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著盒飯排隊等充電 電動車充電難該如何解?
充電樁的建設速度沒有跟上電動汽車發展的腳步,“充電難”越來越成為電動汽車發展的絆腳石。
端午節期間,不少人選擇自駕游,新能源車主也不例外,尤其是現在各個服務區都建有充電樁,但是情況并沒有想象的那么美好,高速服務區新能源車主等待充電的場景并不少見。
在剛剛過去的端午小長假里,電動車主吃著盒飯等充電的圖片在朋友圈熱傳。由于電動汽車補電大概需要半個小時,一個服務區充電樁一般在5個或10個左右,有不少電動汽車車主吃著飯在等候充電。
電動汽車銷量猛增,充電難問題更加凸顯
不僅是節假日,日常充電樁也是供不應求,比如說首都機場的新能源車充電樁也十分緊俏。首都機場充電站位于3號航站樓東南側,是國內首座機場電動汽車充電站,于2014年10月投入運營,站內兩排約有50個充電樁。
有媒體曾報道,一男子開車到機場去充電,但停車位被占滿,排隊一個多小時也沒充上,見此情形他感到有些氣憤,沖動之下砸了充電樁。最終該男子因故意損毀財物被機場警方行政拘留。
車多樁少,充電排隊現象屢見不鮮。經常有電動車主抱怨,充電要排隊。更有電動車主表示,某次當電動汽車電量很少時,跟著導航到達一處國網充電站,結果發現都用不了,絕望之情可想而知。
此外,充電樁車位被燃油車占位,充電樁損壞沒有及時維修,慢充停車費高、充電服務費高……一次次的失望讓車主不得不懷疑自己當初選擇。
車多樁少,充電樁推廣速度慢于電動車增長速度
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約為172.9萬輛,純電動乘用車保有量約80.1萬輛;當時全國充電樁建設數量為44.6萬,利用率不足15%,其中公共充電樁的數量僅有21萬。新能源汽車車樁比約為3.8:1,遠低于1:1的建設目標。
再看2018年。2018年前五個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累積銷量為28.02萬臺,同比增長142%。 另一份數據是,截至2018年5月,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內成員單位總計上報公共類充電樁266231個,其中交流充電樁116761個、直流充電樁84174個、交直流一體充電樁65296個。2018年5月同比增長59.5%,近一年來月均新增公共類充電樁約8273個。
可見,充電樁數量的增長,遠低于新能源車輛的增長。
運營商面臨哪些問題?為什么會充電難?
那么,為什么充電樁建設緩慢呢?
首先是資金投入方面,充電樁企業需要面臨資金投入大、收回周期長的問題。前期需要投入土地使用費、基礎設施、配電設施、運營等成本,而目前其主要盈利來源為電力差價和增值服務,因此,很難在短期內實現盈利。
其次,充電樁運營和維護不到位。有些車企盲目追求建樁數量,而忽視對樁的管理。充電樁的運維很重要,能實時了解樁的狀態及過去的使用情況,可以智能分析預測,此外故障檢測、一鍵式報障也可以省不少人力。
另外,大規模的接入也會對電網造成沖擊,任何一個城市都可能碰到充電樁造成的電網負荷過大問題,這種事情并不是沒有發生過。
例如,今年5月19日下午,受到錯峰用電影響,深圳市部分地區的充電站出現停電現象。停電波及到多個充電站、工業園區及公交首末站內超過500個充電樁。雖然5月20日起,受影響的充電樁已經恢復正常供電,但據深圳市公共交通管理局統計,此次受影響的出租車數量約2700臺,駕駛員約4000人,部分純電動出租車無法正常充電,部分車輛因此停運。
針對此事件,深圳市交通局嚴厲表示:“如果以后出租車充電樁持續停電,將極有可能導致出租車駕駛員大面積停工,發生行業重大維穩事件。”
充電難問題怎么解?
對于充電樁面臨的問題,國家能源局電力司電網處副處長譚洪江曾表示:目前我國充電樁利用率只有12%,整體存在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利用率低、標準體系不夠健全、充電設施布局不合理、配套服務不完善、車企參與度低、運營商數據互聯互通水平不高、新技術迭代不及時、政策總體滯后等八個方面的問題。其中充電設施布局不合理成為目前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最大瓶頸。
業內認為,對充電樁設施的合理布局,加快各地區建設速度,統一行業標準,加速行業內信息對流,鼓勵技術創新,提升充電樁智能化管理,是解決充電難的根本方法,也是保障新能源車順利推廣的前提。
另一種意見認為,充電樁進小區依然是解決充電難的根本之道。因為多數電動汽車在城市通勤使用,車主晚上充電,白天通勤,不僅可以利用波谷電,還可以免去停車費、充電服務費等雜費,真正凸顯電動汽車的成本優勢。
總之,電動汽車逐月銷量攀升是好事,但充電樁推廣速度也要跟上,這才能對電動車主一個負責任的態度。

責任編輯:仁德財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