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碳市場年度報告2017
《北京碳市場年度報告》由北京環境交易所和北京綠色金融協會的碳市場研究分析團隊編制完成,目的是為北京環境交易所的會員單位、北京綠色金融協會的會員單位以及碳市場的其他利益相關方了解北京碳市場的年度運行情況提供一個概覽。
自2013年11月28日正式開市以來,北京碳市場已順利運行四年。在剛剛過去的2017交易年度里,北京碳配額成交753萬噸,成交額2.36億元。其中,線上公開交易成交量247萬噸,成交額1.23億元,成交均價49.95元/噸;線下協議轉讓成交量505萬噸,成交額1.13億元。相較2016年,配額成交量增長3.48%、成交額增長0.03%,線上和線下成交量分別增長0.35和5.09%。在剛剛閉幕的北京市兩會上,陳吉寧市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過去五年全市萬元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累計下降28.2%。其中,北京碳市場為實現這個減排目標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在支持全市重點排放單位順利完成最近四年履約工作的過程中,北京碳市場形成了自身鮮明的特色:一、機制設計完善,執法嚴格公平;二、碳價調控有力,市場健康穩定;三、產品豐富多樣,市場交易活躍;四、參與主體廣泛,市場層次豐富。北京碳市場多年來的實踐探索,不但為支撐首都低碳城市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還為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和北京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也為全國碳市場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
2017年12月中旬,國家發改委正式宣布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北京碳市場即將迎來更大發展空間。北京環境交易所將繼續秉持創新進取、行穩致遠的精神,努力踐行“為環境權益定價、為低碳發展融資”的核心理念,與各類利益相關方緊密合作,不斷完善北京碳交易試點,積極參與全國碳市場建設,穩步推進國際碳市場合作,為實現將北京建設成為有國際影響力碳定價中心的愿景不斷努力。
北京碳市場年度報告2017
AnnualReportofBeijingCarbonMarket2017
北京環境交易所
北京綠色金融協會
1背景
碳排放權交易既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市場工具,也是治理霧霾等污染問題、改善環境質量的長效機制。在碳交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碳金融市場,還可以發展成為低碳融資的新途徑,為推動綠色產業成長提供新的金融支持,也為要素市場開辟新的增長空間。隨著《巴黎協定》正式生效、七省市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的不斷深化和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啟動,中國碳市場建設已經進入嶄新階段。
1.1全球碳市場進展
1.1.1《巴黎協定》后政策進展
波恩談判最新成果。《巴黎協定》確立了一種世界各國“自下而上”自主開展溫室氣體減排的新模式,但目前各國承諾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與《巴黎協定》要求的升溫不超過2攝氏度的減排目標之間還存在巨大缺口。2017年6月,美國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又為國際氣候合作蒙上了一層陰影。在此背景下,2017年11月6-18日,第23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波恩順利召開,就《巴黎協定》的實施細則展開進一步商討。大會通過了“斐濟實施動力”系列成果:一是就《巴黎協定》實施問題形成了細則方案,形成了全面落實《巴黎協定》、均衡反應各個要素和各方要求的文件草案,為2018年的談判奠定了良好基礎;二是盤點了《巴黎協定》的落實情況,發展中國家要求發達國家兌現1000億美元支持的承諾,并進一步明確2020年以后的資金增加數量,盡管某些發達國家態度曖昧,但仍達成了初步共識;三是進一步明確了2018年促進性對話的組織方式,將2020年前的安排列入了議程。
中國成應對氣候變化引領者。中國積極落實應對氣候變化自主貢獻,承諾2020年實現單位GDP碳排放強度降低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提高到15%,森林面積和林木蓄積量分別比2005年增加4000萬公頃和13億立方米。在國際氣候談判中,中國積極呼吁正確理解落實《巴黎協定》,將比較對立的立場轉化為相向而行,找到解決方案,有效推動了談判進程。“中國方案”包括以下要點:一是“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二是啟動全國統一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制定全國碳排放交易配額總量設定和分配方案,開展電力行業重點排放企業歷史碳排放數據的核算、報告與核查工作;三是加大清潔能源領域投入,降低工業排放,明確保護生態環境責任主體,推動建設海綿城市、氣候適應型城市。
1.1.2全球碳定價體系
全球主要碳定價區。截至2017年底,已執行或計劃執行的碳定價區達到42個國家及25個地區,包括:中國全國碳交易市場,中國七省市碳交易試點(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深圳)和四川、福建碳市場,日本東京都和埼玉縣碳市場,美國加州碳市場和覆蓋東部9個州的區域溫室氣體減排行動(RGGI),以及歐盟、新西蘭、瑞士、韓國、加拿大魁北克碳市場等。2017年,智利、哥倫比亞推出了碳稅,加拿大阿爾伯塔省、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安大略省、美國華盛頓州推出新的或加強型碳定價機制;墨西哥開始實施為期一年的碳排放交易系統刺激計劃,為2018年啟動碳排放交易體系試點做準備;巴西、俄羅斯、泰國、土耳其、越南、哈薩克斯坦等國家正在考慮或籌備建設碳市場。
全球碳市場表現。全球碳市場自2005年1月1日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EUETS)實施以來發展迅猛,交易額在2011年達到歷史高點(1760億美元)、交易量在2013年達到歷史高點(104億噸)。但隨著全球金融危機持續、《京都議定書》前景不明,在市場悲觀預期主導下,全球碳市場交易量、交易額雙雙暴跌,2015年交易量降低至60億多噸,交易額收縮至500多億美元。2016年全球碳市場交易額(490多億美元)與2015年基本持平,不同碳定價區交易價格差距從2015年的6-89美元/噸擴大為2016年的1-131美元/噸。2017年全球碳市場整體運行平穩:碳價跨度與2016年基本持平,為1-140美元/噸;交易量為65億多噸(年增長率約8.3%),不足史上最高交易量的3/4;交易額520多億美元,僅占交易額歷史高點的1/3。2017年全球碳市場交易額增量主要來自新的碳定價區,而2017年底啟動的中國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將取代EUETS,成為全球控排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1.2全國碳交易體系啟動
從“十二五”規劃綱要,到十八屆三中、五中全會決議,以及《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都對建立我國的碳排放權交易制度做了相應部署。2016年3月發布的“十三五”規劃再次明確要求,要推動建設全國統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場,實行重點單位碳排放報告、核查、核證和配額管理制度。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決策部署,穩步推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2017年12月18日印發《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以下簡稱“方案”)。12月19日,國家發改委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就全面落實《方案》任務要求,
推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作動員部署,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正式啟動。
1.2.1明確碳市場建設方案
《方案》明確了碳市場作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政策工具的定位和碳市場建設穩中求進的工作要求,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率先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分階段穩步推進,是我國碳市場建設的指導性文件。《方案》將和未來可能出臺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條例》、《企業碳排放報告管理辦法》、《第三方核查機構管理辦法》、《碳排放權市場交易管理辦法》以及相關實施細則,構成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的法規基礎。工作安排。一、整體分工。《方案》明確國務院發展改革部門負責制定配額分配標準和方法,各省級及計劃單列市應對氣候變化主管部門按照標準和辦法向轄區內的重點排放單位分配配額。重點排放單位應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碳排放,并按實際排放清繳配額。省級及計劃單列市應對氣候變化主管部門負責監督清繳,對逾期或不足額清繳的重點排放單位依法依規予以處罰,并將相關信息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實施聯合懲戒。二、發電行業配額管理。《方案》提出,發電行業配額將按國務院發展改革部門會同能源部門另行制定的分配標準和方法進行分配。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需按年向所在省級、計劃單列市應對氣候變化主管部門提交與其當年實際碳排放量相等的配額,其富余配額可向市場出售,不足部門需通過市場購買。三、行業配額分配試算。此前,為推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國家發改委氣候司于2017年5月8-10日在四川成都組織配額試算工作,開展電力、水泥、電解鋁3個行業的碳排放配額分配試算、排放報告和核查交流工作。
實施步驟。《方案》明確,未來全國碳市場將分三階段穩步推進。一、基礎建設期。用一年左右時間,完成全國統一的數據報送系統、注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建設。其中注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將分別由湖北省和上海市牽頭承建,北京市、天津市、重慶市、廣東省、江蘇省、福建省和深圳市共同參與,將按照“共商、共建、共贏”精神,共同開展系統建設和運營工作。二、模擬運行期。用一年左右時間,開展發電行業配額模擬交易,全面檢驗市場各要素環節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強化市場風險預警和防控機制,完善碳市場管理制度和支撐體系。三、深化完善期。在發電行業交易主體間開展配額現貨交易。交易僅以履約為目的,在發電行業碳交易穩定運行的前提下,逐步擴大市場覆蓋范圍,豐富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并盡早納入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能力建設。鼓勵組織開展面向各類市場主體的培訓,推進相關國際合作。鼓勵相關行業協會和中央企業集團開展行業碳排放數據調查、統計分析等工作,為科學制定配額分配標準提供技術支撐。
1.2.2夯實碳排放數據基礎
2017年12月4日,國家發改委辦公廳發布《關于做好2016、2017年度碳排放報告與核查及排放監測計制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改委組織上述企業(或者其他經濟組織)和第三方核查機構,針對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航空等重點排放行業中,2013至201年任一年溫室氣體排放量達2.6萬噸碳當量(綜合能源消費量約1萬噸標煤)及以上的企業或者其他經濟組織,進行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制定監測計劃、第三方核查和復核與報送工作。這是繼國家發改委《關于組織開展重點企(事)業單位溫室氣體排放報告工作的通知》和《關于切實做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重點工作的通知》后,又一次摸底全國控排企業基礎數據,顯示了對于全國碳市場基礎數據的重視,并將碳核查質量和碳排放數據準確性放在了碳市場建設的首要位置。
1.2.3CCER項目暫停申報
2017年3月14日,國家發改委發布公告,宣布于即日起,暫緩受理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方法學、項目、減排量、審定與核證機構、交易機構備案申請。公告指出,自2012年6月《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施行以來,對提高自愿減排交易的公正性,調動全社會自覺參與碳減排活動的積極性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施行過程中也存在著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量小、個別項目不夠規范等問題。為此,國家發改委將組織修訂《暫行辦法》,待《暫行辦法》修訂完成并發布后,將依據新辦法受理相關申請。此次暫緩受理備案申請,不影響已備案的CCER項目和減排量在國家登記簿登記,也不影響已備案的CCER參與交易。
1.3七省市試點平穩推進
到目前為止,京津滬渝粵鄂深七省市碳排放權試點市場仍以現貨交易為主,主要交易產品包括各省市碳排放權配額和經審定的項目減排量兩大類。項目減排量以CCER為主,主要用于七省市控排機構在履約時抵消其一定比例的碳配額,還有少量用于機構及個人的自愿碳中和行動。
1.3.1年度市場運行情況
成交概覽。2017年,七省市二級市場線上線下共2017年12月19日,國家發改委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啟動中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成交碳配額現貨接近6,740萬噸,較2016年交易總量增長約5.31%;交易額約11.81億元,較2016年增長約13.01%。CCER交易量由于各試點碳市場公布的內容及口徑不一,缺乏線上線下全國全口徑的公開統計數據。
中碳指數走勢。為了全面呈現試點碳市場(重慶碳市場由于交投樣本過低未納入統計)的碳價走勢及交易活躍程度,北京綠色金融協會2014年推出了中碳指數,包括市值指數和流動性指數兩只指數1。2017交易年度,市值指數走勢相對平穩,基本維持在400點至600點區間震蕩,全年最高點為601.25點,最低點為433.68點,顯示2017年試點碳市場的配額價格已經止跌趨穩,和2016交易年度基本持平,與2014和2015交易年度的碳價持續下跌形成鮮明對照。而流動性指數則繼續呈現出明顯的“階段效應”,在履約期集中的5、6、7月交易異常活躍,而在履約期結束后指數快速下跌;后在全國碳市場消息較為頻繁的9、10月,市場交易再度活躍。
1.3.2試點市場開市至今進展
