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供電局利用新媒體加強現場作業溝通
當日,當廣州供電局工作人員趕到現場的時候,大火已經熄滅。由于出發點不相同,路途遙遠的工作人員無法第一時間了解現場的情況。一線搶修人員專注于搶修,現場信息只能通過一兩個人的電話或短信向其他人發布。
該局設備部配網科索智鑫告訴記者:“電話是‘點對點’溝通,同樣的話要向不同人說很多遍;短信是‘點對面’溝通,但是事態緊急,不可能面面俱到把信息短時間傳達給所有相關人員。”
該局設備部主任吳國沛建議,通過建立一個微信群,將參與搶修的生產人員拉到群里,就可以與現場人員進行點對面、有反饋的信息溝通,搭建搶修“臨時移動指揮部”。
在這次搶修中,“臨時移動指揮部”使整體搶修復電時間大幅減少,比預期提前了10個小時。
添加第一個群成員的時候,該局設備部認為搶修現場指示為的是生產人員進行信息溝通,和搶修指揮工作沒有直接關系。但隨著職能部門、屬地單位、搶修人員、物資單位、新聞中心等不同部門及單位人員的加入,有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來自搶修各個渠道的海量信息在平臺匯集,經過各個專業指揮員的分析、核實和發布,將關鍵信息提交決策層,再經過會上形成一條條快速恢復供電、故障搶修的指令,并將搶修進度和造成影響以權威信息的方式傳遞到各個單位和人員。
以往為了了解一個信息需要打三四個電話,現在信息都在群里匯聚,而且能得到快速的反饋。這個平臺也有利于客服、新聞等單位的信息快速對外發布。新聞中心通過微信群組中了解信息,及時通過官方微博等新媒體手段將信息公布,消除公眾恐慌與疑慮。
“利用微信搭建應急搶修‘臨時指揮部’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通過微信自帶功能多維度地傳遞現場情況。”索智鑫說,這就相當于每個人手里有一臺“全景照相機”,可以通過不同角度反映現場搶修情況。
目前,在廣州供電局設備部內部已經開始對這種模式進行總結。為確保群組內部信息的安全,設備部還訂立了工作規范以及準入門檻。
下一步,該局將把微信搭建“臨時移動指揮部”這種模式進行總結和探索,建立基于移動信息平臺溝通的常態化機制。 (郝思遠)
█評論 用好微信雙刃劍
在一些跨部門、跨專業、需移動的具體任務中,溝通及信息共享尤為重要。微信等新媒體工具的興起,使日常溝通從“點對點”變為“點對面”,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不僅節約了時間,還為整個團隊提供了最為權威的信息。
新媒體對于溝通有幾個好處。第一,打破了層級及壁壘,大家都可以在這個平臺上獲取信息;第二,統一了“語言”,使不同專業的人快速掌握其他專業的話語體系;第三,豐富了形式,語音、圖片、視頻等功能使大家能更直觀地了解一線資訊。
然而,新媒體技術對于組織溝通只能是錦上添花,而不能取代一切。由于電網企業自身的特殊性,一些涉及政府、社會的信息及企業內部機密并不適宜公開,這要求我們在看到新媒體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要關注弊端,并不是所有業務部門的溝通都可以在新媒體中進行。這需要利用新媒體他律與自律的形成,提高特殊群組的準入門檻,以此保障企業的信息安全。 (郝思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