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電網發展規劃(2017-2022年)》印發 到2022年初步建成現代智能電網體系
電網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重要的基礎設施。隨著輸配電價體系逐步建立,配售電業務有序放開,電力市場不斷完善,江西省電網發展步入了新的階段。為確保下一階段電網科學、有序、高效發展,有力保障決戰全面同步小
4.提高自動化水平,實現可觀可控。按照差異化原則推進配網自動化建設,逐步實現配電網可觀可控。配合一次網架同步建設配電通信網,不斷提高專網光纖覆蓋率,全面提升帶寬和可靠率,提高配電通信網對配電自動化、用電信息采集、地縣一體化調度等業務的支撐能力。按照“全覆蓋、全采集、全費控”建設要求,全面建設用電信息采集系統,推進用電信息的自動采集。
2017—2022年,我省110千伏電網新增變電容量2214萬千伏安,線路5708公里。
專欄3各設區市110千伏高壓配網建設重點
南昌:新增變電容量330.2萬千伏安,滿足南昌市負荷增長需求,有效解決變電站重載和可能存在供電風險的單主變問題,單主變變電站占比從2016年的9%降至2022年的3%,結合青云譜、牌樓和黃家湖等220千伏變電站的接入,為城區110千伏變電站提供雙側電源接入,提高城區供電保障。全市形成鏈式和雙輻射為主的供電結構,占比從2016年的93%提高到2022年的99%,提高電網運行靈活性和可靠性。優化110千伏電網局部網架,解決串供等問題,110千伏電網延伸至安義南部和進賢南部等邊遠地區,縮短供電半徑,解決邊遠地區安全隱患多、低電壓等問題。
撫州:新增變電容量178萬千伏安,滿足地區負荷增長需求。全面解決單線問題,有效解決變電站重載和可能存在供電風險的單主變問題,單主變變電站占比從2016年的30.3%降至2022年的16.4%。全市形成鏈式和雙輻射為主的供電結構,占比從2016年的73%提高到2022年95%,提高電網運行靈活性和可靠性。優化110千伏電網局部網架,解決串供等問題。110千伏電網延伸至廣昌南部等邊遠地區,縮短供電半徑,解決邊遠地區安全隱患多、低電壓等問題。
九江:新增變電容量216.6萬千伏安,滿足地區負荷增長需求。基本解決單線問題,單線供電變電站占比從2016年的6%降至2022年的3%;有效解決存在安全風險的單主變供電問題,單主變變電站占比從2016年的28%降至2022年的5%。全市形成鏈式和雙輻射為主的供電結構,占比從2016年的74%提高到2022年87%,有效提高電網運行靈活性和可靠性。結合威家、華林、新開河220千伏變電站的接入,為九江都市核心區110千伏變電站提供電源支撐,提高都市核心區供電保障。結合馬坳220千伏變電站的接入,解決西部110千伏電網小水電和新能源送出卡口問題,同時縮短供電半徑,提高西部邊遠地區供電質量和供電可靠性。結合蔡嶺、碼頭220千伏變電站主變擴建工程,優化地區110千伏電網,解決地區新能源送出卡口問題。
景德鎮:新增變電容量96萬千伏安,滿足地區負荷增長需求。全面解決單線問題,有效解決變電站重載和存在安全風險的單主變供電問題,單主變變電站占比從2016年的36%降至2022年的7%。結合青塘220千伏變電站的接入,為城區110千伏變電站創造雙側電源接入條件,提高城區供電保障。110千伏電網全部實現鏈式、雙輻射的供電結構,有效提高電網運行靈活性和可靠性。優化樂平地區局部網架,解決串供問題。110千伏電網延伸至浮梁北部地區,縮短供電半徑,解決邊遠地區安全隱患多、低電壓等問題。
鷹潭:新增變電容量83.9萬千伏安,滿足地區負荷增長需求。110千伏變電站全部實現雙主變配置,110千伏電網全部實現鏈式、雙輻射的供電結構,有效提高電網運行靈活性和可靠性。結合月湖南、志光220千伏變電站的接入,進一步優化110千伏網架,解決多級串供以及供電半徑過長等問題,提高供電保障。110千伏電網延伸至貴溪市北部和南部地區,解決邊遠地區安全隱患多、低電壓等問題。
上饒:新增變電容量245.7萬千伏安,滿足地區負荷增長需求。全面解決單線問題,有效解決變電站重載和存在安全風險的單主變供電問題,單主變變電站占比從2016年的32%降至2022年的22%。全市形成鏈式和雙輻射為主的供電結構,占比從2016年的77%提高到2022年91%,有效提高電網運行靈活性和可靠性。結合園北、秦峰220千伏變電站的接入,為城區110千伏變電站提供電源支撐,保障城區供電安全。結合汪家220千伏變電站的接入,有效解決地區新能源送出問題。110千伏電網延伸至婺源和鄱陽北部地區,縮短供電半徑,解決邊遠地區安全隱患多、低電壓等問題。