成交規模。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七省市試點碳市場配額累計成交量為1.82億噸,累計成交額超過36億元,市場交易日趨活躍,規模逐步放大。其中,北京碳市場配額累計成交量2013萬噸,累計成交額超過7億元,分別占全國總量的11.03%與19.44%。配額累計成交量及成交額最高的是湖北,分別為5129萬噸和10億元,占全國總量的28.11%與27.37%。
成交價格。受履約期和控排企業沖刺履約行為等影響,各試點碳市場線上公開交易成交價格大多會在履約期沖高后滑落,不但試點市場內部月度波動較大,而且試點市場之間的年度成交均價也相差甚大。其中,北京碳市場價格最為穩定,四年期間最高日成交均價為77元/噸(2014年7月16日),最低日成交均價為32.40元/噸(2016年1月25日),年度成交均價基本在50元/噸上下浮動。其他地區成交均價則波動較大,其中全國日最高成交均價為深圳碳市場的122.97元/噸(2013年10月17日,當日收盤價為130.9元/噸),最低成交均價為重慶的1.00元/噸(2017年5月3日)。
流動性。市場活躍度2是衡量市場流動性的重要指標,根據七個試點碳市場現貨二級市場交易總量與其配額總量之比進行統計。2017年,深圳市場最為活躍,活躍度為30.6%(9188162噸,0.3億噸),其他依次為北京15.1%(7529633噸,0.5億噸)、重慶5.7%(7433092噸,1.3億噸)、湖北5.6%(14216184噸,2.53億噸)、上海5.0%(7433092噸,1.5億噸)、廣東4.5%(17930624噸,4億噸)、天津0.7%(1135370噸,1.6億噸)(根據中碳指數2014-2017年數據,全國碳市場碳配額交易價格在過去四年期間呈先下降后趨穩的趨勢,2016-2017年均維持在相對穩定的區間。
2市場建設
2.1碳市場體系建設
2.1.1政策法規
政策法規體系:1+1+N。北京碳交易試點已形成“1+1+N”的較為完備的政策法規體系,具體包括北京市人大立法(1)、地方政府規章(1)和市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出臺的配額核定方法、核查機構管理辦法、交易規則及配套細則、公開市場操作管理辦法、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規定、碳排放權抵消管理辦法以及北京環境交易所推出的碳排放權交易規則及細則等20余項配套政策文件與技術支撐文件(N),為試點建設各項工作規范有序和碳市場健康發展提供了基礎保障。
跨區交易。除做好北京市區域內碳交易工作外,北京市還積極與周邊區域開展跨區碳交易工作。2014年12月,北京市發改委與河北省發改委、承德市政府聯合印發了《關于推進跨區域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有關事項的通知》,正式啟動京冀跨區域碳排放權交易試點;2015年6月,北京市發改委聯合承德市政府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京承跨區域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有關工作的通知》。2016年3月,北京市發改委與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呼和浩特市政府和鄂爾多斯市政府共同發布《關于合作開展京蒙跨區域碳排放權交易有關事項的通知》,聯合開展京蒙跨區域碳排放權交易。
2.1.2控排范圍
初期控排范圍。2013和2014年度,北京市重點排放單位主要為熱力生產和供應、火力發電、水泥制造、石化生產、其他工業以及服務業等行業,固定設施年直接與間接排放二氧化碳1萬噸(含)以上的單位。2013年度納入重點排放單位415家,2014年度新增重點排放單位至543家。
控排范圍調整。2016年起,北京市重點排放單位的覆蓋范圍調整為,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固定設施和移動設施年二氧化碳直接與間接排放總量5000噸(含)以上,且在中國境內注冊的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及其他單位。2016年3月15日,北京市發改委公布了北京碳市場擴容后新增的430家2015年度重點排放單位名單。
2018年1月24日,北京市發改委聯合北京市統計局,公布了2017年北京市943家重點排放單位名單和621家報告單位。
2.1.3配額分配
配額分配原則。北京市發改委核定履約機構的碳排放權配額,并進行逐年免費分配,堅持“適度從緊”的原則,同時預留不超過年度配額總量的5%用于定期拍賣和臨時拍賣,有效保證了北京碳市場的總體穩定。履約機構配額總量包括既有設施配額、新增設施配額、配額調整量三部分,其中既有設施配額核定采用歷史總量和歷史強度法,新增設施配額核定依據所屬行業碳排放強度先進值測算,提出配額變更申請的單位經市發改委認定后可對排放配額進行相應調整。
配額分配方法。2016年起,北京市對于原有重點排放單位和新增固定設施重點排放單位,依據重點排放單位205年新增設施實際活動水平及該行業碳排放強度先進值核發配額;對于新增移動源重點排放單位,其移動設施部分不區分既有設施和新增設施,依照歷史強度法進行配額分配。
2.1.4MRV制度
雙備案與交叉抽查制度。在MRV制度建設方面,北京市走在了相關試點省市的前列:率先對新增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實行碳評價,從源頭降低排放;率先實行核查機構和核查員的雙備案制,對碳排放報告實行第三方核查、專家評審、核查機構第四方交叉抽查,切實保障碳排放數據質量;率先探索開展碳排放管理體系建設,支持重點排放單位通過加強精細化管理控制碳排放,逐步從政府采購歷史碳排放數據過渡到企業采購第三方核查服務市場。2017年9月至12月,根據《關于開展碳排放權交易第三方核查機構專項監察的通知》(京發改[2017]1528號),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對全市碳排放權交易第三方核查機構開展了專項監察。
MRV體系。目前,北京市已經形成了完善的監測報告核證(MRV)體系,已建立碳排放數據電子報送系統,發布了6個行業排放核算與報告指南、監測指南、核查程序指南、核查報告編寫指南以及核查機構管理辦法。2017年3月,北京市發布2017年碳排放第三方核查機構和核查員名單,共有第三方核查機構35家,核查員467名。
2.1.5抵消制度
北京市允許重點排放單位使用以下經審定的碳減排量來抵消一定比例的碳排放: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節能項目碳減排量、林業碳匯項目碳減排量。2017年6月“我自愿每周再少開一天車”活動啟動后,其產生的減排量也可以用于北京碳交易試點履約。碳抵消使用比例不得高于當年排放配額數量的5%,其中來自京外項目產生的核證自愿減排量不得超過2.5%。項目類型上,北京市限制HFCs、PFCs、N2O、SF6等工業氣體項目及水電項目,并對節能項目和林業碳匯項目的產生時間進行了要求。對于與北京市開展區域合作的省市,在抵消制度上視同本地化處理。
2.1.6公開市場操作
為維護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秩序,避免市場過度波動,激勵企業的減碳行動,規范公開市場操作,根據市人大常委會《關于北京市在嚴格控制碳排放總量前提下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決定》,制定了《碳排放權交易公開市場操作管理辦法》,包括碳價調控區間、配額拍賣和配額回購等要素。北京碳市場的碳價調控區間為20-150元/噸,配額拍賣指市發改委在配額市場價格過高時以公開競價的方式出售碳排放配額,配額回購指市發改委在配額市場價格過低時利用財政專項資金進場購買配額。配額拍賣的標的物為各年度的配額現貨,當配額的日加權平均價格連續10個交易日高于150元/噸時,市發改委會組織臨時拍賣以穩定市場秩序,當配額日加權平均價格連續10個交易日低于20元/噸時,市發改委可組織配額回購以降低市場風險。
2.2碳市場能力建設
2.2.1低碳培訓
作為北京碳交易試點指定交易平臺,為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全國碳市場建設的指示精神,充分分享北京試點經驗,2017年北京環境交易所繼續推進碳市場能力建設培訓,全年累計舉辦能力建設培訓30期,培訓1500余人次。
社會化招生培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培訓中心“碳資產管理”與“溫室氣體核算與核查”職業培訓項目共舉辦15期,以全面的課程設計、權威的培訓師資、可靠的授課質量,吸引了包括香港、臺灣在內的全國各地近500位學員,有力推動了碳交易、碳市場相關概念及專業知識在全社會的普及。
地區、企業能力建設培訓。作為全國碳市場能力建設(北京)中心的重要支撐機構,繼續設立專項資金幫助非試點地區提升碳管理意識和碳市場參與能力,全年為焦作、長治等7個地市組織能力建設培訓7場,培訓近400人次;聚焦重點行業企業實際需求,為中國石化集團、中國華電集團、華潤電力等大型企業集團及相關行業協會以“私人訂制”方式組織能力建設培訓8場,全面提升了這些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核算報告、核查應對以及碳資產管理能力。
2.2.2研究開發
政策分析。一、環境權益抵質押融資研究。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綠金委)委托,北京環境交易所聯合興業銀行、中倫律師事務所、君合律師事務所,共同開展以碳排放權和排污權為核心的環境權益抵質押融資研究,對環境權益及其擔保物權的法律性質、環境權益抵質押實踐案例、環境權益抵押融資市場要素、環境權益抵押管理立法條件等進行了系統分析,為落實七部委《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中的相關任務提供研究支撐。二、中英碳金融合作建議。在中英財經對話框架下,北京環境交易所參與中國農業銀行牽頭的中英金融服務峰會中方綠色金融專項小組,與上海清算所圍繞中英開展碳交易市場與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共同完成并提交了碳金融部分的相關政策建議。三、碳價穩定機制研究。北京環境交易所與清華大學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合作,開展碳價穩定機制研究,重點圍繞歐盟碳市場曾經遭遇的兩次“明斯基時刻”進行分析,為未來全國碳市場避免“明斯基時刻”的沖擊提供政策建議,提出了分別從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兩個層面建立兩道碳價調控閘門的構想。
基礎研究。一、碳減排風險分析與碳價壓力測試。北京環境交易所參加中國工商銀行牽頭的綠金委環境風險分析小組,與多家金融機構共同編制《金融機構環境風險案例研究》,負責氣候變化/碳減排部分的風險分析研究;同時針對碳減排背景下帶來的碳價壓力因素,與中國工商銀行共同面向火電行業開展發電企業的碳減排壓力測試研究。二、環境成本分析。北京環境交易所參加綠金委綠色評級研究小組,與中誠信共同完成“環境成本與效益評估”部分的研究工作,重點針對企業主體及項目層面的環境成本建立評估框架及標準。三、綠色銀行評價。北京環境交易所與環保部政策研究中心合作開展銀行綠色評價機制環境政策研究,為進一步完善綠色銀行評價機制提出相關分析及建議。
2.2.3低碳活動
地壇論壇。主題聚焦于中國低碳發展和綠色金融創新的第八屆地壇論壇2017年6月16日在京成功舉行。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巡視員謝極、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馬愛民、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洪繼元、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局長助理康蒸蒸等近200位國內外嘉賓出席會議。論壇期間滴滴出行、殼牌能源(中國)有限公司和北京環境交易所共同簽署了備忘錄,旨在開辟一個滴滴及其乘客可以輕松參與為中國減排事業做貢獻的渠道。
會員大會。2017年4月26日,北京環境交易所第三屆會員大會在北京成功舉行。會上對為北京碳市場做出卓越貢獻的北京碳市場參與主體進行了表彰,揭曉了2016年度“十佳會員”評選結果,并頒發了“優秀服務獎”、“市場貢獻獎”、“創新實踐獎”和“業務開拓獎”等四個單項獎。與此同時,頒發了2016年度“優秀碳資產管理獎”和“最佳戰略合作伙伴”。頒獎儀式后,獲獎會員代表分享了服務和參與北京碳市場的經驗以及對全國碳市場的期待和展望。
議碳堂。北京環境交易所把為會員和學員提供增值服務作為一項重要服務內容,議碳堂在2017年共舉辦2期低碳主題沙龍活動,主題分別為“綠證、電力交易與碳交易實踐”和“碳市場年終暢想”。活動吸引了來自碳管理公司、排放企業、碳市場顧問公司、核查機構、金融機構、政府部門和科研院校、國際機構等單位參與,為會員和學員搭建了碳市場經驗交流和能力建設的平臺。通過輕松的氛圍、前沿話題和熱點主題,為會員和學員搭建了專題研討和信息共享的交流平臺。
微課堂。2017年,北京環境交易所舉辦了重點行業碳核查、綠證交易與碳交易、碳普惠系列主題的多期微課堂,吸引了來自碳交易試點省市的控排企業以及四川、福建、甘肅、貴州、安徽、河北、河南、黑龍江、遼寧、內蒙古、山東、江蘇、江西、山西、陜西、云南、寧夏、新疆、湖南、浙江、海南、廣州、杭州、香港、新加坡、日本、荷蘭等地的企業、咨詢機構、金融機構、科研院校、政府機構在內近千位代表報名參與,為碳市場各類利益相關方搭建了經驗交流和能力建設的在線平臺。
2.2.4國際合作
歐洲能源交易所戰略合作。2017年10月20日,北京環境交易所與歐洲能源交易所(EuropeanEnergyExchange,EEX)簽署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根據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將以推動中歐碳市場發展,促進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環境為目標,在產品研發、會員發展、能力建設、市場宣傳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該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的簽署,是從市場層面推動國際碳市場交流的有益探索,標志著中歐交易機構在攜手建設碳市場問題上邁出了更加務實的一步,對于進一步加深中歐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具有積極意義。波
恩“中國角”碳市場邊會。2017年11月13日至14日,2017年波恩氣候變化大會碳市場邊會成功召開。本次邊會包括“中國碳市場企業最佳實踐分享”、“碳市場建設運營國際經驗分享”、“建立可持續的碳市場”以及“如何發揮碳市場對于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積極作用”共四個主題活動。邊會由國家發改委氣候司、歐盟氣候變化行動總司、世界銀行、國家氣候戰略中心、北京環境交易所等機構聯合主辦,國際排放貿易協會、歐洲能源交易所等協辦。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歐盟氣候行動與能源委員MiguelAriasCanete、美國加州州長JerryBrown、魁北克省可持續發展、環境與應對氣候變化部長IsabelleMelancon,以及國內外相關科研機構、投資機構、交易機構、企業和非政府組織代表等近100人與會。
氣候變化國際交流。2017年,北京環境交易所先后接待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與綠色低碳發展南南合作培訓班”、“發展中國家綠色經濟與環境保護官員研修班”,商務部援外項目培訓,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代表團訪問交流,分享北京碳交易試點進展、中國碳市場前景展望以及北京環境交易所在環境權益市場的探索。
2.3北京市碳金融政策
