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電改引爆大變革:讓買電的和賣電的都多起來
導讀:十年沉默后,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啟動。綱領性文件發布7個月后,幾經博弈,配套文件終于出臺。 本輪管住中間、放開兩端電改,能否徹底改變電廠發電、電網賣電的舊有格局,構建多買多賣的全新市場,進而改
導讀:十年沉默后,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啟動。綱領性文件發布7個月后,幾經博弈,配套文件終于出臺。
本輪“管住中間、放開兩端”電改,能否徹底改變電廠發電、電網賣電的舊有格局,構建“多買多賣”的全新市場,進而改變中國的能源消費結構,都將取決于接下來文件如何落地。
2015年以來,航禹太陽能科技公司執行董事丁文磊出差的區域從長三角逐漸擴展到了全國。
丁文磊是從事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工程總承包商。“今年越來越多的企業找我們建分布式電站,他們想裝上光伏電站之后,能往售電公司過渡,在改革中先卡個位。”丁文磊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隨著新一輪電改的推進,除了居民用電等保障性服務繼續沿用政府定價,過去由電廠發電、電網賣電的格局將徹底改變,這將是一個全新的市場。
2015年11月30日,在新電改綱領性文件9號文公布八個月后,國家發改委網站公布了六個配套文件。
“這標志著新一輪電改開始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巡視員王強在11月30日上午的電力體制改革新聞通氣會上說。
在理想的情形下,整個行業隨之將會產生顛覆式發展。在發電側,風電、頁巖氣、光伏等新能源發電將更多地上網。在售電側,除了電網之外,將會有發電企業、民營資本等參與進來。而用戶的市場地位將發生逆轉,享受到更低廉的電價和多元化的服務。更長遠的角度看,中國的能源結構也將發生重大變革。
電力改革后,風電、頁巖氣、光伏等新能源發電將更多地上網。 (CFP/圖)
從恐龍時代到哺乳動物時代
多位接受南方周末采訪的專家稱,僅有此文件依然不夠,下一步還會有配套文件的配套文件。
11月30日的北京,嚴重霧霾,華北電力大學的教授曾鳴在北京的大街上,接受電視臺采訪,談電改。整個11月,北京的藍天僅有個位數,大部分時間里,許多人不得不戴口罩出門,全華北人民都在期盼,通過電力改革減少煤炭化石能源的消耗。
今年3月24日公布的電改9號文,為電改制定了“管住中間、放開兩端”的大方向,而六個配套文件(分別為《關于推進輸配電價改革的實施意見》《關于推進電力市場建設的實施意見》《關于電力交易機構組建和規范運行的實施意見》《關于有序放開發用電計劃的實施意見》《關于推進售電側改革的實施意見》和《關于加強和規范燃煤自備電廠監督管理的指導意見》),為電改搭建了具體的實施路徑。
多位專家稱,僅有此文件依然不夠,下一步還會有配套文件的配套文件。
“這次電改,實際上就一條主線,就是建立電力市場,圍繞建立電力市場這個主線來做事情。”在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下稱中電聯)的辦公室里,中電聯部門主任、電力經濟運行分析師薛靜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她認為,這次電改配套文件更多的是在用戶側和消費側先進行改革,再倒逼供應側。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新業在近期的一次電改討論會上,總結了此次電改釋放出的三大潛在紅利。首先在發電側,高效率電廠將替代低效率電廠,清潔能源更多使用,降低煤炭消耗總量;第二個紅利,即打破現行電網“獨買獨賣”的模式,把電網“高速公路化”,對電網服務實行“成本加成”定價;第三個紅利是,在需求側理順價格體系,減少電力消費過程中的效率損失。
