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造車:誰能最先量產 誰就是“王者”
編者按:從2016年開始,互聯網造車就已經開始成為電動汽車發展大潮中的一股新勢力,每一家造車企業都希望可以成為攪動整個汽車行業的那條鯰魚。
目前BAT(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均在造車領域進行了投資布局,蔚來汽車、威馬汽車和小鵬汽車正形成造車新勢力中的第一梯隊。
前景雖好,但市場是殘酷的。樂視汽車的落敗,標志著僅靠“PPT造車”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這些新勢力到底如何才能實現造車愿景?未來交通時代將面臨哪些新挑戰?
4月9日,威馬汽車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沈暉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發表了精彩言論,我們擇其要點,整理如下:
“機器比人開車更安全”
未來交通是什么樣子?我認為一定是“出行即服務”,而服務基于汽車。汽車將不僅僅是交通工具,而是成為一個移動空間。這樣的移動空間更強調出行效率、與人的互動與交流、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等。所以未來交通將涉及到兩個概念,一個是服務,一個就是移動空間。
技的偉大并不在于它的酷炫,而是在于普及。所以高科技如何量產并應用到用戶所使用的產品中,才是值得思考的問題。例如特斯拉,雖然特斯拉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技術水平名列前茅,但它仍然是一款小眾產品,并未普及。從技術來源的角度看,電動汽車是最復雜的智能硬件。將智能軟件真正在汽車產品中應用并普及,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當談到無人駕駛的時候,不少人擔憂其安全性。但我認為,如果未來能夠做到數據完整,機器開車絕對比人更安全。
現階段業內比較關注的是電動汽車的物理安全,即電池的安全性。客觀來講,電池比油箱更安全。但在現實社會中,“人咬狗”才是新聞,“狗咬人”并不是新聞,所以油箱爆炸沒有人會去報道。事實上,中國電池標準比歐盟標準更為嚴格,所以在安全性方面無需過多擔心。
此外,信息安全也是一大挑戰。汽車的信息安全防護要比手機復雜得多。威馬在找尋合作伙伴時發現,99%的信息安全工程師都只從事過手機信息安全方面的工作,智能網聯電動汽車方面的經驗幾乎為零。
值得高興的是,中國在推進智能網聯汽車方面已走在全世界前列。發改委、工信部已牽頭制定智能網聯汽車安全標準,早于美國。
“特斯拉進不了中國市場,對我們來說是好事”
我不知道 “中美貿易戰”會持續多久,但目前有一些媒體對于汽車行業的解讀存在誤區。“中美貿易戰”對美國完全沒有益處,通用、福特等美國車企在中國市場的收益遠超其它國家。如果美國的汽車技術公司對中國市場封閉,他們將喪失中國的用戶,那得意的將是我們這些造車領域的新進入者。
特斯拉如果進不了中國市場,那對我們來說當然是好事。貿易戰爭或將助推我們在中國這片沃土上更好地成長,與用戶更貼近,從而做出好產品。所以“中美貿易戰”對造車新勢力來說并不是壞事,反而是好事。
現在有很多人投資新能源汽車,看上去很熱鬧,甚至有專家提出“產能過剩”的觀點,我對此完全不同意。不論是“PPT造車”、視頻造車還是概念造車,誰能做到電動智能汽車年產十萬輛,誰就最厲害,但目前還沒有一家造車新企業具備這樣的能力。
目前威馬面臨的最大挑戰也是能否按原計劃在下半年實現大批量交車,但我們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去應對這一挑戰。
個人認為,若想真正實現造車,每一位新進入者都至少需要經歷四年的打磨。汽車行業與互聯網行業不同,并不是僅靠技術或營銷天才就能成功。汽車行業像是“打群架”,一批人需要奮斗三四年做出產品,交付用戶后還要再等兩三年才能知道產品是否能經得起考驗。
放眼未來,智能交通時代的經濟發展模式一定將呈現新業態。智能電動汽車企業的目標市場將會以年輕人為主。未來的年輕人對于出行的需求并不一定是擁有汽車,而是更好的服務,例如汽車租賃和汽車共享。
此外,未來的用戶會更加開放、年輕,愿意接受新技術、新品牌。未來威馬能否深入并做好每個細分市場目前還無法確定,但至少我們現在應專注于其中一個細分市場,只有把產品做好才是最重要的。
責任編輯:仁德財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