首都金融市場發展規劃。北京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視首都金融市場的持續健康發展。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在北京金融街調研時強調,北京市將努力為金融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發展與首都地位相匹配的現代金融業。他說,金融業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是加強“四個中心”功能建設、做好“四個服務”的重要支撐,還要立足大局,積極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必須以更加有力的措施,進一步做強做優首都現代金融業。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陳吉寧要求,要切實發揮金融業對北京建設“四個中心”、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的支撐引領作用,助力推動北京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2017年9月14日,北京市委深改組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北京市金融局等八部門推出的《關于構建首都綠色金融體系的實施辦法》(京金融[2017]152號)(下稱《實施辦法》),就落實七部委《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建設首都綠色金融體系,服務生態文明建設進行了整體部署,碳金融則是其中的重要內容。
碳定價中心建設。《實施辦法》明確要求,“參照本市支持新設立金融機構的相關政策,推動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碳定價中心及其他環境權益交易市場等綠色機構落戶北京”,“積極爭取在京開展碳排放權期貨交易試點”,最終“逐步建成有國際影響力的碳定價中心”。在“建設綠色金融功能區”的整體安排下,要求“積極發揮首都綠色金融引領作用,支持雄安新區規劃建設”。
碳金融創新。《實施辦法》明確要求支持碳金融發展,“有序發展碳遠期、碳掉期、碳期權、碳基金等碳金融交易工具”。支持開展環境權益融資創新,明確要求發展基于各類環境權益的融資工具,完善市場化的環境權益定價機制,建立高效的抵質押登記及公示系統,降低環境權益抵質押物業務合規風險;發展環境權益信托、回購、保理、托管等金融產品;支持保險機構開發綠色建筑保險、綠色農業保險、天氣類保險、碳資產類保險等綠色保險品種。上述規定,分別從碳交易工具(碳期貨、碳遠期、碳掉期、碳期權、碳基金)、碳融資工具(環境權益信托、回購、保理、托管)和碳支持工具(碳保險)等角度,對首都開展碳金融創新作出了全方位的安排。
2.4交易系統建設
北交云。2017年,北京市碳排放權電子交易平臺繼續為履約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同時率先實現了云平臺升級,成為國內首個實現交易系統云平臺化的碳排放權交易機構。北京碳交易云平臺基于中國產權行業領軍機構北京產權交易所搭建的云計算技術IT服務系統“北交云”開發而成,其成功上線運行標志著北京環境交易所在碳交易的互聯網應用上已經全面與大型金融企業接軌,為未來全國碳市場的業務發展準備了強大的技術服務能力。
技術優勢。北京碳交易云平臺通過對數據中心內部的基礎設施硬件和常用軟件/應用軟件進行統一智能化調度和管理,提供包括彈性計算、負載均衡、云監控、應用自動部署、大數據處理等多種符合行業特點的IT服務和功能。與傳統IT支撐環境相比,在保證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北京碳交易云平臺充分提高了硬件資源和軟件資源的運行效率,具有高可靠性、高可用性、高存儲效率和極強的彈性擴展能力,大幅提高交易處理速度和網絡帶寬,全面改善交易參與方的交易體驗,更好地為各交易參與方服務。
3交易規則
3.1交易主體
北京碳排放權市場的交易主體(交易參與人),是指符合北京環境交易所規定的條件,開戶并簽署《碳排放權入場交易協議書》的法人、其他經濟組織或自然人,分為履約機構、非履約機構和自然人三類。開戶條件分別如下:
履約機構。在北京市行政區域內具有履約責任的重點排放單位以及參照重點排放單位管理的報告單位。
非履約機構。在中國境內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注冊,注冊資本不低于300萬元,依法設立滿二年(在北京市或在與北京市開展跨區域碳排放權交易合作且有實質性進展的地區登記注冊滿一年),具有固定經營場所和必要設備并有效存續的法人。
自然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年齡在18-60周歲;風險測評合格、金融資產不少于100萬元;是北京市戶籍人員,或是持有有效身份證并在京居住二年以上的港澳臺居民、華僑及外籍人員,或是持有效《北京市工作居住證》的非北京市戶籍人員,或是持北京市有效暫住證且連續五年(含)以上在北京市繳納社會保險和個人所得稅的非北京市戶籍人員,或是與北京市開展跨區域碳排放權交易合作且有實質性進展的地區戶籍人員;非北京及與北京市開展跨區域碳排放權交易合作且有實質性進展地區的碳排放權交易場所工作人員,非納入北京碳排放第三方核查名單的核查人員,非掌握或有機會接觸到北京或跨區域碳排放權政策制定、配額分配情況的相關人員。
3.2交易產品
目前,北京碳市場的交易產品主要包括兩類五種,分別是北京市碳排放配額和經審定的項目減排量,后者分為四種。
北京市碳排放配額(BEA):是指由北京市發改委核定的,允許重點排放單位在本市行政區域一定時期內排放二氧化碳的數量,單位以“噸二氧化碳(tCO2)”計。
經審定的項目減排量:是指由國家發改委或北京市發改委審定的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節能項目、林業碳匯項目的碳減排量和機動車自愿碳減排量(詳見本報告“碳普惠市場”部分)等,單位以“噸二氧化碳當量(tCO2e)”計。
3.3交易方式
北京碳市場的交易方式,分為線上公開交易和線下協議轉讓兩大類。線上公開交易。交易參與人通過交易所電子交易交易系統,發送申報/報價指令參與交易的方式。申報的交易方式分為整體競價交易、部分競價交易和定價交易三種方式。整體交易方式下,只能由一個應價方與申報方達成交易,每筆申報數量須一次性全部成交,如不能全部成交,交易不能達成。部分交易方式下,可以由一個或一個以上應價方與申報方達成交易,允許部分成交。定價交易方式下,可以由一個或一個以上應價方與申報方以申報方的申報價格達成交易,允許部分成交。
線下協議轉讓。協議轉讓是指符合《北京市碳排放配額場外交易實施細則(試行)》規定的交易雙方,通過簽訂交易協議,并在協議生效后到交易所辦理碳排放配額交割與資金結算手續的交易方式。根據要求,兩個及以上具有關聯關系的交易主體之間的交易行為(關聯交易),以及單筆配額申報數量10,000噸及以上的交易行為(大宗交易)必須采取協議轉讓方式。
3.4交易風險管理
為了應對市場潛在的各類風險,北京碳市場目前推出了以下幾種風險管理制度。
誠信保證金制度。誠信保證金制度是指非履約機構交易參與人參與交易須按規定交納誠信保證金。誠信保證金的收取標準為2萬元人民幣。非履約機構交易參與人發生違規違約行為,給其他交易方或本所造成損失的,交易所有權在做出處理決定的同時扣除部分或全部誠信保證金。非履約機構交易參與人申請注銷資格的,經交易所審核同意并無違規違約情況的,將原額無息退還誠信保證金。監督檢查制度。
監督檢查制度是指交易所對交易參與人執行有關規定和交易規則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交易參與人交易業務及相關系統使用安全等情況進行監管。對交易參與人在從事相關業務過程中出現未備案或辦理變更登記、未及時足額交納規定的各項費用、提供虛假交易文件或憑證、散布違規信息、違反約定泄露保密信息等違規情形的,將采取約談、書面警示、暫停或取消交易參與人資格等處理方式。情節嚴重的,按規定扣除其保證金。
交易糾紛解決制度。交易參與人之間發生交易糾紛,相關交易參與人應當記錄有關情況,以備交易所查閱。交易糾紛影響正常交易的,交易參與人應當及時向交易所報告。交易糾紛各方可以自行協商解決,也可以依法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漲跌幅限制制度。公開交易方式的漲跌幅為當日基準價的±20%。基準價為上一交易日所有通過公開交易方式成交的交易量的加權平均價,計算結果按照四舍五入原則取至價格最小變動單位。上一交易日無成交的,以上一交易日的基準價為當日基準價。
最大持倉量限制制度。最大持倉量是指交易所規定交易參與人可以持有的碳排放配額的最大數額。履約機構交易參與人碳排放配額最大持倉量不得超過本單位年度配額量與100萬噸之和。非履約機構交易參與人碳排放配額最大持倉量不得超過100萬噸。自然人交易參與人碳排放配額最大持倉量不得超過5萬噸。機構交易參與人開展碳配額抵押融資、回購融資、托管等碳金融創新業務,需要調整最大持倉量限額的可向交易所提出申請,并提交抵押、回購、托管合同等相關證明材料,可適當上調持倉量。風險警示制度。
風險警示制度是指通過交易參與人報告交易情況、談話提醒、書面警示等措施化解風險。出現碳交易市場價格出現異常波動、交易參與人的交易量、交易資金或配額持有量異常等情形的,交易所可要求交易參與人報告相關情況。情節嚴重的,可采取談話提醒、書面警示等措施。交易所要求交易參與人報告情況的,交易參與人應當按照要求的時間、內容和方式如實報告。交易所實施談話提醒的,交易參與人應當按照要求的時間、地點和方式認真履行。交易所發現交易參與人有違規嫌疑或交易有較大風險的,可以對交易參與人發出書面的《風險警示函》。
自然人投資者教育制度。為保護在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中抗風險能力較弱的自然人投資者,北京環境交易所特別重視其交易風險管理,建立了較為嚴格的自然人準入制度。為了使自然人交易參與人更好地了解碳交易的風險,北京環境交易所為自然人投資者提供《風險提示函》,要求交易參與人詳細閱讀、充分理解,并且只有在簽署確認后方可在北京環境交易所辦理開戶手續和進行交易。
4市場表現
4.1配額市場
4.1.1整體成交情況
歷年累計成交情況。自2013年11月28日開市至2017年12月31日,北京碳市場累計成交配額2013萬噸,交易額7.11億元。其中線上公開成交727萬噸,交易額3.64億元;線下協議轉讓成交1286萬噸,交易額3.47億元。
2017年度成交情況。2017交易年度,北京碳市場共有249個交易日。碳配額成交7,529,633噸,成交額236,308,190.20元。其中,線上公開交易成交量2,472,496噸,成交額123,499,879.40元,成交均價49.95元/噸;線下協議轉讓成交量5,057,137噸,成交額112,808,310.80元。相較2016年,配額成交量增長3.48%、成交額增長0.03%,線上和線下成交量分別增長0.35和5.09%。
4.1.2線上公開交易
月度成交情況。2017年,北京碳市場線上公開交易月度成交仍然主要集中在履約期期間。隨著重點排放單位于3月陸續完成排放報告編制工作,基本確定市場表現自身配額需求,市場開始進入活躍期,交易量逐月提高。3、4月份市場開始預熱,進入5、6月份線上成交量迅猛增長,占全年線上成交量的68.83%,成交額占69.36%。隨著市場逐步成熟穩定,2017年較2016年相比配額線上總體交易情況相差不大,但因履約期市場供需的共同釋放仍集中于5-6月份。雖然經過前三年試點,重點排放單位履約意識不斷加強,但多數受限于自身業務結構,靈活運用碳資產的經驗仍然不足,大多在5月履約工作啟動后才開始入市購買配額,導致在6月履約進入沖刺階段后累積了大量剛性需求,帶動市場交易量在履約期間快速增長。市場參與情況。截至2017年12月31日,北京碳市場累計申請開戶逾947家,其中履約機構仍占絕大多數。與去年相比,2017年新增開戶企業主要為CCER投資機構。全年的BEA線上公開交易中,共有近500家機構和自然人參與過交易。其中,履約機構與履約機構之間的交易占總筆數的1.80%,占總成交量的1.86%,較去年均有明顯降低;履約機構與非履約機構之間的交易占總筆數的48.88%,較去年有小幅增長,占總成交量的41.85%,較去年有小幅降低;非履約機構之間的交易占總筆數的42.47%,占總成交量的50.84%,較去年均有明顯增長;自然人參與的交易占總筆數的6.85%,占總成交量的5.44%,較去年均有小幅降低。根據市場參與情況,非履約機構參與的交易呈明顯增長趨勢,不難看出非履約機構在活躍市場氛圍、增強市場流動性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主要的交易參與者。2017年北京碳市場全部公開交易活動中,從買方來看,前30名交易參與人(TOP30)的交易量占總成交量的64.76%,較上一年度有小幅增長。TOP30中既有履約機構、非履約機構,也有自然人。其中,非履約機構購買比重最高,TOP30中共有8家非履約機構,購買配額達到TOP30的82%;履約機構主要集中在服務業、其他制造業和石化等行業。從目前北京碳市場開戶機構的構成來看,已經包含了相當數量的國內外主流企業。其中,213家隸屬于財富世界500強、225家隸屬于財富中國500強、93家隸屬于國務院國資委直屬央企,49家隸屬于全國工商聯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涉及345家境內外上市公司,和38家金融投資機構。
價格走勢。2017年度北京碳市場首個交易日的公開交易成交均價為51.36元/噸,最后一個交易日的公開交易成交均價為54.00元/噸,全年公開交易的成交均價為49.95元/噸。最高單日成交均價為61.60元/噸(2月15日),最低單日成交均價為40.6元/噸(11月3日)。單筆交易成交價最高為71.80元/噸(5月18日),最低為33.90元/噸(4月26日)。從線上公開交易價格走勢看,2017年履約期間,市場價格在相對高位波動較為頻繁,市場價格中樞維持在50元/噸左右;隨著履約期的結束,成交量開始下降,市場價格波動也有所減緩。7月份之后,配額價格基本穩定在40-60元/噸區間。
4.1.3線下協議轉讓
協議轉讓概覽。線下協議轉讓具有談判空間大、條款靈活、手續費低等特點,適合于關聯交易和10000噸以上的大宗交易,尤其是配額需求量大、謀求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的交易參與人。2017年度,北京市碳排放權交易平臺共產生線下協議轉讓交易5,057,137噸,占全年配額總交易量67.16%,較上年增長5.09%;總交易額112,808,310.80元,占全年配額總交易額47.74%。
交易分布。從月度分布情況看,線下協議轉讓集中發生于5、6月,兩個月成交量281.25萬噸,占全年協議轉讓成交總量的55.6%,反映出履約沖刺期部分履約機構強勁的大宗購買需求。與上年度協議轉讓成交情況相比,2017年單筆1萬噸以下,10萬噸以上的協議轉讓成交增幅明顯,分別為37.78%和23.93%;1-5萬噸的協議轉讓成交呈現大幅增加,增幅為70.54%。
4.2抵消市場
4.2.1CCER項目
成交情況。北京環境交易所十分重視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市場,一直積極推進該市場的發展。2017年是CCER現貨交易正式開展的第三年,截至12月31日,北京碳市場共成交CCER項目73個,成交量7,093,135噸,成交額50,223,548.88元。其中線上成交94,226噸,成交額1,431,344.00元,成交均價15.19元/噸;協議轉讓成交6,998,909噸,成交額48,792,204.88元,成交均價6.97元/噸。從成交方式來看,協議轉讓占了CCER全部成交量及成交額的近99%。主要由于各試點地區對于CCER抵消功能設置了不同條件,導致不同項目類型CCER的內在價值和適用性不同,協議轉讓的方式有助于業主了解具體項目信息并就價格進行協商。
成交項目分布情況。從成交項目類型看,2017年北京碳市場成交的CCER項目依舊涵蓋風力發電、生物質發電、沼氣利用、光伏發電、余熱發電、垃圾焚燒發電、新能源公共交通等多種類型,較去年新增了水力發電和碳匯造林等形式的其他項目類型。其中,風力發電項目成交占比近五成。從成交項目來源地看,2017年北京碳市場CCER成交項目來自全國24個省區市,相較于去年增加了四川、浙江、海南等省的項目,有向南部擴張的趨勢,但總體上看仍主要集中于東三省和中西部地區。從實際成交的減排量看,超過50萬噸的CCER項目來源省共有5個,分別是湖北、吉林、黑龍江、河北、遼寧,占全部成交的CCER減排量的52.01%,其中來自湖北省的CCER減排量占18.75%。
成交CCER去向。從成交情況來看,本年度北京碳市場CCER項目掛牌成交73個,總成交量超過709萬噸,在全國七個試點碳市場中項目掛牌成交數量和交易規模均處于領先地位。其中,用于北京市履約的項目交易量為94萬噸,余下絕大多數CCER被銷往其他地區,北京作為全國碳交易樞紐的功能已經具備。
4.2.2林業碳匯項目
抵消安排。根據《北京市碳排放權抵消管理辦法(試行)》規定,重點排放單位可使用經審定的林業碳匯項目減排量用于抵消其排放量。為了便于重點排放單位履約,本市及與北京實現跨區交易地區的林業碳匯項目在獲得CCER正式備案簽發前,經市發改委組織的專家評審通過并公示,可獲得市發改委預簽發一定比例的減排量用于抵消交易,1噸碳當量經審定的項目減排量可抵消1噸碳排放量。
成交情況。2017年北京碳市場共計掛牌4個林業碳匯項目,分別為北京市順義區碳匯造林一期項目、承德市豐寧縣千松壩林場碳匯造林一期項目、北京市房山區平原造林碳匯項目和塞罕壩機械林場造林碳匯項目。全年成交林業碳匯項目5筆,共計2530噸。
