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公開試驗中的智能住宅和非接觸充電系統,采用磁共振方式
本田2014年6月16日向媒體公開了正在埼玉市做驗證實驗的智能住宅,同時還公開了新實施的非接觸充電系統。非接觸充電系統在用配置在車庫地面上的供電線圈向純電動汽車(EV)飛度EV底板下方嵌入的受電線圈發送電磁波
本田2014年6月16日向媒體公開了正在埼玉市做驗證實驗的智能住宅,同時還公開了新實施的非接觸充電系統。非接觸充電系統在用配置在車庫地面上的供電線圈向純電動汽車(EV)“飛度EV”底板下方嵌入的受電線圈發送電磁波來充電。預計將于2016年前后實用化。
本田的智能住宅和EV采用了IHI以美國WiTricity公司的專利技術試制的非接觸充電系統。該系統由供電線圈和受電線圈構成,供電線圈以磁共振方式向受電線圈送電。
磁共振方式為電磁感應方式的一種,通過采用特定頻率,即使供電線圈與受電線圈的位置錯開或相隔一定距離,也能有效送電。車輛離目標停車位置橫向±10cm、縱向±5cm、角度±2度時的充電效率估算為80~90%。
供電線圈的輸出功率為2.2kW。在技術上可達到與普通充電相同的最大3.3kW,但因法律尚在修改之中,因此在實驗時降低了電磁波的輸出功率。利用住宅側配置的電力轉換裝置將50-60Hz的家用電力頻率提高到85kHz后發送給供電線圈。供電線圈與受電線圈之間的距離設計為約10cm。其實,再加上包覆這兩個線圈的外殼后,二者之間的距離減為約5cm。
本田認為,如果能以非接觸充電使充電作業變得輕松,EV的充電頻率將會提高,因而有望削減車載電池的容量。(作者:小川 計介,日經技術在線!供稿)
責任編輯:大云網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