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燃料電池概念很熱產業化很遠
氫燃料電池汽車再一次點燃了業界熱情,“2017年是氫燃料電池產業化元年”的聲音多次響起。有趣的是,早在十多年前就有人號稱氫燃料電池馬上能夠產業化了。2006年,上海曾提出過燃料電池轎車“百、干、萬”計劃,目標是2015年燃料電池車生產達到10000輛,但這一計劃最終沒有實施。11年過去了,中國的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到哪一步了?
20款燃料電池車進入推薦目錄
2017年12月初,工信部公布了第11批新能源汽車推薦目錄。2017年以來,全國已有217家企業的3113個車型進入目錄。在這其中,共有20款氫燃料電池入選,占全部車型的千分之六。車型以客車為主,共17輛,另有3輛為廂式運輸車。品牌分布較為均勻,其中北汽福田有4款福田牌客車入選,上海申龍、佛山飛馳、宇通客車各有3款入選。
多家公司引進國外電池技術
這20款車的燃料電池系統來自9家企業。其中,北京億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占據推薦目錄的半壁江山。鄭州宇通在第9批進入目錄的燃料電池城市客車配套電堆由寧德時代提供但在第10批推薦目錄公布時,鄭州宇通也將燃料電池系統生產企業變更為億華通。億華通曾參與過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多重大活動的燃料電池客車示范運營項目,目前已與宇通客車、福田汽車、中通客車、廈門金旅等多家網內車企開展合作。
新源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4月出中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蘭州長城電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發起設立,是中國第一家致力于燃料電池產業化的股份制企業。
南通百應能源的核心技術來源于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工程學院。愛德曼氫能源裝備有限公司2016年6月份正式落戶嘉善,主要生產燃料電池核心部件、電堆和提供動力總成。公司為中德合資,其中大連飛思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持股72%,德國emt公司持股28%。據《遼寧日報》報道,emt2017年還與大連氫能源研究院和大連金屬表面涂層研究院兩家公司在氫燃料電極板及表面涂層領域開展合作.
廣東鴻運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廣東國鴻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公司的技術主要引進自加拿大企業巴拉德巴拉德公司從1983年開始一直致力于燃料電池的開發制造,目前已經成為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技術的全球領導者。與此同時,巴拉德也是y一家多年持續虧損的科技公司。
近幾年,中國投資者對氫燃料電池的熱情升溫,巴拉德也在積極拓展中國市場。除了為多家中國企業提供產品和技術解決方案,2016年,巴拉德公司還與廣東國鴻氫能科技有限公司合資成立廣東國鴻巴拉德氫能動力有限公司.該公司落戶廣東佛山,計劃生產FCvelocity-9SSL系列燃料電池發動機。此外,2016年,大洋電機以2830萬美元認購巴拉德99%的股權成為其第一大單一股東。
加氫站建設起步
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有賴于基礎設施——加氫站的建設。公開資料顯示,目前中國正在運營的加氫站有7座,分別位于北京、上海、鄭州、大連、佛山、云浮和常州,多數用于科研和示范項目。佛山南海擁有國內首個商業化運營加氫站——佛山瑞暉加氫站,這加氫站在2017年9月剛剛投入使用。
傳統油氣公司新方向:12月,中石油和中石化在廣東佛山啟動加氫站建設。加氫站將采取改造現有加油站的方式建設加氫加油合建站據悉,屮石化廣東石油分公司已選定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桂城街道的兩個加油站實施加氫加油合建站改造,中石油廣東分公司則擬選佛山市高明區楊和鎮加油站和云浮市云安區實施相應改造項日。
日企進駐:10月30日,豐田汽車公司開始啟動氫燃料電池車“MIRAI未來”在中國的實證實驗,同時豐田汽車研發中心(中國)有限公司在中國的首座加氫站也在常熟落成。
多家企業規劃布局:11月9日,時任神華集團黨組成員卞寶馳在第二屆國際燃料電池汽車大會上表示,神華如皋加氫站就是打造一個標準商業化運行的項目,項目占地地3.87畝,計劃安裝兩臺氫氣壓縮機,可達每小時1100標方,日加氫能力達到1000公斤,建成后加氫能力將成為全國第一。

責任編輯:蔣桂云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