4.3自愿市場
金茂碳中和。2017年8月11日,主題為“積極主動減排、共建綠色新城”的梅溪湖碳中和論壇暨梅溪湖碳中和聯盟成立儀式在長沙成功舉行,論壇期間,中國金茂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通過北京環境交易所購買位于湖南城步南山的風電項目核證自愿減排量用于抵消中國金茂在長沙梅溪湖國際新城(金茂覽秀城、金茂豪華精選酒店、金茂府、金茂悅、金茂梅溪湖)建筑運營管理層面至2017年6月30日所產生的碳排放,全流程經國際知名的第三方核查公司法國必維(BV)核查,實現了碳中和。本次碳中和也成為長沙梅溪湖在獲得住建部國家首批“綠色生態示范區”和聯合國“球人居環境規劃設計獎”之后又一重大綠色發展成果。
4.4碳普惠市場
個人和小微企業的減排行為,雖然單個數量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如果點點滴滴匯聚到一起,日積月累就會變成巨大的力量。北京碳市場一直致力推動企業及個人的自愿減排,引導人們從日常行為的點滴改變做起,時時刻刻為保護生態環境盡一份力,而國內快速發展的移動互聯網為此提供了強大適用的技術工具。近年來,北京環境交易所積極與互聯網平臺結合,通過“互聯網+低碳”的創新實踐,推動碳普惠市場的不斷落地。
螞蟻森林。“螞蟻森林”是支付寶內置的個人碳賬戶公益應用,于2016年9月正式上線。北京環境交易所為“螞蟻森林”開發了專門的碳減排方法學架構,用于計算個人小微低碳行為的碳減排量,并協助支付寶多次完成了該架構的修訂和擴充。目前“螞蟻森林”碳減排計算方法包括行走捐、共享單車出行、線下掃碼支付、電子發票、在線繳納水電煤氣費等十四個低碳生活場景,并且還在持續擴充中。支付寶用戶在完成相應的低碳行為后可以獲得“綠色能量”,通過積累一定量的“綠色能量”,用戶可以申請由公益基金在西部沙漠地區種植一顆真樹,并獲得該樹苗的電子證書。“螞蟻森林”上線后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用戶數量一路上漲,截至2017年8月底,已經有2.3億用戶參加了該公益行動,總計減排122萬噸二氧化碳,種出的真樹已達到1025萬棵,其中包括925萬棵梭梭樹、100萬棵沙柳,主要用來防治風沙和水土流失。這些樹遍及內蒙古阿拉善、鄂爾多斯、甘肅武威等地區,種植面積超過了16萬畝。
釘釘企業碳賬戶。“釘釘”是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企業智能移動辦公產品,通過提供電子審批、無紙化辦公、電話會議、視頻會議等功能,可以幫助企業減少辦公用紙和員工差旅,具有明顯的碳減排效益。為了量化智能移動辦公為企業帶來的碳減排效益,北京環境交易所為“釘釘”設計開發了一套碳減排計算方法學并發布了《釘釘企業碳賬戶碳減排量計算方法和模型研究報告》。目前相關方法學已經應用到了“釘釘”APP內置的企業碳賬戶,并與“螞蟻森林”個人碳賬戶打通,實現了減排量產生、消納、交互流通的社交機制,對用戶產生了正向的精神激勵。這種創新形式對于我國探索建立針對企業的低碳減排及激勵機制具有重大意義。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的報告顯示,從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釘釘”的無紙化辦公節省7166萬千克碳排放,相當于種植了404萬棵樹、固化了4043萬平方米的荒漠,面積相當于6個西湖。隨著更多企業更深度使用“釘釘”,上述減排績效還在快速增長中。
滴滴出行碳賬戶。2017年6月16日,滴滴出行(滴滴)、殼牌能源(中國)有限公司和北京環境交易所正式簽署備忘錄,旨在開辟一個滴滴及其乘客可以輕松參與為中國減排事業做貢獻的渠道。根據三方簽署的備忘錄,將設立一個致力于減排事業的賬戶,滴滴及熱衷于減排事業的滴滴乘客可以通過此賬戶作出自己的貢獻。殼牌能源(中國)有限公司將利用其在碳排放權管理和交易方面的專長為該賬戶提供合適的減排和環境產品。同時,北京環境交易所將為這個賬戶的交易提供監管。備忘錄的簽署,標志著三方在共同推進這個創新減排舉措方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我自愿每周再少開一天車”行動。2017年6月11日,在2017年全國節能宣傳周“全國低碳日”暨北京市節能宣傳周低碳日啟動儀式上,北京市發改委聯合騰訊、北京環境交易所、北京節能低碳工程技術研究院聯合啟動“我自愿每周再少開一天車”活動。為科學計算出不同車型停駛一天可以產生的碳減排量,北京環境交易所開發了機動車自愿減排方法學,為活動的開展打下了堅實基礎。從6月11日起,有北京市車牌的車主可以通過關注微信服務號“我自愿每周再少開一天車”或者下載小程序“北京市機動車自愿減排交易平臺”,按要求完成注冊,在每次停駛前后分別拍攝上傳行駛里程,停駛24小時以上即可出售碳減排量,并通過微信紅包形式獲得相應車型的碳減排收益。北京節能低碳工程技術研究院作為“零收整賣”中介商,將按照“平進平出”的方式,不賺取中間差價,把從車主手里購得的碳減排量通過北京環境交易所出售給有需要的企業。參與活動的車主自愿停駛一天還能獲得1枚碳幣,如遇空氣重污染藍色預警、黃色預警、橙色預警、紅色預警期間停駛一天,可分別獲得2-10枚碳幣。碳幣不久即可用來兌換共享單車免費騎行券等優惠券、充值卡及其他實物獎品。通過引導綠色出行,可以動員市民參與到低碳交通和低碳城市建設中來。
5履約
在碳交易市場的相關機制中,履約機制是碳排放總量控制的關鍵環節,是控排單位承擔減排責任的重要體現,也是碳交易機制持續運行的重要基礎,能反映出碳市場制度設計與運行實施的狀況。狹義的履約指的是配額清算,即具有強制減排義務的主體按規定上繳與其經核查的上年度排放總量相等的排放配額,用于抵消上年度的碳排放量,并在注冊登記系統中進行清算;廣義的履約是指履約工作所涉及的各個環節,具體包括碳排放報告報送、第三方核查和上繳配額等。
5.1履約相關規定
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及相關主管部門高度重視北京碳交易試點履約工作,出臺了一系列文件,對履約工作進行了全面、細致、嚴格的規定。試點期間三年的履約工作有條不紊,均依照以下文件執行。
地方法規。北京市人大常委會2013年12月27日通過了《關于北京市在嚴格控制碳排放總量前提下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決定》明確規定了實行碳排放報告及第三方核查制度,并規定了對于未按規定報送碳排放報告或者第三方核查報告、超出配額許可范圍進行排放的重點排放單位的罰則。《決定》作為地方性法規,在北京市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期內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政府規章。北京市人民政府2014年5月28日發布了《北京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管理辦法》)。《管理辦法》再次確認了《決定》的效力,原則性地規定了排放報告報送、第三方核查和配額清繳的內容。《管理辦法》作為地方政府規章,對北京市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履約工作的開展具有指導作用。
地方規范性文件。2016年12月,北京市發改委印發《關于做好2017年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有關工作的通知》,對947家重點排放單位和582家一般報告單位的碳交易履約工作提出具體工作部署,要求重點排放單位應于2016年6月15日前,向注冊登記系統開設的配額賬戶上繳與其經核查的2016年度排放總量相等的排放配額。
5.2履約進展
碳排放報告報送。重點排放單位和一般報告單位應按照《北京市企業(單位)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報告指南(2016版)》,核算本單位2016年度碳排放數據,建立二氧化碳監測和報告機制,制定年度監測計劃,并于2017年2月28日前通過“北京市節能降耗及應對氣候變化數據填報系統”,向北京市發改委報送2016年度碳排放報告。一般報告單位在完成系統填報后,應向北京市提交加蓋公章的紙質版碳排放報告;重點排放單位待核查工作結束后,于2017年3月30日前,向北京市提交加蓋公章的紙質版碳排放報告。
第三方核查報告報送。重點排放單位應從北京市發改委第三方核查機構目錄庫中自行委托對應行業的第三方核查機構,開展2016年度碳排放報告核查工作,于2017年3月30日前向北京市發改委報送第三方核查報告。北京市發改委組織專家對核查報告進行評審,組織第四方核查機構對核查報告進行抽查,確保排放報告和核查報告數據的準確性和真實性。
配額清算上繳。重點排放單位應于2017年6月15日前,向注冊登記系統開設的配額賬戶上繳與其經核查的2016年度排放總量相等的排放配額(含經審定的碳減排量,用于抵消的碳減排量不高于其當年核發碳排放配額量的5%)。
2017年6月16日,北京市發改委發布《關于責令2016年重點排放單位限期開展二氧化碳排放履約工作的通知》,責令22家重點排放單位未在2017年6月15日前完成2016年碳排放配額的清算(履約),督促其盡快完成履約清繳工作。
5.3履約成效
2017年的履約實踐表明,經過四年的履約期,北京已初步建成了履約主體明確、規則清晰、監管到位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試點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主體明確。在目前的七個試點省市中,北京的交易主體數量最多、類型最豐富。2015年末,北京市為加大溫室氣體減排控制力度,新增430家重點排放單位進入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履約主體由原有543家一躍升至954家。在2017年開展的第四個履約期中,經第三方核查后,947家企業(單位)納入2016年度重點排放單位的履約率為100%。
規則清晰。2017年開展的2016年度北京碳排放權試點履約工作能夠實現100%的履約率,與2014年第一個履約年的嚴格執法密不可分。2014年北京市高度重視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履約工作,從立法到執法各個環節確保了公正、透明。為了規范執法行為,北京碳市場主管部門依據《關于規范碳排放權交易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的規定》,在全國各試點省市中率先開展執法工作。嚴格執法確立了碳交易體系的嚴肅性,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的規范更保證了執法的透明度,為北京碳市場的穩定運行提供了保障。
監管到位。在完善的“1+1+N”碳交易政策法規體系下,北京市根據實際需要,不斷完善碳交易的各項配套支撐制度,形成了以北京市發改委為主管部門,北京市經濟信息中心、北京市應對氣候變化研究中心、北京市節能監察大隊為支撐機構的實施體系。北京市節能監察大隊在開展碳排放報告報送、核查以及履約過程中,嚴格執法,有效保障了北京碳交易政策的強制性和約束力。這些使北京市成為試點省市中機構設置配備最完善、專業監察執法經驗最豐富的地區。
產品豐富。在履約抵消產品方面,北京市除了CCER,還有林業碳匯和節能量等經審定的項目減排量。2017年,共有94萬噸CCER用于北京本地試點履約。通過抵消機制實現靈活履約,有效拓寬了企業履行節能減碳責任的途徑。
6市場監管
碳市場監管的主要目的在于維護市場秩序,防止內幕交易、市場操縱、發布虛假市場信息等違法違規行為。從被監管對象的角度來劃分,碳市場監管可以為交易機構監管和交易行為監管兩類。前者是指交易機構作為被監管對象,由主管部門對其進行監管;后者是指交易參與人的日常交易活動作為被監管對象,由交易所對其進行的一線監管。
6.1交易機構監管
監管框架。根據北京市人民政府2014年5月28日發布的《北京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北京市發改委負責本市碳排放權交易相關工作的組織實施、綜合協調與監督管理。市統計、金融、財政、園林綠化等行業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別負責相關監督監察工作。市人民政府確定承擔碳排放權交易的場所。交易場所應當制定碳排放權交易規則,明確交易參與方的權利義務和交易程序,披露交易信息,處理異常情況。交場所應當加強對交易活動的風險控制和內部監督管理,組織并監督交易、結算和交割等交易活動,定期向市發改委和市金融局報告交易情況。交易場所
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法律法規規章及有關規定的,責令限期改正;對交易主體造成經濟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承擔刑事責任。
監管規則。北京市發改委2013年11月20日發布了《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規定:試點期間本市碳交易平臺設在北京環境交易所。北京環境交易所作為碳排放權交易機構,應提供公開、公平、公正的交易市場環境,維護交易秩序,保障交易參與方合法權益。制定交易規則及相關操作細則,運行和維護電子交易平臺系統,保障配額和資金的安全、高效流轉,及時出具交易憑證。妥善保存交易記錄,定期披露交易信息,并制定合理的收費標準。
6.2交易行為監管
一線監管機制。在市場監管體系中,交易機構站在監管的最前沿,擔負著對日常交易活動進行一線監管的職責,對于市場風險的防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防范和應對交易活動中可能產生的風險,按照北京市政府主管部門的要求,北京環境交易所針對北京碳市場的日常交易活動建立了以下風險防控機制。
風險監管制度。包括誠信保證金、風險警示、最大持倉量限制,以及漲跌幅限制等制度,詳見第三章
第四節《交易風險管理》。
信息披露制度。根據交易規則,通過網站、微信等多種途徑及時發布各類交易信息,包括以公開交易方式交易的成交量、成交價格等碳排放權交易行情,以及其他公開信息,及時編制反映市場成交情況的各類日報表、周報表、月報表和年報表。
6.3交易糾紛解決制度
交易參與人應當記錄有關糾紛情況以備交易所查閱,并及時向交易所報告影響正常交易的交易糾紛。
此外,針對市場交易活動中的一些關鍵問題,北京環境交易所也重點推出了具體的監管規則:市場操控。重點監控以下涉嫌市場操控的交易行為:單個或兩個以上固定的或涉嫌關聯的交易賬戶之間,大量或頻繁進行反向交易的行為;單個或兩個以上固定的或涉嫌關聯的交易賬戶,大筆申報、連續申報、密集申報或申報價格明顯偏離該碳排放權行情揭示的最新成交價的行為;頻繁申報和撤銷申報,或大額申報后撤銷申報,以影響交易價格或誤導其他投資者的行為;在一段時期內進行大量的交易;大量或者頻繁進行高買低賣交易;在交易平臺進行虛假或其他擾亂市場秩序的申報以及北京環境交易所認為需要重點監控的其他異常交易行為。
內幕交易。重點監控可能對交易價格產生重大影響的信息披露前,大量或持續買入或賣出相關碳排放權的行為。
異常情況處理。發生下列交易異常情況之一,導致部分或全部交易不能進行的,北京環境交易所可以決定單獨或同時采取暫緩進入交收、技術性停牌或臨時停市等措施:(一)不可抗力;(二)意外事件;(三)技術故障;(四)北京環境交易所認定的其他異常情況。經市發改委要求,北京環境交易所實行臨時停市。北京環境交易所對暫緩進入交收、技術性停牌或臨時停市決定予以公告。暫緩進入交收、技術性停牌或臨時停市原因消除后,北京環境交易所可以決定恢復交易,并予以公告。
6.4市場警示
風險提示。2017年4月以來,北京環境交易所多次接到投資人電話,咨詢前海歐中碳匯投資(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歐中碳匯”)組織投資碳匯交易相關情況。經核實,歐中碳匯于2017年3月在本所申請開立中國核證自愿減排量交易賬戶(以下簡稱“CCER賬戶”),成為本所交易會員。但由于違反《北京環境交易所會員管理辦法》、《北京環境交易所核證自愿減排量入場交易協議書》及《北京環境交易所碳排放權交易規則(試行)》等相關規定,本所
于2017年4月25日取消了前海歐中碳匯投資(深圳)有限公司的交易會員資格并發布公告。同時,北京環境交易所獲悉,市場上仍有個別公司以定期返利、高額回報等為誘餌,“吸引”投資者開展“碳匯交易”。特此再次聲明,北京環境交易所從未授權任何機構或個人開展與本所相關的碳匯代理交易業務。提醒廣大投資者提高警惕,避免上當受騙導致財務損失。
7回顧與展望
7.1北京碳市場的特色
北京碳市場已經平穩運行滿四年,不但支持全市重點排放單位順利完成了最近四年的履約工作,也為全國碳市場建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自身鮮明的特點。
