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議能源大轉型
8月25日,2018年能源大轉型高層論壇在北京舉行。這一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主辦,國家能源局、自然資源部和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支持的年度能源盛會,已延續了5年。由于切中我國能源政策和實踐的關鍵議題,也是重要的能源政策信號和產業動向釋放地,今年的會議以“推進能源轉型向縱深發展,推進北方地區和長江經濟帶冬季清潔取暖,促進綠色能源高質量發展與國際合作”等為主題,吸引了國內外能源領域超過500名代表參加。
請看eo記者從現場發回的部分演講嘉賓精彩觀點。你想了解的,都在這里了。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李偉:打破傳統的“能源豎井”,推動行業全面升級,打造高質量發展的能源系統。
在傳統發展模式下,能源領域形成了分別以煤炭、石油、天然氣、可再生能源等部門為核心的一個個相對獨立的子系統和產業鏈條。如煤一電(熱)供應系統,2017年仍有50%左右的煤炭用于發電,全社會用電量中約65%是煤電。這些集中的“點——線”式供應系統經過長期建設,對內不斷強化上下游之間的剛性關聯,對外又相對獨立,久而久之形成了“能源豎井”。“豎井”系統為保障供應安全通常設置過高的備用率,且下游用戶基本無選擇權,最終不僅導致系統整體效率偏低、污染排放普遍偏高,還成為能源結構調整的重要障礙。
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對高品質能源的需求,做好能源經濟這篇大文章,需要打破傳統模式,推動能源行業全面升級打造高質量發展的能源系統。
我國能源管理與監管體制改革長期滯后于行業發展,管理分散、多頭管理、管理越位、監管缺位等現象依然存在。“十三五”期間國家制定了能源、電力、大然氣、可再生能源、水電等多項規劃,但各類電源之間、電源與電網之間仍然有許多需要統籌協調的問題。監管職能相對較弱,監管效率偏低、效果偏弱,對天然氣、可再生能源、能源互聯網等的專業性監管力量明顯不足。能源領域長期存在的市場體系不完善、價格形成機制不科學等問題,說到底還是有許多體制性障礙始終難以破除。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王一鳴: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堅持問題導向,首先要梳理出影響我們轉向高質量發展的因素。
我初步的考慮是十個方面采取一些相應的舉措。第一是我們要從過去的產業政策、產業扶持的傳統思維方式和操作,轉向一個競爭政策為基礎地位的政策框架,高質量、創新都來目于競爭。沒有公平競爭的環境,不會有轉向高質量的壓力、第二個是產權和知識產權的保護,產權和所有權不完全是一個意義,所有權講的是絕對的權利,產權強調的是交易權。要優化資源限置,一定要有明晰的產權。第三個要素是市場化的改革。這里面有很多的傳統要素,但是,現在大家比較關注的是土地制度,怎么使得土地能夠流轉起來,能夠實現優化配置,這個對提高經濟發展質量的意義很大。第四個是科技創新體制??萍紕撔麦w制里面最核心的一個是知識產權的激勵制度,我們的科研人員大部分在國有事業和企業單位,他們的研究成果按照專利法都屬于職務專利,歸單位所有,如何激發科技人員的創造積極性,現在地方已經在探索分割確權,一個項目啟動前和單位如何明晰這個項目出來以后的產權分割,產業化以后科研人員會有收入,這叫做確權在先。這會極大地解放科研人員的生產力,而到了現在我們需要突破核心技術的階段,需要這個制度,現在科技如何轉化,有科技的獎勵,產業化以后可以獎勵50%,有的地方可以分割70%,但是我們說分糧食好,還是分地好,這是現在我們要推進改革的一個方向。第五,教育制度改革,從知識傳授型的教育轉向創新能力培養式的教育。第六是如何提高空間資源的配置效率,包括城市群這種模式的發展,通過高速的通道,使得要素能夠快速、自由流動來提高空間要素的配置效率。第七個是有效應對排放峰值期的挑戰現在我們各種排放陸續地達峰,這個階段是環境壓力最大的一個階段。一旦過了峰值期,我們的壓力會大大緩解,那么隨著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優美生態環境的需
求又在迅速增長,所以我們也到了一個滿足這種需求的攻堅期。第八個方面,自然資源的產權制度。這也是一個很核心的制度。第九是健全風險管理體制,我們正處在一個風險易發的高發期,化解風險是高質量發展的前提條件,一旦發生系統性風險,還何談高質量發展,所以我們要健全一個風險管埋的有效體制,使得我們的管控能力能夠跑
得過風險的積累。第十,要進一步擴大開放,特別是服務業的開放,因為我們的制造業現在就是股比限制,現在也慢慢放開了,服務業還有很多的準入限制。下一步中央已經明確、我們第一步只啟動金融的對外開放,包括股權限制放開,有沒有過渡期。最后,就是與高質量發展同步,要建立一套相應的績效、指標的考核體系,你一定要去引導人們的行為方式。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上汪集暘:我國地熱發展要循序漸進,不要想一口吃成個胖子。
現在很多企業動不動都想上干熱巖。我曾參加過一個評審,是在吉林油田所在地,松原市,那里有非常好的熱水資源,很淺,1000多米,60度熱水,一天有1000平方米,那里大概有10萬平方米的供暖,而且很急,今年10月10日就要供暖了。當時北京熱力集團在松原有個公司,任務交給他們了。開始的時候,他們想這個上頭的熱水先不用,用底下的干熱巖。經過評審以后,我們把那個方案否了,也就是說,先不要開底下的干熱巖先用上頭的熱水,完全夠了。因為今年第一期才三萬平方米,10月15日,只有一個半月左右,我們必須循序漸進,不能跳著走。堅持高質量發展原則,加快推進地熱能由單一粗放的低效傳統產業發展為真正的高新產業,希望政府跟各級領導能夠支持這個事兒,首先盡快摸清中國地熱能資源家底。

責任編輯:蔣桂云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