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互聯網+”思維做新能源

9年前,鄒承慧站在江陰華士鎮華西村的一間荒廢車間門口,帶著13名員工,前途充滿未知。9年后,鄒承慧率領下的愛康資產已超百億,創造了一系列的全國乃至世界之最—太陽能鋁邊框產品占全球市場份額20%,居世界第一,光伏安裝支架系統產品占全國市場份額15%,居全國行業第一。光伏發電規模居全國非公有制企業發電前列。
2015年,愛康的“能源互聯網金融”即將上馬,記者帶著對于這個全新概念的疑問來到了愛康。
“愛康不會僅僅為了利潤而存在。開啟新能源之路、成為受人尊敬的企業,將成為我們終極目標,并化為我們的精神支柱,支撐我們不斷向前。”鄒承慧直言,他的夢想是讓高大上的新能源走進千家萬戶。
2015年,李克強總理把“互聯網+”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2015年,愛康與高科技企業合作,開啟了“能源互聯網金融”的元年。這家原先以太陽能電池板配件生產為主的上市公司,在引入“互聯網+”模式后,將依托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在研發、生產、維護、融資等各環節進行互聯網滲透,從而連接供應商、制造商、消費者等相關各方,讓全民參與光伏產業的投資建設。
記者:從生產制造業到互聯網金融業,這個跨度很大,您怎么會產生做能源互聯網金融的想法?
鄒承慧:創新不是靈光一現,而是點點滴滴量變產生的創造性顛覆。2015年初,在新能源圈子里,最熱議的莫過于“能源互聯網金融”。愛康的這個概念不是說轉去做金融,而是基于新能源優質資產基礎上的金融創新,不是金融為新能源服務,而是新能源為金融提供了素材。所以,我們的目標是讓全國人民投資到新能源發電中來,分享新能源發電提供的資本回報和環境回報。
老實說,若是單純從企業盈利的角度來看,我也不必去費這個心思開展新業務,做好我的主業就行了。但是現在環境問題日益嚴重,我呼吁的是全民加入到新能源產業的陣營中來。我們構建的不僅僅是一個新能源互聯網的平臺,我們要做的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是一個全民投資、產融結合的新生態。
記者:市場風云變幻莫測,愛康成立后,除了互聯網+新能源的顛覆,還有哪幾個比較重要的戰略轉型節點?
鄒承慧:愛康成立的第一年其實是虧的,第二年才開始盈利。盈利之后我就想著怎么把資金盤活,用好金融杠桿很重要。2008年,愛康引入了私募,就在尋找PE的過程中,美國雷曼公司倒閉的消息傳來了。我的第一反應是要出大事了,金融危機開始了。
第二天,我立馬召集全體高管開會,做出了4個決定:減少庫存;暫停投產原材料基地;投保出口信用保險;出讓公司部分股份,接受江蘇高科技投資集團7800萬元風險投資。果然,2008年10月起,歐美太陽能光伏設備進口量開始跳水,國內企業大面積遭遇寒流。而愛康憑借充足的現金流安然度過寒冬,當年銷量占據全球市場第一。所以說,2008年對愛康來說很重要。
金融危機過去之后,面對全國那么多的政府負債,我估測3年后將是還本付息的高峰期,也就是說,2012年很多公司將會出現債務風險。那該怎么辦呢?2011年必須上市,這是愛康的第二個轉折點。2011年8月15號,愛康如期上市,當年愛康才5歲。2012年,債務危機果然來了。不過那時候我不怕了,因為我手里已掌握了8.7個億的現金。
上市以后,愛康繼續做了戰略轉型。可以這么說,其實,愛康每年都轉型,永遠隨著時代的脈搏在動,永遠跟著最新的形勢在變化,永遠在做長遠的預測。
從2006年僅有13名員工的愛康,發展至今已有900名管理人員及5000名員工。2014年,愛康的資產規模首次超過100億元。截至2014年12月31日,愛康集團總資產為128億元,營業收入超75億元,幾乎所有部門都超額完成預算目標。
在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中,鄒承慧深刻地體會到,只有通過內部的管理和外部的策略相互支撐,才能保持企業長久的活力和可持續的發展。
記者:愛康總能在每一次風云詭譎之時,以其超前的戰略眼光和獨特的布局思路,走出一條超乎想象的發展軌跡,您作為企業的領導人,覺得愛康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哪里?
