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企業全球競爭報告解讀
2018年1月18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能源戰略研究中心、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國際能源研究所聯合編制的能源企業全球競爭力報告正式公布。
“這個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更加全面、客觀、公正、獨立地衡量全球能源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為中國能源企業的轉型升級發展和國際化開拓提供參考和依據,為能源企業的供應商、客戶、投資者以及政府決策部門提供新的觀察視角,”發改委國合中心國際能源所執行所長兼國合洲際能源咨詢院副院長白俊說。
報告要點摘錄如下
一、在能源企業全球競爭力500強排行中,美國和中國企業占有很大優勢。美國入選企業最多,達到131家;中國(含中國香港、中國臺灣企業)其次,為101家。再加上入選企業數量第三多的日本(32家),美中日三個國家占據了500強中超過一半的企業。除此之外,加拿大(24家)、印度(19家)、俄羅斯(18家)、英國(13家)、巴西(13家)等也值得關注。從排名居前的100強企業來看,中國占26席,美國占21席,俄羅斯占7席,英國和印度各占6席,其余34席則來自日本、韓國、法國和加拿大等國,顯示出中國能源企業在全球能源市場里的重要地位。因此,除了中東主要油氣生產國的國家油氣公司外,關注全球能源市場發展動態要重點關注這些國家和企業的情況。
“中國已經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市場,成長和培育出一批具有全球市場競爭力的企業是題中應有之義。中國能源效率不斷提高和經濟從高增長速度向高質量發展轉變,中國能源需求增長速度會放緩,但總量上還會持續增加,而發達國家能源需求趨于飽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能源需求規模要趕上中國還很遙遠,因此中國能源企業在全球市場上的地位應該還會提升,”發改委國合中心國際能源所執行所長兼國合洲際能源咨詢院副院長白俊表示。
二、從企業規模上看,能源行業呈現出產業分化的特點。油氣行業是能源行業中的龍頭,其總資產均值和營業收入均值均高出整個能源行業均值兩倍,體現了行業資產重、投入高、產出高的特點。新能源行業作為新興行業,規模上難以和傳統能源行業相提并論,體現出行業輕、小的特點。全球電力行業、能源裝備制造和服務行業以及煤炭行業的規模介于前面二者之間。煤炭企業價格下跌、資產縮水和中國等消費國的“去煤化”使得行業規模呈現下滑,部分地區電力行業競爭加劇和產能過剩也抑制了行業規模增長。
“從500強的結構可以看出,以化石能源為主體的傳統能源行業舉足輕重,新能源行業依然弱小,但能源轉型方向和趨勢日益明顯。煤炭行業受到的沖擊比較大,這是不以個別人和個別企業的意志為轉移的行業發展規律,是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必然要求,從事相關行業的人要有正確認識,怎么提高自己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力至關重要,”發改委國合中心國際能源所執行所長兼國合洲際能源咨詢院副院長白俊表示。
三、從效率維度看,油氣行業同樣體現出傳統能源行業的成熟和優勢,效率為能源行業中最高。電力行業人均營收和資產收益率低于油氣行業,人均利潤差距明顯。煤炭行業資產收益率較高,但人均利潤為整個能源行業最低。裝備制造行業和傳統能源行業收益率最低,但人均利潤好于煤炭行業。新能源行業人均營收最少,收益率最低,但人均利潤好于裝備制造和煤炭行業。
“石油是能源皇冠上的明珠,但未來作為能源用途的發展也會受到越來越多的制約,作為化工原材料還有不少空間,不少國際主要石油公司也已經開始向天然氣轉型,殼牌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其他行業要和油氣競爭,提高效率、更好滿足用戶需求是唯一出路,”發改委國合中心國際能源所執行所長兼國合洲際能源咨詢院副院長白俊表示。
四、從成長維度看,能源行業收入自2014年以來都處于下行階段,油氣和煤炭行業受到的影響最大,但新能源企業在全球能源行業低迷中一枝獨秀,營業收入和凈資產都持續增長。
“能源行業和經濟發展一樣都會有周期性,但周期性也會隨著時代的變化呈現出新的特點。目前化石能源價格在復蘇,復蘇到什么程度和持續多長時間會受到多種因素制約。新能源發展得越快,傳統的周期性可能就會越不同。在全球市場低迷的情況下新能源逆勢增長,這是全球能源轉型的一個縮影。不過,由于新能源行業的發展還不能完全擺脫補貼和政策扶持,行業的自我持續發展動能有待進一步提高,”發改委國合中心國際能源所執行所長兼國合洲際能源咨詢院副院長白俊表示。
