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純電動不要急,400km續航不是事兒,這些車即將上市!
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市場的主流趨勢,不僅自主品牌,還有很多合資也開始加入進來,接下來即將在10月上市的新能源車型,看看有沒有你喜歡的,尤其對于續航要求大的消費者可以再等等。
祺智EV
上市時間:10月13日
續航里程410km
祺智是廣汽和三菱成立的合資品牌,第一輛車祺智PHEV已經問世,此次是第二款車型,主打純電動領域。據了解,新車在此前已經開啟預售,共推出鋒行版和智行版兩款車型,工況續航里程可達410km,其補貼后價格14萬起。
外觀方面,祺智EV的造型與傳祺GE3基本一致,只是在細節部分進行了調整,這與此次祺智PHEV與傳祺GS4 PHEV相似已經見怪不怪。新車在保險杠區域有了一些自己特征,造型更加個性。同時尾部配有“祺智EV”的尾標彰顯身份。車身尺寸方面,新車的長寬高分別為4337mm/1825mm/1640mm,軸距為2560mm,與廣汽傳祺GE3保持一致。
內飾方面,新車在設計上同樣與傳祺GE3高度一致,擁有8英寸全彩觸控屏、手機無線充電、無鑰匙進入、自動啟停、高效制動能量回收系統等實用功能。同時其多媒體系統還支持支持QQ音樂、微信社交、實時導航、一鍵找樁、智能語音等。用戶還可享受遠程自動診斷、車輛定位、遠程啟停、遠程開關門鎖、遠程控制空調等智能用車體驗。
動力方面,新車搭載了一臺最大功率為180馬力(132千瓦)的驅動電機,峰值扭矩290牛·米,最高車速可達156km/h。新車配備的三元鋰電池能量密度為160wh/kg,工況續航里程達410km,60km/h等速續航里程為530km??斐淠J较?,30分鐘即可充滿80%電量,慢充模式需時8小時。
東風風行S50EV
上市時間:10月14日
續航里程410km
東風風行S50在此前就已推出過純電動版本,最大綜合續航255km,此次主要升級了電池容量,綜合續航里程達到410km,預計10月14日上市。
外觀方面,新車與此前東風風行S50EV的外觀和內飾設計與基本相同,在很多細節上加入了藍色裝飾件來凸顯新能源車型身份。另外車身長度與寬度各增加了40mm與14mm。新款車型的車身尺寸為4705*1790*1540mm,軸距為2700mm。
動力方面,新款S50EV依然配備與現款車型參數相同的永磁同步電機,最大功率依然為90kW,最大扭矩280N·m。不過電池容量得到顯著提升,從現款的38.09kWh提升到了57kWh,容量增大了近50%。這也使得該車的續航里程達到了410km。在快充狀態下,該車可實現45分鐘充電80%。
長安逸動EV 460
上市時間:10月18日
續航里程405km
長安逸動是緊湊級家用市場一款比較熱門車型,在新能源領域也先后推出長安逸動PHEV和逸動EV300車型。此次為滿足更多人群對續航有要求的消費者,新增了逸動EV460版本,用來與競品帝豪EV450進行PK。據了解,新車將于10月18日上市,此前官方公布的預售價格為11.99-12.99萬元。
外觀方面,長安逸動EV460與現款燃油版車型基本一致,只是車頭采用了新能源車型的常用的設計手法,前格柵為全封閉式,logo和大燈采用了藍色元素裝飾整體看上去更加年輕動感。新車尺寸為長寬高分別為4740mm*1820mm*1530mm,軸距為2700mm,尺寸與競品帝豪EV450、北汽EU5 R500有一定優勢。
內飾方面,與新逸動燃油版內飾一樣,采用了更加偏向年輕話的風格設計,中控臺配有大面積銀色裝飾板以及軟質材質提升了整體的質感。不同的是,更換了全新的擋桿樣式,一鍵啟動按鈕移到了擋把后方等電動車的設計風格。配置方面,配有外后視鏡加熱、前霧燈、倒車影像、后倒車雷達以及定速巡航,中控還配有車載互聯功能,能滿足日常的使用需求。
動力方面,長安逸動新能源將搭載一臺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XTDM10電動機,最大功率為136馬力(100千瓦)。新車在綜合工況下的續航里程達405公里,60km/h等速狀態續航里程可達460公里。慢充8至9小時充滿,快充只需0.75小時便能充到80%。

責任編輯:仁德財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