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規總院北京洛斯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商浩亮:能源大數據平臺的架構設計思路
2017年11月7日-9日,中國能源互聯網大會暨智慧能源產業博覽會(SmartEnergyChina簡稱:SEC)國內唯一的智慧能源全產業鏈的年度盛會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8日下午,在E1館會議室M15舉辦論壇:能源大數據論壇
2017年11月7日-9日,中國能源互聯網大會暨智慧能源產業博覽會(SmartEnergyChina簡稱:SEC)國內唯一的智慧能源全產業鏈的年度盛會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8日下午,在E1館會議室M15舉辦論壇:“能源大數據論壇”,大會由泰豪貴州黔信數據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梁洪源先生主持。電規總院北京洛斯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商浩亮先生發表演講,主題是能源大數據平臺的架構設計思路。

下面為您帶來商浩亮的精彩演講:
商浩亮:
各位專家、同仁好,剛才劉教授講的時候也說了,我們單位的情況就是國有企業,我們單位電規總院,包括我們公司是給國家能源局做支撐機構的,我們單位主要在能源信息化和大數據行業給國家能源十三五和電力十三五規劃做信息化和支撐的。電力總院都是國家能源局授牌的,我們也是國家電力信息研究所。我今天講的能源大數據平臺的架構設計思路是跟我們跟各個省實施,包括國家能源局實施的,一些能源數據平臺經驗的積累基礎上面設計出來的,本身這個點跟剛才各位專家講的東西面比較廣,有點不同,我這個點比較小,然后可能更加技術化一些。
首先我們定義什么是能源大數據,上面這段話實際上是我們在幫助國家能源局起草能源大數據三年行動綱要里面總結出來的一句話:能源大數據是綜合利用云計算能力,通過互聯網等渠道,部門信息共享,向社會購買的方式,收集各個行業多種類型,海量的數據,并通過計算機借助這些模型,來形成和挖掘各個行業價值規律和背后的方法體系結合。我們認為能源大數據不是一種,大家認為的很多數據放在那,也不是否定了傳統大家通常認為的,人工上報的數據不是大數據,只有從傳感器、實時監測的數據,互聯網渠道獲取的數據才是大數據,我們認為所有這些東西都是為能源大數據方法來提供支撐的,我們認為能源大數據是一種方法體系的結合。
它的特點,這也是當時國家能源局提出的幾個,我總結了一下,第一個就是計算能力強,因為有云平臺的支持,第二是多樣性的數據,除了傳統的統計數據是結構化,現在互聯網的渠道,包括圖像、圖形是非結構化的。跨行業的數據,國家能源行業煤電油氣這些行業,能源行業還重點收集了經濟交通人口資源的信息,輔助整個能源形式的研判。
電規總院是一個咨詢機構,有很多專家,這些專家的經驗和方法,把我們單位為國家做支撐支撐起來。將來經驗方法我們希望通過計算機模型,用專家的經驗和方法沉淀為計算機可用的知識模型,就是我們把這些東西變成計算機知識。最后通過計算機知識進行數據的挖掘,挖掘數據背后的價值規律,這是我們定義的能源大數據是什么東西。
從應用上看,我們分兩個層次,第一在政府層面它更加注重,通過大數據的價值為政府形成一些決策建議,在企業層面我們認為是企業通過大數據注重提高它的生產和經營的效率。在政府層面,這塊我們單位給國家能源局做支撐的時候,現在我們已經連續從十二五時期開始,現在第六年了,給國家能源局出版《能源手冊》,我們在手冊里面根據我們數據匯集,結合一些智囊機構的研究觀點給企業做決策支撐。我們跟一些大型央企有接觸,中石油、中石化,原油轉化為成品油里面汽油、柴油多少,通過分析之后,得出比例得出催化劑的比例。
現在我們覺得大數據發展的現狀,特別是能源大數據,第一個數據來源不多,以統計上報為主,我覺得大家也有同感,統計數據確實是現在比較卡脖子的問題。應用比較單一,沒有全面的,多行業融合的應用,市場化的程度也不高,大多數是企業自主的行為,最后一個是行業壁壘很多,每個行業都不想把自己的數據共享給其他行業。
對大數據的發展趨勢判斷,我個人做的一個判斷,第一個是逐漸成為與計算機傳統統計渠道互為補充,互相印證的一個渠道。我們傳統的統計,大家可能對統計沒有太多比較清晰的概念。我原來是干能源統計數據兩年多,我們國家能源的數據,現在主要的官方來源是兩個,一個是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能源統計數據,是來源于國家能源統計局的統計司,另外一個渠道來源于國家能源局的供給預測處,稱為部門統計,官方的數據都來源于這兩個渠道。將來大數據也許數據不對,將來會成為跟傳統的統計數據互相印證、互為補充的渠道。第二逐漸成為各級政府決策建議的主要依據,現行的決策建議主要是依賴統計數據。將來一旦統計數據受到來自于大數據的融合和補充,也會逐漸成為政府決策建立的主要依據。第三逐漸成為各能源企業提高生產經營效益的有效保障。第四成為能源行業業務應用的基礎設施,將來大數據是各個企業都能用。
這個給大家匯報一下我們在能源大數據架構設計里面,技術積累的過程。電規總院是國家能源局授牌的咨詢機構,我們在做電力、能源十三五規劃的同時,跟各個省級的發改委能源局都有對接,我們在實施各地的能源系統和能源大數據平臺,和承擔國家發改委能源課題的時候,通過這些項目逐漸積累數據,積累數據資源、技術資源,形成了后面描述的我們在能源大數據架構設計的思路,也是通過很多項目,包括很多科研課題積累出來的,這個不一定對,拋磚引玉,供大家探討。