電力市場要形成“多買多賣”的格局,首先要核定獨立的輸配電價。從今年年初開始,深圳、內蒙蒙西相繼進行試點,此后又在貴州、云南等五省開始進行綜合電改試點。
從目前已經試點改革的地區來看,普遍出現了電價下降的現象。內蒙古發改委副主任王金豹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對蒙西電網核定輸配電價后,核減的成本空間約26億元,“現在內蒙地區,大工業一年用電量達970億度,平均攤下來,一度電可降低2.65分”。
此前針對電網是否可參與競爭性售電業務,有很多博弈。此次的配套文件,明確了電網“可以”參與競爭性售電。
根據配套文件,發用電計劃也將放開,政府定發電量的時代將徹底過去。方正證券的一份報告估計,初步放開后,按照全社會5.5萬億的用電量計算,折合電費三四萬億人民幣,初期將有10%的電量得到釋放,電能市場的規模將在3300億左右。
毫無疑問,這個市場足夠大。“電改之后,整個電力行業生態會發生巨大改變,相當于從恐龍時代變成了哺乳動物時代,這里面機會太多了。”信達證券首席能源互聯網分析師曹寅說。
“賣牛仔褲的人”
“在售電側有很多人去掘金,我們就是為這些掘金者賣牛仔褲、賣水、賣鐵鍬的人。”
在淘金大潮中,“賣牛仔褲的”往往比“淘金者”賺到更多的錢。
根據全國企業信息系統的不完全統計,最近一年內新成立的(新增)包含售電業務的公司已經超過200家。今年以來,包括國電投、華電在內的五大發電公司,也已經在寧夏、內蒙等地成立了售電公司。而粵電力A、申能股份等上市公司也相繼布局售電市場。
中恒博瑞的業務是為這些“淘金者”服務。中恒博瑞是上市公司中恒電器的全資子公司,6月1日,中恒電器投資1億,成立了杭州中恒云能源互聯網技術有限公司,開始布局電能服務云平臺、能效管理、需求管理等業務。
去年電改9號文還沒下發的時候,中恒博瑞董事長周慶捷的團隊就瞄準了O2O電能服務,在線下做售電、配電服務。過去,中恒博瑞主要服務于電網公司和發電企業,為其提供電力信息化。
“過去的地方電力、配電公司、售電公司都會成為我們的新客戶,像發電集團都在成立配售電公司,它們的業務如何開展,軟件如何建設,需要我們提供咨詢。”周慶捷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航禹太陽能這類分布式光伏業公司也是電改中的受益者。近幾個月中,丁文磊的同事劉楊明顯感覺到訂單多了,“大家的邏輯不單單是光伏了,而是售電,是能源互聯網。”劉楊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根據此次的配套文件,“擁有分布式電源的用戶可從事市場化售電業務”,但目前售電公司注冊資本最低2000萬元,這對分布式光伏發電公司仍是個不低的門檻。不過,這并不阻礙大家“搶先機”。
劉楊介紹,現在淘金的人很多,有的在微網,有的是用戶側,有的是售電。但無論如何,他們都擺脫不了兩個重要的元素,一個是有自己控制的電源,一個是用戶。“所以,在售電側有很多人去掘金,我們就是為這些掘金者賣牛仔褲、賣水、賣鐵鍬的人。”他說
此次配套文件提到的分類方法,售電公司可分為電網企業、社會資本投資增量配電網、擁有配電網運營權的售電公司和獨立的售電公司(不擁有配電網運營權,不承擔保底供電服務)。
對于民資來說,既沒有發電廠掌握的電源,也沒有電網企業過去這么多年積累的龐大用戶,其競爭實力可想而知。
一位國網內部的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現在國網也在醞釀成立售電公司,“按照國外經驗,當市場穩定后,售電側的盈利空間不大,增值服務的空間更大。但在市場過渡期,大家都想搶這塊,也會有很多人對其估值更高”。
搭建“多買多賣”的市場
“沒有過剩就沒有市場經濟”,當前構建三類電力市場的有利條件是,電力行業嚴重供過于求。
此次配套文件的核心內容是建立“多買多賣”的市場,在未來的電力市場中,交易的主體包括發電企業、供電企業、售電企業和電力用戶,而政府的角色將從過去的價格制定者變為監管者。
配套文件把“多買多賣”的市場分為三類:一類以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總部為基地,組建北京和廣州電力交易中心,主要承擔全國大范圍電力調度;第二類包含兩省或兩省以上的跨區電力交易中心;第三類是省域范圍內的電力交易中心試點,例如綜合試點省份云南和貴州正在組建的省內電力交易中心。