機制設計完善,執法嚴格公平。支撐北京碳市場健康穩定運行的,是“1+1+N”的政策法規體系,包括碳排放總量控制、碳排放配額管理、碳排放權交易、碳排放報告、第三方核查等重要制度和相應罰則。在此框架下,建成并完善了溫室氣體排放數據填報系統、注冊登記系統和電子交易系統,排放數據報送、第三方核查、排放配額核定與發放、配額交易和清算(履約)等五個環節實現了完整的閉環運行。同時,為保障履約,依據市人大常委會《決定》,北京通過嚴格執法,對未按照規定上報排放報告和核查報告的排放單位責令改正,對未按照規定履約的重點排放單位責令限期完成履約并開展碳交易執法。北京碳市場的平穩活躍,完善的機制設計與嚴格規范的執法發揮了重要作用。
碳價調控有力,市場健康穩定。為了保障市場健康穩定運行,北京率先出臺了公開市場操作管理辦法,實行市場交易價格預警,超過20-150元/噸的價格區間將可能觸發配額回購或拍賣等公開市場操作程序。北京碳市場運行四年多以來,由于政策連續穩定,年度成交均價始終在50元/噸左右波動,走勢比較平穩,客觀反映了較為平衡的市場供求關系。在自身配額總量較小的情況下,成交量和成交額穩步提升,市場交易活躍度總體較好,投資機構的參與度提高,形成了履約和交易的雙驅動功能,市場整體運行穩健有序。
產品豐富多樣,促進市場活躍。北京碳市場的現貨交易產品種類豐富多樣,除北京市碳配額外,還有三種經審定的項目減排量。為了給重點排放單位提供更多履約抵消產品,北京市率先出臺了碳排放抵消管理辦法,各類主體除了可以購買配額現貨外,還可以通過購買經審定的CCER項目、節能改造項目和林業碳匯項目產生的碳減排量,以及“我每周自愿再少開一天車”活動減排量實現履約。在碳金融產品方面,除了此前推出的碳配額場外掉期、碳配額場外期權等產品外,還在研發環境權益抵質押融資、碳遠期等工具,為交易雙方提供更多的價格發現、風險管理和融資工具。目前,在交易量、交易額和活躍度等方面,北京碳市場一直居于全國前列。
參與主體廣泛,市場層次豐富。北京市參與碳排放交易的排放單位范圍廣、類型多,不僅覆蓋了電力、熱力、水泥、石化、交通運輸、其他工業、服務業等7個行業類別,還包括高校、醫院、政府機關等公共機構。其中,中央在京單位占比接近30%,在七個試點省市中參與交易的央企數量最多,外資及合資企業約占20%左右,包括多家世界500強企業。此外還有不少金融投資機構和個人投資者參與,對增強市場流動性、提高交易匹配率、激發市場活力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北京碳市場還積極擴大試點市場覆蓋范圍,將承德市水泥行業納入跨區域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啟動了與內蒙古自治區的呼和浩特、鄂爾多斯兩市的跨區域碳排放權交易,不斷豐富市場層次。
7.2北京碳市場的三個層次
7.2.1不斷完善北京碳交易試點
北京碳配額市場。作為全國七省市碳交易試點市場之一,北京碳配額市場控排門檻逐步降低、覆蓋范圍不斷增加、參與主體日益多元,為北京市通過市場機制推進節能減排奠定了堅實基礎。北京環交所將不斷完善北京碳交易試點的開戶、掛牌、撮合、結算和交付等日常交易支持服務,為重點排放單位完成年度履約工作、優化碳資產管理能力、提升低碳競爭力提供支撐,服務北京的低碳城市建設。
北京碳抵消市場。目前,北京試點碳市場擁有最多樣化的抵消產品,除CCER外,還有林業碳匯項目、節能項目、“我自愿每周再少開一天車”活動等產生的碳減排量。未來,北京環交所將持續推動更多來自京郊、北京跨區合作省市的農林碳匯項目掛牌,引導更多市民參與機動車自愿停駛活動,不斷豐富北京碳抵消市場交易產品的層次結構。
7.2.2積極參與全國碳市場建設
全國碳配額市場。北京碳市場是全國多層次碳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正式啟動后,北京環交所將積極全面參與全國碳市場建設,重點包括全國碳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非試點地區的能力建設,以及為納入全國碳交易體系的發電等行業重點排放單位的履約和碳資產管理工作提供交易服務和融資服務。
全國CCER市場。為更好發揮自愿項目的減排功能,北京環交所將從碳抵消與碳中和兩方面不斷推動全國CCER市場發展。北京環交所將吸引更多CCER項目掛牌,為滿足全國的碳抵消需求提供多樣化的產品選擇,同時面向機構、活動及個人開發多元化的碳中和服務。為了統籌解決減排與減貧兩大挑戰,北京環交所還將一如既往地重點支持農林碳匯CCER項目的開發和交易,不斷完善市場化生態補償機制。
7.2.3穩步推進國際碳市場合作
現狀。“十九大”報告指出,過去五年來,中國積極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近年來,北京環交所承擔了世行、亞行、聯合國環境署、英國政府等國際機構支持的碳市場前瞻研究項目,自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以來在歷年的聯合國氣候大會“中國角”開北京環境交易所將不斷完善北京碳交易試點、積極參與全國碳市場建設、穩步推進國際碳市場合作展中外碳市場交流對話,并為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系列培訓提供支撐。北京碳市場已經成為南南氣候合作重要窗口和中外碳市場交流主要平臺。
前景。“十九大”報告要求,未來我國要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北京作為我國的國際交往中心,是中外氣候合作的中心舞臺。北京環交所將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東亞日韓、歐美發達國家等不同圈層的中外碳市場合作,從項目研究、交流培訓、市場鏈接等角度持續推進相關工作。
7.3北京碳市場的兩大功能
7.3.1服務國家戰略
十九大報告確立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到2050年分兩步走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目標。報告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要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圍繞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總要求,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圍繞十九大描繪的宏偉藍圖,北京碳市場將服務大局,積極主動為落實三大國家戰略提供支撐。
服務打贏三大攻堅戰。北京碳市場將緊緊圍繞精準脫貧和污染防治兩大攻堅戰,不斷探索有效的支撐途徑。精準脫貧方面,北京環交所將堅持統籌減排和減貧的思路,依托農林碳匯項目開發與交易,開發生態服務標簽、鄉村綠色產品與服務、綠色普惠金融服務,將鄉村的生態服務價值通過市場途徑進行量化和流轉,不斷完善市場化生態補償機制;同時帶動節能環保產品和環境治理服務全面下鄉,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污染防治方面,北京環交所將在地方碳排放權、排污權、用能權交易試點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全國碳市場建設,推動形成京冀統一的綜合環境權益交易平臺,從能源生產與消費、溫室氣體和污染物排放等角度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過程中的決定性作用,服務區域霧霾治理、協助打贏藍天保衛戰。
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除了在精準脫貧和污染防治兩大攻堅戰方面帶給區域的支撐作用外,北京碳市場還可以從以下方面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支持服務。一、跨區交易,北京碳市場率先實現京冀、京蒙跨區碳排放權交易,為環境權益等要素資源實現跨區流轉成功探路。二、能源結構,北京碳市場的CCER交易,為張家口地區的風電、光伏,華北平原地區的地熱、生物質能、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等清潔能源的發展提供了市場支持,有利于京津冀地區能源結構的不斷優化。三、產業發展,北京碳市場可以為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落后產能淘汰提供市場化的退出機制,服務
“三去一降一補”,有利于提升區域產業的綠色競爭力。四、綠色冬奧,北京碳市場可以為北京-家口聯合承辦的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提供碳中和等支持服務,為辦成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綠色的冬奧會提供支撐。
服務綠色“一帶一路”建設。“一帶一路”沿線大多數國家是處于氣候風險敏感地區的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風險的能力亟待加強,因此“一帶一路”綠色化是一項長期的戰略性任務。建設綠色“一帶一路”,北京碳市場可以成為重要抓手。第一步,可以研究將中資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開發的光伏、風電、農林碳匯等自愿項目產生的減排量納入北京碳市場的條件及途徑,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提供支持,同時幫助中資企業更好地融入當地社會。第二步,可以研究北京碳市場與哈薩克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碳市場建立連接的時機與方式,以及海洋碳匯等“藍碳”項目的開發與交易,推動實現形成“一帶一路”統一碳定價體系的遠景目標,把“一帶一路”最終建設成為21世紀的低碳之路。
7.3.2服務北京發展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復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是首都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新藍圖。新總規立足首都“四個中心”的城市戰略定位,著眼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發展目標,要求科學配置資源要素、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加強城鄉統籌、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北京碳市場作為新型市場機制,可以為新總規落地提供四個方面的基礎支撐。
服務大氣污染治理。新總規要求,全面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到2020年PM2.5年均濃度由80.6微克/立方米下降到56微克/立方米,2035年大氣環境質量得到根本改善,到2050年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溫室氣體排放與大氣污染同根同源,北京碳市場通過控制化石能源消耗,可以間接控制大氣污染物排放,服務大氣污染治理和空氣質量改善。
服務能源結構轉型。新總規要求,嚴格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加強碳排放量和強度控制,構建多元化優質能源體系。2020年,全市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7650萬噸標煤,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比提高到8%以上;2035年,能源總量控制在9000萬噸標煤,新能源等占比達20%。北京碳市場通過強化本市建筑、交通、工業等領域重點排放單位的碳排放管控,從生產和消費兩方面持續推動本市能源結構的清潔化、低碳化轉型。
服務城鄉結構平衡。新總規要求,把城市和鄉村作為有機整體統籌謀劃,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全面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形成城鄉共同繁榮的良好局面,成為現代化超大城市城鄉治理的典范。北京碳市場多年來一直致力基于農林碳匯項目建立市場化生態補償機制,完善綠普惠金融服務,在改善京郊生態環境、提升城鄉系統碳匯能力的同時,通過工業補償農業、城市補償農村、高排放者補償低排放者推動城鄉協調發展。
服務經濟結構優化。新總規要求,進一步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進生產方式綠色化,構建高精尖的經濟結構;聚焦價值鏈高端環節,促進金融、科技、文化創意、信息、商務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和高端發展,培育發展新興業態。一方面,碳市場通過強化碳排放總量和強度控制,可以助力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綠色化生產方式落地;另一方面,金融作為北京支柱產業之一,綠色化將是落實新發展理念和國內金融中心差異化定位的必然要求,碳金融作為綠色金融新業態,是首都構建高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一環,而北京作為全國政策中心、碳資產管理中心、資金管理中心和低碳專業服務中心,在發展碳金融市場方面優勢得天獨厚。北京碳市場將積極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北京發展。
7.4全國碳市場展望
隨著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啟動,中國碳市場建設進入新階段,國內外都對這個全球控排規模最大的碳市場抱有高度期待,期望它能夠充分發揮合理為碳定價、推動產業轉型等功能,為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發揮重要作用。為實現這些目標,未來的中國碳市場應該且將會發展成為一個一體化、金融化和國際化的碳市場。環交所會員機構及合作伙伴(按機構名稱首字母排序)從不同角度對全國碳市場進行了展望。
2017年底,全國碳交易體系正式啟動,市場建設在穩中求進的基調中展開,旨在建設一個基礎更加堅實,機制更加完善的市場。
我們預期全國碳交易體系在未來全面運行后將會發展成為流動性良好、價格穩定的碳市場,并將有效的推動社會減排,成為市場手段解決環境問題的典范。無論是橫向對比國際碳市場,還是縱向回顧試點運行,都可以發現全國碳市場的設計是汲取了大量歷史經驗并通過實踐驗證后形成的。例如,全國碳市場將最大限度的使用基準法而非歷史法分配配額,以避免未來經濟波動可能導致的配額超發、價格崩潰等極端情況,就是吸取了國際和試點經驗。
碳價水平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我們預期在市場運行初期,價格將首先在一定的政策引導中形成,保守估計在40元/噸水平以上,高于現有試點碳市場的平均水平。隨后,市場化水平將逐漸增加,價格將主要基于市場供需平衡在合理的范圍內浮動,并因配額分配方法的逐年收緊而穩步上升,從而刺激企業減排。中長期來說,為了提高市場的流動性、以及提高企業加速減排的積極性,我們認為全國碳市場必須進一步對機構和衍生品開放,吸引更多的資金和機構進入市場。隨著碳金融開始興起,在不斷提高市場效率的同時,我國減排或低碳相關產業發展也必將進入加速期。
北京東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北京東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是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在京獨立法人基層單位,是北京市二氧化碳排放的重點單位。東方石化過去幾年的碳交易管理工作取得了較好效益,主要體會有三點:
一是高度重視是做好碳交易管理工作的前提。北京市碳交易試點方案公布后,公司樹立了碳排放權也是資產的理念,組織相關人員系統學習文件、豐富知識,實際操作中克服了各種困難,借鑒國外開展的成功案例,完善了內部管理機構,明確了主管部門,從無到有建立起了制度,確保碳交易有序開展。
二是決策高效是做好碳交易管理工作的基礎。在碳交易過程中,線下協議轉讓交易方式往往牽涉到價格談判和內部審批流程,為了克服時間跨度較大的實際困難,碳交易小組及時向公司領導專項匯報取得有效授權,簡化合同審批程序,確保了協議轉讓的快速進行。