鄒承慧:我始終覺得,愛康集團能夠快速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擁有人才,才能提升核心競爭力。
跟你講一個小故事,2006年3月15日,我們舉辦了愛康“隆重”的開業儀式。我清楚地記得,那天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開業儀式一共就14個人—我帶著4個大學應屆本科生和9個工人,站在8000平方米的破車間里,4個大學生估計心里拔涼拔涼的(笑)。為了留住他們,我把自己的房子讓給他們住,這就是愛康公司人才隊伍的雛形。
現在的愛康不僅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人才,還有來自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和臺灣地區的。凡有真才實學的人才,在愛康都有用武之地,都能得到重用,都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干。
如果說,從大方向來看,我們的戰略部署很精準,那是因為我們有一只能打硬仗、勝仗的年輕團隊,這是愛康的驕傲。其次,愛康沒有歷史包袱,這么新鮮的生命體天生有優勢。
記者:人才是愛康的驕傲,那么,愛康在人才的管理和培養方面一定有自己的獨到之處。
鄒承慧:愛康對于員工的培養可以說體現在方方面面。首先,我們十分注重科技研發。2008年,愛康集團成立了自己的太陽能研發中心,聘請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太陽能行業大師為顧問,并與國家級實驗室共建研發平臺,與知名院校共建產學研基地。
2012年,我們還注資2億元,專門成立了愛康研究院。目前,愛康已獲得專利200多項,自主知識產權建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這些人才都為愛康集團更好更快地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持。
其次,愛康的隊伍里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人才,尤其是對具有真才實學的年輕人尤為青睞。2015年愛康還有個大動作,就是推行“經營合伙制”,讓員工成為我們的事業伙伴,確保每位合伙人都有足夠的動力既為公司帶來價值,又能夠把個人事業推上新臺階。
所謂“經營合伙制”,實質就是通過公司內部“經營合伙”和“經營團隊”的綁定,實現團隊和個人、公司和個人的利益綁定,最終實現整個愛康集團上百名合伙人的同心同利。其實,說到底,就是培養員工的主人翁意識。
1974年,鄒承慧出生于江西贛州南康的一個偏僻農村,上中學時,他要步行十幾里路,再坐汽車去縣城讀書,江西的紅土地孕育了他淳樸、樂觀、豁達的性格。
鄒承慧說,不同于傳統企業家的理性、成熟,他身上更多的是帶有敢于夢想的感性。正是性格使然,每次他都能敏感觸碰到時代脈搏的所在。愛康到現在已有100多億元資產,未來,鄒承慧希望可以引領更多擁有激情、創造夢想的愛康人。
記者:時光倒回9年前,2006年您創立愛康是出于怎樣的想法?
鄒承慧:說起2006年創業的事,就不得不說起我之前的一些經歷。小時候,家里窮,我經常會想,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人過著那么貧窮的生活,但那時我就有很堅定的信念,覺得有一天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改變自己和身邊人的生活。
我大學本科是學金融信息專業出身,大學畢業后進入銀行工作,一直做到信貸主管。老實說,雖然那時候我在銀行的工作業績還不錯,但是自己心里很清楚這樣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內心有種不想安于現狀的躁動吧,我還是想在商業上有所作為,還是想去拼一把。所以,4年后,我離開了銀行。
下海的第一年,我是在一家企業做網管,就是負責公司電腦的維護和管理。2001年,有個詞很流行,叫“B2B”,我想我就用這臺電腦做B2B吧,前10個月,我只做了一筆158元生意。連食堂阿姨都嘲笑說,要是電腦里能賣出東西來,那么天上都會掉餡餅了。那一年,我一口氣跑了全世界九十幾個國家,一年后做到了1580萬,把公司品牌做到了全世界第17名。
要說創辦愛康的由來,其實也是一個順理成章的機遇。當時,日本有一家大型太陽能電池企業準備將電池板鋁合金邊框生產線轉移到中國,然而談了很多次合作都不成功。這家日本企業是我的一個老客戶,對我很信任,直接就問我,是否想合作?在經過幾天的思考之后,我做出了事業上的重大決定—辭去當時的副總職務,離開所在的公司,與日方合作創辦電池板鋁合金邊框企業。就這樣,愛康誕生了。
記者:從銀行信貸主管到公司副總,再到自己創建愛康,您說您是一個敢于夢想的人,在采訪的最后,能不能大膽展望一下愛康的未來?

責任編輯:大云網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