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次油價上漲后的思考:光伏發電+儲能+電動汽車是大勢
由于燃料電池汽車技術不成熟,性價比非常低,光伏發電+儲能+電動汽車是未來的大勢。
距離上次7月23號油價平均下調0.1元后,時隔不足半個月,8月6日24時,今年第九次油價上調,國內油價調整將變成9次上漲、6次下降、共15次變化。
以92號汽油為例:從1月累計到現在,平均每升汽油,上漲0.64元。以92號汽油為例:從1月累計到現在,平均每升汽油,上漲0.64元。
在國內,支持燃油車的人不少,對于燃油漲價,自己做了幾十年的韭菜一直挨宰,一句話也不說,甘心做個好韭菜。然而,對于電動車出了問題,很多人抱著幸災樂禍的心態:
原油在開采、運輸、深加工方面出的問題還少嗎?就是有一萬輛電動汽車起火,也比不上原油上面出的一些問題,以2010年英國石油在墨西哥灣的漏油事件為例:
英國石油公司租賃經營的“深水地平線”鉆井平臺在4月20日發生爆炸時,沒人能夠預測災難的規模。據美國政府估計,原油泄漏量為每天50萬加侖到近80萬加侖之間,的泄漏總量在1970萬加侖到4300萬加侖之間,已成為美國歷史之最。
堵漏措施的失敗,使原油泄漏將至少持續到8月,為此BP耗資幾十億美金堵漏,并且接受政府208億美金的罰款。
油污形成2000平方英里(1平方英里等于2.59平方公里)的污染區
墨西哥灣在長達10年的時間里將成為一片廢海,造成的經濟損失將以數千億美元計,生態影響更是沒法估量。
更不要說油庫、輸油管道、加油站和燃油車起火,大家已經習以為常了:
案例1 1984年河北省保定市石油化工廠油罐爆炸
案例2 2000年山東省濰坊市弘潤石油化工總廠油罐火災
案例3 2001年湖南石油分公司衡陽大浦油庫爆炸起火事故
案例4 2002年蘭州石化總公司供銷公司油品車間原油罐區火災
案例5 2006年廣東茂名重油儲罐爆炸
案例6 2006年江蘇興化市雙龍潤滑油廠油罐火災
案例7 2007年泰州開泰潤滑油廠爆炸事故
案例8 2010年大連中石油國際儲運有限公司油罐拆除作業引發火災
案例9 2011年山東省東營市非法收油點爆炸火災
案例1 01989年青島市黃島油庫火災
案例11 1995年茂名石化北山罐區火災事故
案例12 1998年武漢市黃陂石油公司橫店柴油罐雷擊火災
案例13 1999年上海煉油廠油罐火災
案例14 2006年中石化儀征輸油站原油儲罐雷擊著火
案例15 2007年中石化白沙灣輸油站雷擊著火
案例16 2010年寧波鎮海國家石油儲備庫油罐雷擊著火
案例17 2011年中石油大連新港油罐雷擊著火
案例18 1987年浙江省椒江油庫火災爆炸事故
案例19 1994年濟南9731煉油廠火災
這些煉油廠的對環境造成的損害,不抵上100輛電動車自燃造成的損害。更可怕的是,大家對于石油價格的麻木:
原油價格從去年的40多美元一桶,升到今年的60多美金一桶,中國按照2017年的原油進口量,我國今年要多掏4000多億人民幣購買原油(8400000*365*20*6.8=4169億人民幣,按照每天840萬桶原油進口,365天,每桶原油差價20美金,匯率6.8計算)。
中國原油需求量走勢(單位:百萬桶/天)
量的速度在遞增,未來韭菜們不是不夠,而是太多。4000多億我們掏的很爽快,對于每年千把億的電動汽車補貼,很多人很眼紅,各種口水。貿易戰加上伊朗、委內瑞拉等產油國在美國再整點問題,油價到了80多美金,我們付出的成本就是每年8000多億,這個都要算到大家的油費上。
中興事件讓大家知道了芯片危機。我們目前60%的原油需要進口,缺油止疼,歷史上太多的例子,這種黑天鵝事件總是在重演。德國在二戰因為缺油,鐵甲部隊在西線戰場變成廢銅爛鐵,大家可以百度了解。芯片危機讓中興經歷了十幾個跌停板,石油危機要的不是錢,最后是命。
油價因為每次黑天鵝事件波動情況
我國的新能源戰略,不僅僅推動了能源和交通轉型,也推動了全球能源革命。下圖是太陽能發電的度電成本(元/KWH)下降情況:
這個曲線,相對于漲漲跌跌的原油價格來講是可控的,而且趨勢是永遠下降,最后趨近于平價上網。而制約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成本下降情況也是比較樂觀:
在新能源發電成本下降和電動汽車動力電池下降的雙重夾擊,加上石油價格的不確定性和減排的大要求下,太陽能和電動車的前途是看好的,盡管現在受到退補的階段性影響。
最近有幾個朋友問老代燃料電池的事情,我覺得燃料電池還是洗洗睡覺吧,不要浪費大家和社會資源了。對于燃料電池乘用車,給予20萬元/輛補貼。對于燃料電池小型貨車、客車,給予30萬/輛補貼。對于燃料電池大中型客車,中重型貨車,給予50萬/輛補貼。燃料電池額定功率與發動機額定功率相比不小于30%,且不低于30KW。對于燃料電池汽車的補貼力度遠大于電動車仍然沒有發展起來,現在這個技術的性價比已經遠落后于電動汽車了。類似于太陽能的光熱發電,1.5元度電的補貼力度,只能作為示范工程,很難進行大規模商用。光伏發電+儲能+電動汽車是未來的大勢。

責任編輯:仁德財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