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銅川“十三五”節能減排方案:加強儲能和智能電網建設
五、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十九)全面推動園區循環化改造。延伸現有園區產業鏈,提高產業關聯度,建設公共服務平臺。對銅川新材料產業園區、董家河循環經濟產業園等不同性質的園區,加強分類指導,強化效果評估和工作考核。(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牽頭,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環保局配合)
(二十)加強城市廢棄物規范有序處理。推動餐廚廢棄物、建筑垃圾、園林廢棄物、城市污泥和廢舊紡織品等城市典型廢棄物集中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規劃布局低值廢棄物協同處理基地,完善城市廢棄物回收利用體系,到2020年,全市城區內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能力基本實現全覆蓋。(市城市管理執法局牽頭,市環保局配合)
(二十一)促進資源循環利用產業提質升級。推進資源再生利用企業集聚化、園區化、區域協同化布局。實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加強再生資源規范管理,推動太陽能光伏組件、碳纖維材料、生物基纖維、復合材料和節能燈等新品種廢棄物的回收利用,推進動力蓄電池梯級利用和規范回收處理。(市發展改革委、市環保局牽頭,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城市管理執法局、市商務局配合)
(二十二)統籌推進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推動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推進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大力推動農作物秸稈(還田、秸稈飼料化應用、秸稈有機肥和栽培基質加工等)、林業“三剩物”(采伐、造材和加工剩余物)、規模化養殖場糞便的資源化利用,因地制宜發展各類沼氣工程和火電摻燒秸稈發電工程。到2020年,全市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3%以上,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市發展改革委、市城市管理執法局、市農業局牽頭,市工信局、市國土資源局、市環保局、市林業局配合)
(二十三)加快互聯網與資源循環利用融合發展。支持再生資源企業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優化逆向物流網點布局,建立線上線下融合的回收網絡,逐步建設廢棄物在線回收、交易等平臺,推廣“互聯網+”回收新模式。建立重點品種的全生命周期追溯機制。鼓勵構建行業性、區域性再生資源在線交易系統。支持汽車維修、汽車保險、舊件回收、再制造、報廢拆解等汽車產品售后全生命周期信息的互通共享。到2020年,初步形成全市報廢汽車、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等高值廢棄物在線回收利用體系。(市工信局、市商務局牽頭,市科技局、市環保局、市交通運輸局等)
六、實施節能減排工程
(二十四)節能重點工程。組織實施電機系統能效提升、余熱暖民、綠色照明、節能技術裝備產業化示范、能量系統優化、煤炭消費減量替代、重點用能單位綜合能效提升、合同能源管理推進、城鎮化節能升級改造、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示范工程等節能重點工程,推進能源綜合梯級利用,到2020年,節能服務產業產值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市城市管理執法局、市國資委、市質監局、市機關事務局配合)
(二十五)主要大氣污染物重點減排工程。實施“清潔能源工程”,建設完善區域天然氣輸送管道、城市燃氣管網、農村配套電網,加快建設天然氣儲氣庫、城市調峰站儲氣等基礎工程。(市城市管理執法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天然氣公司、銅川供電局配合)
(二十六)主要水污染物重點減排工程。加快推進市污水處理廠、新耀污水處理廠污泥資源化處理項目建設,到2020年底前,全市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達到90%以上。(市城市管理執法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環保局配合)
(二十七)循環經濟重點工程。加快推進董家河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固體廢棄物協同處理、“互聯網+”資源循環、再生產品與再制造產品推廣、循環經濟技術研發應用等專項行動。推進生產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的產業體系。(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牽頭,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環保局、董家河循環經濟產業園管委會配合)
七、強化節能減排技術支撐和服務體系建設
(二十八)加快節能減排共性關鍵技術研發示范推廣。圍繞煤炭高效清潔轉化、能源化工及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工業余能回收利用、工業流程及裝備節能、新能源及節能、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源解析及防治、快速檢測技術及產品開發等領域開展節能減排關鍵技術研究。(市科技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環保局配合)
