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計量|下一代智能電表將學會“分身術”
下一代智能電表將學會“分身術”——訪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梅。
中國電力報:目前國網計量中心對智能電表的檢測主要包含哪些方面?檢測中發現得較多的問題有哪些?
陳梅:檢測主要包含準確度、機械、電氣、絕緣、電磁兼容、信息安全等六大方面70余項內容。檢測主要是依據國家電網公司現行智能電表系列企業標準。這套標準2014年曾榮獲中國標準創新貢獻一等獎,通過不斷持續改進與修訂,目前該標準的技術水平處于國際領先地位。
檢測中的確發現了不少問題,并且通過問題的發現協助企業提高了智能電表的產品設計水平與質量。在智能電表推廣的初始階段,檢測中出現問題較多的主要集中于機械、費控、電磁兼容、功能和安全認證等方面。2013年以后,國家電網公司根據運行需求,修訂了智能電表相關產品標準,增加了抗干擾、用電異常監測等要求。當時檢測中出現較多問題的項目是磁場干擾以及帶載能力等試驗。
出現上述問題,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企業對標準和需求的理解不到位。在標準變化時,產品設計和生產工藝方面不能及時滿足要求,造成標準變化初期的檢測結果不理想。因此,對智能電表生產企業來說,一是要充分理解已發布標準的內容,二是要跟蹤國際標準的變化和國家電網公司電能計量的需求,做好技術儲備。
中國電力報:從產品質量角度看,目前我國智能電表總體質量如何?
陳梅:總體來說,目前我國智能電表的質量是處于優良水平的。由于智能電表是國家法定計量器具,因此從生產到采購,再到安裝,最后到使用,整個生命周期都有一套嚴格的質量監控體系。目前我國智能電表的計量故障率是萬分之一點七,換句話來講就是極少出現計量不準的情況,有力的保證了貿易結算的公平性。
中國電力報:隨著智能電網建設的有序推進,國家電網公司對招標的智能電表有哪些新要求?智能電表的技術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陳梅:短期來看,新的要求主要集中在通訊能力上。一方面,由于現在的智能電表主要基于當前電網建設需求來設計生產的,隨著國家電網公司建設智慧能源服務體系的步伐不斷向前邁進,智能電表作為智能化終端,需要傳輸、交互的數據量也將大幅增加,電網公司對信息傳輸的速率和帶寬的要求大幅度提高。
因此通訊上的要求還將進一步提高,例如在通訊方式方面,根據不同工作壞境,可滿足微功率無線通信、載波通信、公網通信等多種通信方式。另一方面,為了進一步提高抄表效率,國家電網公司要求智能電表企業的產品需滿足面向對象的協議通訊規約。
從中長期技術發展趨勢來看,將考慮把智能電表的計量功能和非計量功能的硬件與軟件進行徹底剝離,讓其學會“分身術”。
這種設計主要考慮解決兩方面的矛盾:一方面,隨著智能電網建設的加速,未來智能電表的功能隨時將面臨升級;另一方面,智能電表作為法定計量器具,與計量相關的軟硬件進行了修改升級就需要重新進行型式評價與檢定。但如果把計量功能和非計量功能分離,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由于完成計量功能和非計量功能的剝離,新型智能電表完成智能化功能的在線升級不會影響到電表計量的準確性,既保證了計量公平,又拓展了功能節約了成本。
中國電力報:當前國內自主生產的智能電表芯片質量如何?與國外相比是否存在差距?還需要在哪些方面進行改進和超越?
陳梅:智能電表里應用的芯片主要有三塊,一是計量芯片,二是MUC主控芯片,三是安全芯片。
目前國內已經完全能夠自主完成這三塊芯片的生產,三類芯片的國產化程度都很高。其中安全芯片由于涉及到企業的商業機密,我國早已實現完全國產化。計量芯片有80%來自國產,MUC主控芯片也有60%是國產。
質量和性能上,國產芯片與國外芯片相比已不存在差距,主要的差距還是在價格上。由于國外企業在生產規模和生產工藝上具備一定優勢,因此國外芯片的生產成本較國內要更低,芯片售價要更低一些。
責任編輯:電朵云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