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能源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在第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中,建設“美麗中國”和生態文明被寫入憲法。生態文明建設被賦予了更高的法律地位。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我國將重點實施“節約優先、立足國內、綠色低碳、創新驅動”的能源發展戰略。國家電網公司全面推進綜合能源服務產業發展,開展全社會范疇的能源生產和消費全鏈條系統優化,積極服務國家能源發展戰略實施。
加快發展清潔能源改善生態環境
全國人大代表曹仁賢
在2018年全國兩會上,生態文明建設、環境保護成為熱詞。全國人大代表、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曹仁賢表示,減少化石能源燃燒,擴大清潔能源使用比例,將有助于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
據了解,陽光電源的太陽能、風能、儲能等產品技術性能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其中光伏逆變器銷售連續多年位居國內第一。截至2017年年底,陽光電源在全球市場已累計實現逆變設備裝機6000萬千瓦。此次上會,曹仁賢帶來的主要是圍繞提高清潔能源使用比例與降低清潔能源成本方面的相關建議。
曹仁賢認為,近年來,安徽省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發展非常快,抽水蓄能電站也在加快建設,發揮了很好的削峰填谷作用。由于安徽整體用電負荷比較小,部分電力需要送出。隨著清潔能源的快速發展,未來還需要發揮皖電東送等特高壓輸電通道的優勢,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防止棄風棄光問題的出現。
曹仁賢說:“如何盡快地讓化石能源的比重降下去,這也很重要。我們目前只計算了煤炭開采利用的硬成本,并沒有去計算它給環境帶來的傷害成本。如果不控制煤炭燃燒的強度和當量,霧霾是治理不好的。減少燃煤產生的污染排放,這已經被證實是治理大氣污染有效可行的方式。所以,我們必須在這一方面加大改革力度。要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只有通過國家的意志把治理環境的原理固定下來,大家一起往前走,才能快速實現改善環境的目標。”
曹仁賢建議,在用能側方面也應降低能耗。曹仁賢說:“我這里有一組數據,如今我國的GDP能耗仍為發達國家的幾倍之高,標準煤當量有40多億噸,這一數字還在不斷增長,由此帶來的二氧化碳排放當量多達100億噸以上。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應節約用電、節約用能,克制地進行能源消費。”
談到未來的發展,曹仁賢樂觀地表示,未來,隨著儲能技術的發展、清潔能源虛擬交易、能源互聯網交易模式的興起等,用能結構通過市場平衡、碳交易機制、環保稅等手段的調節,是可以較快降低其中化石能源的比重的。“隨著清潔能源的加快發展以及平價上網的實現,我們需要同步地加快電網投入和靈活性改造,加大儲能技術發展、能源互聯網建設的力度,加快西電東送等一系列能源輸送通道的建設以及微電網的建設等,從而保障清潔能源有效地消納。”曹仁賢說。
推進綜合能源服務 提升全社會能源利用效率
全國政協委員藍閩波
發展綜合能源服務,有利于破解資源環境約束、治理大氣和水污染、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對于應對氣候變化、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綜合能源服務的基本模式是以能源生產和消費整個鏈條的協同優化為基礎,通過能源互聯網實現全社會能源利用效率統籌優化的目標,并利用能源輸送網絡、信息物理系統、綜合能源管理平臺以及信息和增值服務,實現能源流、信息流、價值流的交換與互動,滿足綠色生態、安全可靠、優質經濟多目標要求。
全國政協委員、華東理工大學金山科技園區管委會主任藍閩波介紹,目前許多國家均根據國情制定了適合自身發展的綜合能源服務發展戰略,國外大型能源企業和服務商均結合自身優勢,開展了差異化的綜合能源服務。
為推動國內能源體系的升級改造和產業變革,國務院及各部委、能源局均出臺了大量政策促進清潔能源的生產和消費,其內容涵蓋分布式發電、互聯網+智慧能源、多能互補等多個方面,但對于覆蓋整個能源生產消費鏈條的綜合能源服務尚未有系統性的指導意見和政策。國內綜合能源服務業務也尚處于起步階段,真正意義上的綜合能源服務產業尚未形成規模。
藍閩波認為,要實現能源的高效利用就需要做到:一是通過促進綜合能源服務的發展,提高全社會的能源利用效率。綜合能源服務以實現能源從生產到消費全鏈條的系統優化為目標,以電力供應為基礎,面向多種能源種類,采取多種服務手段,實現統籌優化提升全社會能源利用效率的目標;二是通過能源新技術的創新和應用,推動能源產業的升級換代。綜合能源服務是技術密集型行業,市場化的運營帶來大量能源科技創新和能源應用示范,促進先進儲能、高溫超導等大量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同時能源互聯網技術的融合促進能源大數據的應用開發和行業智能化水平的提升;三是通過多種能源形式的優化方案,形成良好的營商環境。目標是將傳統的供電業務提升為綜合服務模式,有效整合能效服務,在完成客戶“1”個安全經濟供電方案的同時,實現包括能效診斷、節能改造、運行托管等在內的“N”個能源增值服務,滿足客戶對環境及經濟效益的需求,提升社會公共服務水平,切實助力整體營商環境優化改善。