三是強化監督是做好碳交易管理工作的保障。交易期間,公司對交易小組的工作執行“日監督、周報告”制度,每天交易結束后,對當日交易進行總結分析,并對下個交易日提出建議,每周的交易記錄要詳細分析后報公司領導。
展望全國碳市場,作為重點排放單位,我們認為:
一是企業本身要進一步提升能源管理水平,認真做好節能減碳的基礎工作,提升節能減碳的管理水平,做好排放報告的編制、審核工作,確保數據準確可靠。
二是要進一步完善內部相關的能源和碳排放管理體系,確保適應新時代能源管理的要求,滿足開展碳交易的各項條件。
三是認真研讀國家相關政策和交易規則,要主動學習,適應碳交易涉及的新要求。
四是要認真關注節能減碳新技術的發展,加強與節能減碳相關咨詢公司、科研機構的聯系。同時我們也期望,在全國碳市場的建設過程中,進一步降低市場參與的門檻,減少交易的成本,從而吸引更多的機構投資者參與,從而增加
市場的流動性。
北京京能源創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2017年12月19日,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正式啟動,首批只納入發電行業。中國建立全國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場是政治決定,是宏觀形勢要求,也是國際承諾。京能集團作為北京市最大的能源投資及運營主體和龍頭國企之一,首當其沖第一批納入全國碳市場進行交易和履約。
作為京能集團主體還是旗下發電企業或是碳資產公司,將會完全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地方規則、時間節點安排,保證按時完成碳核查,交易和履約,做好模范帶頭的示范作用。目前,我國新電力改革交易和全國碳市場均處于起步階段,積極發現兩個市場的關聯性,避免兩個市場矛盾、交叉,有效銜接。這同樣也是首批電力行業企業納入市場的重要職責和任務,及時發現及時上報,共同為建立全國性碳市場添磚加瓦。建立中國碳市場是一個無先例可循、復雜性非同一般的市場,但是我們堅信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中國的國家碳市場將有條不紊的成為全球最大的碳市場,同時在2030年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峰。
北京太銘基業投資咨詢有限公司
長期的市場實踐經驗,太銘認為穩定的政策風向標、健全的市場建設機制、公平透明的碳交易平臺是碳市場成熟發展的關鍵要素。全國碳市場建設中,這些要素能為市場各個參與者提供長期有效的戰略性意見和策略,增強市場參與方的信心,推動更多企業機構了解和參與全國碳市場,讓全國碳市場為經濟綠色化轉型做出實質且有效的貢獻。
作為試點碳市場最為活躍的交易機構之一,太銘在未來將積極參與全國市場碳交易,并設計和開發碳金融衍生品,為提高市場流動性做出自己的貢獻。同時,太銘也將積極投身到全國碳市場的建設工作,貢獻和分享試點市場的寶貴經驗,為全國碳市場貢獻一份力量。
大唐碳資產有限公司
建立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推進我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一項重大工程,也是利用市場機制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一項重大舉措。發電行業在全國碳市場率先啟動,負著落實國家重大改革部署、推動碳市場運行不斷規范和完善的責任。全國碳市場的啟動會對電力企業發電成本、節能管理、發電投資結構、企業利潤以及決策管理等產生影響。中國大唐集團公司是國有重點特大型發電企業,大唐碳資產公司作為其碳資產專業管理機構,將充分發揮中國大唐的“四個優勢”,即政治優勢、戰略優勢、體制優勢和專業優勢,并將深入研究市場規則,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協助集團公司建立配套的企業規章制度;將嚴格遵守市場規則,保證集團公司全面履行碳排放控制各項義務責任,科學制定碳交易計劃和交易策略,全面主動地融入全國碳市場。同時我們將以全國碳市場為契機,加快碳減排項目開發,促進集團公司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項目,穩步提高清潔能源占比,不斷優化能源結構。協助集團公司推動燃煤發電清潔化和高效化,減少化石燃料的消耗與碳排放,促進集團公司綠色低碳發展,打造“綠色大唐”,助力中國大唐建設成為國際一流能源集團。
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經歷4年地方試點之后,國家終于公布全國碳市場(電力行業)的建設方案,碳交易機制的歷史車輪向前邁出巨大一步,全球最大的碳減排工具就此落定,也給市場吃下一顆定心丸。接下來,我們將有三年的籌備建設期,從交易基礎設施和MRV體系的建立到交易測試和履約模擬再到真實交易和完成履約。盡管這個過程會比較緩長,可能仍存有不確定性,但這確實是一個讓所有碳市場參與者無比重視的時刻,它標志著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嶄新行業即將誕生,中國的碳交易行業從此將由一個小眾的圈子發展成為大行業,碳排放權和減排信用將發展成為大宗商品的一個重要品種,碳排放成本和減排信用將對各行業的投資回報產生影響,盡管這種影響不大,但足以改變能源和工業領域的投資生態,它利用交易市場向實體、投資和金融領域釋放價格信號,推動資本投向低碳領域。
為此,我們呼吁頂層設計者盡快制定全國碳市場的長期規劃目標和推動相關立法進程,給予市場確定性的預期,這樣才能減少當前市場由于政策不確定產生的大量短期投機逐利行為,轉化為中長期的碳減排項目的投資行。減少排放和建設綠水青山是全國人民的共同愿望,國泰君安證券始終以金融服務實體為宗旨,在全國碳市場中將繼續向排放實體、貿易商和減排項目投資企業等各碳市場參與方提供交易工具和金融服務。
華璟碳資產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全國碳市場建設將是一個穩步推進的過程,從最開始的電力行業先行先試,到后期鋼鐵、有色、建材等八大行業全部納入全國碳市場,我們認為時間周期可能會超過4年甚至更久。但隨著全國碳市場的不斷完善和發展,我們堅定看好全國碳市場的發展前景和潛在的投資機會。由于行業特性和企業發展情況的不同,碳排放權交易將增加某些企業的負擔,但這也給企業轉型帶來壓力和動力,也給投資機構帶來更多商機。基于良好的溝通與合作,企業和投資機構可以建立合作關系,通過合同能源管理、技術轉移、碳資產管理、綠色融資等方式降低企業能耗和碳排放,實現全國的綠色發展目標。
作為新興市場,短期來看,控排企業在碳資產管理及培訓方面需求明確。特別是全國統一碳市場,對核查數據的收集、管理、報送有更高的要求。另外,有效的碳資產管理將為企業帶來增值收益和多元化的融資渠道,控排企業在碳資產管理方面的知識及咨詢需求將逐漸涌現。在國家節能減排長期戰略的背景來看,碳市場具有長遠持續的滲透性。碳市場設立是國家節能減排長期戰略的部署,是倒逼企業進行管理和技術升級的重要推手。隨著碳市場定價策略的實施,碳市場中控排企業的參與者將呈現對新技術、資本、產業轉型等一系列的持續需求。技術的專業性、精準性和普及性,資本的風險控制和渠道來源,是匹配真實需求和資源提供方的痛點,亟待解決。
我們認為全國碳市場未來的前景充滿機遇和挑戰,同時,各個試點碳市場依然存在投資機會。對于碳市場的建設和發展,我們建議:一、政府要做好政策引導,保證政策的連貫性,同時做好監管,確保全國碳市場不出現系統性風險;二、各個試點碳市場繼續做好配額分配和管理工作,在試點過渡到全國碳市場的過程中,繼續保證試點市場的穩定,提前制定存量配額的劃轉或處理政策和方法;三、企業與機構應進一步加強合作,積極參與碳市場,通過技術、管理、金融等方式,實現企業的節能減排目標。
漢能碳資產管理(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綠色低碳發展是未來中國發展的必由之路,全國統一碳交易市場的建設是助力中國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市場工具。中國統一碳市場啟動后,首批納入的控排企業將達1700余家,覆蓋的排放總量將超3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中國碳市場的規模將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碳市場。我們深知,碳市場的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中國碳市場建設能在短時間內取得如此之成績來之不易。漢能碳資產管理(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與所有關心全國統一碳市場建設的朋友一樣為中國碳市場的啟動深感驕傲,并熱烈祝賀中國統一碳市場邁入新的階段。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展望未來,我們深信在黨中央、國務院、國家發改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必將穩定健康發展,必將為我國綠色低碳發展貢獻應有力量,必將服務好美麗中國的建設,必將推動我國應對氣候變化事業更上新臺階。我們也期盼碳市場的各項規則在穩中求進的原則下能盡快完善,最終更好地發揮控制溫室氣排放的作用。漢能碳資產管理(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將緊跟國家碳市場政策,一如既往的服務好碳市場的各需求方,為中國碳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貢獻綿薄之力!
金諾碳投環保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全國碳市場于2017年12月19日正式啟動,這是我國踐行《巴黎協定》的最好體現。在2018年全國碳市場的基礎建設期,各試點將繼續與全國碳市場并行運行,全國碳市場的建立和健康運行要充分總結各個試點的經驗和教訓,由試點地區帶動非試點地區的碳市場建設工作。隨著八大行業逐步納入全國碳市場,納入控排企業的排放門檻將降低,全國碳市場的逐步完善和成熟,越來越多的碳金融衍生品將引入市場,是我國潛力巨大的新興市場,同時也會促進碳金融、碳咨詢、低碳節能技術、碳減排等領域的發展。
龍源(北京)碳資產管理技術有限公司
全國碳市場如期啟動,電力行業是首批納入的唯一行業,承擔著推動全國碳市場探索前進、深化完善的歷史任務。作為電力行業的一員,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國家能源集團碳排放占電力行業的近1/6,是全國碳排放體量最大的集團企業。龍源碳資產公司作為國家能源集團的內部專業碳資產公司,在集團主管部門領導下,經反復探索實踐,已形成一套成熟的“四統一”碳排放管理模式,將在集團內廣泛推廣,為國家能源集團碳排放管理做出重要貢獻,也為電力行業乃至全國碳市場建設發揮應有的作用。
希望全國碳市場充分考慮集團企業特點,為集團整體碳排放管理以及所屬企業之間的內部平衡提供更多靈活空間,提升履約效率,降低控排成本。同時,充分考慮電力行業技術減排空間有限、主要依靠結構減排的特點,明確和提升CCER抵消機制的地位,加大對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力度。希望全國碳市場在穩步推進的同時,盡快進入配額分配和實質交易,擴大覆蓋范圍,真正發揮政策效應,為我國的節能減排、低碳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事業貢獻力量。
歐洲能源交易所
中國啟動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體系蘊含著無可避免的國際屬性,吸引著包括歐洲能源交易所(EEX)在內的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首先,中國啟動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將顯著增加受碳定價約束的溫室氣體的數量,為解決氣候變化這一全球化問題做出貢獻;其次,中國啟動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將極大提升碳定價的全球影響力,通過展現減少碳排放與促進經濟增長并非對立而是共贏,從而促使其他國家和地區選擇相似路徑;再次,在當今高度全球化的時代,中國和海外的商業行為早已緊密交織在一起,許多國際公司或將直接受到中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的約束和影響。
2018年對于中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建設來說將是設計關鍵要素的準備期。如何實現必要的立法基礎、堅實的排放數據庫構架、集中的交易所和注冊登記系統等一系列支撐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的基礎設施建設都是中國即將面臨的挑戰。作為一家歐洲交易所,站在我們的角度來看,上述各要素是密切相關、相互依賴的。碳排放權交易所必須在既定的法律框架中才能穩定運行,交易得以開展的前提是有可靠的碳排放數據作為礎且交易系統與中央碳登記系統實現平穩對。在具備上述前提條件的基礎上,碳排放權交易所可以為碳排放權交易體系提供以下至關重要的服務:為參與碳交易的企業提供一個穩定、安全、可靠的交易環境,為市場提供價格信號以便參與人及時做出準確的投資決策以及激勵未來的技術革新等。
試點階段,以北京環境交易所為代表的試點交易所都在交易平臺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化合同、交易規則及程序性協議擬制等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很好的促進了碳交易的發展。中國可以在七試點經驗積累的基礎上建設中央碳排放權交易所。通過試點階段的經驗積累,中國儲備了大批的人才和專家隊伍,這將在全國層面的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此外,來自不同領域的國際公司也將以其取自世界各地的豐富經驗支持中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的發展。歐洲能源交易所(EEX)作為碳市場的實踐者,在全球范圍內積極支持碳市場的發展。我們很高興與北京環境交易所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這將成為不同碳市場之間信息互通、經驗共享的典范,也為更多的國際企業積極參與中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建設搭建橋梁。
上海盈碳環境技術咨詢有限公司
自2013年以來,國內碳市場不斷完善創新,在系統平臺、體制建設和產品創新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績,試點市場為全國碳市場的啟動提供了十分有價值的借鑒。全國碳市場已正式宣布啟動,一個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以一個穩重扎實的形象在千呼萬喚中浮出水面。雖然距離真正的全國交易性的碳市場還有一段時間,但這也給納入的控排企業以及參與到碳市場的機構一個修煉內功的寶貴時期,一個成熟穩定的碳市場對于參與市場的各方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希望政府主管部門能夠盡快的出臺相關政策,保證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為參與到市場的各方提供一個穩定的市場環境,保障各方的利益。我們作為碳市場的從業者,也會在政策的引領下,貢獻自己的心力,助力中國的低碳與可持續發展。
上海置信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在過去的一年里,置信碳資產通過北京環交所平臺積極開展交易活動,推動國家電網公司、北京電力公司等順利完成履約工作,并以置信碳交易營業部為載體,吸引多家投資機構入場,共同為北京乃至全國碳市場的發展做出了貢獻。隨著全國碳市場的正式啟動,政策框架體系不斷完善,市場建設路線慢慢明確,碳市場的定位和價值亦逐步清晰,越來越多的市場機遇正在凸顯;作為碳市場服務機構,置信碳資產將進一步挖掘市場需求,完善碳交易、碳資產開發與管理、碳金融創新、低碳咨詢等多方面服務內容,繼續攜手北京環交所跨入碳市場發展新階段,為碳市場各類參與者提供支撐,共同促進北京乃至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建設,助力綠色低碳戰略發展。
肩負希望何懼任重道遠,不忘初心方能砥礪前行,2018,我們繼續碳道同行!