我們初步把它設計成四個層,搞軟件工程的就喜歡比較技術化一些,第一個就是基礎設施層,我們把它稱為IAS,就是跟以前的服務器不一樣,現在我們用租用和自建的云集成基礎設施層。第二是含量基礎應用層,平臺服務層。第三個是軟件及服務,我們把一些應用提出來,就是IAAS層,我們把集成一個DAAS層,從各個渠道采集的數據應該能夠直接為終端的用戶提供數據服務。
首先基礎設施層,大家都知道我們可以去租用中國聯通、中國電信、阿里的云建立自己的基礎設施。在應用知識層可以分能源統計、運行、規劃、智慧能源,從產業鏈上覆蓋生產加工消費、價格、貿易全產業鏈。能源統計這個就是準確的描述能源的昨天就是我們如果要做任何事情,是要對歷史規律有一個準確的把握,我們把能源統計稱之為對昨天的描述,弄清楚能源的歷史,特別我們想研究,想做工作的當前地區,當前省份的歷史。
能源運行就是對今天的描述,監測當前能源工業的運行狀況,開展能源的監管,國家能源局這塊做的比較好,國家能源局現在每天可以自動生成前一天的能源工業運行的快報,這個快報數據來源于兩大電瓦公司、三大油公司,能源協會,他們每天拿數據,通過快包的數據,這個數據不準,全社會用的量是重要指標,用的量在下個月20幾號才可以看到。在國家能源局每個月的30、31號就能看到每天的用量電累計起來同比和環比,跟后面公布的全社會用量電是一致的,提前能知道它的發展趨勢和運行規律,這是對國家的決策也是比較重要的。
預測這塊,就是對明天的描述,利用能源的經濟模型,預測短期和中長期的能源經濟的發展趨勢。能源規劃,就是對未來的描述,它會調用統計、運行和預測的結果,因為我們做規劃,第一個是要有現實的統計數據,有對當前的描述、未來的預測,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形成規劃的項目庫,能源十三五規劃也形成了比較龐大的項目庫,同時實施對規劃執行情況的監管。
最后一些就是智慧能源,這個不多說了,剛才各位專家對各個領域也做了比較好的解讀。基礎支撐更加細化一些,必須把公共的部分提取出來,這些公共的部分不但為平臺服務,而且是雙耦合的性質,能夠為任何一個其他單位的業務應用提供公共的服務,比如數據訪問引擎提取出來,不單是對現在結構化的數據庫,對以后大數據庫都能形成統一的訪問,還有報表、BI的引擎,還有ETL的引擎,針對這么多源的數據庫需要有一個ETL的過程,清洗它成為你需要的數據。這是GIS的引擎,看到的截圖是國家能源局監控的平臺,監控各個能源項目。還有網絡爬取的引擎,國際的能源數據,包括國家的能源數據。一些分析的引擎。
最后講兩個案例,一個是政府的案例,能源雙控,能源消費總量和單位GDP能耗的控制,國家提出了十一五初期到末期能源煤不超過51噸標煤,最后這個數分解到各個省,也分解到各個市,2015年能源消費總量是5600萬噸標煤,到2020年要提出能源消費總量增速控制在2.1%以內,到不超過6280萬噸標煤,單位GDP能耗下降19.3%。它以中低速能源消費的增長支撐了較高速的GDP的發展,能源消費彈性系數0.28%遠低于十三五期間全國的能源水平0.46%。我們就建立一個模型,我們把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的各個因子,包括它二產的占比,工業的占比,代表它控制的難度,人均GDP,一般性產生的收入,固定資產的投資,把這些因子賦權,形成了一個歸一化的綜合指數,這個歸一化的綜合指數我們稱之為把專家的模型沉淀為計算機的模型。這是我們給他賦權,對各區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的控制流程,利用統計渠道,企業監測的渠道數據相互印證,形成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的制度,把它分解下去。最后就是一個考核和評定,十三五末期能源消費總量是什么樣子,有11個行政區,十二五末期到十三五末期給他一個增速,實時監控這些重點企業的情況,通過我們的模型實時調整模型計算出來歸一化的指數,去實時動態調整每年的目標,最后形成一個結果。
另外一個案例是企業側的,電力需求預測,做十三五規劃用到的。借助一些負荷預測的方法,彈性系數、回歸分析法。火電的電源是考慮規劃還是核準的,還有考慮輸出電的協議,對于每個省來說,我們可以計算出在全國總盤子下面2020年電力是盈余還是虧損,未來的時期電源結構是什么樣子。除了每個省除了預測電力和電量的平衡之外,我們還應該給出這個省12個月每個典型日電站工作位置圖,他如果有核電,帶基荷還是風荷,這東西通過大數據和模型的方法,利用我們掌握的數據給它做出來的,整個全國電力的十三五規劃,我們院做的時候利用這個模型算出的結果,一遍一遍的算,最后做到各個省的平衡,直至整個國家的平衡,把平衡的結果寫到十三五規劃里面去。因為企業要投資一個電廠,或者在哪里建個電源內的項目,一定要了解當地的負荷、電價,測算這些情況,他一定要對未來做一個預測,能不能盈利?利用這個模型,利用這個方法,對未來做一個負荷預測,需求做一個預測之后,企業能夠正確的看待投資的行為。謝謝大家!
(發言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本人審核)

責任編輯:lixin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