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世界的動脈——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最終奧義
從信息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到物聯網的出現,世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一個來自中國的國際性非政府機構――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進而富有開創性地提出了聯通全球電網、在全球范圍內調劑能源
從信息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到物聯網的出現,世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一個來自中國的國際性非政府機構――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進而富有開創性地提出了聯通全球電網、在全球范圍內調劑能源供求的設想。在11月初聯合國紐約總部舉行全球能源互聯高級別研討會期間,該組織合作局的副局長林弘宇接受了聯合國新聞黃莉玲的專訪,暢談了全球能源網絡互聯的可能性及其能對可持續發展目標所做的貢獻。
記者:首先我想請您給我們介紹一下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是一個什么性質的組織?
林弘宇: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是在北京注冊成立的、中國第一個能源領域的非政府組織。這個組織致力于推動在全球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以清潔和綠色的方式滿足全球的電力供應。
記者:那你們的工作重點是什么?
林弘宇:我們的重點分主要幾個部分。第一部分就是推動全球接受能源互聯網的理念。第二部分就是以我們為平臺,圍繞全球能源互聯網,開展國際社會的交流與合作。另外一方面就是我們希望用這個平臺開展在能源、電力領域的相關前沿技術的研究規劃制定和標準的制定。最后,就是我們希望以這個平臺來團結相關的利益方利益,共同地開展跨國項目和工程。
記者:您提到了技術跟標準的制定。哪些標準的制定是重要的?
林弘宇:全球能源互聯網是要在全球構建一個網絡體系,跟信息互聯網有很多相似點。互聯網就像全球的神經系統。那么,全球能源互聯網我們可以更形象地把它比喻為血管系統。這涉及到很多前沿的能源和電力技術。比如說特高壓的柔性直流技術;比如說大容量的高電壓海底電纜技術;比如說清潔能源的更先進的發電技術等等。我們要在全球推動這些技術、構建這個網絡,那么現有的很多的標準就存在著國與國之間的標準體系的兼容問題。
記者:這樣的一些標準的制定應該是政府部門的事情,為什么你們會挑起這個責任?
林弘宇:在全球制定這種能源電力技術的標準應該說是兩部分的力量。有很多政府間的國際組織正在推動這種標準建設,比如說國際電工委員會。另一方面,也還有以很大一部分的力量就是非政府組織在推動。這種非政府組織來團結或者協調相關的企業和研究機構共同建立一個在企業之間或者是國際組織間接受的一個標準。所以并不矛盾。
記者:你們是致力于把全球的電力網絡連接起來。那么現在是不是各個國家之間的電網并不相連?
林弘宇:全球的電網系統發展是有一個過程的。從最初的點對點,到區域性的電網,再到全國性的電網,現在全球電網應該說已經發展到了大洲聯網的階段。當然了,這種電網互聯的水平各個區域存在很明顯的差距。比如說歐洲和北美已經形成了跨國電網的互聯。但是有一些發展中國家和一些相對貧窮落后的國家,電網可能還僅限于這種點對點的互聯。
記者:那么國家與國家之間、洲際之間的電力網絡連接能帶有什么樣的好處呢?
林弘宇:我們認為信息網也好,能源電力網也好,它形成這種互聯是一種技術發展的必然。大電網聯了以后,就可以在更大范圍內配置清潔能源。我們知道清潔能源它是有波動性的,只有通過更大范圍的電網互聯才能消除或者部分消除這種清潔能源的波動性。從某種意義上講,大電網一旦互聯就像一個大的一個儲能系統,可以在這個系統里平抑可再生能源的波動性。另外,我們知道能源的使用是有時間差和季節差的。我們就可以充分地利用這種時間差來滿足人類的需求。舉個例子,在美國人民睡覺的時候。那么它的電就可以賣到亞洲或者中國,因為當地的人民正在白天。所以說這種區域的互聯可以充分地利用這種時間差和季節差。
記者:電在傳輸的過程當中是會有損耗的。跨洲和跨國的這種連接是不是會有很大的損耗、導致這種連接的價值不是很大呢?