深圳招銀國金投資有限公司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推進,新經濟持續向好的背景下,2017年底我國主管機構宣布啟動全國二氧化碳排放權交易。碳交易作為較成熟的市場型調控工具,與其他產品相比,主要具備優化環境容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功能。可以預見在未來幾年,隨著納入的控排企業逐步增加,全國碳交易必將帶動一場全社會參與的節能減碳運動。2018年是全國碳交易元年,作為最早參與碳交易試點的金融機構之一,我們希望全國碳市場能夠納入更多行業,同時開放更多交易產品,以配額和CCER主,兼顧林業碳匯等,以便塑造一個更活躍、更有利于引導全社會參與的市場。
中廣核碳資產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2017年是中國碳市場進程中重要的一年。在這一年里,試點地區碳市場交易量交易額再創新高,民眾對碳市場的認知進一步增強,最重要的是,12月19日國家發改委宣布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發電行業)正式啟動,全國范圍的碳排放權交易將以電力行業為突破口,培養市場主體,完善市場監管,逐步擴大市場覆蓋范圍,可以說2017年是中國碳市場具有里程碑紀念意義的一年。
全國碳市場的啟動,為發電行業乃至其他高耗能行業提供了低碳轉型升級的助力和環境能源管理能力提升的契機,碳市場的作用會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變得越來越重要,碳資產管理能力會成為企業發展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中廣核碳資產牢記中國廣核集團發展清潔能源,造福人類社會的使命,致力于向控排企業提供低成本履約服務,并通過碳金融創新業務協助其提升核心競爭力。
2018年,中廣核碳資產愿與各位業內同事們,控排企業朋友們一起踐行低碳發展理念,共同推動中國碳市場的健康發展!
中國建材檢驗認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12月19日,國家發改委組織召開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啟動電視電話會議,全國碳市場正式啟動。我們有幸見證了這一注定載入歷史的時刻,有些朋友認為這次啟動不夠“給力”,也有朋友認為這不是“碳市場啟動”,而是“碳市場啟動建設”。無論哪種法其實都有一個不爭的事實—她真的來了,盡管姍姍來遲,但并未缺席。再從另外一個方面看,她來了,我們準備好了么?從立法到條例再到細則;從指南到MRV再到機構管理等等,仔細想想我們自己沒有準備好接納她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不談期許,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從基礎做起為市場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這樣才能確保我們的行業真正走向成熟,走向輝煌。
中世成碳科技有限公司
2017年12月19日,國家發改委宣布,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正式啟動。從全國碳市場的啟動到真正開始現貨交易需要兩年左右的時間,的確是任重道遠。但是作為一直堅守在碳市場的碳商,我們對全國碳市場的未來充滿了期待:
我們期望全國碳市場的啟動能夠激發整個碳市場的活躍性,多種產品交互流通,交易模式多樣化,市場活躍度能夠保持持久的連續性,形成一個可持續的良性循環。從我國各試點以及國外碳市場經驗來看,碳商是碳市場發展不可或缺的潤滑劑和催化劑,碳商能夠最大限度的增加市場活躍度和推動碳市場發展。希望全國碳市場發展給予碳商一個準確的定位,使得這個潤滑劑和催化劑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我們期望全國碳市場盡快形成市場化的碳定價機制,能夠有個碳市場行業標準,這樣作為碳市場服務的第三方之間及碳商之間,能夠保持一個健康良性的市場競爭關系。一個良好的市場發展必須要有競爭關系存在,碳市場競爭關系的存在就來源于碳商,碳商的市場競爭環境關乎整個碳市場發展的均衡性和持久性。
我們希望CCER項目能夠盡快以有序合理的步伐回歸。CCER作為碳配額交易的最佳補充,在流通產品多樣化和豐富履約方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CCER不僅增加了全國碳市場的活躍性,也使得社會各界人士都參與到“藍天保衛戰”中,增加碳市場的影響力和關注度。
中信碳資產投資管理(天津)有限公司
中信碳資產作為中信集團下屬唯一的碳資產管理機構,通過幾年的發展取得了較突出的成績與肯定。2017年12月19日,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工作正式啟動,中信碳資產在總結了之前幾年參與重點試點交易市場的經驗之后,對全國碳市場做出了如下的準備工作及展望。
關于配額交易市場,全國市場啟動后,可以預計第三方碳資產管理機構在2年內沒有參與配額交易市場的機會。而因為電力行業(未來更多行業陸續)從地方試點市場拿出至全國交易市場,試點市場生存空間變小,可能將導致重點試點交易市場的配額交易機會競爭加大,交易手段激烈與激進,部分第三方碳資產管理機構可能會采用更激進的方式參與試點配額交易市場。2018年在全國市場配額交易不溫不火的進行的同時,各地配額市場的雙量將有較大的振幅。
關于CCER市場,目前CCER的備案窗口啟動時間仍然未知,一切信息指向國家對CCER將借助全國市場啟動的機會全面更新,我們甚至分析老標準CCER未來僅能用于自愿減排或各試點市場替換、履約。全國市場將只能使用新標準的CCER。中信碳資產已開始布局相關重點類型項目CCER開發。全國市場啟動后,因為全國配額市場沒有第三方碳資產管理機構參與的空間,所以CCER交易預計將迎來高峰。尤其是未來按照新標準備案、簽發的重點類型CCER將量價齊升。老標準CCER價格將根據各試點市場的自身需要和政策設計有不同的交易表現。中信碳資產也將積極參與新老CCER交易工作,預計未來會出現與中信碳資產類似的專業的分行業領域的CCER開發、專業結構。
關于碳金融市場,金融市場是中信集團的優勢核心資源,也是中信碳資產引以為傲的領域。中信碳資產已經通過中信系金融機構在境內外展開了碳金融產品的設計與開發,在應用領域先從集團內部控排企業和中信銀行相關地區優質客戶先行先試,發揮中信碳資產的金融優勢,明確“碳資產”是一種具有金融屬性的、強擔保性質的無形資產,與政府、交易所、金融機構合作,成為重要的金融工具。
中碳能投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全國碳市場的建立提高了社會控制碳排放的意識,讓他們真正感受到了碳有價,形成了碳是資產的意識,強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引導投資流向低碳技術的研發、應用,達到為低碳轉型籌資的目的,最終在全社會范圍內實現以最小的成本實現既定減排目標的效果。要想真正實現高質量的減排,需要金融資本場的驅動,碳市場不僅僅是工具,更是一個杠桿,可以通過提升低碳技術回報率驅動工業體系向低碳轉型。因此,等碳市場發展逐漸成熟時,必將會有相應的碳金融產品的出現,發揮應有的作用。
從此前公布的分配方法看,全國碳市場配額初期采用行業基準法免費分配。免費配額不會給企業造成過大負擔,在市場建立初期有利于提高企業的接受度,但免費配額意味著需要對分配規則和標準進行設定,而在設定過程中很難做到“一碗水端平“。因此,隨著碳市場的日趨成熟,政府很有可能采取逐步推進的方式,逐漸向配額有償分配的方式過渡,通過市場無形的手,充分確保分配的公平性。
我國將分三階段建立統一的全國碳市場,這意味著企業真金白銀的實質性碳排放權交易,最快也要在2019年末才會進行。不管是對于首批納入的電力行業,還是即將納入的其他行業企業來說,都需要進行大量的碳管理儲備工作。企業碳資產、碳數據、碳交易管理水平的高低,將直接決定企業能否在全國碳市場中占得先機。如果把全國碳市場比作一場長跑比賽,那么作為參賽運動員的企業,只有在未來兩年的碳市場建設期內刻苦訓練,才能在發令槍響后從容應對,跑出好成績。
8附錄
8.12017年度大事記
8.1.1政策規范
•12月30日,國務院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自2018年1月1日起與環境保護稅法同步施行。
•12月27日,國務院發布《關于環境保護稅收入歸屬問題的通知》,稱為促進各地保護和改善環境、增加環境保護投入,國務院決定,環境保護稅全部作為地方收入。
•12月19日,國家發改委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就落實《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的工作進行部署,標志著盼望已久的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啟動的鐘聲在2017年歲末如期敲響。
•12月18日,國家發改委印發《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的通知。自方案印發之后,分三階段穩步推進碳市場建設工作。
•12月18日,國家發改委發布公告,為支持2016、2017年度碳排放報告與核查及排放監測計劃制定有關工作的順利開展,及時解答碳市場建設過程中有關技術問題,國家發改委組織建立了國家碳市場幫助平臺,利用該平臺組織專家對相關的典型問題進行統一答復。
•12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做好2016、2017年度碳排放報告與核查及排放監測計劃制定工作的通知》發布。
•11月18日,德國波恩第23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閉幕,明確了2018年促進性對話的組織方式,通過了加速關于2020年前實施的一系列安排,開啟氣候進程新階段。
•11月6日,國家發改委向國務院提交啟動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計劃,全國統一碳市場啟動后,將覆蓋2000—8000家企業,碳排放量占全國的40-50%。
•10月31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7年度報告》,指出應對氣候變化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全國碳市場正在有序推進并將于2017內正式啟動。
•10月23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在十九大記者招待會上答問時表示,目前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相對滯后,最大的問題是,過去幾年在政府監管方面全面加強,但相對而言市場機制的作用發揮得不夠,這個機制的建立是需要下功夫的,是下一步改革的重點。
•10月18日,十九大報告要求,堅持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把建設生態文明作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要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構建人與自然的生命共同體;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10月1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開展2017年度節能審查落實情況監督檢查的通知》發布。
•9月23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的意見》。
•9月13日,國家林業局辦公室印發《2016年林業應對氣候變化政策與行動白皮書》。
•9月4日,環保部印發《工業企業污染治理設施污染物去除協同控制溫室氣體核算技術指南(試行)》,基于國內外污染物核算和溫室氣體核算理論的研究進展以及應用實踐,探索提出適用于工業企業采取脫硫、脫硝、揮發性有機物處理設施治理廢氣等溫室氣體減排量核算方法。
•8月18日,環保部發布《企業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辦法(征求意見稿)》。
•7月28日,國家發改委、環保部、國家能源局和國家開發銀行簽署《支持清潔能源利用及大氣污染防治戰略合作協議》。
•7月28日,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實施的指導意見》。
•7月26日,國家林業局辦公室印發《省級林業應對氣候變化2017-2018年工作計劃》的通知。
•6月22日,國家發改委印發與有關部門共同研究制定的《“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部門分工》。
•6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國務院關于修改〈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的決定(草案)》,主要關注創新環境影響評價制度;規范環評審批管理,明確環評審批要求;取消竣工環保驗收行政許可,強化“三同時”和事中事后環境監管。
•6月16日,工信部起草的《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5月11日,科技部聯合環保部和氣象局正式印發《“十三五”應對氣候變化科技創新專項規劃》。
•5月10日,環保部、外交部、發改委、商務部聯合發布《關于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引導企業加大應對氣候變化領域重大技術的研發和應用。
•5月3日,國家認監委發布《低碳認證技術委員會章程》,規定國家發改委和認監委組建的“低碳認證技術委員會”將負責推進國家低碳認證工作、為應對氣候變化制度研究、碳市場建設和清潔發展機制項目評審提供技術支撐,負責協調和解決應對氣候變化領域重大技術問題。
•4月24日,國務院近日發布《國務院批轉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2017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的通知》,要求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責任單位為國家發改委。
•4月18日,住建部標準定額司發布“關于征求國家標準《建筑碳排放計算標準(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建
標工征[2017]38號)”。
•4月14日,國家發改委氣候司發布《關于就<2016年中國區域電網基準線排放因子(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公告》,支持開展清潔發展機制項目和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項目。
•3月24日,國家發改委發布《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總體方案征求意見稿》,就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總體部署和交易市場相關內容征求意見。
•2月21日,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發布《關于印發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同意將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遼寧省大連市、遼寧省朝陽市、浙江省麗水市、安徽省合肥市、安徽省淮北市、江西省九江市等28個地區作為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
•2月3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能源局發布《關于試行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及自愿認購交易制度的通知》,要求建立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自愿認購體系、試行綠色電力證書的核發工作、完善綠色電力證書的自愿認購規則、做好綠色電力證書自愿認購責任分工。
•1月24日,中國政府正式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提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氣候變化第一次兩年更新報告》,重點分析了“十二五”期間我國減緩氣候變化的政策和行動以及取得的成效,提供了我國2012年國家溫室氣體清單。
•1月5日,國家能源局發布《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及《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了我國能源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政策導向和重點任務,以及“十三五”期間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目標、總體布局、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
8.1.2履約進展
