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ICT技術與全球能源互聯網的結合 助力智能電網更堅強更智能
有數據表明,到2050年為止,全球能源互聯網會帶來50萬億美金左右的空間,ICT作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神經系統和大腦,有近萬億的空間。
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解決方案供應商華為于3月9-10日在長沙舉辦主題為“因聚而生”的華為中國生態伙伴大會2017。3月10日下午電力行業分論壇成功舉辦,來自電力行業近百家合作伙伴的中高層領導共聚一堂,共話新ICT技術在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中的應用,分享電力在數字化轉型時代下的成功經驗。
能源與信息的高度融合,是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基本特征。信息通信技術應用貫穿了發、輸、配、變、用、調度等電力系統的各個環節,是實現智能電網的重要支撐,對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發揮關鍵作用。當今的通信與信息領域已進入一個新的ICT融合驅動的時代,ICT已經不僅僅是提升效率的工具,正在成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引擎。
華為公司聚焦電力行業ICT基礎設施領域,并將持續在電力行業戰略投入。華為中國區企業BG電力業務部部長郭浩在致辭中表示:“華為服務電力行業二十余載,我們的產品與解決方案已廣泛運用于全球電力企業。截止2016年底,華為已成功服務全球超過160多家電力公司。聚合電力行業的生態力量,基于華為的平臺,覆蓋發,輸,變,配,用,調度,信息化等電力全場景已經應用于‘發,輸,變,配,用,調度,信息化’等電力全場景。我們有意愿也有能力與我們的客戶和合作伙伴一起擁抱新ICT時代,助力智能電網更堅強,更智能!”
國網信通產業集團總經理王政濤先生在致辭中表示:“在國網信通產業集團發展過程中,華為公司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在企業網絡、IT基礎設施、信息安全、企業協作等技術以及產品和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等方面,開展了持續、全面、深入的合作。面向未來國網信通集團將以互聯、共享、讓能源更智慧為使命,以打造為國際領先企業為目標,愿與華為和大家一起,攜手共建、銳意創新,共筑IT行業、電力行業,共生共贏的生態圈。共同推動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建設、發展,造福世界人民,開啟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新篇章。”
ICT技術與智能電網技術、裝備專項的關系與思考
依據《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以及國務院《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中國制造2025》和《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等,國家科技部會同有關部門組織開展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電網技術與裝備專項實施方案》編制工作,在此基礎上啟動“智能電網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科技項目。
總體目標是:持續推動智能電網技術創新、支撐能源結構清潔化轉型和能源消費革命,從基礎研究、重大共性關鍵技術研究到典型應用示范全鏈條布局,實現智能電網關鍵裝備國產化,到2020年,實現我國在智能電網技術領域整體處于國際引領地位。
專項重點圍繞大規模可再生能源并網消納、大電網柔性互聯、多元用戶供需互動用電、多能源互補的分布式供能與微網、智能電網基礎支撐技術5個創新鏈(技術方向)部署23個重點研究任務。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電力信息化專委會副主任劉建明教授對國家十三五智能電網技術與裝備專項的研究目標、方向及主要任務、標志性成果,以及2016年項目開展情況進行了詳細闡述,重點介紹了ICT技術與智能電網技術與裝備專項之間的關系與思考。
配電自動化呼喚新ICT技術
配電自動化在中國已有三十年的發展歷史,其經歷也可謂是大起大落,80年代起步,90年代大范圍試點,04至08年沉寂與反思,到如今的再度興起和大力投入,尤其是電改9號文、《配電網建設改造行動計劃》等國家政策的出臺,配電網迎來了新的發展環境,但行業現狀究竟如何,哪些關鍵技術需要提升與突破,未來又該何去何從?全國電力系統管理及其信息交換標委會配網工作組主任、教授級高工沈兵兵以“智能配電技術現狀與發展趨勢”為題發表了演講。
2015年9月22日,國家電網發布《信息通信新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和“一強三優”現代公司創新發展行動計劃》,推進“大云物移”等新技術在智能電網中的創新應用,智能配用電成為重點應用領域。
沈兵兵在演講中對未來智能配電網關鍵技術研究的總體框架進行了展望:配電網規劃技術、配電網監測和預測技術、分布式電源控制技術、網絡結構控制技術、多級能源協調控制技術、自愈控制技術、儲能技術、交直流混合電網運行技術、電能質量控制技術、經濟運行分析技術、節能高效運行技術、信息與通信支撐技術、需求響應和需求管理技術以及主動配電網技術、配電網運維檢修技術等都是實現智能配電需要重點研究和攻克的技術。
新ICT技術讓電廠更智慧
隨著新電改出臺以及各地區試點的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逐步深化,倒逼發電企業生產力提升,優質發電企業將在新電改中優先受益。建設“智能、高效、高質、協同、綠色、安全、互聯發展”的智慧電廠,是當前提升生產力、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智慧電廠是在數字化電廠的基礎上,利用物聯網的技術和設備監控技術,加強信息管理和服務,從而科學地制定生產計劃,構建高效節能、綠色環保、環境舒適的人性化工廠。智慧電廠把VR、大數據等運用到工業領域,實現了從數字化到智慧化的跨越。
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余樹根從以“智慧發電新進展”為題發表了演講。余樹根從智慧電廠的總體架構、應用體系和發展要求等方面進行闡述,并指出機器人、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三維等都是實現智慧電廠的技術手段,其中,大數據的應用是建設智慧電廠的重要基礎。數據即財富,大數據造就智能感知,讓生產更智慧。
新ICT技術支持電力行政交換網更加靈活、多樣
隨著電力企業的信息化建設,行政辦公通信業務正在由傳統語音業務向音視頻、數據、會議等更加豐富的多媒體融合通信業務發展。為了適應發展,國網電網公司行政交換網從2015年開始向電力新一代IMS(IP多媒體子系統)交換網演進,并在三年內完成建設。
南京南瑞集團信息通信技術分公司副總經理趙高峰基于電力新一代行政交換網為現場觀眾帶來了別樣的視聽盛宴。趙高峰首先從分層架構、全IP體制、國際標準以及融合通信四個方面闡述了電力新一代IMS交換網技術優勢和靈活的業務提供能力。其次重點闡述了基于IMS核心網的電力定制化應用。融合現有多種電力數據網、接入網,擴大IMS交換網接入范圍;融合多種不同類型的電力通信終端設備,拓展IMS業務應用場景;為各種應用場景和終端開發定制業務,提升用戶體驗。IMS交換網作為電路交換技術后的下一代電信級交換系統,利用其開放性、標準化能力,快速定制電力新業務,能有效適應未來各種電網信息與通信業務的融合應用發展,有力支撐智能電網建設。
電力云助力能源互聯網
“云計算”模式引入到電力行業,不僅推動電力技術進步甚至引發了電力工業的變革。
國網信通產業集團中電普華副總經理高靈超在“電力云,助力能源互聯網”的演講中提到,近年來以云計算為代表的信息通信新技術已成為傳統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的核心推動力,國家電網公司提出的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發展戰略,更需要廣泛應用云計算等新技術。在“十二五”企業管理云初具雛形的基礎上,面向“十三五”,國家電網公司提出了基于一體化國網云平臺構建“三朵云”,即企業管理云、公共服務云和生產調度云,從而助力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
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ICT技術將與電力技術深度融合,促進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建設與發展。華為,作為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理事會中唯一一家ICT解決方案供應商,以開放、合作、共贏的生態理念,愿與電力行業客戶、伙伴合作共建電力生態圈,實現可持續的共生共贏。

責任編輯:電朵云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