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進口關稅下調影響幾何?且看相關各方如何回應評說
5月22日,汽車進口關稅降低的靴子終于落地,本次整車關稅由25%降低至15%,汽車零部件稅率降至6%。部委官員、車企、機構、證券公司、汽車分析師第一時間對此作出了解讀和回應,第一電動網綜合媒體報道對各方反應進行了整理。
官員解讀: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辦公室有關負責人:這次相當幅度降低汽車進口關稅后,汽車產業需要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汽車整車及零部件是否會繼續降低進口關稅,將主要根據汽車產業的競爭力和發展變化情況而定。且受降低關稅影響,汽車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也將相應降低。
我國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此次降低汽車進口關稅是我國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的重大舉措。降稅后,我國汽車整車平均稅率13.8%,零部件平均稅率6%,符合我國汽車產業實際。
相當幅度降低汽車進口關稅,將有利于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汽車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引導汽車產品提質增效,豐富國內市場供給,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需求,給國內消費者帶來更豐富更實惠的消費體驗。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許海東:
本次下調關稅屬于意料之中。降低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關稅一直都是計劃之中的事項,是兌現承諾的表現。許海東分析,本次減稅幅度在可控范圍內,是“相當幅度”而非“大幅度”:從整車角度來說,本次進口車降稅,促使進口車部分替代國內合資品牌的市場,有望導致國內車市價格傳導性下降。同時,由于降稅比例得當,對國內自主品牌車企,整體沖擊不大。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從全球的視角來看,對全球經濟復蘇,促進全球經濟增長和全球就業都有積極的作用,尤其對汽車的出口國來說產生直接的增長效應和就業的效應。通過這一次大幅度降低關稅,競爭進一步加劇了,在這種情況下,實際上降低汽車關稅可以產生一種鯰魚效應,我們國家的汽車生產廠商包括國內的一些民族品牌的汽車肯定轉型升級的步伐就會大大加快,也推動汽車行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車企回應:
奧迪:為最大程度地將政策利好惠及消費者,奧迪品牌將同步調整相關產品價格,具體信息將隨后于一汽-大眾奧迪官網公布。
保時捷:對于新的關稅政策非常歡迎,這體現了中國將成為一個更加開放的市場。更重要的是,這將使中國消費者從中受益,能夠以更優化的價格購買汽車產品或更多的個性化配置。公司針對新政,已啟動對調價的評估和內部流程,晚些時候將公布相關調整的具體細節。
大眾:對中國市場的進一步開放表示歡迎,將評估進口車關稅下調對中國市場的影響并采取相應行動。
寶馬:非常歡迎政府的決定,此舉釋放了一個很強的信號,中國將繼續開放。這一政策也將使消費者受益并有助于進一步提升市場的活力。公司將評估目前的建議零售價格體系積極回應政府的舉措。
沃爾沃:對中國下調汽車進口關稅的公告表示歡迎。為最大程度地惠及消費者,目前,沃爾沃正積極開展對此項政策的評估,具體信息將盡快向外界公布。
特斯拉:按照最新關稅確認的價格已經傳達到全中國所有銷售網點。自今年7月1日起,特斯拉在華銷售的車型將全面降價,根據不同的車型,降價幅度從4萬元到9萬元不等。其中,特斯拉MXP100D的降價幅度超過9萬元。
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小林一弘:汽車進口關稅降低,這是一把雙刃劍,短期來講,對于豐田的進口車事業,能夠讓消費者以更低的價格獲得產品,還能銷售更多的車。但是,如果豐田不把注意力放在能夠生產更具有競爭力的車型、針對于未來消費者的需求做更多有競爭力的規劃,最終失敗的還是廠家自身。
豐田汽車發言人Maki Niimi:在中國決定調降汽車進口關稅后,“豐田汽車將迅速調整”適用新稅率的進口車輛的建議零售價格。降價車型包括三款豐田原裝進口車型,10款雷克薩斯原裝進口車型。更多細節將在5月底前決定。
國機汽車:降低關稅將促進進口車規模的上升,現在進口車業務占了公司主營業務的大半部分,我們主要是收取服務費,隨著進口車銷量的上升,對公司的業績也將起到促進作用。
龐大集團:這對公司是個利好消息,但得分開來評價,進口汽車關稅下調,進口車的銷量可能會上升,但國產自主品牌可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上汽榮威:進口車把關稅降下來相當于費用就降下來了,對于自主品牌來說也是一種挑戰。但現在我們自主品牌也在往高端化發展,完全可以與合資、進口車媲美,現在市場銷量排名靠前的很多是自主品牌車了,合資品牌壓力也大,以前自主品牌技術上落后,現在有共同的研發,技術上來了,配置也不比合資車差,從經濟角度看,可能消費者更多會考慮自主品牌。
