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這些問題亟需解決
近幾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迅速,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支持下,走向產業化和規模化。201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均為0.8萬輛臺,不足汽車產銷的千分之一;到2017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了79.4萬輛和77.7萬輛。從近幾年的發展勢態來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進入快速增長階段。
經過十余年的發展,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從上中下游來說,已經形成了一條較為完備的產業鏈體系。而與美國、日本、德國等汽車制造強國相比,也有了一些綜合優勢,這些優勢主要體現在政策創新、市場開發、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但相比其他的汽車強國來說,我國的汽車產業起步較晚,因此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過程也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問題,今天電動汽車資源網就分析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路上還有哪些亟需解決的問題。
不可盲目布局 風險需要規避
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數據,2015年至2017年6月底,我國正式實施的新能源整車項目達200余個,涉及投資金額超過10000億元。2017年9月28日“雙積分”政策正式發布,并已于2018年4月1日正式實施,國內許多新能源汽車廠家已經開始計劃布局,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進一步擴大。但就目前來看,有許多現有的地方規劃產能總和,已遠超過國家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預期目標,業界也產生了諸多對于我國新能源汽車產能是否已經過剩問題的爭議和討論。
首先,規劃中的產能并不能和實際產能相提并論,只是將汽車廠商規劃中的產能相加就得出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的結論還為時過早,但我們還是要警惕以后可能出現的產能過剩問題。其次,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車技術都在快速更迭,很難預測將來的技術路線。而我國因為有各種新能源政策支持,新能源廠商容易在無法確定未來技術路線的情況下冒然勇進,盲目開發新項目要承擔極大的風險。因此,各廠商在規劃和布局新能源產業的過程中,要科學引導,不可盲目冒進。
技術在進步 但還需積累
一個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技術的支持,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如果沒有核心技術去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那就只能模仿其他擁有核心技術的強者,無法成為行業的領頭羊。電池、電機、電控是新能源汽車的三大核心技術,從筆者日前統計的第309批新車公示新能源汽車配套電池電機企業排行來看【相關閱讀:第309批新車公示新能源汽車配套電池電機企業排行】,我國動力電池和電機行業競爭十分激烈,電控行業的競爭也一樣不可小覷。
拿電控來說,近幾年我國電控技術和制造水平進步迅速,但目前能做到純國產的,只有部分分立元器件、被動元器件,而IGBT等功率元器件大部分仍然需要進口,作為核心部件的主控芯片和單片機,就更依賴國外進口了。據電動汽車資源網了解,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局面出現,一是企業本身技術積累不足,二是對超前產品的研發投入意識薄弱。想要在國際市場上打敗其他國家的電控產品,必須要擁有自身獨特的產品優勢。雖然我國的電控研發和制造技術在不斷進步,但國內電控廠商還要繼續發力,積累提升自身技術,加大對產品的研發投入,早日擺脫核心部件需要從國外進口的局面。
專利申請在增長 但布局不夠全面
在新能源汽車全球市場競爭中,核心技術知識產權尤其是專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汽協發布的數據顯示,1995-2015 期間全球新能源汽車專利申請總計185537 件。汽車強國日本新能源汽車專利申請占全球總申請量的46%,具有絕對優勢。我國緊隨其后占比18%,美、德、韓原創專利申請分別位居第三(10%)、第四(8%)和第五(8%)。日本持續強化主要目標市場新能源汽車專利布局,構筑起強大專利壁壘;美國緊隨日本,強化其目標市場新能源汽車專利布局,已形成較強專利壁壘;韓國作為新能源汽車后發者,積極開展新能源汽車專利國際布局。
新能源汽車在國內的發展正處于飛速時期,新能源汽車的專利申請量也在持續增長,并于2016年呈現出井噴式增長。據了解,我國新能源汽車專利申請總量從2015年的260余件增長至2016年的450余件。到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相關專利數量更是同比增長19.5%。盡管中國新能源汽車專利增長迅速,但我國的專利申請主要集中在動力電池系統、燃料電池汽車以及整車控制及附件方面,而在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驅動電機系統方面的專利申請較少,說明中國在關鍵部件研發方面投入較大,但對整車專利布局較少。
近幾年來,中國漸漸成為全球汽車產銷均位列前茅的汽車大國,我國汽車國際化發展的需求也與日俱增。但我國新能源汽車自主品牌在知識產權方面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國外汽車企業專利布局優勢明顯,國內企業專利壁壘風險高。國外企業對專利技術的申請布局全面,國內企業對專利技術的申請的較為零散,沒有形成專利技術布局優勢,存在專利壁壘和侵權風險的可能性,而且國際專利布局嚴重滯后。
二、國內企業整體研發實力較弱,創新能力不足。根據《中國汽車產業知識產權發展報告2016》數據,我國專利申請存在“大而不強,大而不精,差距明顯,短板凸顯”的問題,專利申請質量不高,關鍵核心技術和基礎共性技術專利創造與儲備嚴重不足,國內核心專利申請大部分被國外企業所掌握。
作者:黃誠

責任編輯:仁德財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