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國智能電表行業特點分析
一、行業特點
1、行業特有的業務模式
我國電能表及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產品主要市場需求來自國網、南網等電力系統用戶,電力系統用戶主要通過招投標方式進行電能表產品的采購。電能表生產企業按照電力系統用戶對產品功能、性能等方面的要求,進行投標,中標后采用訂單式模式組織生產。
對于集中招標的,國網將按項目發布信息,提出對投標人的資質具體要求,一般包括資金、國家權威機關頒發認證證書、國家權威檢測機構出具的和招標產品對應的有效試驗報告、招標產品對應的有效的計量器具生產制造許可證、研發人員比例及技術研發能力、生產能力、銷售量等方面的內容。
招標主體通常為國網、南網及其下屬省級電網公司、地方電網公司。電網公司委托招標代理機構,進行招標工作的組織,基本流程如下:招標代理機構發布招標公告;符合資質要求的企業向招標代理機構購買招標文件;并按招標文件要求制作投標文件,制作完成后,按規定時間要求向招標代理機構遞交投標文件;經過評標后,確定中標名單;投標公司中標后,憑中標通知書與國網下屬的各地電力公司簽訂產品銷售合同,并按合同約定組織生產和發貨。
2、行業技術特點
我國智能電表目前的發展特征是依托智能電網和現代管理理念,利用高級測量架構(AMI)、高效控制、高速通信、快速儲存等技術,向模塊化、網絡化、系統化、智能化方向發展。電工儀器儀表的工作原理和本質特征,使其具有傳統電工儀器儀表無法實現的功能。高可靠性、智能化、高精度、高性能和多參數將成為電工儀器儀表行業技術發展的趨勢。
(1)采用高級測量架構
高級測量架構(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AMI)是在有IP 地址的智能電表和電力公司之間的一種自動雙向流通架構。高級電表架構旨在為電力公司提供實時的能耗數據,并且允許客戶在使用時,以價格為基礎,對能源使用做出合理的選擇。高級測量架構被認為是智能電網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兩種主導性新興技術是RF 技術和電力線載波技術(PLC)。RF 技術采用低功耗、低成本的無線電系統來無線傳輸電表信息,PLC 則利用電力線本身來傳輸。
AMI 下的智能電表,超過傳統電表單一電能計量等功能,它實際上成為分布于網絡上的系統傳感器和測量點。AMI 系統的通信網絡可以進一步支持配電自動化、變電站自動化等高級應用。同時,AMI 也為系統的運行和資產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據和支持。
通過雙向通信,AMI 將電力公司和用戶緊密相連,它既可以使用戶直接參與到實時電力市場中來,又促進電力公司與用戶的配合互動。輔以靈活的定價策略,可以激勵用戶主動地根據電力市場情況參與需求側響應。智能電表的雙向計量功能也能夠使用戶擁有的分布式電源更容易的與電網互聯。AMI 是建立智能電網的第一步,必須通過AMI 的實施來實現未來智能電網的通用通信系統和信息系統。
(2)模塊化
智能電表采用功能模塊化設計有以下優點:首先,只需通過更換部分功能模塊就可以實現電表的升級換代,而無需更換整個電表,擺脫傳統電表設計中因不可更改導致的成批調換、淘汰以及系統重構的缺陷;其次,由于功能的模塊化和結構的標準化,改變電力公司過于依賴某一電表廠家產品,并為規范電表的研發提供了可能;第三,可以通過現場或遠程升級更換故障模塊,提高可維護性并節省維護費用。
(3)網絡化
網絡化可以實現將電能數據進行實時采樣和存儲,并經有線或無線網絡的傳輸,將信息實時或非實時地輸送到用電信息管理系統,通過數據共享和分析實現供用電管理部門對異地用電信息的實時或非實時的測量和監控。通過網絡化,可以將智能電表的部分功能從接入層上移到網絡層和數據管理平臺層,通過數據共享和綜合分析實現智能電表的功能,簡化智能電表的設計。目前,可利用的通信網絡有:電力線載波(PLC)網、光纖與同軸電纜(HFC)網、固定電話(PSTN)網、無線移動(GSM/GPRS/CDMA)網。例如電力光纖入戶工程在技術上實現了只需一次施工,一個通道,一次性解決纜線入戶的問題,可取代以往電線、網線、電話線和有線電視等多條線路的多次施工,達到資源共享,為電能信息數據的傳輸提供了穩定可靠和價格低廉的數據傳輸信道和網絡。
(4)系統化
系統化是指綜合利用成熟的計算機技術和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在數據控制管理平臺實現海量用電數據的有效分析、處理與管理。在網絡化和系統化的推動下,用電信息管理系統可以向著分布性和開放性的方向發展,使得用電信息管理功能的擴展更加靈活,性能不斷提高,使用更加簡便。
責任編輯:電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