機構分析:
Evercore ISI:中國將乘用車進口關稅下調15%的舉措,是中國最新一個利好貿易的消息;鑒于德國汽車制造商對中國的出口量,德國汽車制造商預計將表示歡迎。中國將乘用車進口關稅下調將有利于寶馬EBIT增加12億歐元收入,戴姆勒增加11億歐元收入,大眾汽車增加7.5億歐元收入。
#FormatImgID_3#
券商觀點:
財通證券:本次關稅調整,對國內汽車價格體系沖擊有限,整車企業盈利能力有望保持。此次零部件關稅降低對零部件產業影響較小。由于國內進口的零部件大多執行10%的關稅,這次降低到6%,對零部件產業影響或許并不大。而國產零部件與進口零部件基本又屬于互補關系,并非競爭關系,因此綜合多方面來看,即使降低零部件關稅,并不影響相關零部件的本地化生產。
國海證券:進口車的稅費主要由三部分組成,除了關稅以外還有消費稅和增值稅,在此基礎上測算一下進口汽車的綜合稅率。以一輛報關價為30萬元4.0排量的進口車為例,關稅下降為15%,總稅費為37.29萬元,整車價格下降8.0%。相對于原本高昂的價格,降低關稅可以有效減少進口車一部分價格。
東北證券:關稅下降會對國產C級車造成直接影響,當關稅從25%降至5%時,進口車的售價將降低16%左右,假設國產車因此也發生了降價來對抗競爭,降價幅度約為10%,那么C級車的整體價格將下降13%(國產C級車和進口C級車各占市場份額的一半),從而帶動B級車降價2.4%,而B級車的降價帶動A級車降價0.9%。
國盛證券:忽略運費后,關稅每降1個%,經銷商到手價格降0.8%。也就是說關稅下降10%,經銷商到手價格會下降8%。
1)對經銷商而言,一方面因庫存車輛成本較高,大幅降價將面臨巨額虧損,另一方面其平均毛利率7%,凈利率僅為1.8%,盈利改善訴求強烈,預計終端降價訴求較小。2)對整車廠而言,短期內大幅降價有損品牌形象,這比獲得暫時的銷量增長更為重要,因此預計短期內大幅降價可能性較小。
綜合來看,未來經銷商可能出于保留部分差價彌補自身利潤的原因,經銷商到手價格降低幅度將不會百分百傳導到終端零售價,所以終端銷售價格或將溫和下降。假設經銷商價格傳導系數為50%,則關稅降低1%,終端價格降0.4%,則關稅下降10%,終端零售價格下降幅度可能僅為4%。
對于自主品牌,由于自主品牌價格中樞在10萬元左右,與進口車錯位明顯,降價壓力微弱。對于合資企業則需要分兩種情況討論:
1.以上汽大眾、上汽通用等為代表的企業,產品在推出時就與進口車存在競品關系,則認為其在車型規劃中已考慮進口車的競品壓力,未來降價壓力可能較小。2.以北京現代、東風本田等為代表的企業,進口車降價后將由原本的錯位競爭轉變為直接競爭,或迫于競品壓力,可能小幅降價。
聯訊證券:2017年進口車銷量超過120萬輛,主要進口品牌包括奔馳,寶馬,奧迪,大眾,豐田,雷克薩斯,保時捷等。其中,超過70%的進口車型售價超過30萬元,而超過65%銷量的自主品牌售價在15萬元及以下,兩者不具備競爭關系,關稅調整短期內對自主品牌沖擊有限。在中長期由于進口車型終端價格下降將向下傳導,自主品牌價格將有所下行。
對合資品牌會有一定影響,但影響幅度有限。其對合資品牌的分析主要基于以下幾點:1、假設關稅大幅下降到5%,國產的合資車型價格相比進口車型仍具有明顯優勢;2、進口車型維修成本高于國產車型,更換配件時間周期長,售后服務不具備優勢;3、同級別國產合資車型迎合國內消費者偏好,外形、空間與配置上更接地氣,進口車型的旅行版,獵裝版及雙門轎跑在國內仍是小眾車型。
中信證券:下調關稅后,消費者最終支付的價格將降低8%-15%,進口車消費量從目前100萬輛~120萬輛的規模,向150萬輛-200萬輛的規模邁進。目前,一輛進口汽車要在三個環節征稅:在進口環節,進口商向海關繳納的進口關稅、進口消費稅、進口增值稅;在零售環節,經銷商向國稅局繳納的增值稅(自用則不用考慮);在上牌環節,消費者向國稅局繳納的車輛購置稅。
分析師看法:
汽車分析師張志勇:隨著進口汽車關稅下調,豪華品牌車型的價格也會進一步走低,進口車價格下探將進一步影響到合資車企和自主品牌的價格波動。尚未國產的雷克薩斯,進口關稅下降10%之后,在華競爭優勢將明顯提高,此外,對于同在豐田旗下已經國產的中高級皇冠等車型也會有一定影響。雷克薩斯在進口關稅下降10%之后,將與ABB部分國產車型競爭加劇,促使豪華車第一陣營價格下探。
汽車行業分析師、全國工商聯汽車商會秘書長曹鶴:進口關稅的下調,主要會對自主品牌的中高端品牌帶來較大的沖擊。對合資企業來說,由于合資企業能夠對本土生產和進口有所協調,影響相對較小。但隨著進口關稅的下調,國外豪華車企的部分車型的國產化進程有可能會延遲。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由于今年會徹底取消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因此對新能源車的影響不如在傳統車型方面的影響大。
汽車行業分析師鐘師:進口關稅下調并不像合資股比放開的具體時間節點那么復雜,很快就會見分曉,至于下調幅度,之前商量的是進行相當的浮動,而10%又是個整數,因此下調10%也是極有可能的。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李艷嬌

責任編輯:繼電保護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