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突徙薪,昭示中國古代安全智慧
它典出距今1800年前東漢班固所著的《漢書·霍光傳》,說的是這樣一個小故事:
一個客人,應主人之邀,參觀了主人家寬敞、氣派的廚房,他看到廚房里爐灶的煙囪是直的,生火做飯時會冒出火星子,柴火就堆積在灶旁,這是很明顯的裝置性違章,很可能引起火災。于是誠懇地對主人說:“應該把煙囪改修成曲折的,把柴火搬遠一點兒(這就是曲突徙薪的字面意思),不然會有火患。”對于客人的話,主人根本就沒當回事兒,也許還會覺得這位客人多事兒、瞎操心。
可是沒過多久,主人家果然失火,左鄰右舍一起動手,最終把火撲滅了。
為了答謝這些幫忙救火的鄰居,主人慷慨地宰殺牛羊,置辦了酒席。在筵席上,因救火被燒傷的人坐在了上席,其余的人也按功勞的大小依次就座,可偏偏沒有請那位提出“曲突徙薪”的客人。
當下就有人提出了異議:“假如采納了客人的意見,就不必花費錢財置辦酒席了,因為那樣就根本不會發生火災。現在論功行賞,提出‘曲突徙薪’的人沒有得到好處,焦頭爛額的人卻成了最受尊敬的人,豈不可笑?”主人終于醒悟,把那位客人請來了。
看完這個故事,我感到很震憾。
1800年前的古人給我們上了一節生動的安全教育課。
在這里,我們除了看到“曲突徙薪”也含有與“防患于未然”同樣的預防災難和事故的意思之外,還看到了一個能夠敏銳地發現隱患,并能夠誠懇提出整改意見的“客人”,一個知錯能改、熱情好客的主人,一個敢于仗義執言令主人翻然悔悟的諫者和一群眾志成城、為撲救火災不避艱險的鄰居。
“曲突徙薪”不僅和“防患于未然”一樣告訴我們防止災難和事故的發生應在災難和事故成為事實前就采取預防措施,更加重要的是讓我們懂得:只有善于事先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才能“防患于未然”;只有那些有遠見而又肯直言相勸的人,才是值得稱頌的人。
顯然,在預防災難和事故方面,“曲突徙薪”比“防患于未然”更能體現我國古人的安全智慧。
讓我覺得震憾的,還不是這些,而是這個曲故中對待提出“曲突徙薪”的客人的態度。
在現實社會中,不論是國家,還是企業,在正常運作中,如果有人對現有的生活方式、生存空間、生活環境、生產過程、生產設備、工作環境等提出了隱患警告,如果遇到開明的管理者,他會認真聽取,并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減少了災難中的損失,杜絕事故的發生,并有可能對提出隱患者給予一定的獎勵。
如果因種種原因,管理者就象那個故事中的“主人”那樣對別人提出的隱患警告不予理睬,最終在災難中造成了重大的損失,或釀成了事故,很少聽說能象故事中的“主人”一樣,最終會對提出隱患警告者給予獎勵的。充其量,也只是在搶險救災或事故處理后,在對表現突出的參加救援和事故處理人員進行獎勵的同時,對事故單位或部門的相關人員因沒有及時聽取隱患警告而進行問責和相關黨紀政紀處分。
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缺失。
如果因采納了別人的意見,采取了針對性的措施,減輕了災難的損失,或避免了事故的發生,對提出隱患警告的人進行蜻蜓點水式的獎勵,肯定會有一定的正面激勵作用。
但如果因各式各樣的原因沒有采納別人的意見,最終在災難來臨時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或釀成重特大事故后,能夠象故事中那樣,對發現隱患并提出整改意見的人做出重大獎勵,不是比正面激勵作用更大嗎?因為血淋淋的事實就在眼前,能不能聽取別人的意見,并做出積極的反映,采取相應的對策,效果是那樣的明顯,差別是如此地巨大!
所以,在預防災難和事故方面,我們不僅應獎勵那些能夠提前發現事故隱患,并提出整改意見,最終減輕了災難帶來的損失,或避免了事故發生的人,更應該重獎那些在災難和事故發生之前發現了隱患,并提出警告,但最終未被采納的人。因為這樣做,不僅能對那些獨具慧眼,在災難和事故發生之前能夠洞察先機的人起到鼓勵作用,更能夠對那些占據上位,卻對別人的忠告置若罔聞的“主人”提出嚴正的警告,如果他們不懸崖勒馬,痛改前非,遲早有一天,他們會得到與那些瀆職者同樣的下場。
難道我們這些用科學管理知識和科學發展觀武裝起來的現代管理者和安全管理部門,在災難和事故發生后對待人員的獎懲方面,還不如1800年以前的古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