五、從安全維度看,油氣行業負債率最低,流動比率較高,體現行業資本密集、投資風險高和資金儲備要求多的特點。煤炭行業負債率較高,煤炭價格低迷、需求和收入下降使得企業財務惡化。
“從純理論上講,企業負債率高低并不重要,企業可以多用別人的錢也可少用別人的錢,就看企業的經營能力,但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被高負債壓垮的情況屢屢發生。能源內部不同板塊的負債情況各有特點,但哪個板塊低迷,哪個板塊債務風險就高,相關企業受到的壓力就比較大,因此,根據行業特點維持相應的財務穩健性是有價值的,”發改委國合中心國際能源所執行所長兼國合洲際能源咨詢院副院長白俊表示。
六、從研發維度看,傳統能源行業研發強度較低,反映了行業技術成熟度較高的特點。裝備制造和新能源行業研發強度最高,體現出這些領域依靠技術進步和產品升級的競爭獲得發展優勢的行業生態。
“創新是企業基業長青的核心,誰重視創新,誰就更有機會。裝備制造和新能源行業之所以能快速降成本提效率,與該行業注重研發投入有直接關系,”發改委國合中心國際能源所執行所長兼國合洲際能源咨詢院副院長白俊表示。
七、在煤炭企業全球競爭力排名30強中,中國企業占據了21個,在數量上遠遠超過其他國家。中國是全球煤炭行業的主導國家,一是因為煤炭是中國的主體能源,二是中國的煤炭生產和消費都占據了全球約一半的份量。但是,中國煤炭企業在效率方面表現差強人意。在所有入選的中國企業中,僅有內蒙古伊泰煤炭和神華集團兩家企業的效率高于上榜企業平均水平。
“煤炭行業總體上還沒有能擺脫粗放發展的特征。如果日子好過的時候沒心思考慮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日子苦的時候又沒有能力去干,那么行業發展狀況不會改觀。中國煤炭行業企業一定要警醒!”發改委國合中心國際能源所執行所長兼國合洲際能源咨詢院副院長白俊表示。
八、在油氣企業全球競爭力排名100強中,美國入選企業最多,為22家;中國居次席,為17家;俄羅斯第三,為10家;美中俄三國占據了油氣企業100強中一半名額。伴隨著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原油進口國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中國油氣企業在全球的競爭力和影響力也不斷上升。除了中東主要產油國的國家石油公司因資料不公開無法評估外,中國與美俄已逐漸形成三足鼎立之勢。相對國外油氣企業,中國企業在成長和研發上表現較為突出,規模上與全球平均水平旗鼓相當,但在效率和安全方面有所不足。
“中國現在是世界最大原油進口國,將來很有可能也是世界最大天然氣進口國,而且國內生產的潛力也沒有完全釋放出來,在油氣體制改革和經濟體制改革全面深入推進的情況下,出現更多優秀油氣企業也是可能的。就目前情況來看,需要進一步釋放油氣企業的潛力,如何提高油氣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還有許多工作要做。”發改委國合中心國際能源所執行所長兼國合洲際能源咨詢院副院長白俊表示。
九、在電力企業全球競爭力排名100強中,美國上榜企業最多,有28個,中國緊隨其后,有21家,中美兩國企業合計占據半壁江山。前20強中中國企業占據絕對優勢,共占有8席,美國緊隨其后,占5席。中國企業在綜合得分、規模、成長和研發維度方面明顯超過國際平均水平,彰顯電力大國的綜合實力。但同時中國企業在效率和安全維度方面表現有所不足。如果排除港臺地區的電力企業、地方電力公司和核電企業,余下的中國國有大型電力公司在效率和成長維度方面要低于全球和中國的上榜企業平均水平。
“這些年中國電力行業的發展成就有目共睹,用電普及率和用電可靠性都在不斷提高,電力企業“走出去”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下一步要在提高效率上下功夫。”發改委國合中心國際能源所執行所長兼國合洲際能源咨詢院副院長白俊表示。
十、在新能源企業全球競爭力100強中,中國大陸企業達到57家,包括港澳臺企業在內則達到64家,在全球市場上擁有壓倒性優勢。美國以入圍10家企業位居第二,德國和西班牙成為歐洲新能源企業上榜最多的兩個國家。其中前20強中中國大陸企業占有10席,德國、丹麥和西班牙各占2席。新能源企業規模遠低于油氣、電力這些傳統行業,但是新能源企業成長可觀。當傳統能源行業近三年收入負增長時,新能源行業以6.9%的增速逆勢而上,同時其研發強度也遠高于能源行業平均水平。新能源企業人均利潤創造雖然高于能源行業整體水平,但相比于油氣、電力等傳統行業的能源巨頭存在較大差距。
