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貼”新政明天實施:“受寵”的插電混動車型能否逃過此劫?
【導讀】6月12日,也就是明天,新一輪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開始實施,新政明確指出,此次針對的主要對象為純電動汽車,并不包括插電混合車型。然而,有關插電混合車型的市場焦慮問題卻甚上塵囂。
補貼退坡
根據規定,新政實施后,純電動車續航150-300公里車型補貼分別下調約20%-50%不等,低于150公里續航的車型將不再享有補貼;續航里程300-400公里及400公里以上車型,分別上調2%-14%不等。
簡單來說,財補新政鼓勵高續航車型發展,300公里以上續航提供更多補貼,300公里以下補貼大幅減少,150公里以下續航的車型則一分錢補貼都沒有了。
也就是說,此次不管是停止的補貼,還是增加的補貼,都與插電混動無緣了。
想當年,中國從2009年“十城千輛”時開始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工信部還發布過《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則》,明確規定了新能源汽車包括混合動力汽車。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說沒有就沒有了!
少了國家補貼,混動汽車的售價難免失去了優勢,相較于補貼增加的高續航里程純電動車,競爭優勢明顯下降,未來市場的占有率,難免擔憂。
當下,全球很多國家都已經提出了禁售燃油車的時間表,包括車企也提出停產燃油車的戰略。海南省省長沈曉明在今年的博鰲論壇提出,海南省將在2030年前實現全島使用新能源汽車,成為中國第一個提出禁售燃油車時間表的省份。
這不僅僅是發出一個信號,這是一個時代來臨的開端。中國這個體量巨大的汽車市場要轉變了,燃油汽車被純電動汽車取代的日子,怕是不遠了。
混動的未來,混混沌沌看不清啊!
清退混動
在剛剛過去的5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大漲140%,在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中,比亞迪的秦5月銷量達到4,496輛,同比大漲1177%,1-5月累計銷量為18,339輛,同比暴漲1319%。榮威eRX5、榮威i6,二者5月銷量不相上下,均在三千輛左右,且1-5累計銷量均突破萬輛。
可見混動車型在市場上的受歡迎程度仍然很高,這應該得益于混動自身的優勢:比燃油車更低的油耗,比純電動汽車更長的續航。
前些年國家政策對混動技術的扶持力度并不低,同為新能源汽車的混動車,也在扶持之列。眾多車企都制定了長遠的混動發展戰略,研發并生產了混動汽車,上至國家下至企業,已經緊密擁抱了插電式混動。貿然出臺全面的“清退”政策,必將引發產業極大的震動和持續不穩定。
前期的政策也給混動汽車準備了巨額的扶持資金,如若清退,斷崖式銷量下滑直接表明了此前巨額的資金投入打水漂,而如此巨大的責任,政府層面想必也很難承擔。
面對車輛動能系統的多元化要求,插電式混動也會必然選項,構建以純電為主,插電式混動、天然氣、氫能為輔的能源多元化格局,也是決策者更為希望看到的局面。
5月24日,發改委出臺了《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其中第四條將“插電式混動”歸類到燃油汽車投資項目,這在汽車圈掀起一場風暴,很多人都有一個共性疑問“這是否是插電混動車型將被移出中國新能源汽車范疇的信號?”
事實上,早在今年4月14日,國務院就公開表態,支持海南加快推廣新能源汽車和節能環保汽車發展,在海南島逐步禁止銷售燃油汽車,海南也因此成為我國第一個給出禁售燃油車時間表的省份,這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燃油車以及插電混合車型的未來出路岌岌可危。
納入燃油車行列
2016年10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鋼鐵、煤炭、電解鋁等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不得新增產能,原則上不再核準新建傳統燃油汽車生產企業。”,并且在同年12月20日,國務院對外發布《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2016年本)》,再次強調“原則上不再核準新建傳統燃油汽車生產企業”,這應該是國家對“傳統燃油汽車準入”最權威的定性了
其實從各車企已建、在建的產能看,汽車產能過剩的形勢可能會更加嚴峻,有其他媒體曾做過統計,2016年國內車企產能接近6400萬輛,對比當年2802.8萬輛的銷量,閑置產能達3598萬輛。
征求意見稿本質就是汽車產能管制,細看政策內容第四條的描述,“純電動汽車投資項目包括純電動汽車、增程式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等投資項目”,這里也并沒有使用“新能源汽車投資項目包括”,而是采用了“純電動汽車投資項目包括”。
從字面調整看,征求意見稿將“插電式混動”歸類到燃油汽車投資項目,能更方便政府對燃油汽車投資項目進行篩選、管理。
但是從市場表現看,由于油電兼修,不受續航及充電約束等特點,插電式混動乘用車在世界范圍內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在國外市場占有率甚至能和純電動車型分庭抗禮。
在插電式混動被踢出新能源車投資序列后,后續是否會被徹底踢出新能源汽車范圍,從而丟失補貼和積分資格乃至丟失路權優待(牌照、限行等),都成為業界所關心的問題。

責任編輯:蔣桂云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