(二十九)推進節能減排技術系統集成應用。推進城鎮、園區、用能單位等系統用能和節能。積極推進中丹區域能源合作,引進國際區域能源系統集成應用先進技術,推動全省電力等高耗能企業余熱資源在供熱供暖領域的積極應用。建立城市智慧能源系統,推動智能電網、儲能設施、分布式能源、智能用電終端協同發展。綜合利用節能減排系統集成技術,推動鍋爐系統、供熱制冷系統、電機系統、照明系統等優化升級。(市發展改革委、市城市管理執法局牽頭,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銅川供電局配合)
(三十)完善節能減排創新平臺和服務體系。大力開展節能減排、清潔生產技術推廣。積極推廣重點節能低碳技術。(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環保局、市科技局、市質監局負責)
八、完善節能減排支持政策
(三十一)完善價格收費政策。推進資源環境價格改革,健全價格形成機制。落實差別電價和懲罰性電價政策,嚴格清理違規出臺的高耗能企業優惠電價政策。實行超定額用水累進加價制度。嚴格落實水泥、電解鋁等行業階梯電價政策,促進節能降耗。全面推行居民階梯氣價、水價制度。落實污水處理費、垃圾處理費收繳力度,提高收繳率。(市發展改革委、市物價局、市財政局、市城市管理執法局牽頭,市工信局、市環保局、市水務局、銅川供電局配合)
(三十二)完善財政稅收激勵政策。加大對節能減排工作的資金支持力度,統籌安排相關專項資金,支持節能減排重點工程、能力建設和公益宣傳。推廣節能環保服務政府采購,推行政府綠色采購,落實節能環保產品政府強制采購和優先采購制度以及環境標志產品優先采購制度。落實支持節能減排的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等優惠政策,提出完善《環境保護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和《節能節水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的建議,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全面推進資源稅改革,逐步擴大征收范圍。(市財政局、市環保局、市水務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城市管理執法局、市國資委、市機關事務局配合)
(三十三)健全綠色金融體系。加強與金融機構溝通對接,建立財政補助、金融機構融資相互協作擔保機制。對申請財政資金的節能減排項目,引導金融機構給予多元化融資支持。研究設立綠色發展基金,鼓勵社會資本按市場化原則設立節能環保產業投資基金。在環境高風險領域建立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制度。(市金融辦、市財政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環保局、市工信局配合)
九、建立和完善節能減排市場化機制
(三十四)建立市場化交易機制。積極推進用能權、排污權、碳排放權交易機制建設,積極將符合條件的工業企業納入碳排放權交易、排污權交易試點,對現有排污單位分行業逐步開展主要污染物初始排污權有償使用。(市發展改革委、市環保局、市財政局負責)
(三十五)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實施合同能源管理推廣工程,鼓勵節能服務公司為用戶提供節能咨詢、診斷、設計、融資、改造、托管等“一站式”合同能源管理綜合服務。建立節能服務公司、用能單位、第三方機構失信黑名單制度,將失信行為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陜西銅川)。落實節能服務公司稅收優惠政策,做好對合同能源管理的支持。鼓勵社會資本建立節能服務產業投資基金。(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金融辦牽頭,市工信局、市城市管理執法局、市機關事務局、市電子政務辦、市國稅局、市地稅局配合)
(三十六)健全綠色標識認證體系。加強能效標識監管,推行節能低碳環保產品認證。完善綠色建筑、綠色建材標識和認證制度,建立可追溯的綠色建材評價和信息管理系統。推進能源管理體系認證。嚴格綠色產品標準,做好認證和標識工作,組織開展第三方對綠色商場、綠色賓館、綠色飯店、綠色景區等認證評價。加強節能低碳環保標識監督檢查,依法查處虛標企業。開展能效、水效、環保領跑者引領行動。(市發展改革委、市環保局、市質監局、市水務局牽頭,市財政局、市城市管理執法局、市商務局配合)
(三十七)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鼓勵在環境監測與風險評估、環境公用設施建設與運行、重點區域和重點行業污染防治、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等領域推行第三方治理。落實第三方治理項目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探索設立第三方治理項目引導基金,開展第三方治理試點,建立以效付費機制,提升環境服務供給水平與質量。(市發展改革委、市環保局、市財政局牽頭,市金融辦,市國稅局,市地稅局配合)
(三十八)加強電力需求側管理。推行節能低碳、環保電力調度,實施工業領域電力需求側管理專項行動,引導電網企業支持和配合平臺建設,鼓勵電力用戶積極采用節電技術產品,優化用電方式。加強儲能和智能電網建設,增強電網調峰和需求側響應能力。(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工信局、市財政局、銅川供電局配合)
十、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
(三十九)健全節能減排計量、統計、監測和預警體系。健全消費統計指標體系,完善企業聯網直報系統,加大統計數據審核與執法力度,強化統計數據質量管理,確保統計數據基本準確。完善環境統計體系,補充調整工業、城鎮生活、農業等重要污染源調查范圍。完善省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平臺和污染源自動在線監測系統。強化重點企業污染物排放自行監測和環境信息公開,到2020年,主要污染源自動監控數據有效傳輸率、企業自行監測結果公布率保持在90%以上,污染源監督性監測結果公布率保持在95%以上。定期公布區縣節能減排目標完成情況,發布預警信息。完善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評價,試行第三方評估。加強重點減排工程調度管理。(市統計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環保局牽頭,市工信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國資委、市農業局配合)
