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供電局引入智能管理平臺為搶修復電加速
日前,云南電網公司玉溪供電局“基于配網GIS的快速復電功能開發實現”項目通過驗收。該項目引入智能停電管理平臺,解決了以往停電管理大多依靠人工和電話方式實現業務溝通和流轉所帶來的流程復雜化、故障信息掌握不及時等問題,為供電可靠性的精益化管理提供了信息技術支撐。
“有了智能停電管理平臺后,玉溪城區搶修時限可平均縮短10至20分鐘,農村地區搶修時限可平均縮短30至40分鐘。”該局95598坐席人員劉瑩蘭說。
哪里故障迅速知曉
據了解,以往依靠人工和電話的停電管理方式,導致信息溝通不及時,同時也缺少歷史數據的歸檔和共享、報障用戶詳細信息查詢和定位等功能,這為搶修復電帶來困難。
玉溪供電局紅塔分局搶修班班長艾華國介紹,紅塔區中心城區和8個鄉鎮的中低壓搶修任務由分局搶修班和8個供電所負責完成,各鄉鎮低壓線路故障及片區居民用戶用電故障由各個供電所負責,中高壓線路則由搶修班承擔。由于紅塔區地理范圍大,從接到搶修單到現場勘查故障,再匯報配網調度、填寫工作票進行搶修,故障處理完成后向配網調度申請復電,整個流程中搶修人員疲于奔走,搶修班16名工作人員得24小時輪流值班。
流程復雜不說,由于對故障點、故障線路電壓等級無法準確定位,一個小小的故障需要花幾個小時才能完成搶修。
“著手研發快速復電平臺,主要就是為了解決電網發生故障時需要花大力氣查找故障點等問題。借助智能故障定位功能,我們可以快速定位、準確查找及分析故障點,實現快速復電。”玉溪局信息中心徐振說。
作為云南開展快速復電平臺建設的試驗田,玉溪局2012年3月啟動信息系統研發。研發過程中,研發團隊面臨一系列挑戰。如InService平臺在玉溪本土化定制開發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就讓團隊花了兩個月時間來解決。該平臺屬于全英文界面,翻譯不僅工作量大,而且還容易產生理解上的偏差,為了盡快解決這個問題,大家盡可能全面地將現場的中文開發環境以及諸如搶修供電的交互錯誤、中文用戶名登錄錯誤等問題提交給美國產品中心,希望在分析調試中文化問題上得到幫助。經過多方協調,相關問題終于得到了解決。
“最困難的是數據的搜集。”據紅塔供電分局配電部主任鮑小峰介紹,引進智能停電管理平臺InService后,信息技術問題由玉溪供電局信息中心牽頭解決,紅塔供電分局主要負責電網數據的收集。數據收集工作量異常龐大,且必須保證百分之百準確。“那段時間大家非常辛苦,加班到深夜是常事。開始的時候,大家對CAD制圖不熟悉,每個人一天只能畫一兩個臺區,面對堆積如山的工作量,大家有點沒信心,但在領導的鼓勵下大家都堅持了下來。”
信息化探索成效初顯
按照研發團隊的設想,快速復電平臺既要立足于營配信息集成,又是營配信息集成的高級應用,它能消除現有工作流程中人工化工作和手工重復工作,搭建一個智能化、分析科學化、操作簡單化、應用實用化的停電管理分析系統。
快速復電平臺將搶修、配網調度和95598連通,搶修人員用平板電腦接收報障信息,到場第一時間填寫處理單,95598收到搶修人員回單,可及時反饋客戶。通過圖形化工作界面的移動搶修管理平臺,可以減少重復派工,提高故障搶修效率。此外,還能精確計算停電影響范圍和時戶數,支撐計劃停電和故障停電的時戶數統計。
“以前接到客戶反映無電信息,我們無法判斷高低壓線路問題,只能先通知供電所人員到現場查勘,再根據情況來處理。有了這個平臺后,坐席人員可以在電腦上看到是哪一個電壓等級、哪一段線路、哪一個臺區出現‘紅點’,了解所在片區開關、斷路器處于哪種狀態,在派單給搶修人員時便可明晰派單部門及故障區,縮短搶修流程,提高派工準確率,減少客戶停電時間。”劉瑩說。
“快速復電平臺這一新生事物仍處于成長階段,需要在應用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進而持續優化。例如,將配網實時數據采集整合到平臺中,實現每時每刻的數據動態更新,就能更好地提升故障定位等方面的準確性。”云南電網公司信息部系統規劃科科長趙志宇認為,目前平臺的運行體現了營配信息集成的高級應用,如果要在全省推廣需立足于各供電局營配信息集成方面的快速推進。 (李琛 賀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