偉明:為做好“六穩”“六保”提供可靠電力支撐
2020-10-10國家電網,毛偉明,電氣裝備 -
國家電網:光伏扶貧總關情
2020-08-14國家電網,電網企業,電網,能源電力
-
南方供暖路徑初探——剛性需求下的順勢而為
2020-09-24清潔供暖,綜合能源服務,清潔供熱 -
南方電網公司召開黨建工作領導小組會議 學習中央有關文件和會議精神 部署推進黨建重點工作
2020-06-28南方電網,能源,中央文件 -
云南電網大理供電局建設南網首個230MHz無線物聯專網
-
如何讓風電機組更聰明、更智能?
2020-06-28中國海裝,智能風機,智慧風電 -
蒙西電網:穩推電力現貨市場建設 助力電力多邊交易
2019-01-30蒙西電網 -
除了國網、南網 我們國家還有哪些地方獨立電網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