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智能電網技術應用
3.2 傳感測量技術
傳感測量技術是智能電網技術在基礎部分,它主要是使用各種傳感器來獲取電網的技術數據并轉換成網絡傳輸數據,通過高通通信網絡,傳輸給電網使用。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無線傳感器網絡(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被大量部署在用戶家中,與遠端主站設備進行通信,實現電能檢測、用戶用電信息精確實時顯示的功能。
無線傳感器網絡是基于傳感測量技術和無線通信技術的分布式智能化網絡,一般由傳感器和數模轉換模塊組成的傳感單元、嵌入式系統構成的數據處理單元、通信單元和電源部分組成,每個無線傳感節點作為路由通過Zigbee網絡進行通信,以多跳方式接至智能交互終端,而后將數據傳送至集中器,最后通過寬帶接入網絡將數據傳送至遠端主站設備進行相應處理。
電力用戶側的智能電網使用基于微處理器的智能固態表計來完成用戶與電力公司之間的雙向通信,除了記錄用戶每日的電量使用以及電費消費外,還能向用戶顯示電力公司通達的不同時段的用電價格、電費費率以及當前實施的費率政策。用戶可以通過智能表計,根據電力公司制定的費率政策來設定不同時段用電消耗,自動控制用戶的電力使用策略。
通過傳感測量技術,電力公司的系統運行和規劃人員還可以實時獲取電網的功率因數、電能質量、相位關系等電力數據以及設備健康狀態、故障診斷、關鍵元器件溫度等設備數據,進而根據當前電網狀態對電網進行相關配置。
3.3 自動化控制技術
自動化控制技術是智能電網進行自我調整的相關技術,以計算機為核心,以傳感測量技術獲取的數據為依據,通過對收集數據的分析和診斷,從確定性和概率性的角度,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然后通過雙向高通的通信網絡,來對電網主要設備或子網發送控制命令,使其根據控制命令進行自行調整。
自動化控制技術在智能電網中應用主要體現在調度自動化控制方面。智能電網的數字化變電站,使用不同以往的對象模型來實現調度自動化,它使用的模型主要包括服務器模型,邏輯設備模型,邏輯節點模型和數據對象模,并通過統一的XML配置語言來定義模型來描述這些數據模型,從而量化地控制數字化變電站,使得操作更加確定化、透明化。XML配置語言采用面向對象自描述的方法,通過定義多個數據類型為DOTypc,DATypc的數據對象并將其組成邏輯節點模型,而多種類型的邏輯節點組成邏輯設備,從而組成裝置模板供調度自動化控制系統調用。調度自動化系統根據裝置模板定義多個裝置實例,通過通信網絡發送至數字化變電站,而數字化變電站根據裝置模板實例中設定的各項參數進行相應調整,從而實現了數字化變電站的自動化控制。
自動化控制技術同時可以對分布式能源資源和需求的相應進行自動調度,對配電網和變電站進行自動化調整,對電網運行和規劃進行進一步優化。
3.4 電網信息管理系統
電網信息管理系統是智能電網的核心,它主要包括了電網的數據采集、數據處理分析、集成顯示以及保證信息安全等功能。信息管理系統可以實時對電網數據、分布式電網數據、智能電子設備數據、動態共享的資源數據等進行收集,以動態了解當前電網的運行狀態;信息管理系統收集電網數據后,通過對采集數據的處理和分析,可以獲取對整個電力縱向產業鏈的業務狀態、從國家到地區的電網信息以及橫向電網企業的各方面的信息;信息管理系統通過縱向產業鏈信息和電網信息集成,以及對各級電網企業內部業務的信息集成,通過個性化可視平臺對其進行平面顯示、語音介紹、三維動畫展示;信息管理系統設定各利益主題的保密程度和權限,防護系統安全、防范網絡病毒和惡意攻擊,以保障整個信息系統安全穩定運行。
3.5 分布式電源接入技術
分布式電源接入技術是智能電網能夠自我判斷和自我調節,對接入的多種能源提供分布式管理的智能化網絡系統。當分布式電源接入到智能電網中,會對電網配網規劃帶來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增加了區域負荷增長及分布的難度,從而對系統規劃帶來影響,同時分布式電源頻率可能與電網頻率不匹配,接入后可能會引起電網電壓不穩定,打破系統原有供需平衡,而分布式電源接入技術能夠是分布式電源友好地接入智能電網系統中,維持電網原有的供需平衡,提高電網系統運行可靠性。
分布式電源接入技術主要包括儲能技術、微網協調控制技術和虛擬發電廠技術。儲能技術是將接入智能電網的分布式電源提供的電能進行存儲,而后通過將存儲的能量轉換成和智能電網匹配的電能輸入到智能電網中。儲能系統的儲能裝置由儲能元件組成,常見的裝置有蓄電池儲能、超導儲能、超級電容儲能和飛輪儲能等,通過儲能裝置實現對分布式電源提供電能的存儲、釋放以及快速功率交換;能量轉換裝置主要由電力電子器件組成,主要是對儲能系統提供充放電控制、交直流電轉換、功率調節控制以及運行參數檢測監控等功能。
微網協調控制技術主要是解決分布式電源大規模接入智能電網的問題,它將分布式電源、儲能系統的儲能裝置和能量轉換裝置以及終端用戶進行有效整合,形成一個可靈活并網或獨立運行的可控微網,并設定和大電網公共連接點(PCC)的唯一標準,從而實現分布式電源接入電網的可靠性,進一步提高了電力系統運行的靈活性、可控性和經濟性,滿足用戶對電能質量和供電穩定性的要求。
為了有效客戶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資源發電的間歇性,可以利用分布式能量管理系統的虛擬發電廠(CPP)技術,把某個地區的分布式電源、儲能裝置和負荷組合在一起,虛擬成一個可控的獨立個體,當可再生資源提供電能變化時,可提前向電網提交發電計劃和符合需求,從而使的電網良好地接納對間歇的可再生能源。
小水電發電、風力發電、燃料電池等分布式電源靠近負荷中心,能夠降低用戶對原電網的擴展需求,提高了電網的供電可靠性。分布式電源接入技術允許大量的分布式電源接入到智能電網中,通過高級的自動化系統將它們無縫地集成到電網中協調運行,不僅節省了電網傳輸的投資,還能提高全系統的可靠性和運行效率,為整個電網的運行帶來了巨大效益。
智能電網是電力系統發展的必然方向,更是實現“中國夢”的一項復雜而又艱巨的系統工程。智能電網技術利用各種現代科學技術,利用計算機對電力輸送和分配進行自動化管理,對各種分布式電源提供良好穩定的接入口,智能電網正改變著我們的用電方式,為我們生產生活的穩定安全用電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責任編輯:電朵云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