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辣評 | 電動車要涼?不然油價為何漲多跌少
盡管本周一剛剛下調了國內成品油價格,但人們仍然明顯感到與前兩年相比加油更貴了。
8月20日24時,國內汽、柴油價格(標準品)每噸均降低50元。這點降幅與此前上漲的幅度相比少得可憐,油價仍然是漲多跌少。截至目前,2018年國內成品油調價“九漲六跌一擱淺”,汽油價格累計漲幅為700元/噸,柴油價格漲幅680元/噸。
同時,停征三年多的民航燃油附加費,從6月份開始又重新開始征收了,主要原因也是國際油價的上漲。
看著不斷上漲的油價,再看看北京街上越來越多的電動車,腦海里不禁冒出一個問號——電動車要涼了嗎?國際油價為啥一直在漲?
的確,近兩年以來,電動車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但與此同時,油價的上漲行情也是一波接著一波。
(圖片來源:卓創資訊)
原油最大的用途是加工成給汽車使用的汽柴油,如果汽車在不斷地被電動車替代,那么汽柴油的消費量自然也就應該呈現減少的趨勢。因此,在石油峰值論已經被證偽的情況下,需求減少的原油理應價格下跌。
但實際情況是國際油價一直在漲。在本周一國內成品油價格下調后,國際油價又開始上漲。8月20日,紐約商品交易所9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上漲0.52美元,收于每桶66.43美元,漲幅為0.79%。10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上漲0.38美元,收于每桶72.21美元,漲幅為0.53%。而諸多分析機構預測,短期內國際油價有望上漲至90美元/桶。
在2016年2月中旬以前,國際油價曾一度跌至26美元/桶,讓人們以為石油的好日子就要過去了。但從2016年2月中旬以后,原油出現反彈走勢,2016年幾度重回50美元上方。這兩年里,國際油價則一直處于平緩上升的態勢。
另一方面,從電動車的數據來看,市場需求和銷量都非常火爆。2017年,全球電動乘用車銷量超過122.3萬輛,同比增長58%,首次突破100萬輛。另據美國電動汽車銷量數據統計網站EV Sales發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達到76萬輛,同比增長69%,在整體車市中所占的份額達1.6%。其中,中國以35.5萬輛的銷量成績,繼續領跑全球電動汽車市場。
電動車如此強勁的增長勢頭,為何沒能打消油價持續兩年多的漲勢?電動車到底會不會涼?其實,在電動車最火爆的中國,迅速增長的需求背后是政策的大力支持,不管是財政補貼,還是電動車牌照政策的扶植,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電動車市場的泡沫。
電動車產業要真正強大起來,還需要技術和基礎設施的多多給力。當續航能力、充電設施以及成本造價等問題都得到解決后,可能電動車產業才能真正對油價形成打壓之勢。
回到石油行業本身來說,盡管電動車的威懾力目前尚不足掛齒,但其當下已經面臨有史以來最大的威脅了。各國政府和人民對低碳環保的追求,使得石油即使仍是高能量密度的優良一次能源,也在逐漸被摒棄。
那么,這一輪油價的上漲背后到底有哪些因素在支撐呢?國際地緣政治影響、產油國之間的博弈,以及上一輪油價暴跌之后石油公司減少投資造成的供應下跌,都是這一輪國際油價上漲的原因。
電動車這點需求目前還遠遠沒有撼動汽柴油的霸主地位。不過,反過來看,這一輪的油價上漲或許會助推電動車的發展,用車成本的上漲自然會誘惑一些車主將目光投向電動車。油價和電動車的糾結未來還會繼續反復回轉下去。

責任編輯:仁德財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