綜合能源服務產業目前在國內尚未“由點及面”全面展開。為此,藍閩波建議:
一是加強行業整體的政策扶持,促進商業生態系統的形成。在已經實施的分布式發電、互聯網+智慧能源、多能互補等能源產業政策措施的基礎上,以鼓勵綜合能源優化、促進產業發展為導向,推廣以電為基礎的“1+N”能源服務模式,由政府、能源客戶、設備廠商、能源服務公司和電網企業充分協調,配合出臺相關激勵優惠措施,吸引不同主體的參與,構建利益共同體生態圈,形成行業發展的內生動力,促進全社會整體能源利用效率的不斷提升,持續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變革。
二是促進跨行業的規范統一,實現跨平臺的行業技術標準體系。研究綜合能源生產、供應的公用事業規范、技術標準體系和統計監測體系的建設,促進綜合能源服務的產業升級和優化,推動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是加快統一的綜合能源管理和信息平臺建設,實現系統級的能源互聯網。由政府部門和重要能源企業牽頭,通過大云物移(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先進信息技術與能源服務業務的融合,開展城市能源互聯信息平臺的建設,匯聚并貫通能源流、信息流和產業流,形成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信息土壤。
發揮大電網資源配置優勢 促進清潔能源開發利用
全國人大代表劉宏新
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是實現我國經濟、社會、能源、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對保障能源安全、優化能源結構、治理環境污染、建設生態文明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我國清潔能源快速發展,特別是新能源增長迅猛。2017年年底,我國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分別達到3.4億千瓦、1.6億千瓦和1.3億千瓦,均為全球最大規模。目前,山西新能源裝機達到1504萬千瓦(風電881.43萬千瓦、光伏623.22萬千瓦),預計“十三五”末將達到2800萬千瓦。清潔能源持續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較大的消納壓力。近年來,棄風、棄光、棄水“三棄”問題突出,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清潔能源消納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對解決清潔能源“三棄”問題提出明確要求。
全國人大代表,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劉宏新認為,構建全國統一電力市場,有利于打破省間壁壘,可以在更大范圍內統籌消納清潔能源,減少部分地區清潔能源放空、部分地區煤電機組大負荷運轉的現象,促進清潔能源高效開發利用;有利于各交易品種的協調配合,發揮各地資源優勢,共享備用容量,減少清潔能源特別是新能源出力不穩定給電網安全造成的影響,在促進清潔能源消納的同時保證電網安全運行;有利于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有效解決清潔能源與常規電源之間的利益補償問題、清潔能源送端與受端省份之間的利益平衡問題,調動市場各方參與清潔能源供需平衡的積極性、主動性,實現區域間優勢互補互用、市場相互促進、經濟共同發展。
劉宏新建議首先加快構建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基于大電網、構建大市場,完善市場運營規則,逐步減少發用電計劃約束,放開電力用戶購電選擇權,擴大現貨市場交易規模,擴大清潔能源與省外火電的發電權交易規模和清潔能源替代省內燃煤自備電廠的規模;建立能夠有效打破省間壁壘、促進清潔能源在全國范圍優化配置的合同機制、交易機制、補償機制和電價機制等,激勵送受端省份積極參與市場平衡,多發多用清潔能源。其次,推動網源協調發展,同步規劃、核準、建設電源和配套電網工程,啟動建設蒙西—晉中—晉東南—長沙、晉東南—菏澤—臨沂交流和晉中—浙江直流等一批確保大電網安全和清潔能源基地電力外送的特高壓工程,盡快核準建設蒙西—晉北—天津南、榆橫—晉中—濰坊交流特高壓工程配套電源項目,提高大電網利用效率,加強清潔能源開發利用。第三,進一步控制東部地區特別是重污染地區的煤電項目,大力壓減東部煤電產能,通過受入中西部清潔能源解決新增和替代電力需求。最后加快核準建設抽水蓄能電站,建立健全輔助服務補償機制,最大程度發揮抽蓄電站的調節作用,用市場手段增強火電機組參與調峰的積極性,不斷增強系統調節能力。
原標題:推進能源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責任編輯:滄海一笑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