(四十)合理分解節能減排指標。實施“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對年度工作目標任務進行分解落實,明確各區縣政府、市新區管委會、市級有關部門、重點用能單位責任,逐步建立用能預算管理體系,編制用能預算管理方案。落實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制度。(市發展改革委、市環保局牽頭,各區縣政府、新區管委會、市工信局、市機關事務局配合)
(四十一)加強目標責任評價考核。開展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將考核結果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的重要內容。對未完成能耗強度降低、能耗總量控制目標任務的區縣予以通報批評和約談,實行高耗能項目禁批。對重點單位節能減排考核結果進行公告并納入社會信用記錄系統,對未完成目標任務的暫停審批或核準新建擴建高耗能項目。對節能減排貢獻突出的區縣、單位和個人以適當方式給予表彰獎勵。(市發展改革委、市環保局、市委組織部牽頭,各區縣政府、市新區管委會、市工信局、市電子政務辦配合)
十一、強化節能減排監督檢查
(四十二)健全節能環保法規標準。嚴格落實《陜西省節約能源條例》《陜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辦法》、《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辦法》、《鍋爐節能環保監督管理辦法》等相關政策法規。(市發展改革委、市環保局、市質監局牽頭,市工信局、市城市管理執法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機關事務局配合)
(四十三)嚴格節能減排監督檢查。組織開展節能減排專項檢查,督促各項措施落實。強化節能環保執法監察,加強節能審查,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加大對重點用能單位和重點污染源的執法檢查力度,嚴厲查處各類違法違規用能和環境違法違規行為,依法公布違法單位名單,發布重點企業污染物排放信息,對嚴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公開通報或掛牌督辦。完善環境保護督察制度,強化執法問責,對行政不作為、執法不嚴等行為,嚴肅追究有關主管部門和執法機構負責人的責任,并將有關問題線索移交監察部門。(市發展改革委、市環保局負責)
(四十四)提高節能減排管理服務水平。建立健全節能管理、監察、服務“三位一體”的節能管理體系。推進能源統計能力建設。加強節能監察能力建設,進一步完善市、區(縣)兩級節能監察體系建設。完善環境執法監督機制,明確市、區(縣)兩級主管部門的監督檢查對象和工作重點。推進聯合執法、區域執法、交叉執法、強化執法和責任追究。全面加強揮發性有機物環境空氣質量和污染排放自動在線監測工作。開展污染源排放清單編制工作。進一步健全能源計量體系,開展計量檢測、能效計量比對等節能服務活動,加強能源計量技術服務和能源計量審查。建立能源消耗數據核查機制,推動大數據在節能減排領域的應用。加強市縣領導干部和節能管理部門、節能監察機構、用能單位相關人員的培訓,提升節能減排管理水平。(市環保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質監局牽頭,各區縣政府、市新區管委會配合)
十二、動員全社會參與節能減排
(四十五)推行綠色消費。倡導綠色生活,推動全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更加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堅決抵制和反對各種形式的奢侈浪費。積極引導消費者購買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高效家電、節水型器具等節能環保低碳產品,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選用低揮發性水性涂料和環境友好型材料。加快暢通綠色產品流通渠道,鼓勵建立綠色批發市場、節能超市等綠色流通主體。大力推廣綠色低碳出行,倡導綠色生活和休閑模式。(市發展改革委、市環保局牽頭,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總工會、團市委配合)
(四十六)倡導全民參與。深入開展全民節約行動和節能“進機關、進單位、進企業、進軍營、進商超、進賓館、進學校、進家庭、進社區、進農村”等十進活動。制播節能減排公益廣告,創建節能減排宣傳教育示范基地,形成人人、事事、時時參與節能減排的社會氛圍。發展節能減排公益事業,鼓勵公眾參與節能減排公益活動。加強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國際合作。(市委宣傳部、市發展改革委、市環保局牽頭,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市城市管理執法局、市國資委、市農業局、市機關事務局、市文化廣電局、銅川軍分區、市總工會配合)
(四十七)強化社會監督。充分發揮媒體作用,報道先進典型、經驗和做法,曝光違規用能和各種浪費行為。完善公眾參與制度,及時準確披露各類環境信息,擴大公開范圍,保障公眾知情權,維護公眾環境權益。依法實施環境公益訴訟制度,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行為,可依法提起公益訴訟。(市委宣傳部、市發展改革委、市環保局牽頭,市電子政務辦、市總工會、團市委配合)
責任編輯:電朵云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