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關于國產芯片和操作系統的往事
中興事件引發一片網絡熱議。什么“這次被美國卡住的芯,一萬年也要搞出來”、“中國芯老炮:缺芯是因為缺錢”“國產操作系統,要靠BAT”……這種言論看得我胸痛。
忍了幾天,今天忍不住了。說說自己經歷的一段往事。
不知不覺寫了一萬字。分幾個部分:
輝煌開局、第一第二棒的困難、系統生態的困難與大潰敗、復盤方舟和永中錯在哪里、為什么我們做不出操作系統。
2000年到2002年,3年時間,我作為倪光南院士的助手,參與了方舟CPU、永中Office、NC瘦客戶機和Linux操作系統的工作。
輝煌開局
2001年,方舟1號橫空出世。被媒體稱為“改寫了中國‘無芯’的歷史”。
科技部863重大專項、計委重大專項、信息產業部產業扶持基金全都給了錢。
方舟1號的技術鑒定委員會由中國工程院出面,前任院長宋健、前任副院長朱高峰親自擔任鑒定委員會正、副主任。
2001年7月10日,方舟1號發布,北京市前副市長劉志華親自當發布會主持人,曲維枝部長等幾個部長都到了現場發言。之前,還有李嵐清副總理3次聽取工作匯報等。
這就是當時方舟1號CPU得到的待遇。最高規格人、錢支持,全到位了。
我從2000年開始參與方舟的項目。
呈送863、計委(現在叫發改委)、信產部申請支持的報告,我都是執筆人。
技術鑒定會、新聞發布會都參與籌備。
難以忘記2001年4月,第一批流片回來,緊張的調試之后,我們看到自己動手設計的CPU啟動工作了。
劉強看著我眼睛說:“芯跳了”。
那一刻,難以忘懷。
或許,這是那件事里,最美好的一瞬間。
方舟科技是加拿大華人李德磊創辦的企業。
李德磊1977年從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后來到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讀研,后赴加拿大阿爾伯特大學讀博。然后就留在加拿大。
1997年1月8日,方舟科技的前身百拓立克公司在京注冊成立。主要靠李德磊介紹外包業務。
1997年,離開摩托羅拉的李德磊加入日立(美國)半導體公司,擔任微處理器設計總監,與此相對應,BBT承接的外包業務也從摩托羅拉轉向后者,主要做基于日立芯片的相關業務。劉強那個時候博士畢業,加入任研發副總裁。
1999年,李德磊找到倪光南,倪光南看到這里磨練了一支做CPU的完整技術隊伍——這是他夢寐以求的。
當時的背景是,中國IT產業界,以及倪光南本人一直為沒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操作系統和芯片耿耿于懷。(18年了,還是如此)

責任編輯:電力交易小郭
-
2017年度南方電網企業負責人薪酬信息情況一覽
2018-12-24南方電網薪酬 -
“硬核”南網
-
信息化工作怎么干?聽總經理這樣說!
-
2017年度南方電網企業負責人薪酬信息情況一覽
2018-12-24南方電網薪酬 -
“硬核”南網
-
信息化工作怎么干?聽總經理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