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網加速建設 特高壓輸電唱響主角
整個‘十二五’期間,國家在電網智能化建設方面的資金投入預計將達到2860億元。截至目前,國家電網公司已經累計安排287個試點項目,其中建成投產的項目有243個,投資約750億元。5月24日,國家電網
家們不約而同地表示。
特高壓輸電是理想選擇
“過度依賴輸煤,輸電比重太低,這非常不利于應對極端災害,也會帶來如煤電運矛盾加劇、電力供應緊張等問題。”針對北煤南運、西煤東運的煤炭運輸格局,中國工程院院士薛禹勝表示,“我國能源發展必須走集約化開發、遠距離大規模輸送的道路,特高壓輸電是適應大煤電、大水電和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集約化發展的技術方向。”
“我國的一次能源分布與生產力布局不均衡問題由來已久。”據專家介紹,國內煤炭、水能兩大能源支柱以及可大規模開發利用的陸地風能和太陽能資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地區,而能源消費需求主要集中在經濟較發達的中東部地區,負荷中心與大型能源基地大多相距1000 公里以上,并且中間缺乏電源支撐,較難實現500千伏交流接力送電。
“因此,特高壓輸電是理想的選擇。”該專家表示,我國的智能電網應該以特高壓電網為主干,通過建設堅強智能電網,提高電網大范圍優化配置資源能力,實現電力遠距離、大規模輸送,滿足經濟快速發展對電力的需求。”
為此,近期出臺的《國家電網公司綠色發展白皮書》特別提出,到2015年,我國特高壓要形成“三縱三橫一環網”,基本建成具有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特征的堅強智能電網,形成以華北、華中、華東為受端,以西北、東北電網為送端的三大同步電網,初步建成世界一流電網。
不過,上述專家也指出,電網服務水平是決定我國新能源裝機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雖然建設“堅強智能電網”既能改善電網環境助力新能源發展,又能改善用戶感受讓民眾得到實惠,但發展過程中仍須不斷建立完善相關標準體系,同時注重分布合理以及可升級、可持續性。

責任編輯:廖生玨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