新余:新增變電容量84.8萬千伏安,滿足地區負荷增長需求。全面解決單線問題,有效解決可能存在供電風險的單主變問題,單主變變電站占比從2016年18%降至2022年的8%。全市形成鏈式和雙輻射為主的供電結構,占比從2016年的97%提高到2022年100%,提高電網運行靈活性和可靠性。有效解決城區變電站重載問題,提高城區供電保障能力。優化110千伏局部網架,解決良山片區電壓匹配問題。110千伏電網延伸至分宜北部、渝水東部及北部等邊遠地區,縮短供電半徑,提高邊遠地區供電可靠性和電能質量。
宜春:新增變電容量362.6萬千伏安,滿足地區負荷增長需求,有效解決變電站重載,供電能力不足等問題;鏈式和雙輻射供電結構占比從2016年的95%提高到2022年的100%,全面解決單線問題,網架結構進一步優化;單主變變電站占比從2016年的21%降至2022年的3%,增強互倒能力,提高電網運行靈活性和可靠性;110千伏電網延伸至袁州西部、萬載西部、宜豐西部、靖安西部等邊遠地區,縮短供電半徑,解決邊遠地區安全隱患多、低電壓等問題。
萍鄉:新增變電容量94萬千伏安,供電能力顯著提升,滿足萍鄉市經濟轉型發展需求,有效解決丹江、上栗等110千伏變電站重載,供電能力不足等問題;新增110千伏變電站滿足玉湖新區、麻山組團、贛湘經濟合作試驗區等區域負荷快速發展需求。鏈式和雙輻射供電結構占比從2016年的94%提高到2022年的100%,解決蘆溪縣南部、上栗縣北部單線單變問題,網架結構進一步優化;單主變變電站占比從2016年的23%降至2022年的3%,增強互倒能力,提高電網運行靈活性和可靠性;110千伏電網延伸至蓮花縣東北部等邊遠地區,縮短供電半徑,改善供電質量,支撐萍鄉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贛州:新增變電容量362.7萬千伏安,滿足地區負荷增長需要。有效解決城區變電站重載問題,提高城區供電保障能力。進一步優化110千伏電網結構,有效解決單線問題和可能存在供電風險的單主變問題,單線占比從2016年10%降至2022年的1%,單主變變電站占比從2016年51%降至2022年的24%。加強農村地區網架,提高農網供電可靠性和電能質量。全市形成鏈式和雙輻射為主的供電結構,占比從2016年的90%提高到2022年99%,提高電網運行靈活性和可靠性,滿足新增新能源接入和送出。
吉安:新增變電容量159.3萬千伏安,滿足吉安市負荷增長需求,有效解決變電站重載和可能存在供電風險的單臺主變問題,單主變變電站占比從2016年的22.4%降至2022年的13.3%,基本解決變電站單線供電問題,環網、鏈式和雙輻射供電結構占比從2016年的79%提高到2022年100%。提高電網運行靈活性和可靠性,優化110千伏電網局部網架,解決串供等問題,提高邊遠地區供電質量,延伸110千伏供電范圍,增加110千伏電網覆蓋面,整個吉安市供電安全水平大幅度提高。
(四)保障新能源有序發展
1.有效推進配套工程,保證及時入網。為支持新能源產業發展,凡列入省級規劃或年度開發計劃的太陽能、風能、生物質等新能源發電項目,其電網送出工程按管理程序有關要求自動納入規劃;加強新能源配套接入工程的建設管理,確保與電站同步投產,避免出現因接入受限導致的棄風、棄光等現象。
2.積極推動源網協調,促進有序發展。充分考慮新能源發展需求和潛力,針對吉安、贛州、九江等新能源集中分布地區,統籌加強區域輸電通道,合理增加主變容量,切實保證新能源有效送出消納,提高電網對新能源發展的適應性、包容性。綜合考慮電網的接入條件、消納能力、建設難度以及經濟效益等因素,引導新能源項目科學布局、有序開發,避免因個別項目送出大規模增加電網建設投資,造成綜合效益降低的情況,促進新能源健康有序發展。
(五)推進新電改有序實施
1.完善輸配電價核定機制,推進市場化進程。加速推進輸配電價改革,形成規則明晰、水平合理、監管有力、科學透明的獨立輸配電價核定體系,促進電網企業加強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為推動增量配電業務向社會資本放開積極營造政策環境。
責任編輯:lixin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