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網5年后“分家”:互聯整合為東、西兩大電網
在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看來,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核心是建設連接包括“一極一道”在內的全球各類清潔能源基地與主要負荷中心的跨國、跨洲骨干網架和洲際聯網通道。
11月3日,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副院長蔣莉萍在“全球能源互聯網”學術講座上表示,中國風能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區,太陽能聚集在西部地區,這類資源都存在一個相對集中的問題,但卻沒有與之相應的負荷匹配,因為沒有那么多的需求用戶,所以亟待通過電網在一個更大的范圍內去優化、消納。“可以這樣說,電網有多大,市場就有多大。”
打造東部、西部兩大電網
國家電網已經對全球能源互聯網作出了規劃部署,并擬定了時間表。
根據11月2日召開的國家電網第四季度工作會議部署,中國現有電網格局將實現重大變化,華北、華中、華東、東北、西北等交流同步電網,到2020年將互聯整合為東部、西部兩大電網;到2025年,東、西部電網則通過同步互聯工程,形成一個同步電網。
國家電網方面提供的信息顯示,西部電網由西部不同資源類型的電網互聯形成,東部電網則主要是東部主要受電地區電網互聯形成。
蔣莉萍稱,中國之所以出現棄風棄電問題,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電源開發與電網發展不匹配、不協調造成的。“從全國整體角度看,消納能力是有的,但中國風電光電是集中開發的方式,這就需要電力系統為這些能源搭建一個更大的網絡去消納、吸收。”她表示。
按照國家電網的規劃部署,將現有電網互聯整合為東、西部兩大電網,進而融合為一個同步電網,屆時不僅可以解決中西部地區電力消納的問題,也可以讓東南沿海等用電集中地區的用電需求得到滿足,從一定程度上限制石化能源發電的擴張。
搭建洲際電網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院長郭劍波撰文指出,全球能源互聯網=特高壓電網+智能電網+清潔能源。這句話應該如何理解呢?
作為“黑哥倆兒”的煤炭、石油在中國能源結構中正在并仍將占據重要位置,但發展清潔能源已經成為業界共識,然而,清潔能源大多需要轉化為電能才能被高效利用。
基于此,推進清潔替代、電能替代便成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戰略方向;換句話說,讓清潔能源轉化為電能,通過特高壓電網、智能電網,實現全國、洲內乃至洲際互聯互通。國家電網通過重塑東、西部兩大電網,并在2025年將其融合為一個同步電網,實際上就是在構建全國能源互聯網。
然而,在11月3日的“全球能源互聯網”學術講座上,聚焦的話題除了需要克服的難題以外,就是全球能源實現洲內、洲際互聯互通的意義。
蔣莉萍表示,特高壓輸電距離可以達到5000千米以上,大電網可以利用不同區域負荷特性差異,平衡不同地區的各種可再生能源,實現各類能源聯合高效地協調運行,實現多種能源開發的綜合效益最大化。
“今年3月,太陽能發電占比高達50%的德國遭遇日全食,但有驚無險,并沒有出現大面積停電的情況,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多虧了歐洲大電網。”蔣莉萍稱。德國遭遇日全食過程中,歐洲電網公司動員所有控制室,保持不間斷溝通,并借助儲備電力來平衡整體電力系統,還幫助了該地區的其他國家正常用電。
售電放開是電改最大亮點
據證券日報報道,2015年9月16日,在國新辦組織召開的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進展與成效發布會上,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表示,國企國資改革的系列文件正在陸續出臺,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相關配套文件陸續出臺。
業內一致認定此輪新電改方案中,售電業務市場將放開是最大亮點。電力系統分為發、輸、配、售四環節,在發電市場放開后,售電市場將成為第二個被放開的環節。其中,發電企業如五大電力集團以及有資金實力的民營資本集團有望率先進入售電側,成立售電公司。有電力業內人士表示,五大電力集團都已開始著手進入售電市場的研究和準備工作。
電力行業分析師朱純陽認為,售電的放開會對電力行業產生深遠影響,有利于實現發電量市場化和電價市場化,加劇發電企業之間的市場競爭,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將在電力市場份額爭奪過程中發揮主要作用,優質主體將會脫穎而出。
自2015年3月15日《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出臺之后,發改委連發四份配套文件,分別從新能源發電、需求側管理、輸配電價改革試點和跨省跨區電力交易等不同的角度為放開售電市場奠定了基礎。后續的配套政策預計會從售電市場主體、交易原則、交易機構、發用電計劃體制改革等方面來規范售電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全國大范圍的售電市場放開仍需要一定時間,現階段仍會采取在一些試點地區先推行再逐步向全國推進的做法。優先完成輸配電價改革,且電力供需較為寬松的地區有望率先開啟售電市場改革試點。目前全國共7家試點區域,已經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措施。
漸進性改革更適合我國國情
市場認為,新電改方案的優點是可操作性很高,雖然沒有拆分電網,但改變了電網的盈利模式,對于解決國內電力行業中存在的具體問題,是一種阻力較小但收效明顯的改革辦法。
但也有不同的聲音認為,新電改方案均是原則性表述。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吳疆就曾表示,正式方案中由于缺失了“電網企業不再負責電力統購統銷”、“實現電網企業輸配電業務獨立核算”等條款而變得很不徹底。
有能源業內人士表示,“此次改革方案只是看起來很美”——最關鍵的調度獨立問題在方案中語焉不詳,對交易獨立也有諸多限制。
準確界定電力行業各環節性質、構建售電側電力市場成為本輪電改能否成功的關鍵,在此意義上,新電改除原則性表述之外,指導具體實施的配套細則顯得至關重要。
資料顯示,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從上世紀90年代先后對其電力系統進行了改革,但并沒有得到普適模式,美國部分區域的改革甚至已宣告失敗。2012年前國內的電力改革的試探,也沒有找到能形成共識的改革方向。并且過去幾年中又涌現出了新能源、新負荷、能源安全等新問題。
“電力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更可能是逐步摸索”。招商證券電氣設備新能源行業首席分析師游家訓認為:“從操作層面考量,可能漸進性改革更適合我國國情,改革需要更全面的涉及交易、競爭、監管機制,設計出反映商品價格的價格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