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網力推特高壓背后:成本越高電價越高
在基本排除、解決建設與否的戰略雜音后,有關特高壓的爭議并未消停。謹慎的審批程序、交直流博弈、遲而未決的規劃,讓特高壓發展在更為具體、技術的層面上不時受挫、步履艱難。
12月中,北方已經進入深冬。此時,位于西南地區的水電站早已進入枯水期,水電外送在目前這個季節很難實現。但是,解決豐水期水電外送問題的討論并沒有隨之停止,此間,外送線路建設規劃顯得尤為重要。
12月16日,在北京西二環外的一處酒店里,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以下稱“中咨公司”)正組織專家對國家電網公司(以下稱“國網”)“雅安-武漢”特高壓交流項目進行評審。
國網認為,將四川豐水期富余電量通過交流特高壓外送非常必要。2013年的豐水期,四川省棄水總電量超過100億度。如果加快特高壓通道的建設,無疑有利于減少四川日后豐水期的棄水量。
國網似乎對于此項目頗有信心。雖然評審會還在圍繞“建設此交流特高壓項目”的必要性進行爭議,但在該項目評審會議室同層的另一會議室中,“雅安-武漢”特高壓交流線路的具體技術細節問題已在研討中。
近一年來,關于特高壓的會議甚為密集。一個多月前,中咨公司組織專家對華東環網交流特高壓項目北半環(淮南-南京-上海)進行最后一輪評審,并進行了內部投票,其中14人簽字贊成北半環建設,5人反對。
此次“雅安-武漢”特高壓交流項目,不同于華東環網特高壓交流項目北半環評審環節,最終并沒有進行投票,只是將評審專家中的不一致意見分別記入會議結論中。
以上兩個項目不過是國家電網特高壓規劃中的冰山一角。早在2005年,剛上任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的劉振亞在《中國電力報》上發表文章稱,加快建設“以百萬伏級交流和±80萬伏級直流系統特高壓電網為核心的堅強的國家電網,是國家電網公司的重要使命”。
國家電網公司交直流并舉戰略確立。同時,“晉東南-湖北荊門”和“淮南-上海”的兩條1000千伏交流輸電線路的前期工作就此展開。
對于特高壓,國家電網公司有著更宏偉的規劃,盡管期間波折較多,工程推進緩慢,在國家電網公司召開的2013年工作會議上,提出規劃從2013年起的8 年間,到2015年、 2017年和2020年,分別建成“兩縱兩橫”、“三縱三橫”和“五縱五橫”特高壓“三華”同步電網,同時到2020年建成27回特高壓直流工程。在2013年,國家電網將推動國網公司電網規劃和特高壓項目納入國家規劃。
與國家電網對交流特高壓項目雄心勃勃相對應的,則是20多位電力行業退休專家的反對意見。針對交流特高壓的問題,他們已與國網展開了多年的拉鋸戰,更是聯名上書反對“三華聯網”。從2005年至今,8年已過,關于交流特高壓的爭議仍在持續。陷入僵局中的特高壓項目,將如何打破僵局?受此影響、懸而未決的電網規劃,何時才能落地?
特高壓新項目
特高壓,指電壓等級是1000千伏及以上的交流或±800千伏的直流。
電力通過高壓線路完成遠程輸送,再通過變壓器降低電壓等級供千家萬戶使用。在電力領域,為減少損耗,一般用升高電壓的辦法來多送電。電壓等級一般標準為220千伏為高壓,350千伏到750千伏統稱超高壓,1000千伏及以上就是交流特高壓。
我國從1986年開始立項研究交流特高壓輸電技術。1994年在武漢高壓研究所建成了中國第一條百萬伏級交流特高壓輸電研究線段。
在2005年11月,中國工程院組成了包括27位院士、7位專家的特高壓咨詢課題組,圍繞特高壓輸電技術及試驗示范工程建設進行了研究和論證,提交了《關于我國特高壓輸電研究和工程建設的咨詢意見》
2006年2月,國務院發布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規劃綱要(2006~2020)》中,要求重點研究開發大容量遠距離直流輸電技術和特高壓交流輸電技術與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