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網與特高壓建設促進高壓開關智能化
“目前,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的高壓開關產品具有脫扣回路斷線監測、動作時間檢測、接觸部件檢測、彈簧的儲能時間檢測等功能,綜合這些功能就構成了智能高壓開關。”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宋智晨接受《中國電力報》記者采訪時說,隨著行業市場規模、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行業的增速呈現下降的趨勢,我國高壓開關行業應以堅強智能電網全面建設為契機,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大力提升開關設備智能化水平。
高壓開關不斷向智能化方向推進
“在高壓開關行業發展的大好形勢下,生產廠家紛紛加大新型高壓開關的研發力度,注重產品性能、質量方面的提升,努力進行產業的橫向拓展與縱向延伸,積極發展高端產品。而在這一過程中,智能化將是其主要發展方向。”思源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思源電氣”)副總經理、國內營銷中心總經理楊幟華接受《中國電力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事實上,高壓開關將會使控制、信號、保護、測量和監視等功能組合起來,使高壓開關柜具有連續自監視以及與電站控制系統直接連接等功能,從而實現其中多種功能的任意組合,且此技術將引導未來高壓開關技術發展的潮流。目前,國際知名品牌的高壓開關產品具有以下一些功能,如動作時間檢測、彈簧的儲能時間檢測、溫度/濕度檢測和柜門的監視等。
在有些專家看來,高壓開關行業大型骨干企業,應進一步深入開展特高壓開關設備核心技術與關鍵部件的技術研究,實現特高壓裝備立足國內、自主研發、全面實現國產化的目標。結合智能電網、數字變電站、配網自動化等的建設,大力推進高壓開關智能化。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 《2013-2017年中國高壓開關制造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十二五”期間,我國高壓開關行業將以智能電網全面建設為契機,以特高壓交、直流輸電工程為依托,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大提升高壓開關設備智能化水平,推進環保、節能、減排設備的力度;進一步提升高壓開關行業整體技術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努力實現高壓開關行業由大到強的轉變。
高壓開關市場是我國電力市場蓬勃發展的附屬品,電力市場是否增值發展直接影響到高壓開關市場的生存。“最近幾年,輸配電設備市場所展現出的全球化、高需求的現象,在極大程度上帶動起了我國高壓開關市場的迅速發展。”楊幟華對近幾年高壓開關產業快速發展的因素進行了分析,在未來的幾十年內,以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與科學技術進一步的提升相結合的發展戰略目標,高壓開關項目市場前景誘人。
目前,高壓開關的智能化趨勢明顯增強。適應智能電網建設需求,電力設備的智能化也得到了制造商與用戶的極大關注。設備智能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使現代傳感技術、微處理技術以及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技術等得到了廣泛利用。如今,電氣產品的更新換代非常頻繁,往往在短時間內,淘汰很多舊式的產品系列。在電器元件智能化的同時,高壓開關也不斷向智能化方向推進。
技術瓶頸成開關智能化轉型關鍵
“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拉動電力需求持續增長,高壓開關等電氣設備行業面臨良好發展機遇。然而,我國開關行業的智能化還面臨諸多困境,技術瓶頸無疑成為智能化轉型的關鍵。”宋智晨針對高壓開關智能化面臨的挑戰比較擔憂,特別是伴隨大規模的超高壓、特高壓輸電線路的建設,智能電網的發展,電力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推進,高壓開關行業面臨更多的機遇和挑戰。
有專家認為,受益于國內特高壓及智能電網等電力建設工程,中國高壓開關需求有擴大趨勢,但是與繁榮市場相比,業內面臨產品同質化、產能過剩等一系列問題。近年來,隨著產能過剩引起競爭加劇,原材料、人力成本的不斷上升,
我國高壓開關行業如履薄冰,由此引發的價格下降、利潤下滑讓全行業走到一個十字路口。
事實上,隨著產能過剩引起競爭加劇,原材料、人力成本的不斷上升,我國高壓開關行業面臨著價格下降、利

責任編輯:張星光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