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同里區域能源互聯網示范區打造零碳園區 能源互聯網開創零碳未來
走進同里區域能源互聯網示范區,記者被15個能源精靈深深地吸引:多能互補綜合利用是能源收集器,將風能、光能、地熱能等進行綜合利用,使萬
走進同里區域能源互聯網示范區,記者被15個“能源精靈”深深地吸引:多能互補綜合利用是“能源收集器”,將風能、光能、地熱能等進行綜合利用,使“萬物皆能”;高溫相變光熱發電是“陽光解碼器”,大大提高了太陽能轉換效率;壓縮空氣儲能是“空氣電池”,是能源的“冰箱”,也是冬暖夏涼的保障;無線充電+無人駕駛+光伏發電是“三合一公路”,讓未來交通真正做到“智”同道合;零能耗智能房屋是“能源管家”,在手機里就可以幫用戶制定能源計劃,預約出行車輛、烹制美味飯菜、設定房間溫度……這15項世界首臺首套能源創新示范項目,展示了先進的能源技術,指引著未來零碳的模式。
世界首條將光伏技術、無線充電和無人駕駛三項技術融合應用的“智慧公路”究竟長什么樣?“空氣電池”是如何儲存電能的?聽一首歌的時間里汽車是如何完成充電換電的?5月10日,恰逢我國第三個“中國品牌日”,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邀請來自政府、科研單位、企業等社會各界人士走進“新能源小鎮”蘇州同里,交流對“零碳”的理解,探討能源發展轉型面臨的挑戰,闡述了各自的“零碳”主張。
“零碳”是極致目標
很多人都知道“低碳”,卻很少聽到“零碳”。“零碳”是不是完全沒有碳排放?在家躺著不動是不是最“零碳”的行為?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學術部部長李政告訴記者,零碳是無限追求的極致的目標。目前的情況下人們只能做到減少碳排放,但要做到“零碳”,一定要從能源結構做起,增加風能、太陽能或者核能、氫能、生物質能等能源。
有專家表示:“‘零碳’并不是指人在生產生活中完全沒有碳排放,而是通過減排和中和碳排放兩種手段,從衣食住行各方面無限接近‘零碳’。‘零碳’是奮斗目標,綠色、智能是核心。”
國網蘇州供電公司總經理助理丁丹軍認為,“零碳”是一種行動的過程,是能源革命的推動力,“零碳”能讓可再生能源更多利用。他以蘇州為例介紹說,作為國內電能年消費量最大城市,蘇州近些年在此方面所做的工作卓有成效,“三年來交直流特高壓向蘇州輸送了1160億千瓦時的清潔電力,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15億噸。同時大力推進了以電代煤以電代油,三年的電能替代電量達到了98億千瓦時。未來,位于四川和云南交界處的白鶴灘水電站800萬千瓦的清潔電力將落戶到蘇州,整個工程已經拉開序幕。”
作為用能企業代表,三星電子(蘇州)半導體有限公司廠務部部長、蘇州工業園區資源節約與能源管理協會副會長顧曉勇則認為,“零碳”主張是一種價值觀,“作為一個負責任的企業,三星電子一直在努力實現綠色經營、產品綠色化,從產品研發到最后的生產廢氣都要考慮零碳的最終目標。”
建設零碳需“減法”和“加法”并舉
零碳的概念逐漸從陌生進入人們的視野,那么這條路如何開始走?在蘇州市長三角地區合作與發展辦公室副主任錢宇看來,走向零碳,要做好“減法”和“加法”,即減排和碳中和這兩條路徑。在節能減排方面,削減煤炭消費,實現清潔化利用,同時增加清潔能源的利用,推動低碳城市建設。
在“減法”和“加法”上,蘇州一直走在了全國前面。2016年,蘇州市與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決定共建蘇州國際能源變革發展典范城市。丁丹軍認為,典范城市建設要走向深入,零碳的追求也要進一步發展。將從四個方面開展零碳追求的典范城市建設。
一是在能源的供應側,需要從區外引入更多清潔電力來滿足蘇州的能源需求,同時大力發展“電從身邊來”;要建設堅強智能電網和泛在電力物聯網,以此來增加電網的堅強性和智能性,滿足各類分布式發電以及多樣性負荷的安全優質接入的需要。二是在能源的消費側,與蘇州市工業園區政府聯合構建開放式能源互聯網共享服務平臺,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綜合能源服務,滿足用戶“用得省心、用得省錢、用得綠色”的用能需求。三是做好能源生態圈的打造,綜合能源開放平臺將實現人員的跨界融合,共同達到共治、共建、共享,建設蘇州的能源生態圈。四是持續打造“綠色同里”品牌,將其建設成為蘇州國際能源變革發展典范城市的示范窗口。
走向零碳未來需各方共同行動
同里區域能源互聯網示范區可以說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零碳園區。恬淡自然的江南水鄉同里,已經擁有了現代甚至前沿的綠色能源生活。走進同里區域能源互聯網示范區,記者被15個“能源精靈”深深地吸引了注意力:多能互補綜合利用是“能源收集器”,將風能、光能、地熱能等進行綜合利用,使“萬物皆能”;高溫相變光熱發電是“陽光解碼器”,大大提高了太陽能轉換效率;壓縮空氣儲能是“空氣電池”,是能源的“冰箱”,也是冬暖夏涼的保障;無線充電+無人駕駛+光伏發電是“三合一公路”,讓未來交通真正做到“智”同道合;零能耗智能房屋是“能源管家”,在手機里就可以幫用戶制定能源計劃,預約出行車輛、烹制美味飯菜、設定房間溫度……這15項世界首臺首套能源創新示范項目,展示了先進的能源技術,指引著未來零碳的模式。
在李政看來,同里區域能源互聯網示范區是國網對未來零碳能源的有效探索,而新的能源結構、互聯網技術、通信技術以及更多還未發現或利用的新技術,對現有傳統電網帶來了越來越多考驗,但也意味著越來越多的機遇。
“但是建設零碳未來,不只是國網的事情,而是社會各方面都應有的理念和追求,希望大家從每個人都能行動起來。例如建筑領域從設計開始,就考慮如何能夠更好地利用自然采光、通風、地熱能源等,從個人的自覺行動上來講,出行盡量使用公共交通,家庭用能更加節約和合理,讓低碳成為每個人的日常行動。”李政建議。
責任編輯:葉雨田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