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汪箭: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火災及防護研究
“鋰離子電池熱失控一旦發生,很難終止其反應,可在熱失控發生初期進行階段性預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汪箭在電動汽車資源網舉辦的“2018第二屆中國新能源汽車測試評價技術發展高峰論壇”上如是說。會上,他分析了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火災成因,并提出防護措施。
鋰離子電池熱失控事故原因分析
近年來,鋰離子電池熱失控引發的安全事故不在少數,其中波音787飛機、特斯拉電動汽車、三星Note7手機等事故的影響尤為廣泛。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汪箭
根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特斯拉在全球各地發生了多起車輛起火事故,.包括碰撞后起火、充電過熱起火、行駛自燃等。特斯拉鋰離子電池組橫跨車輛基座,一旦熱失控發生,會波及全車,特斯拉通過在底盤加裝鈦合金防護罩等措施來提高車輛的安全性。
另外像三星Note7事件,主要是電池缺陷造成內部短路引發爆炸,而波音787飛機也發生過因為電池內短路,過熱導致起火。
汪箭表示,鋰離子電池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熱失控導致的火災和爆炸,表現形式為噴射、燃燒、爆炸,伴隨有毒有害氣體。他表示,目前缺乏對鋰離子電池有效的滅火技術,從鋰離子電池本身的屬性看,即使短暫撲滅,其復燃性也非常高。所以鋰離子電池一旦發生熱失控,想要防控是比較難的。因此,分析鋰離子電池熱失控發展過程,研究電池內部可燃組件熱安全性,提出預警、防護、抑制措施,對熱失控災害的防控具有重要意義。
鋰離子電池熱失控與大氣壓強、電池數量、過充條件的關系研究
汪箭表示,熱失控發展有多個階段,熱失控一旦發生,通常被認為是不可逆的。研究表明,海拔高度對鋰離子電池熱失控會有顯著影響,高海拔環境下,同等受熱條件下,其熱失控發生時間相對于低海拔環境下會提前。也就是說,從人員安全的角度看,如果制定標準需要考慮高海拔條件,否則一旦電池發生熱失控,可能對高海拔環境下人員的逃生有不利影響。
通過研究電池組熱失控行為,監測點火時間、質量損失、熱釋放速率和火焰溫度等參數的變化情況發現,質量損失與電池數量之間存在線性關系,而電池組的熱釋放量與電池數目之間是指數增長關系。
過充條件下三元鎳錳鈷NMC電池與磷酸鐵鋰LFP電池的熱失控實驗(充電截止電壓分別為:4.2V、4.5V、4.8V、5.0V)結果表明,過充加劇熱失控危險性。
汪箭對以上研究進行了簡單小結。他表示,鋰電池熱失控現象可分為幾個階段,盡管熱失控難以避免,但利用不同階段的特征可對熱失控現象進行階段性預警。
鋰離子電池可燃組件熱安全性研究
汪箭還列舉了電池內部可燃組件如隔膜、電解液和電解液與電極材料混合體系的熱安全性研究結果。電解液燃燒特性的研究結果表明,電解液的質量損失速率均值和峰值都與壓力呈正指數關系;正極材料與電解液體系的研究表明,鎳含量高的正極材料會促進氧氣生成并降低電池的熱安全性,且截止電壓越高,電池反應活性越大,然而,電解液添加劑對電池安全性的影響不明顯。
動力電池火災防護措施——冷卻作用、隔熱作用、窒息作用
汪箭表示,通常的滅火手段主要為冷卻、隔熱、窒息和終止化學反應。
冷卻:電動汽車冷卻系統通常是為了維持穩定的動力電池工作環境。希望利用電池管理系統進行實時監控,在熱失控發展初始階段,利用冷卻系統對動力電池工作環境進行速冷降溫,以控制熱失控傳播速度。
隔熱作用:應用耐火阻燃隔熱涂層,即可以提高電池組抵抗外部火焰的能力,也能在電池發生燃燒時延緩火勢蔓延。如波音787飛機的電池組8個單元之間,加上隔熱層,限制熱失控的傳播。
窒息作用:再以波音事件為例,波音787飛機的電池放進更堅固的鋼質箱子里,起到隔絕外部氧氣和限制火勢蔓延的作用。
汪箭最后總結道,鋰離子電池熱失控一旦發生,很難終止其反應,可在熱失控發生初期進行階段性預警,可以采取不同防護手段抑制熱失控的傳播,如強化電池冷卻系統、覆蓋隔熱層、隔絕空氣窒息作用等。同時通過對隔膜、電解液、電極材料等可燃組件進行改性,也可抑制熱失控過程中的鏈反應,提高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水平。
責任編輯:仁德財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