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1000首堆并網,然后呢?
劉文慧 E-mail:laurenlwh@qq.com
2018年6月30日4時48分,三門核電1號機組首次并網一次成功,各項技術指標均符合設計要求、機組狀態控制良好。在此之前不到11小時,6月29日17時59分,臺山核電1號機組首次并網發電成功。
合山核電1號機組采用的是法國EPR核電技術,三門核電1號機組所采用的是美國AP1000核電技術,均為第三代核電技術。臺山1號、三門1號兩臺機組的相繼并網,是這兩種核電技術在全球范圍內實現首次發電。
但與EPR購買容量形式不同的是,AP1000是中國專門引進的核電技術,在其基礎上,中國希望研發出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三代核電技術。而由于專門的引進消化吸收,AP1000后續堆型CAP1000的國產化程度已非常高,這意味著后續中國AP1000機組的建設和設備制造的成本有望實現有效控制,在經濟性上實現突破。
業內專家透露,后續CAP1000機組借助國產化設備和模塊化安裝,成本相比首堆有絕對優勢,當然,鑒于其三代核電技術安全性能上的更高要求,成本相較二代加機組仍較高。
可以說,在華龍一號未并網之前,在目前中國核電市場上,AP1000是唯一經済性與安全性兼具的已并網三代核電堆型。純粹從經濟性出發,繼續選擇建設AP1000無疑是理智的。
但從目前三家核電企業的選擇可能上,AP1000卻處于弱勢。除了陸豐1、2號機組和徐大堡1、2號機組這種只等待FCD的廠址已確定是AP1000,其他廠址的堆型選擇上,更多的話語權把握在業主手中,而業主公司則可能傾向于選擇自家的技術。
中核、中廣核更有可能選擇“華龍一號”,盡管“華龍一號”的兩個首堆示范工程尚未并網,但如中核潦州廠址的堆型選擇早已申請由AP1000改為“華龍一號”。唯有國家電投,可能力撐AP1000。
從根源上看.這種看似“非理智”實則“講降營”的現實,是核電行業體制機制滯留問題所造成的。
第一個問題是研究院所與核電企業的綁定。
目前,三家核電企業均有自己的核電技術研究機構,其各自的技術優勢正依托于研究院所的存在,而研究院所也主要依賴于業主單位的工程。二者間利益緊密掛的。如果理性選擇用AP1000那可能養活了別人的研究機構,而自家單位戦肚子,做決策的領導肯定會被戳背脊。
如果這些核電企業是民營企業,倒也無可厚非,畢競市場可能讓它們斷臂自救。但這三家核電企業均為央企,用網絡話語說就是,裁掉研究院所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的。也是,要知道,這些研究機構也都是納稅人的培養出來的。
第二個問題是核電企業與運營公司概念的鎖死。
成熟的項目管理中,業主公司與運營公司往往剝離開,業主方非必要不干涉運營方選擇。以大亞灣核電為例,由于業主方包含香港中電,其所實行的便是業主與運營方的分離,這意味著運營方必須盡可能去為業主“謀福利”,更遵從市場規則。但目前更多在運核電站的運營方跟業主公可的控股股東(即相關核電企業)往往是“同一家”,或者只是運行部概念。
業主方與運營方剝離的方式,有利于更多資本進入核電行業。而兩者鎖死的方式,則會固化所謂的“核電牌照”,使其他能源企業難以成為核電業主—這種情況下,核電堆型市場化競爭的前提也喪失了。
兩個問題,歸根結底一句話:中國的核電市場化程度太低了。

責任編輯:電力交易小郭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