林弘宇:為什么我們推動能源電網互聯是在這個時候,而不是在十年前或者二十年前?因為電網互聯技術有一個發展的過程。在十年、二十年前,我們電網采用的技術是高壓或者超高壓,最高是50千伏的超高壓。那么它的傳輸距離是一千公里,它的能源損耗可能會達到3%。現在電力傳輸技術發展到今天,我們特別是以中國為代表的一些國家發展的特高壓技術,交流電網電壓可以達到1000千伏,直流電壓達到正負800千伏。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我們可以傳輸3000公里到4000公里,甚至特高壓直流技術可以達到正負1100千伏,可以傳輸5000公里到6000公里。在這個傳輸距離內,損耗可以降到3%左右,就是說已經達到了一個經濟合理的水平,就為我們跨洲電網互聯創造了很好的條件。
記者:除了在電壓技術的優勢之外,中國能夠在這個網絡里面扮演什么樣的角色?
林弘宇:特高壓技術不但有一套完整的技術體系,它還需要大量的工程的檢驗。因為中國的能源和電力分布的特點,西部能源富裕,東部是能源負荷中心,它需要遠距離傳輸。由于中國客觀的能源情況,使我們對特高壓技術進行了檢驗。現在中國的特高壓已建和在建工程已經達到了24條,這個技術已經具備了在全球推廣的條件,而且現在已經在巴西得到了應用,巴西已經采用了中國標準的特高壓技術來遠距離輸送水電。中國地處東北亞,可以率先推動構建亞洲區域的能源互聯網。
記者:你們的宗旨非常的雄心勃勃,也非常的大手筆。這需要政府之間的合作嗎?需要觸及國家之間達成條約的問題嗎?
林弘宇:一旦這種理念被全球廣泛接受,那么下面跨國項目和跨國工程的實施一定需要各國政府的有力支持和參與。如果一旦這個全球能源互聯網順利實施,一個國際性的公約或者是國際性的合作協議應該是一個發展趨勢和一個重要的制度保障。
記者:這個概念最初是由誰提出來的?怎么又最后形成了這個非政府組織。
林弘宇:由于中國這幾年電力能源發展非常迅速,所以我們在中國先后推動了特壓電網和智能電網的建設。同時,這十年以來中國的新能源發展是全世界最快的。截止到目前,中國的風電、太陽能、水電的裝機規模都是全世界第一。由于這三方面的快速發展就給中國提出全球能源互聯網創造了條件。那么當時中國國家電網公司原董事長,也是現在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的主席劉振亞先生,在總結了這三方面建設的經驗基礎上提出了全球能源互聯網的理念,并發起成立了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
記者:現在整個全球的能源消耗的情況是什么樣的?其中可再生能源有多少的比例?中國是處于一個什么樣的情況?
林弘宇:全球能源的格局目前仍是以化石能源為主導,化石能源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費比重中仍占到90%,另外的10%是新能源。但全世界公認的一個發展趨勢就是化石能源的比重在逐步的降低,新能源的比重在逐步的提高。現在中國的一次能源比重中清潔能源占到36%,在全球各個國家里面是發展比較快的。
記者:那你們有沒有計算過,如果全球的電力互聯網連接起來了以后,其中的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要達到多少才會有助對于實現《巴黎協定》當中規定的將氣溫上升控制在2攝氏度這個范圍內?
林弘宇:我們預測可再生能源儲量超過100萬億千瓦時,只要拿出5%就可以滿足人類的需求。全球的能源需求從1960年到2016年,增長非常迅猛,從50多億噸標準煤增加到180多億噸標準煤。如果我們按這個比例發展,我們的可再生能源能夠每年保持增長12%的規模,那么通過能源互聯網,在2030年前使得清潔能能源占到一次能源總量的80%,我們就可以實現聯合國巴黎氣候協定的目標,就可以把溫度上升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建設是一個全球性的宏大工程。我在這里希望國際社會和相關的國家政府、國際組織、研究機構和公用事業公司,能夠共同參與到全球能源互聯網行動中來,讓我們共同努力,讓我們這個世界天更藍,水更綠,山更青,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可持續發展的人類社會。
責任編輯:lixin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