2015年2月,貴州建立了省級電力交易中心。根據該中心披露的數據,截至10月31日,全省電力直接交易電量累計完成142億千瓦時,為工業企業降低用電成本12億元人民幣。
“省級電力市場是最容易操作的一種市場,由各省政府主導。第二級是跨省跨區的交易市場,這一級市場就比較難做一些,得靠中央來協調。”曾鳴認為,“但只有通過跨區交易,在更大范圍內配置資源,才能形成真正的電力市場。”
目前,從國家層面正在推進北京、廣州兩個全國的電力交易中心,分別由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負責。
實際上,跨省跨區的電力交易市場,在2003年就最先在東北三省建立過。但東北區域電力市場在經歷11個月的模擬運行、4個月的試運行之后,最終折戟沉沙。
能源局東北能監局局長戴俊良曾在《能源》雜志刊文分析,當時試點失敗,煤價上漲導致電價上漲是一個因素,但主要原因是當時東北電力市場單一購買的競價市場條件下,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不能聯動。
而當前構建三類電力市場的有利條件是,電力行業嚴重供過于求。據中電聯公布的數據,2015年1-10月,全社會用電量4.5萬億千瓦時,與此同時,全國規模以上電廠發電量超過4.6萬億千瓦時。“沒有過剩就沒有市場經濟。”鄭新業說。
“今后大家共同繁榮”
在電改9號文第一稿時,曾提出建立完全獨立的交易機構和調度機構,后來研究發現,這事太理想化了。
此次的配套文件還規定,“建立相對獨立的交易機構”,“電力交易機構不以營利為目的”。
自今年夏天,關于電力交易機構如何相對獨立,一直在不斷的討論中。曾鳴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當時有幾種意見:一種認為交易機構應相對獨立;第二種意見是電網公司主張的,交易剝離出來之后由政府進行監管;第三種觀點認為,應該把交易機構設成股份制公司,由電網公司控股,其他主體參股。
11月30日,能源局法制和體制改革司負責人在新聞發布會上解釋,電力交易機構可以采取電網企業相對控股的公司制、電網企業子公司制、會員制等組織形式。電力市場成熟度高的地區,交易機構應采取獨立性更強的組織形式。
電網企業相對控股的公司制交易機構,由電網企業相對控股,第三方機構及發電企業、售電企業、電力用戶等市場主體參股。
交易機構的“獨立性”主要體現在交易職能、組織形式、運營管理、人員任命上。根據現在的安排,調度依然放在電網公司內部。據南方周末記者了解, 在電改9號文第一稿的時候,曾提出建立完全獨立的交易機構和調度機構。“后來研究發現,這事太理想化了,責任太大了,誰也不敢接這件事情。以前電監會也想把調度中心監管了,但最后監管不成。”一位業內人士說。
曾鳴認為,交易中心相對獨立之后,也就沒必要再把調度獨立出去了,“改革之后,電網只能收取固定的過網費,每年的電網總收入是監管死的,回報率是固定的,調度系統也就沒有動力去做低買高賣的事了。”
中國華電集團企法部主任陳宗法認為,長遠來看,交易機構還是會朝著獨立的方向演進。
對發電企業來說,過去發的電只能賣給電網,今后可以參與售電,此次電改毫無疑問延伸了其產業鏈。陳宗法認為,這將為五大發電公司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但同時發電企業面臨的挑戰大于機遇,“現在華電通過市場交易的電量已經達到10%,這塊的價格下降幅度非常大,少的每度下降幾分錢,多的超過1毛錢,這對電廠來說沖擊非常大。”
陳宗法判斷,2016年將是發電企業盈利的一個拐點,“今年發電企業的效益達到歷史最高,下一步計劃電量比例還會逐步縮小。”
對于電網企業來說,過去十多年的壟斷紅利即告結束,發電企業在售電側擁有天然的優勢,將是電網的主要競爭對手。“今后就是大家共同繁榮。”上述國網內部人士說,距離配套文件的配套文件落地的時間“還挺長的”。(來源:《南方周末》)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