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火了 充電樁賺到錢了嗎?
續航里程以及充電難,一直是限制人們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最大顧慮。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我國共建成公共充電樁約21萬個,總車樁比約為8:1,遠遠無法滿足新能源汽車的正常充電需求。
顯然,這意味著巨大的市場空間。充電樁市場一度迎來了資本的熱烈追逐,不少A股上市公司企圖在產業爆發前夜搶得先機。吊詭的是,市場空間巨大,需求不減,但是數量越多,樁企虧損卻越來越大。如何尋找到一條清晰的盈利模式,這是目前充電樁企業急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現金流命門
燒錢,這是投資充電樁繞不過的門檻。
2016年國內四大主流運營商(國家電網、普天新能源、萬幫新能源、特來電)的充電量大約在2億度,充電服務費算0.8元/度,一年的充電服務費收入也僅有1億多元,但這些運營商的投入卻超過了數十億以上。例如國家電網在2016年的總投入高達60多億元,盈利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目前,充電樁運營的主要盈利來自服務費、電力差價和增值服務等三個部分。充電電費和服務費,這是大部分運營商的基本盈利方式。
據多家券商的研究,按市場平均價格,慢充公共充電樁成本均價2萬元,快速充電樁成本在10萬-20萬元之間,加之土地使用費、基礎設施、配電設施、運營等成本,僅依靠售電價差和充電服務費,在短期內難以達到盈利的目標。另外,公共充電樁的使用率低下是導致運營效率不高的致命問題。
如果不改變這些現狀,投資再多的充電樁也是徒勞。前期投資規模巨大,盈利模式不清晰,回報周期長已是不可回避的事實,各家企業的現金流管理將是遏制其發展的命門。
模式選擇
總結來看,當前國內充電樁運營模式已由早期的運營商主導模式拓展為運營商主導、車企主導、車樁合作、眾籌、分時租賃等五大典型模式:
眾籌模式、車樁合作模式,有效的促進了電動汽車消費,如比亞迪和萬幫合作,為太原市8000輛出租車一次性更新為電動汽車提供保障;吉利與富電科技合作使帝EV快速打開市場,取得良好表現。
電動汽車分時時租賃模式在 2016 年得到快速發展,其特點是:分時共享、按需付費、全程自助、隨時租賃、隨處歸還。
通過大數據平臺支撐運營商由單一充電服務向提供增值服務拓展:電動汽車銷售、電動汽車運維、用戶出行服務等。
目前充電樁市場上有百余家運營商,國家電網、特銳德(特來電)、普天、萬幫(星星充電)作為前四大運營商占據了86%的市場份額。
萬幫新能源 唯一盈利企業
雖然充電樁數量位居全國第三,但作為唯一持續盈利的運營商,萬幫新能源旗下的星星充電非常值得研究。
首先,私人充電樁共享是星星充電所倡導的運營模式。目前市場中私人充電樁空閑率高達75%,隨著共享理念的普及,“私樁共享”的市場潛力巨大。其次,與地方政府以及車企合作,拓展2B業務。例如,幫助太原8300多輛出租車徹底完成電動化;在上海,星星服務了近2萬臺電動專車。
另外,萬幫新能源走的是全產業鏈模式,旗下的四塊業務,涵蓋了充電設備生產、運營、新能源汽車銷售、私人用戶充電樁的配套服務。全產業鏈的好處就是,萬幫的充電樁設備均為自采,而且還可以對外銷售,整體運營效率會更高。
萬幫甚至還面向市場提供金融解決方案、二手車買賣甚至保險代理。這些都能為其盈利找到一些出路。
特銳德 數量第一
中國數量規模最大的充電樁企業,特銳德旗下特來電備受關注。
然而特銳德董事長于德翔日前發布的《給特銳德股東的一封信》中稱,2018年特來電的目標是將虧損減少至1億元左右,爭取達到盈虧平衡。
作為充電樁第一股,尚且如此,充電樁股票焉能不讓投資者屢屢失望。據悉,2017年,國家電網投資63.3億元,建設42304個,占比61%;特銳德投資50億元,建設97559個,占比29%;萬幫新能源投資8.1億元 ,建設28521個,占比8%;中國普天投資2.1億元 ,建設14660個,占比2%。
如此高規模的投入,數量龐大的充電樁,其運營管理成本將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對此,在商業模式創新方面,特銳德提出"大系統賣電、大平臺賣車、大合作租車、大數據修車、大支付金融、大客戶電商"六大商業模式,以大數據云平臺對充電數據的分析,圍繞充電服務衍生的增值服務為新的盈利點。
然而,這樣的商業模式并不具備較高的門檻,復制性較強。本就負重前行,在特來電2016年虧損2.9億元,2017年虧損1.9億元的前提下,2018年特來電能否完成董事長少虧損1個億的“小目標”,還需時間的檢驗。
國家電網 央企國家隊
與民企相比,國家電網擁有政策及資源的先天優勢,特別在電網資源、電價制定、土地使用、行業標準等方面占得先機。
商業模式創新方面,國家電網最先嘗試了充電樁保險服務模式,通過與保險企業合作,國家電網通過贈送充電樁保險的方式,為客戶保障充電安全。對于售車模式的嘗試,國家電網推出“國網商城”,包含銷售電動汽車業務。
國家電網計劃到2020年建設公共充電樁12萬個,覆蓋京津冀魯、長三角地區所有城市,并在已建成的全球最大智慧車聯網平臺基礎上,接入充電樁300萬個。
雖然仍未盈利,但作為標準制定者,國家電網在規模增量和政策上的優勢,將是其最大的競爭力。

責任編輯:仁德財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