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看各地居民排隊購氣
黃燕華 E-mal:huangyanhua1023@163.com
自5月底以來,全國多地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居民排隊搶購天然氣的現象。搶購天然氣的現象源于今年5月25日,國家發改委下發的《關于理順居民用氣門站價格的通知》(以下稱《通知))。
上述《通知》要求,自2018年6月10日起,居民氣價由最高門站價格管理改為基準門站價格管理,價格水平按非居民用氣基準門站價格水平(增值稅10%)安排。供需雙方可以以基準門站價格為基礎,在上浮20%、下浮不限的范圍內協商確定具體門站價格,實現與非居民用氣價格機制銜接。這是什么意思呢?簡單說就是,居民門站價格要上浮到與當前的非居民門站價格相同。這里的居民門站價格指的是上游長輸管道的下載交接點的價格,即所謂的“批發價”,并不是居民購買時的“零售價”。
上漲幅度為多少?上述(通知》提的是“最大調整幅度原則上不超過每立方米0.35元。”實際上,各地上浮的幅度不一,上浮0—0.35元/立方米都有。
此《通知)一出,全國各地都出現了漲價傳言,“天然氣要漲價了。”然后就出現了第一次居民排隊購氣的高峰期。此后通過媒體等多種渠道,城市燃氣企業都發出了還未接到漲價通知的公告。
第一波謠言之后出現的排隊高潮,的確出乎了我的預期。從事油氣行業學習工作8年的時間,我一直以來的認知是:因為消費量小,居民對于天然氣價格是不敏感的。此前行業和學術界,一直在探討,實現居民與非居民價格并軌,解決交叉補點的問題,得到大多數人認可,理由是天然氣價格對于居民的消費支出影響很小。
而全國老百姓聞風而動,甚至天沒亮就搬板凳的排隊行為,還是刷新了我的認知:哀民生維艱。大多數老百姓的思維還是希望能省一塊是一塊,能不漲就別漲,畢竟各項生活開支只升不降。
近期,全國各地又出現了排隊購氣的第二波“高潮”。這次排隊的原因是居民天然氣價格的確要上漲了。根據前述國家發改委的通知,“居民用氣門站價格理順后,終端銷售價格由地方政府綜合考慮居民承受能力,燃氣企業經營狀況和當地財政狀況等因素,自主決策具體調整幅度、調整時問等,調價前須按規定履行相關程序。201B年如調整居民用氣銷售價格,原則上應在8月底前完成。”各地正在陸續完成“順價”。
此次居民價格上漲的“順價”,暴露了更多的問題。相關報道可見報端。7月23日下午,鄭州市物價局發出通知.鄭州燃氣價格將于8月1日調整,每立方米上調0.31元。此后就出現了凌晨4點開始來排隊購氣的行為。另外,近期為三伏天,氣溫高達40度,一個營業廳外面上千人排隊氣,還有老人中暑暈倒的現象發生。再反觀鄭州華潤燃氣一直實行“限入”,一次性僅允許20個人進入營業廳,另外實行“限購”,一次限購100立方米的第一階梯的氣量。
從鄭州華潤燃氣引爆的媒體和民憤來看,城市燃氣企業在服務和管理方面仍是粗暴、不人性的。面對居民提前購氣可能導致的企業利潤的部分損失,城市燃氣企業是排斥和拒絕的。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進一步看到,城市燃氣企業的社會責任感的缺失。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北京。北京作為全國享受低價氣的地區,7月9日北京市發改委發布通知,自7月10日起,將居民用氣價格每立方米上調0.35元,只預留了一天的時間突擊漲價。
此前,國家發改委在《關于理順居民用氣門站價格的通知》中提出:居民用氣價格事關百姓切身利益,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和天然氣生產經營企業要高度重視、通力合作,共同做好相關工作。
而在實際操作中,各地在執行時,離國家政策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什么時候燃氣行業變身為一個真正的服務型的行業,這個行業就真正的成熟了。

責任編輯:電力交易小郭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