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起!廢墟上建起智能電網!
十年來,我們化悲痛為力量,在廢墟上挺起不屈的脊梁,書寫從悲壯走向豪邁的壯麗詩篇。
今天的汶川,一幢幢藏式新居矗立在奔騰不息的岷江之畔;今天的北川,一個全國領先的智能化電網屹立在羌山蜀水;今天的青川,一個個農業園區正繪就美麗鄉村的旖旎畫卷。
在這片熱土上,四川自強不息、堅韌不拔,交出了讓人民滿意的“汶川答卷”;在這片熱土上,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勇擔重任、奮力前行,創造了讓世界贊嘆的“國網奇跡”。
重生跨越 輸送強勁動力
在北川新縣城的東南角,矗立著全國首座110千伏智能變電站——北川110千伏智能變電站。
很難想象,十年前的北川電網被地震夷為平地,十年間,這里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十年間,國家電網公司累計在北川投入數億元電網建設與改造資金。地震前,國網北川縣供電公司供電區域11個鄉鎮,僅占全縣的34%。
2015年12月28日,北川羌族自治縣人民政府與四川電力簽署了供區移交協議,全面實現北川電網側一張網,需求側一同價。這個被稱為“云朵上的民族”終于用上了國家電網的優質電能。
北川電網的日新月異,只是震區電網從重生到跨越的一個縮影
十年來
國家電網公司發揮集團化運作優勢,實現了“發展速度超過震前、電網規模大幅提升,電網結構優于震前、智能化程度顯著提高,服務水平高于震前、供電品質明顯增強”的目標。災區電網實現從抗震救災、恢復重建到加固提高完美的“三級跳”,特高壓電網從無到有,三大特高壓線路縱橫西東,完成了從區域電網到樞紐電網的大跨越。
十年來
災區完成電網投入606億元,變電站數量由385座增加到605座,是震前的1.57倍;變電容量由2507萬千伏安增加到5934萬千伏安,是震前的2.36倍;線路長度由2.1萬千米增加到3.1萬千米,是震前的1.48倍,相當于再造了一個四川電網。
十年來
四川電網持續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勁的能源動力,探索構建電源側“一盤棋”、電網側“一張網”、需求側“一同價”電力發展新格局,助推四川GDP連續跨越2萬億元和3萬億元大關。2017年,四川平均實際銷售電價(含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為0.5917元/千瓦時,低于全國平均電價水平。“十二五”以來,累計外送電量6211億千瓦時,有力促進四川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投資880億元實施農村電網改造升級,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助力貧困地區脫貧奔小康。
智能升級 鑄就堅強電網
“5·12”汶川特大地震時,在重災區綿陽,國家電網一支13人的輸電“鐵軍”成功解除橫跨湔江的兩條輸電線路對空運直升機的威脅,確保大壩搶險順利進行。
震后,電力“黑科技”充分運用在輸電鐵軍搶險救災和日常運維工作中。無人飛機實現智能巡檢作業、三維激光生產應用、三大運維管理系統給電網裝上了“千里眼”“順風耳”“無形手”。
在“4·20”蘆山地震和“8·8”九寨溝地震搶險中,輸電鐵軍憑借智能作業,多次高效完成高難度危急任務。
依托地緣優勢和資源稟賦,震后十年,科技城綿陽逐步建設堅強智能電網,推動管理智慧升級。在電力系統內創新完成企業號、服務號跨界應用平臺——“移動互聯智慧電力”微電指揮平臺,圍繞“現場作業、移動終端、安全通信、電力內網”四個環節,實現配網搶修指揮、電網綜合信息發布、變電智能巡檢、安全管控等移動終端App應用。
綿陽電網的蛻變,為震后四川省嶄新的智慧、智能電網發展寫下生動注腳。
“5·12”汶川特大地震之后
國家電網結合電網工程中的新材料、新設備、新設計等先進技術的應用,持續開展電網設施抗震方面的科研工作,電網抗震能力不斷進步。
“8·8”九寨溝地震中
距離震中約100千米的臨江330千伏變電站震時裂度為6度。地震發生時,中國電科院研制的新型減隔震裝置作用下,變電站內的電力設施均實現穩定運行。
地震以來,四川電力組建以災情偵察、搜尋救援、電力搶修恢復、醫療救助的應急救援基干隊,借鑒國內外應急救援的先進理念和經驗,攜無人飛機、動中通衛星通信車、充電方艙等高精尖特種裝備開展應急救援工作。
十年來
四川電力處置各類突發事件962件,啟動省公司層面應急響應26次,累計投入應急搶險人員173700人次,出動應急車輛32600臺次。在一次次的演練和實戰中,四川電力已構建起完善的理論體系和應急機制,建成省、地、縣三級指揮中心,形成覆蓋全川、上下銜接、互聯互通的應急指揮體系,搭建起政、企、區域協同聯動機制,配備“高精尖”應急救援裝備,初步建成國內一流電力應急體系。
重建家園 撫慰心中創傷
十年來,總有一些人,我們無法忘懷。無論災難多重,摧不垮他們堅強的意志。十年來,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堅持善小而為,善小常為,走出地震陰影,更加自信堅強。
汪志剛
北川曲山供電所所長,地震中不幸失去妻女,他仍堅守在抗震救災一線。女兒怕黑,他點亮了北川第一盞燈,被稱為“羌寨百姓點燈人”。十年來,他從羌鄉到藏鄉,參與甘孜藏區“電力天路”建設,足跡踏遍藏區2萬多公里。
馬元江
震中映秀被營救出來并成功救活的最后一名傷員,被掩埋179小時后,他創造了生命奇跡。十年間,他接受大小的手術38次,從未被擊垮;十年間,他從未停止工作,參加映秀灣電廠的恢復重建和技術創新;十年間,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參加馬拉松比賽,活出自己的姿態。
心理恢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十年來,四川電力重視災區員工心理疏導和人文關懷,通過問卷調查、員工座談及個人訪談,進行心理干預和情緒支援。
面對災后恢復重建的艱巨任務,四川電力構建機制互幫互助,重建“精神家園”。
十年來,“送愛心·送關愛·送溫暖”行動持續開展,走訪慰問傷殘員工、地震孤兒,落實各項工傷保險、醫療救助政策,在11個重災區單位建設體育活動場所、創新工作室、職工書屋等,幫助受災職工豐富文化、重塑信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幫助職工克服災難帶來的心理創傷的同時,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傳遞著愛。德陽供電公司的魯鵬21年堅持關懷老人和孩子,在他的感召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幫扶隊伍中;青川供電公司的周金文,在大家幫助下走出失去家人的陰霾,主動申請支援藏區發展,在小金縣奉獻自己的人生;國家電網四川電力(成都都江堰)共產黨員服務隊隊長王暢,她在甘孜石渠縣啟動“冷卓愛心基金”,將愛的火種傳遞到圣潔的高原。
十年涅槃,今非昔比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走過災難我們更加堅強,走過災難我們更加自信。在這片歷經磨難的土地上,一個更堅強、更智能的四川電網正在崛起,還將繼續書寫一幕幕令世人驚嘆的“國網奇跡”。
責任編輯:仁德財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