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的倒閉潮:共享單車倒完,共享汽車倒
近些年,隨著共享經濟概念普及與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正在接受汽車“消費品”的身份,不再認為汽車是一件必需品。在全國范圍內,大量共享汽車企業正在布局出行市場,但有人說共享汽車也將迎來倒閉潮,是這樣嗎?
沒有跑路,沒有失蹤,暫時也沒有押金糾紛,共享汽車企業麻瓜出行5月17日宣布:由于公司業務戰略調整,我們非常不舍又不得不遺憾地告訴大家,麻瓜出行共享汽車將于5月20日停止服務。
至于關閉的具體原因,麻瓜出行沒有多做說明。
這并非共享汽車出局首例
公告里說,租車服務將在5月17-20日分批逐步關閉。對于大家最關心的押金、充值金問題,麻瓜出行解釋,用戶可在6月30日之前聯系客服解決,6月1日后未主動申請退款的用戶,押金也會原路返回,充值金退回到微信零錢。
要不是這次的停服,很多人甚至都沒有聽說過麻瓜出行。麻瓜出行主要在杭州,2017年7月將首批眾泰E200車型投放杭州,之后又引進了北汽的EC200,并以這兩種新能源汽車為主。據悉,截至2017年7月,杭州市場有700輛麻瓜出行的共享汽車上路行駛,基本覆蓋杭州市區。
在戰略咨詢公司羅蘭貝格的《2018年中國汽車共享出行市場分析預測報告》中,汽車共享出行的直接需求將由2015年的816萬次/天增長至2018年的3700萬次/天,而潛在需求帶來的潛在市場容量有望達到1.8萬億元。共享汽車市場之大是有目共睹的。
然而,投放不到一年時間,麻瓜出行就被迫關閉,可見共享汽車出行市場競爭之激烈,出行市場上的資本故事更加撲朔迷離。有Gofun、途歌、大道用車等共享汽車先行者在前,暫未查到有VC/PE支持的麻瓜出行顯得有些孤立無援。
何況還有共享出行市場的“前輩”試圖分羹。
2017年8月,滴滴出行宣布正式進入分時租賃市場,2017年12月,程維曾公開表示:希望從2018年開始,會有十個汽車品牌開始為分享設計汽車,并且第一波大規模投放的分享汽車在2019年能夠實現。2018年年初,摩拜也與一汽轎車合作,試圖入局共享汽車領域。
據悉,麻瓜出行并不是第一家倒閉的共享汽車公司。2017年10月,在北京地區運營的共享汽車品牌EZZY突然對公司員工宣布公司解散。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
“共享汽車不同于共享單車每輛自行車幾百元到上千元,一輛汽車成本動輒幾萬元起步,這是重資產生意,燒錢很快。沒有巨大的資方背景、沒有整車廠支持,很難和汽車制造商議價。小而美的模式,在這行很難生存。”
共享迷局
共享領域,最先大規模倒下的要屬共享單車,早早地進入了下半場。
去年臨近冬天,小藍單車宣布“死亡”讓用戶很是唏噓了一把,作為民眾口中“最好騎的單車”,小藍退出市場競爭的結局讓很多人不能接受。(還好后來有了滴滴的出手,小藍的復活。)接著,2017年11月,正當小藍單車的巨額債務問題還處在輿論的中心時,小鳴單車也宣告死亡,且公司實際控制人失聯,杭州辦公室人去樓空,全體員工欠薪未付。寒冬繼續蔓延,今年2月初,1號單車微信公眾號發文宣告停運……
在此之前,2017年2月,卡拉單車創始人林斌以借朋友29萬元償還用戶押金結束創業之路;之后悟空單車創始人雷厚義賠進去300多萬;3Vbike創始人巫盛華賠了100多萬;町町單車資金鏈斷裂,創始人丁偉跑路;2017年8月份,酷騎單車開始陷入押金難退的泥沼后就再也沒能走出,面對無可挽救的局勢,高唯偉對媒體表示“只想做個普通人”。
另一個小領域里,曾追著共享單車、趕著共享風口的共享服飾平臺,也曾湊過“倒閉”的熱鬧。
共享租衣平臺多啦衣夢在2017年底被多家媒體和用戶爆料“無法正常運營”,起初負責人說在做其他嘗試,不便多說,后來36氪追蹤,多啦衣夢很可能是在進行電商訂閱業務的試水。而不管是轉型還是關閉,共享租衣的業務看來是做不下去了。
伴隨著共享經濟概念的熱潮,共享租衣這件事也在2015年底興起,而后又延伸到共享包包、共享珠寶等領域。起初,大家對共享衣櫥并不以為意,“市場小眾”、“并不看好”等聲音層出不窮。
服裝租賃雖然并沒有像共享單車那般大火,比起共享充電寶似乎也算不得話題點,但和共享雨傘、共享健身倉等比起來,共享服飾還算“發揮穩定”,也聚集了金沙江創投、磐霖資本、真格基金、經緯中國等大批投資人。這個市場還在被考驗著。
層出不窮的創投風口下,共享經濟也經歷著起起落落,創業和守業的迷局在考驗著每一個從業者和投資人。
來源:億歐

責任編輯:繼電保護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