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智能電網建設:講究輕重緩急
隨著電網系統運行電壓等級不斷提高,網絡規模也不斷擴大,截至2011年底,全國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總長度達48萬公里,變電容量約22億千伏安,電網規模躍居世界第一。在此期間,一大批重大輸電工程開工建設。其中,海南聯網、呼遼直流、新疆與西北聯網以及特高壓交、直流等一批高電壓等級、長距離、大容量的輸電工程已建成投產,開啟了我國大電網時代,增強了跨區域電力輸送能力。
我國智能電網建設步伐加快,特高壓電網工程逐步開展,1000千伏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標志著特高壓已不再是“試驗”和“示范”階段。2011年10月,皖電東送淮南-上海特高壓交流輸電示范工程獲國家發改委核準,成為繼晉東南—荊門輸電工程后全國第二條獲準建設的特高壓交流輸電項目。目前電網建設已成為我國電力建設的重要方向,“十二五”期間我國電網投資規模持續擴張。
智能電網走節能道路
“十二五”期間,我國電網建設繼續保持上升勢頭,國家電網公司提出了建設堅強智能電網的目標,電網網損率也逐步降低,有利于提高電能利用效率,對國家節能減排目標起到促進作用。國家在對輸變電項目開展能評工作后,取得了較大成績。新建輸變電項目更加重視節能工作,從節能角度進一步優化導線型號及截面選擇,采用節能金具、采取防止電暈措施等,從而降低線路損耗;主變壓器、高壓電抗器、低壓電抗器及站用變壓器等設備進一步采用高效節能型號,降低變電設備損耗;站用空調、風機、水泵、照明等輔助和附屬用電設備選用達到國家I級能效水平的產品,降低站用電能耗。就目前項目能評情況來看,電網項目還可以在以下幾方面進一步改進完善,降低網損,做到最大節能。
首先,能評后新建電網項目所采用主要變電設備能效水平基本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但根據市場調研,主變壓器等相關設備能耗指標還有一定的降低空間,國產變電設備能耗指標與進口產品還有一定差距。建議電網類項目在設備招標過程中增加變電設備能耗指標的權重,優先選用能耗更低的變電設備,同時促進設備廠商加強節能產品的研發和生產。
第二,部分既有電網建設較早,運行中的設備能耗指標與現有市場上更先進的節能產品有一定差距。建議在加強對既有電網的節能改造時,對運行中的能耗指標較高的設備進行更新替換。
第三、促進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在電網工程建設中的應用,開發導電率更高和防止電暈效果更好的鋼芯鋁合金導線、鋁合金芯鋁絞線、中強度鋁合金絞線等幾種較常規鋼芯鋁絞線。
第四,進一步降低站用電水平,主要通過優化變電站設計和站內布置,積極推廣節能建筑、新型節能照明光源等。
智能電網建設尚存不足
我國電網目前存在著一些突出的問題:快速調節電源不足,不能滿足大規模接入電網要求;線路巡視檢測、評估診斷與輔助決策的技術手段和模型不夠完善;網架結構相對薄弱;配、用電網缺乏可靠、經濟、實用化的通信方式,對公眾用戶支持能力不足……
解決這些問題,需要依靠智能電網的建設。智能電網能夠在保證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前提下,使更多的新能源上網;同時,依靠柔性交流輸電技術,進一步提高電網的安全運行水平;可以通過優化需求側管理,有效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簡而言之,就是要將“信息流”和“電力流”有效結合并平行發展:先進的通信和網絡技術將成為電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將在智能設備和優選的運算法則的幫助下實現電力系統的功能。
比如,電網管理者可以通過使用傳感器、計量表、數字控件和分析工具,自動監控電網、優化電網性能、防止斷電、更快地恢復供電,消費者對電力使用的管理也可細化到每個聯網的裝置,從而提高電網的綜合效率。再比如,與傳統電網相比,智能電網能更迅速地對人為或自然發生的擾動做出辨識和反應,以便在自然災害、外力破壞和計算機攻擊等不同情況下保證人身、設備和電網的安全。另外,智能電網能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設備傳輸容量和利用率,借助先進的傳感和自控技術,在不同區域間及時進行調度,以平衡電力供應。此外,智能電網具有強大的兼容性,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和大規模應用。
講究輕重緩急,建設中國特色智能電網
電網格局的不同,決定了我國智能電網的重點發展領域應與歐美不同。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電網格局已基本穩定,負荷增長很小,智能電網的研究及應用重點放在配電和用電領域;我國電網格局還將快速發展,負荷增長很快,輸電網建設也在快速發展,因此,在智能電網的研究和應用方面,應圍繞輸電網的安全運行、可靠經濟、自愈性等要求開展智能化技術研究,在目前階段應將重點放在輸電網智能化領域。
可再生能源分布的不同,也使得系統的接入方式有所不同。歐洲天然氣管網發達,風能資源便利,大力發展了分布式發電,作為智能電網中主要的可再生能源接入方式;我國的風能、太陽能資源集中,主要分布在我國電網的邊遠地區,因此,不能完全采用國外的發展模式,而應發展大容量、遠距離可再生能源輸電,綜合考慮水火、水風、水光結合等輸電方式,同時應加強儲能技術研究和應用。
智能電網建設的關鍵是要讓電網有“大腦”,同時具備強大的神經中樞,其中,信息交互的能力最為關鍵。這就需要構建一個協調一致的電子傳輸協議和標準框架。智能電網的建設有個過程:首先是通訊技術、IT,以及測量、傳感技術的應用,這是智能電網的前提和基礎;然后是控制設備和控制軟件的使用。因此,在資本市場上最先受益的應該是與智能電網相關的通信、IT行業,接下來將是大功率電力電子行業受益。
與智能電網相關的通信、IT技術主要包括:支持智能電網的軟件開發、智能電網信息采集系統、智能應用集成系統以及綜合展現系統等,相關受益公司包括東華軟件、長城開發、科陸電子等;與大功率電力電子技術相關的受益公司主要有許繼電氣、國電南瑞和榮信股份等。
責任編輯:電朵云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