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熱議智能電網建設與纜業機遇
近日,由西安交通大學教授曹曉瓏主持的互動論壇——“電網聚焦:直面電網升級——驅動與應用”成功舉行。此次論壇邀請了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名譽總工程師印永華、西安交通大學電氣絕緣研究中心主任、國際大電網絕緣電纜研究委員會中國委員鐘力生、國網能源研究院智能電網研究所所長張義斌、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高壓所副所長趙健康、國網天津電力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朱曉輝與參會嘉賓一起探討我國電力行業的創新轉型及智能電網建設問題。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名譽總工程師印永華指出,智能電網在每個國家發展情況不一樣,發達國家和中國能源發布情況不一致,中國是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速度不低于7%,將為電力提供很大的發展空間。中國的智能電網范疇非常廣,包括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調度等環節。
西安交通大學電氣絕緣研究中心主任、國際大電網絕緣電纜研究委員會中國委員鐘力生認為,中國電力裝機總量已經世界第一,但在人均還不到世界平均水平,電力缺口較大。隨著電網不斷發展,電纜行業前景廣闊。鐘力生表示,通過信息化技術來實現電線電纜容量、狀態的監測將成發展趨勢。
國網能源研究院智能電網研究所所長張義斌表示,我國智能電網建設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智能電網發展未來路還很長,而未來智能電網更重視發揮智能電網的網絡經濟效益和電網數據價值。張義斌強調,智能電網的發展為電線電纜行業帶來很多機遇和挑戰,這將是個大浪淘沙的過程。整個過程需要不斷通過技術產品、商業模式、發展戰略等方面創新轉型。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高壓所副所長趙健康表示,中國智能電網是堅強智能電網,針對特高壓線路來講,未來建設特高壓線路對大截面導線、特種導線等需求有很大的要求。智能電網對線路的要求有自診斷、自恢復的功能,對普通的電線電纜產品來講,需要通過創新驅動,開發一些自診斷的線纜產品。
國網天津電力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朱曉輝表示,隨著太陽能光伏發電的發展,太陽能用電方式將成為居民用電的重要來源。1千瓦的太陽能發電大約要使用20~25米的光伏電纜,每年大約有30萬公里的需求。朱曉輝認為,近期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推動太陽能發電的應用。光伏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的大規模接入,就需要智能電網的支撐。智能電網最大的特點是電能和信息雙向流動,它是未來解決能源消費的一個重要出路。

責任編輯:張星光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