“中國新能源是和高鐵一樣的靚麗名片,成績令人鼓舞,這與行業發展靈活和市場管制少有很大關系。發展得太快太好也引來了國外企業的不滿,以種種方式限制發展的措施也來了。當然,新能源企業”走出去“一定還要從方方面面提高自己在別人心中的認可度,認識清楚自己不僅是一個企業代表,也是中國的代表,要給中國形象加分,而不是減分,產品好服務好價格好還不夠,要讓別人覺得你是利益共同體,關心他們的關心,在乎他們的在乎。不注意產品質量、不注意環保、不融入當地社會的短視做法既傷害自己,也傷害中國形象。”發改委國合中心國際能源所執行所長兼國合洲際能源咨詢院副院長白俊說。
十一、在能源裝備制造與服務企業全球競爭力前20強中,中國企業有8家,超過總數的三分之一。德國、美國、日本分別有2家公司上榜,丹麥、韓國、西班牙、印度、法國、盧森堡則各有1家公司上榜。在中國制造不斷崛起的同時,該行業主要還是傳統制造業強國和發達國家的天下。中國企業規模發展程度與行業水平相近,在效率與安全維度上略遜色于行業平均水平,但中國企業在成長與研發方面都遠遠領先,這正是中國能源裝備制造與服務業不斷升級發展并獲得更大市場空間的根本所在。
“從能源裝備制造排行中可以管窺中國制造業的崛起,我國煤電水電機組、電網、陸上鉆機、光伏產品和風機等已經具備全球競爭力,有的已經是全球領先,但同時要有清醒認識,中國制造業還不夠強,一些高附加值高精尖的關鍵產品、部件和材料還是短板,“Made in China”還沒有真正成為最佳的品牌形象,”發改委國合中心國際能源所執行所長兼國合洲際能源咨詢院副院長白俊說。
十二、在中國企業競爭力100強排名中,電力企業最多,油氣企業其次。油氣企業28家,傳統電力企業34家,新能源企業10家,煤炭企業21家,能源裝備與服務企業7家。國家電網公司高居中國企業100強榜首。
中國企業各個維度得分呈現出較大差異性,在規模維度中得分前10名的都是傳統能源企業,而且都是國企,分別是中石油、國家電網、中石化、中海油、南方電網、中國電建、中國中化、神華集團、國家電投和中國華電。
“中國能源市場規模大,傳統能源行業壟斷性又較強,幾個企業加起來就可能等于一個產業,因此企業規模優勢突出。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能源行業這些龍頭企業要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要注意我說的是市場競爭力,不僅僅是政府關系競爭力,”發改委國合中心國際能源所執行所長兼國合洲際能源咨詢院副院長白俊說。
在成長維度上得分前10名的企業中民營企業表現較為突出,從事新能源業務的較多,分別是隆基股份、晶科太陽能、永泰能源、協鑫集團、東華能源、湘電股份、新疆中泰化學、中國核電、榮盛石化和天能動力。
“這個排名結果并不讓人吃驚,能源領域的大型企業規模已經很大,再有高速增長幾乎沒可能,而小企業發展速度可以很高,尤其新能源領域機會很多。根據有關統計,民營企業在就業、稅收、GDP、投資、發明創新、產品開發等多個方面都已經是中國經濟的最大貢獻來源,”發改委國合中心國際能源所執行所長兼國合洲際能源咨詢院副院長白俊說。
從效率維度來看,港臺企業和大陸海外投資運營企業的排名居前。前10名分別為中航油新加坡公司、臺塑石化、恒源馬來西亞公司、振華石油、光匯石油、中華煤氣、中電集團、申能股份、港燈電力投資和新海能源。
“這個效率評估結果令人眼前一亮,沒想到這些港臺企業領銜十強,占了一半。振華石油、光匯石油和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主要是貿易型企業,人均效率突出一些正常,作為地方企業的申能集團很搶眼,我想這對中國大陸的其他能源企業應該有不少啟示,”發改委國合中心國際能源所執行所長兼國合洲際能源咨詢院副院長白俊說。
從安全維度來看前10名的企業組成結構較為多元化,分別是臺塑石化、中國西電、隆基股份、新海能源、中海油、申能股份、安徽省能源集團、中石油、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和延長石油。
從研發維度來看,根據能夠獲取的數據,能源裝備制造與服務企業投入力度較大,排名相對居前。前10名分別是中電建、上海電氣、中能建、協鑫集團、中國化工、臺灣大同、中石油、金風科技、天能動力和隆基股份。
“這里可以看出新能源和能源裝備制造企業最重視研發投入,與行業的市場競爭特性有關,但中石油和中國化工也很突出。需要說明的是,本次排名過程中新能源企業提供的研發數據最為全面,傳統企業相對要少一些,以后我們會盡力完善這項指標,”白俊表示。
總的來看,和國際企業對比,中國能源企業在規模、成長、研發三方面表現較為突出,在效率和安全維度則有待進一步提升。

責任編輯:滄海一笑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