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電網 讓保電更從容
近日,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數博會”)在貴陽開幕。貴州電網公司貴陽供電局承擔著盛會保供電重任。近日,筆者深入保供電現場,探訪數博會背后的保電故事。
自主開發數據庫有效管控線路風險
作為全球首個大數據主題博覽會,數博會距今已連續成功舉辦3屆。今年的數博會,貴陽地區共涉及保楊志堅達到30多個,涉及到輸配電線路70余條,變電站20余座。如何計算出哪些線路受到影響?貴陽供電局自主開發的“貴陽電網風險評估數據庫”發揮著作用。
在貴陽供電局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工程師羅艷的工作重心就是“數據,數據,數據”。為保證貴陽電網的全部風險點能夠可控在控,羅艷等工程師開發了風險評估數據庫,該庫將電網風險包含的故障元件、故障類型、調度權限、事件級別、峰谷期間損失的負荷、損失用戶、停電區域等條件進行細分,建立了40個詳細的分解指標,對電網風險的辨識進行動態管控。
在風險評估數據庫中,存儲有貴陽電網供電區域內50個二級及以上電力安全事件風險點的評估數據。以每屆數博會都在不斷變化的保供電線路來說,保哪一條?與這一條線路相關聯的線路是否也要保?線路周邊的施工工地、廠礦、居民生活區等,在數博會期間,對線路運行有何風險?線路、變電站設備本身運行狀態如何……都是需要依靠數據庫中成千上萬的基礎數據進行分析。
工程師結合每一次需要保障的保供電場所,依托設備風險評估數據分析梳理出為保供電場所提供可靠電源支撐的變電站與線路,再將保供電線路下發基層單位,基層工作人員特巡中如發現存在風險點,將上報系統運行部門,隨即協調相關單位,開展風險處理。5月22日,根據“貴陽電網風險評估數據庫”的風險預警提示,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對一條存在樹障的數博會保供電輸電線路進行了通道清理作業。截至5月23日,針對保供電工作所開展的設備、線路風險消除作業,貴陽供電局已進行4次。
“目前,全網涉及保供電的線路風險已消除。”貴陽供電局系統運行部方式科科長肖輔盛說。近年來,借助大數據發展運用的東風,貴陽供電局也在大力推進數據質量提升和系統實用化水平,提高電網、設備、客戶等基礎數據的準確性,運用數據開展管理決策,促進各業務領域運營管控,數博會保供電也不例外。
引導客戶自主改善讓數據思維成為“標配”
保供電工作組來源于貴陽金陽供電局。這個由30人組成的團隊,因為表現突出,今年年初榮獲南方電網公司集體三等功。他們的隊伍涵蓋電網調度、搶修、電網運行、用電檢查以及電源車駕駛員等業務能手。
保供電工作組隊員們通過每一次保供電,對于線路、設備、變電站乃至客戶配電資產的認知都在不斷提升。
以承載數博會展覽重任的一座展館來說,就在5年前,要讓業主方主動“掏腰包”升級配電設備裝置,很難。保供電工作組幫助業主方從配電房設備一直到每個場館的負荷數據進行梳理分析,提出了包括自備電源不足、電工業務能力有待提升等超過十項的供電隱患以及優化意見,取得了客戶的認可。近3年,該展覽中心每年僅僅在UPS應急電源的設備升級上,會主動投入幾十萬元,供電可靠性顯著提升。
從前“保到燈頭”的理念也在悄然變化。現在,更多的是引導用戶、培訓用戶,通過技術指導和幫扶提高用戶用電設備的運行水平,共同提升保供電質量。
“大數據思維,在保供電工作中也是不可或缺的。”保供電工作組負責人、金陽供電局副局長韋青松談到一個細節,如在數博會期間,如果要在某一個會場召開一項重要會議,在此之前,保供電工作組成員就會跟管理人員做好溝通,開會期間,禁止使用會場內的插座進行手機、電腦充電。
“別看這好像是個小問題,一個人充電似乎沒什么大不了,但如果是10個人一起充呢?100個人一起充呢?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會對會場供電負荷造成什么樣的波動?我們要盡可能從類似這樣的細處去規避任何可能存在的風險。”韋青松說。
從首屆數博會保供電只有一兩份保供電方案到2018年“1+7”模式的總體方案加專項方案;從自身設備管理延伸到客戶用電檢查與供電優化建議的無償提供……數博會保供電,在貴陽供電局無論是專業部門還是涉及的分縣局,都在不斷趨于成熟。利用大數據思維,從細著手,數博會

責任編輯:仁德財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