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水電裝機容量達3.8億千瓦
國家能源局今天正式對外公布《水電發展十三五規劃》,規劃顯示,2020年我國水電總裝機容量達到3 8億千瓦,其中常規水電3 4億千瓦,抽
國家能源局今天正式對外公布《水電發展“十三五”規劃》,規劃顯示,2020年我國水電總裝機容量達到3.8億千瓦,其中常規水電3.4億千瓦,抽水蓄能4000萬千瓦,年發電量1.25萬億千瓦時,折合標煤約3.75億噸,在非化石能源消費中的比重保持在50%以上。專家表示,推動水電合理開發,不僅將有效保障我國清潔電力供給,還將全方位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
據統計,我國水能資源可開發裝機容量約6.6億千瓦,年發電量約3萬億千瓦時,按利用100年計算,相當于1000億噸標煤,在常規能源資源剩余可開采總量中僅次于煤炭。經過多年發展,我國水電裝機容量和年發電量已突破3億千瓦和1萬億千瓦時,分別占全國的20.9%和19.4%,水電工程技術居世界先進水平,形成了規劃、設計、施工、裝備制造、運行維護等全產業鏈整合能力。
規劃明確,下一步要不斷擴大“西電東送”能力,2020年水電送電規模達到1億千瓦。預計2025年全國水電裝機容量達到4.7億千瓦,其中常規水電3.8億千瓦,抽水蓄能約9000萬千瓦;年發電量1.4萬億千瓦時。
同時,“十三五”期間,水電建設將帶動水泥、鋼材的消費。水電建設和運行期間還將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增加大量的稅費收入,初步測算,“十三五”期間新投產水電運行期年均稅費可達300億元。此外,電站建設對改善當地基礎設施建設、拉動就業、促進城鎮化發展都具有積極作用。
除了經濟社會效益,水電建設還將產生巨大的生態效益。“十三五”期間,水電將累計提供5.6萬億千瓦時的清潔電量,滿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用電需要,相應節約16.8億噸標準煤,減少排放二氧化碳35億噸,二氧化硫1250萬噸,氮氧化物1300萬噸,對減輕大氣污染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據統計,我國水能資源可開發裝機容量約6.6億千瓦,年發電量約3萬億千瓦時,按利用100年計算,相當于1000億噸標煤,在常規能源資源剩余可開采總量中僅次于煤炭。經過多年發展,我國水電裝機容量和年發電量已突破3億千瓦和1萬億千瓦時,分別占全國的20.9%和19.4%,水電工程技術居世界先進水平,形成了規劃、設計、施工、裝備制造、運行維護等全產業鏈整合能力。
規劃明確,下一步要不斷擴大“西電東送”能力,2020年水電送電規模達到1億千瓦。預計2025年全國水電裝機容量達到4.7億千瓦,其中常規水電3.8億千瓦,抽水蓄能約9000萬千瓦;年發電量1.4萬億千瓦時。
同時,“十三五”期間,水電建設將帶動水泥、鋼材的消費。水電建設和運行期間還將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增加大量的稅費收入,初步測算,“十三五”期間新投產水電運行期年均稅費可達300億元。此外,電站建設對改善當地基礎設施建設、拉動就業、促進城鎮化發展都具有積極作用。
除了經濟社會效益,水電建設還將產生巨大的生態效益。“十三五”期間,水電將累計提供5.6萬億千瓦時的清潔電量,滿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用電需要,相應節約16.8億噸標準煤,減少排放二氧化碳35億噸,二氧化硫1250萬噸,氮氧化物1300萬噸,對減輕大氣污染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責任編輯:電改觀察員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