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54年遭“至暗時刻”,江淮的反思與反擊
精彩導讀:對于江淮汽車而言,當下無疑是其成立54年來的“至暗時刻”。但同樣如《至暗時刻》中所言:“沒有終局的成功,也沒有致命的失敗,重要的是繼續前進的勇氣。”江淮汽車亦是如此。
對于江淮汽車而言,當下無疑是其成立54年來的“至暗時刻”。
就在上月,江淮汽車發布2017年財報,從銷量、營收到凈利潤,公司業績全面下滑,江淮人以經營團隊集體降薪來表明了責任與決心。
實際上,這份年報也并非全然暗淡。江淮新能源汽車仍舊一路高歌,全年累計銷售2.83萬輛,同比增長高達53.86%;輕卡則繼續保持高端輕卡出口第一;此外,2017年江淮SUV出口超過4萬輛,躍居行業出口第一。
在基本面的暗淡下,這份業績中隱藏的亮點顯然被無意識遮蔽了。
四月的一天,汽車K線走進江淮汽車,與江淮乘用車營銷公司高層進行了一次近距離、小范圍的溝通。從訪談來看,江淮人并非不了解自身的優勢,但同時,面對質疑以及對自身劣勢的坦誠與反思,則更令人心生敬意。
“過去一年,江淮確實遇到了困難。”江淮乘用車營銷公司副總經理王虎坦承,但他也認為,江淮目前遇到的困難在可控范圍內。因為,“在經營上江淮從來不是對賭型,而是穩健型(企業)”。
這才是江淮人的底色,務實,低調,較之于高談闊論,扎扎實實做事才是本分,這也是江淮人能夠在一次次的危機中絕地反擊的根源所在。
質疑與反思
實際上,在江淮過去數十年的發展歷程里,你會發現這樣的“至暗時刻”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伴隨著每一次生死抉擇。
1964年5月成立的江淮汽車(原名“巢湖汽車配件廠”),上世紀80年代一度相當窘迫。1990年前后,江淮已經成為“資產為零、利潤為負”的瀕臨破產企業。在江淮前董事長左延安的帶領下,果斷停止生產江淮發動機項目,改上客車專用底盤,三年后得以“起死回生”。
1995年,底盤賣得風生水起之時,江淮上馬輕卡業務,此后五年間輕卡與底盤并駕齊驅成為江淮的支柱業務。2000年,江淮大膽引入瑞風進軍商務車,直接迎戰當時的市場雙雄——通用別克和華晨金杯,并由此奠定商用車市場翹楚地位。
2005年,江淮動議乘用車戰略,并于兩年后獲得轎車“準生證”。伴隨著2008年1月首款轎車賓悅批量下線,江淮正式進入“商乘并舉”時代。
2010年以后至今,江淮推出SUV、布局新能源,直到成功跨出合資一步。如你所見,無論是2010年之前,還是2010年之后,江淮的每一次抉擇,都伴隨著無數質疑。
對于江淮而言,這是在中國汽車市場發展過程中自然而然的轉型升級,也是地方國企發展與突破的必然要求,但奇怪的是,它受到的質疑也越來越多。
比如,同樣是合資,無論是與蔚來合資,還是與大眾合資,江淮遭遇的質疑似乎更多。同樣布局新能源是為了轉型升級,江淮受到的質疑也更多。而同樣是偏重SUV戰略,受累于市場大環境導致的SUV表現下滑,也令江淮承受了更多的拷問。
當然,這并不是說外界的指責完全是無中生有。事實上,當一個原本低調老實的企業開始頻頻高調出擊,它的確多少令人有點不適;而當一家企業的興衰完全靠政府調控、生死完全受制于政策左右時,也的確意味著它自身出問題了。
拋開地方國企的特殊性,地緣經濟的獨特性,更令這家自主車企在營銷層面落后于同業。在訪談中,王虎舉了一個例子,此前在總結小型SUV瑞風S3熱銷原因的時候,江淮汽車董事長安進說,這是產品做得好,而不是營銷做得好。

責任編輯:仁德財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