•9月30日,北京市發改委發布《關于開展碳排放權交易第三方核查機構專項監察的通知》,由市節能監察大隊采取“雙隨機”方式,對全市碳排放權交易第三方核查機構進行抽查,并委托相關機構進行技術核查。
•9月15日,北京市發改委發布《關于2016年度各區、行業主管部門和重點用能單位節能減碳目標責任考核結果的通告》。
•截至2017年7月5日,北京市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第四年度(2016年度)的報告和履約任務順利結束,全市945家重點排放單位,本年度履約率和報告率均達到100%。
•6月27日,北京市發改委發布《關于開展我自愿每周再少開一天車活動有關事項的通知》,鼓勵本市機動車車主自愿停駛機動車(限號當天除外),并可將停駛產生的碳減排量進行出售獲得相應的收益。
•6月16日,北京市發改委發布《關于責令2016年重點排放單位限期開展二氧化碳排放履約工作的通知》,責令有關重點排放單位(22家)自收到通知起,10個工作日內完成碳排放配額的清算(履約)。
•6月13日,北京市發改委發布《關于及時做好2016年度碳排放配額清算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重點排放單位于2017年6月15日前完成履約工作,盡快在注冊登記系統的配額賬戶上繳與經核查的2016年度排放總量相等的排放配額。
•3月15日,北京市發改委發布《關于發布北京市2017年碳排放第三方核查機構和核查員名單的通知》,2017年新增9家第三方核查機構和123名核查員,目錄庫完成擴增后共有35家第三方核查機構和467名核查員。
•2月17日,北京市發改委發布《關于對北京市2017年碳排放權交易第三方核查機構及核查員新增遴選結果進行公示的通知》。
•2月15日,北京市發改委發布《關于非履約機構開立北京市碳排放權交易注冊登記賬戶有關事項的通告》。
•1月18日,北京市發改委發布《關于開展2017年碳排放權交易第三方核查機構及核查員新增遴選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
8.1.3交易動態
•2017年全年,北京市碳配額共成交752.96萬噸,成交額2.36億元;CCER共成交709.31萬噸,成交額超過5022萬元;林業碳匯2530噸,成交額近5.6萬元。2017年北京碳市場的成交量和成交額均居于全國七個試點碳市場的前列。
•2017年,北京碳市場公開交易最高單日成交均價為61.60元/噸(2月15日),最低單日成交均價為40.6元/噸(11月3日)。
•12月7日,北京環境交易所再次發布提示投資風險的公告,鑒于個別公司以定期返利、高額回報等為誘餌,“吸引”投資者開展“碳匯交易”,公告鄭重強調本所從未授權任何機構或個人開展相關的碳匯代理交易業務,再次提醒廣大投資者提高警惕,避免上當受騙導致財務損失。
•8月11日,梅溪湖碳中和論壇暨梅溪湖碳中和聯盟成立儀式在長沙成功舉行,主題為“積極主動減排、共建綠色新城”。論壇期間,中國金茂宣布通過北京環境交易所購買了位于湖南城步南山的風電項目核證自愿減排量,實現碳中和。
•4月25日,北京環境交易所根據《北京環境交易所會員管理辦法》、《北京環境交易所核證自愿減排量入場交易協議書》及《北京環境交易所碳排放權交易規則(試行)》等相關規定,取消前海歐中碳匯投資(深圳)有限公司交易會員資格。
•4月25日,北京環境交易所發布提示投資風險的公告,提示個別公司以北京環境交易所戰略會員、交易會員的名義,以高額回報為誘餌,吸引投資者進行“碳
匯交易”,強調本所從未授權任何機構或個人開展代理交易業務,提醒廣大投資者提高警惕,避免上當受騙。
8.1.4能力建設
•12月22日,鞍山市碳市場能力建設培訓在遼寧鞍山成功舉辦,2017年度環交所碳市場能力建設培訓圓滿收官,全年累計舉辦能力建設培訓30期,培訓1500余人次。
•11月29日至12月1日、12月6日至8日,第四期“溫室氣體核算與核查技術”培訓和十六期“碳資產管理”培訓在北京成功舉辦。
•10月24-26日,“碳資產管理”培訓黑龍江班第二期在哈爾濱成功舉辦。
•9月19-20日,“中國華電集團公司2017年碳交易管理專題培訓班”在北京成功舉辦。
•9月7日,遼陽市碳市場能力建設培訓會在遼陽成功舉辦。
•8月3-4日,碳資產管理青海培訓交流會在西寧成功舉辦。
•7月12-14日,中石化集團2017年“碳資產管理”培訓成功舉辦。
•7月5日-7日,“碳資產管理”培訓蘇州班第三期在蘇州成功舉辦。
•7月6日,碳市場能力建設培訓會在河北石家莊市成功舉辦。
•6月30-7月2日,首期“碳資產管理”培訓杭州班在杭州成功舉辦。
•6月28-30日,“碳資產管理”培訓黑龍江班第一期在哈爾濱成功舉辦。
•6月27日,碳資產及綠證管理政策解讀與操作實務培訓在華潤電力控股有限公司江蘇大區成功舉辦。
•6月22-24日,首期“碳資產管理”培訓南京班成功舉辦。
•6月15日,碳資產管理專題培訓在華潤電力控股有限公司華東大區成功舉辦。
•6月14日,寧夏回族自治區節能技術培訓班和節能新技術推廣應用會在銀川成功舉行。
•6月2日-4日,第十二期“碳資產管理”培訓在京成功舉辦。
•6月5日和7日,伊犁州和吐魯番市碳市場能力建設培訓會分別在伊寧和吐魯番成功舉辦。
•4月19日,企業碳資產管理以及碳金融創新專題培訓在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重慶區成功舉辦。
•4月6日,碳資產管理專題培訓在華潤電力控股有限公司北方大區成功舉辦。
•3月29-31日,“碳資產管理師”崗位能力培訓(蘇州班第二期)在蘇州成功舉辦。
•2月22-24日,第十期“碳資產管理師”崗位能力培訓在京成功舉辦。
•2月17日,長治市碳市場能力建設培訓交流會在山西長治成功舉辦。
•1月13日,焦作市碳交易能力建設培訓會在焦作成功舉辦。
8.1.5市場拓展
•11月23日,北京環境交易所與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探索利用市場化機制和金融化手段,推動我國郵政快遞行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歸納總結可推廣、可復制的環保經驗和低碳創新模式。
•11月10日,2017綠色低碳投資研討會暨北京環境交易所-中美綠色低碳基金簽約儀式在北京舉行,北京環境交易所-中美綠色低碳基金將在雄安新區落戶。
•10月20日,北京環境交易所與歐洲能源交易所(EEX)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雙方將著眼推動中歐碳市場發展、促進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環境等目標,在產品研發、會員發展、能力建設、市場宣傳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
•9月8日,北京環境交易所與青海股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決定合作在青海省西寧市成立北京環境交易所青海(西寧)工作站,雙方將開展低碳咨詢項目、碳資產管理業務、低碳能力建設和培訓工作,打造青海省環境權益類綜合交易平臺。
•8月31日,北京環境交易所與濟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簽署碳市場業務協同合作協議書,助推濟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在碳資產管理、CCER開發服務咨詢、碳金融、能力建設等方面盡快開展業務,實現交易網絡系統的共享合作。
•6月16日,滴滴出行、殼牌能源(中國)有限公司和北京環境交易所在第八屆地壇論壇上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
•6月7日,北京環境交易所與國際知名的綠色核證公司GreenCert正式達成戰略合作。GreenCert可以幫助企業動態掌握二氧化碳排放情況并及時采取控制措施,通過主動管理和過程干預切實降低排放。
•4月7日,北京環境交易所董事長朱戈與昆山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沈曉明分別代表北京環境交易所和昆山市人民政府在2017杜克國際論壇上簽署低碳綠色發展顧問協議,通過加強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建設,促進昆山低碳綠色發展。
•3月28日,河北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與北京環境交易所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區域碳市場能力建設、各類環境權益交易以及綠色投融資等方面開展合作,推進河北省公共資源交易工作。
•3月21日,北京環境交易所與阿里巴巴釘釘聯合發布《釘釘企業碳賬戶碳減排量計算方法和模型研究報告》。
8.1.6綠色金融
•12月29日,中國人民銀行與證監會日前聯合發布《綠色債券評估認證行為指引(暫行)》,對于規范發展綠色債券市場、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具有積極意義。
•12月11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宣布首個對華項目落戶北京,聚焦煤改氣,助力“北京藍”,該筆2.5億美元貸款用于建設覆蓋510個村莊、連接21.675萬戶家庭的天然氣輸送管網等工程。
•12月1日,由陸家嘴金融城理事會綠色金融專委會、CBI(氣候債券倡議組織)聯合舉辦的“促進中國綠色債券和氣候融資市場發展”暨2017中英綠色金融工作組成果發布會在上海成功舉行,會上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發布了中國綠色債券市場發展報告和2017中國氣候融資報告。
ANNEX附錄
55•11月28日,中國銀行巴黎分行發行的三幣種氣候債在法國巴黎泛歐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這是全球首只經氣候債券倡議組織貼標認證的三幣種綠債。
•11月15日,廣東省四會市農商銀行推出“碳排放配額抵押貸款”,首筆六百萬元貸款將用于該市駿馬水泥公司的環保設施改善。
•10月31日,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聯合市發改委等多部門下發《重慶市綠色金融發展規劃(2017-2020)》。
•10月30日,中國工商銀行(歐洲)在盧森堡證券交易所發行的“一帶一路”綠色氣候債券正式掛牌上市。該債券覆蓋美元和歐元兩個幣種,募集資金共計21.5億美元,用于支持工行全球范圍內的可再生能源、低碳交通、能源效率、可持續水資源管理等四類綠色信貸項目,是單筆發行歐元金額最大的中資綠色債券,首筆同時滿足國際和國內最新標準的綠色債券,首筆以“一帶一路”沿線綠色項目為主題的綠色債券等。
•10月10日,北京市委深改組會議通過的北京市金融局等八部門《關于構建首都綠色金融體系的實施辦法》,提出推動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碳定價中心及其他環境權益交易市場等綠色機構落戶北京,積極爭取在京開展碳排放權期貨交易試點,逐步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碳定價中心。
•9月20日,廣東省廣州市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在市政府揭牌,花都區出臺支持綠色金融、綠色產業發展的“1+4”配套政策共80條。
•9月12日,國家開發銀行發行“長江經濟帶水資源保護”專題綠色金融債券,為3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債,票面利率為4.19%。
•8月24日,貴州省貴安新區公布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任務清單,確定了57項改革任務。
•8月16日,新疆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動員會在烏魯木齊召開,對接會8月20日在北京召開,哈密市、吉州和克拉瑪依市將加快建設多層次綠色金融體系。
•7月31日,歐盟委員會討論將綠色金融產品單獨列為一種金融產品類別,這將極大促進綠色金融市場發展,刺激公開市場和私募市場對綠色能源投資,同時加速低碳社會建設進程。
•7月13日,G20綠色金融研究小組提交G20漢堡峰會的《2017年G20綠色金融綜合報告》,提出四項可選措施:推動環境風險分析和環境成本與收益分析方法的共享、改善公共環境數據的質量和可用性、支持聯合國環境署和經合組織開發公共環境數據指南、各國在國內推動支持金融分析的公共環境數據共享。
•6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發改委、財政部、環保部、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七部委聯合印發《浙江省湖州市、衢州市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總體方案》。
•6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和中證指數有限公司正式發布上證綠色公司債指數、上證綠色債券指數和中證交易所綠色債券指數。
•6月15日,江蘇銀行深圳分行首單碳配額質押業務落地。
•6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浙江、江西、廣東、貴州、新疆五省(區)選擇部分地方,建設各有側重、各具特色的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
•6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國家標準委等五部委聯合發布《金融業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明確提出“十三五”金融業標準化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主要任務、重點工程和保障措施。
•6月6日,國家發改委核準同意四川納興實業集團發行10億元綠色債券,這是四川省獲得國家發改委核準的首支綠色債券,也是全國首支以非公開方式發行的綠色債券。
•4月24日,北控水務(中國)投資有限公司2017年第一期21億元綠色資產支持票據(ABN)在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成功發行。
•4月22日,英國氣候變化與工業事務國務大臣赫德證實,以23億英鎊將綠色投資銀行出售給由澳大利亞麥格理銀行牽頭的財團。
•4月19日,北京銀行2017年度第一期綠色金融債成功發行,發行金額150億元人民幣,其中3年期120億元,票面利率4.3%,5年期30億元,票面利率4.5%。
•4月17日,環保部環規院發布《中國綠色金融政策2016年度報告》,從政策設計、市場發展、國際關注動態、資金需求等方面總結了2016年度中國綠色金融實踐情況。
•3月6日,第二屆綠色債券年會暨綠色債券領軍者頒獎典禮于在倫敦市政廳舉行,中國人民銀行通過政策和有效監管推動了綠色金融和綠色債券市場的發展,榮獲“創新監管者”獎。
•3月2日,證監會發布《關于支持綠色債券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建立審核綠色通道,適用“即報即審”政策,提升企業發行綠色公司債券的便利性。
•2月27日,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通過銀行間債券市場增發40億元綠色金融債券,募集資金將全部投向林業資源開發和保護方面的42個項目。
•1月12日,上海清算所正式推出上海碳配額遠期交易中央對手清算業務,這是我國首個場外人民幣碳排放衍生品清算業務。
8.2北京碳排放交易開戶流程
8.2.1交易參與人類型
履約機構。指重點排放單位以及參照重點排放單位管理的其他單位。
非履約機構。指符合以下條件,自愿參與碳交易的企業法人和其他經濟組織。
非履約機構開戶條件:
1.依法設立滿二年并有效存續,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注冊登記,從事金融、節能、環保、建筑、投資等經營活動的企業法人和其他經濟組織;
2.承認交易所的交易規則及各項業務細則;
3.注冊資本在300萬元人民幣及以上,且具有良好的企業信譽,近二年無嚴重違法違規行為;
4.具有固定的場所和必要的設施、健全的組織機構、財務管理制度及完善的業務管理制度、內部控制制度和風險管理制度;
5.認繳交易所的開戶費、年費和誠信保證金。
自然人參與者。指符合以下條件,自愿參與碳交易的自然人。
自然人開戶條件:
1.年齡18-60周歲;
2.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3.具備一定的投資經驗、較高的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且風險測評合格;
4.個人金融資產不少于100萬元人民幣5.滿足以下條件之一:(1)北京市戶籍人員;(2)持有有效身份證并在京居住二年以上的港澳臺居民、華僑及外籍人員;(3)持有有效《北京市工作居住證》的非北京市戶籍人員;(4)持有北京市有效暫住證且連續五年(含)以上在北京市繳納社會保險和個人所得稅的非北京市戶籍人員;(5)與北京市開展跨區域碳排放權交易合作且有實質性進展的地區戶籍人員。
8.2.2開戶流程
1.網上預約。請登錄www.bjets.com.cn網站注冊,
交開戶申請,填寫并上傳開戶資料,收到系統發出的審核通過郵件后,選擇預約開戶日期。
2.第一次現場辦理(預約日期當天)。攜帶開立碳交易賬戶所需書面材料(材料清單請見附件一)到交易所現場辦理開戶。
3.第二次現場辦理(第一次現場辦理3個工作日后)。請于第一次前往現場辦理的3個工作日后再次前往北京環境交易所領取身份認證密鑰(Ukey)。交易代表本人領取Ukey請攜帶本人身份證;如委托他人領取,請受委托人攜帶公司介紹信(蓋章)一份。
責任編輯:繼電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